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纵观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重温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对民主革命的论述,发现革命导师们对落后国家民主革命中资产阶级的策略不尽相同: 其一、恩格斯指出:“在德国,资产阶级和君主之间的决战还在后面。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从政治层面与技术层面两个方面 ,论述了建设和改革社会主义国家机关及其管理体制的理论。这一理论主要内容有 :社会公仆是价值规范 ;“廉价”政府是重要标志 ;高效率是基本要求 ;反对官僚主义是一项艰巨任务 ;党政关系是一件大事 ;改革是主要方法和动力。  相似文献   

3.
川陕革命根据地创立未久,根据地政府即致力于发行苏维埃政府自己的货币,直接服务于流通川陕苏区的经济金融。川陕革命根据地曾流通行使布、纸纤维币及银、铜金属币,它们彼此之间的兑换可从狭义与广义两个方面去认识。限于篇幅,本文仅述苏区货币流通中的狭义兑换:布、纸纤维币兑换银、铜金属币。川陕革命根据地流通行使的货币是可兑换货币,兑换中有一定的兑换比价,兑换中有一些变通措施。  相似文献   

4.
我选择政工,而且一干就是二十年,其间尝到不少酸辛苦涩,自然更收获许多幸福甘甜。回首往事,感慨系之,可以将其归结为一个“三段论”那就是:选择才有理解,理解才有热爱,热爱才有行动。 一九八三年,我从师专中文系毕业,分配到中原油田,当上了一名基层宣传干事。当时正值东濮石油会战如火如荼。我亲眼目睹了一幕幕夺油上产的雄壮活剧,深深地被石油工人战天斗地的创业精神所感染,写了不少新闻报道稿件,被报刊采用发表,受到领导和职工的好评。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5,(22)
马克思哲学观的核心是实践观思想。马克思把实践视为哲学的最根本原则,用实践的思维方式理解自然、社会和人类本身,颠覆了传统哲学理论性质和方式,完成了从理论哲学到实践哲学的华丽转身,在人类哲学史上实现了一个划时代的变革,开辟了新的哲学道路。  相似文献   

6.
在以往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在我国,流传颇广的看法是,列宁在政治革命完成以后仍然主张不断革命,其主要理由之一就是:列宁曾指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不是革命的完成,而是革命的开始。这个论断能不能成立呢?下面,就这点进行一些探讨,提出我们的看法。这个论断并不是列宁直接提出来的,而是由斯  相似文献   

7.
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狄德罗有一句名言:“人们谈论得最多的东西,每每注定是人们知道得很少的东西。”这话用在马克思的不断革命论上,似乎是颇为合适的。十年内乱中,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大肆叫喊、百般歪曲马克思的不断革命论,胡说什么“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是对马克思不断革命思想的运用和发展。如今,理论界在批判和纠正“继续革命”错误理论的过程中,虽然对马克思的不断革命思想作了许多可贵的解释,但是,有些说法不尽妥当,未必符合马克思的原意。马克思恩格斯具体阐述不断革命只有《中央委员会告共产主义者同盟书》中的一处吗?  相似文献   

8.
高晓梦 《学理论》2014,(3):53-54
"格物致知"作为"三纲八目"中的重要概念,源出于《大学》。二程训"格"为"至",程颐认为心物在格的过程中深融为一,而在程颐看来,格致不外乎"穷理"而已。朱熹和王阳明也将《大学》纳入自己的理学和心学的体系,并对格致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通过比较三者对"格物致知"的阐述来揭示其在思想理论基础、所格之物与知的对象、格致方法、格致目的这四个方面的不同理解。  相似文献   

9.
二十世纪中期以来,一场波澜壮阔的科技革命正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掀起,它的影响波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已经成了我们这个时代一个突出的标志。以至现在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不认真对待它了。 西方有的学者说,科技革命开始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人类社会进入了既不同于资本主义,又不同于社会主义;既具有资本主义特点,又具有社会主义特点,包含着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一切积极因素的新阶段。社会进入了“单一的工业社会”、“技术统治的社会”、“后文明社会”。事实果真如此吗?在不同的制度下,科技革命会有哪些不同的特点呢? 科技革命在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在某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发生很长时间了。它虽然使这些国家的许多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变,但导致科技革命的发生,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性,它没有,也不可能使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各种社会矛盾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0.
11.
亚里士多德在论述三段论时曾谈到过:“每一个证明和每一个三段论都是借三个名辞进行的。”(《工具论》中文版,第115页)西方逻辑之父的这个规则性论述被后人所继承。中世纪时,彼得在他的曾出了166版之多的《逻辑纲要》一书中明确地把“一个三段论只能有三个词项”作为三段论的逻辑规则。这个思想对后来的逻辑学发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270多年的封建统治,建立了共和国,造就了空前的社会变革与亚洲革命的新气象。亚洲许多国家的人们受到启发,有效地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高潮,并对周边国家产生深远影响。革命历史意义对整个民族解放运动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13.
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正确指导思想,是使思想政治工作走向科学化的基础性工作,是一件十分有必要和有意义的事。这几年,人们在论及思想政治工作时,都提及到灌输敎育或运用灌输的方法。那么,什么是灌输敎育?灌输的含义是什么?怎么灌输?对这些问題目前缺乏深入的思考,还沒有一个一致性的覌点。从散见在报刊上的一些文章中,可以看出大家对灌输的理解、对灌输敎育采取的态度大相径庭。对这个问題的不同理解,将导致指导思想上的不统一,而指导思想上的偏差必将导致实际工作的失误。  相似文献   

14.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初步理解王志云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南巡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最明确最完整的表述。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对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一些同志存在一些不同的看法,对这五句话...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为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制订了蓝图。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十亿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已经和正在行动起来,对自己每天劳动于其中的、关系自己切身利益的经济体制,自觉地进行改革。这是当代社会主义中国的一个具有伟大意义的经济和政治动向。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性质和目的是什么?它将把中国引向何处?这不仅是我们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深深关切和思考的问题,而且也是世界上一切关心人类前途和命运的人们密切关注的问题。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理想,在人类历史上有长久的渊源,但是只有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后才形成为科学的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在科学分析资本主义矛盾的基础上,预见到消灭剥削、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将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而有计划地发展经济则将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的重要标志。十月革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理论界对生活方式的定义有四种意见: 一种意见,只从人们的消费方式和业余生活方式的角度给生活方式下定义,或说“所谓生活方式,它的实质无非是指消费者如何享用消费资料的方式”,或说“生活方式,指的是人们享用物质的、劳务的消费品和使用由他个人支配的闲暇时间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上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要正确领会《决定》的精神和各项具体规定,并在改革的实践中正确地贯彻执行。重要条件之一,是如《决定》所指出的,要从理论上加深对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解。依据实际经验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决定》在理论上有重大的前进。其中最重要的是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指出社会主又计划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其他一些理论上的前进,都与这个理论上的突破有关。而只有这样认识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并按照这种认识改革经济体制,才可以使我们的企业充满活力,使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生机盎然。  相似文献   

18.
深化对以人为本内涵的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人为本的前提:确立和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马克思曾经指出:“人始终是主体”,“主体是人”。正是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之上,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同时又是作为生产过程中基本力量的劳动群众的历史,即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人民群众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是我们事业成功的保证”,“全国各族人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为迅速、最为成功的时期,…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下简称“邓小平理论”),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邓小平文选》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之作,学习邓小平理论必须认真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一、第二、第三卷,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的《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比较全面、准确地反映了《邓小平文选》的思想,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是干部学习《邓小平文选》和建设有中国特邑社会主义理…  相似文献   

20.
徐莹莹 《学理论》2012,(14):49-50
在范畴三段论推理中信念偏差效应的研究,采用两种指导语形式来进行信念偏差效应的研究:一种是基于信念的指导语,一种是基于逻辑的指导语。采用两种任务难度来对信念偏差效应进行研究:一种是简单的任务,一种是复杂的任务。采用两种结论评估范式来进行研究:一种是结论生成式,一种是结论评估式。对信念偏差效应最具解释力的两种理论是:心理逻辑理论和心理模型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