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红旗今更艳记平顺县西沟村党总支王新瑞段尧刚平顺县西沟村,五十年代曾因创建金星合作社,并孕育出全国劳模、优秀共产党员李顺达、申纪兰闻名全国。四十多年过去了。今天,西沟人民在党总支一班人带领下,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使西沟这面旗帜在...  相似文献   

2.
宋玉清 《先锋队》2011,(8):12-13
平顺县西沟村,位于县城东南7公里处,是全国著名劳动模范李顺达和全国著名劳动模范、一至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的家乡。近年来,西沟村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以西沟廉政教育基地为依托,  相似文献   

3.
继承老传统建设新西沟□平顺县西沟村党总支书记张高明我今年40岁,1978年任西沟村团总支书记,1984年任村委主任,后又兼任副支书、代理支书,前年村里成立党总支后任党总支书记。十几年的工作实践使我认识到:要想让西沟快速发展,让西沟人民尽快走向富裕,一...  相似文献   

4.
正平顺西沟展览馆位于长治市平顺县西沟村。1938年,西沟村成立党组织,西沟村是平顺县第一个基层党组织的诞生地。1940年12月4日,日军突然包围了老西沟,实行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在老西沟北面山沟磨石凹的一个窑洞里火烧、枪射、杀死16名村民。次年1月,日军又来"扫荡",西沟民兵配合八路军伏击敌人,取得反"扫荡"的胜利。1943年,根据地遇到了极大困难,党组织发出了搞好生产度荒的号召。李顺达与6户农民商议决定成立了互助  相似文献   

5.
平顺县西沟村,位于县城东南7公里处,是全国著名劳动模范李顺达和全国著名劳动模范、一至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的家乡。近年来,西沟村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  相似文献   

6.
曹新江 《先锋队》2012,(18):38-39
2011年7月,平顺县西沟村被确定为全国14个廉政文化建设联系点之一,这也是我省唯一的全国廉政文化建设联系点。今年,平顺县在学习推广西沟村经验的基础上,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全县廉政文化建设。创建23个县级廉政文化示范点今年以来,平顺县积极开展了县级廉政文化建设"八进"活动示范点的评选活动,先后出台了《关于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评选活动的实施方案》(平纪发[2011]31号)和《关于对全县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进行检查验收的通知》(平纪发[2012]2号)两个文件,在全县各有关部门、单位认真推荐申报的基础上,按照县委的安排,成立了平顺县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评审考核组,对全县12  相似文献   

7.
儿时就知道山西有个平顺县西沟村,就知道西沟有个李顺达,还有个申纪兰。后来,通过媒体对申纪兰有了更多的了解,十分崇敬这个全国著名的女劳模、历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多年前我曾写过一篇《学习申纪兰,做合格党员》的文章,那时对申纪兰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的春节刚过,正月初九至十一,中共长治市委扩大的中心组学习会在全国著名劳动模范申纪兰的家乡平顺县西沟村召开。会前,市委书记吕日周要求每个市委常委在开会期间必须住老百姓家,吃老百姓饭,了解民情,体察民意。正月初九,吕书记驱车第一个赶到西沟,住进了老党员张高明同志家,随后又看了十几户农民家。每到一处,吕书记总是问寒问暖,谈生产,讲打算,谋发展。他说:“西沟这几年确实有很大变化,人均收入已达到了2010元,基本达到小康水平。但是,平顺县还是国家级贫困县,让平顺16万人民尽快脱贫致富,我们不能等,不能靠。…  相似文献   

9.
2009年5月25日,习近平在平顺县西沟村视察时指出:"西沟60多年的发展,是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缩影,特别是以李顺达、申纪兰为代表的西沟精神,需要深入研究,不断地继承和发扬光大。"西沟——平顺县的一个小山村,在李顺达、申纪兰的带领下,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铸就了爱党爱国、刚正无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探索进取、无私奉  相似文献   

10.
2007年2月28日,太行山区的山西省平顺县迎来了春节后的第一场雨夹雪。春雨绵绵,春雪飘飘,一大早,记者就到了西沟村,下两道坡、拐两个弯,我们走进了申纪兰的新房子。  相似文献   

11.
《先锋队》2004,(17)
申纪兰,平顺县西沟乡西沟村人。1951年任西沟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社长。几十年来,她始终如一带领全村群众艰苦创业,绿化荒山,完成荒山造林25000亩,使西沟山绿了、地肥了,环境变美了,把一个不具备生存条件的旧西沟建成了农林牧副工商全面发展的新西沟,成了全国农业战线的一面旗帜。先后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接见。改革开放以来,申纪兰带领西沟人民建厂矿,办企业,经受了市场经济大潮的洗礼,先后建成了铁合金厂、饮料厂、石料厂等村办企业和一大批外向型企业。2003年西沟村经济总收入1.2亿元,实现…  相似文献   

12.
李顺达颂     
年解放战争,山西平顺县的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从受剥削受压迫的旧社会获得了彻底的解放。推动这个变化的排头兵是西沟村,西沟村的带头人是李顺达,所以说他是领头雁。注二:在太行山革命根据地时期召开的历届群英会上,李顺达作为劳动英雄总是名列榜首。建国之后,山西省和全国召开的历届劳模会,他也总是名列前茅而闻名全省。所以说,他是劳动塑造起来的新状元。  相似文献   

13.
正时下,"吃苦教育"比较流行。一些家长坚持"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让"吃苦"融入到孩子成长的全过程,从小培养孩子不怕吃苦的精神。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党总支副书记申纪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过一句话——"怕麻烦怕吃苦不要当干部,当干部就不能嫌贫爱富,对  相似文献   

14.
凡人郭玉锁     
凡人郭玉锁赵伟,爱明在平顺县,有一个被群众誉为"穿警服的活雷锋"的人,他就是平顺县公安局会计,共产党员郭玉锁同志。机关里有个"老勤杂"郭玉锁同志几十年来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自己的每一天都当作奉献的机会,过得充实而有意义。清晨,当人们还沉睡在甜...  相似文献   

15.
正她是新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从第一届连任至第十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也是共和国成长的见证人。她有着太多光鲜的头衔与荣誉,但始终淡泊名利,一直不忘生养她的故乡——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西沟村。多年来,她永葆劳动者本色,身不离西沟,心不离群众,不辞劳苦、殚精竭虑,一心想着带领老百姓脱贫致富奔小康。她就是申纪兰。2016年,她获得由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颁发的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  相似文献   

16.
张君 《党员文摘》2008,(5):18-19
首倡男女同工同酬被写入《劳动法》 申纪兰能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和她最早提出实现男女同工同酬分不开。 1950年代初,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创办“金星农牧生产合作社”,申纪兰积极联络10多名姐妹加入互助组,并被选为合作社副社长。从那时起,申纪兰走家串户动员妇女出工下地,终于使妇女们和男人们一起劳动。她还提出男女应该得到相同的报酬。  相似文献   

17.
《正气》1999,(5)
1997年,高考通知书发下后,山西省平顺县一中的吴老师带着一个人,到一个叫中五井的小山村,找他的学生王海丽的家。海丽考上了大学,那人要考察她家是否真的贫困,如一切属实,他们的基金会将给予资助。海丽的母亲被人从地里叫了回来,很不情愿地让客人参观了破家,...  相似文献   

18.
孙迪 《党建》2021,(10):67-68
在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展览馆外的长形石块上,醒目地镌刻着2009年习近平同志看望申纪兰时说的一句话:"太行精神光耀千秋,纪兰精神代代相传."没有惊天动地,只有脚踏实地,申纪兰,这位普普通通的妇女,一生扎根农村,将一切献给了党、国家和人民. 1951年,西沟村成立初级农业合作社,申纪兰担任副社长.这对奉行"好男人走到县,好女子不出院"古训的山里人来说,已让人刮目相看.但在她心里,有一个坎始终过不去:为啥同样干一天活儿,妇女的劳动报酬要少一半?申纪兰不服气,决定在社里组织一场别开生面的男女劳动比赛.比赛开始,在专门划出的比赛田地里,男社员认为稳操胜券,时不时抽袋烟休息一下;而被发动起来的妇女始终在田间争分夺秒劳动,并赢得了比赛的最终胜利,第一次挣到了和男人一样的工分.  相似文献   

19.
又见申纪兰     
张学新 《党史文汇》2003,(11):30-31
我又看到了申纪兰,是在2003年春关于“两会”的电视报道中。她是我国惟一的一位从第一届到第十届连续当选的全国人大代表。半个世纪过去了,许多往事如在眼前。我第一次见到申纪兰是在1953年,那时我和杨润身正准备写一个反映农业合作化的电影剧本,到山西深入生活,先到榆社县访问了一个山区畜牧合作社,8月到达平顺县西沟村李顺达农业合作社。我们从榆次乘长途汽车到长治市,天降大雨,汽车在泥泞的土公路上走走停停,一直走了3天。从长治到平顺没有公路,只能像战争年代那样,背着背包行军。过壶关县城后,沿着崎岖的山路,爬过两座高山,天黑时分,才…  相似文献   

20.
执法犯法难逃法纪!──平顺县公安局长嫖娼带来的思考潞鼎一1994年11月18日,平顺县公安局长、党委书记王育英因嫖娼被中共平顺县纪委、县监委开除党籍、撤销了局长职务。这件事很快在社会上和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一)去年8月25日,平顺县公安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