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白建国 《党建》2011,(9):40-41
40年前,当时我还是一个刚入伍的战士,在青海遇到一位红军长征时流落在草原的红军老妈妈。她17岁跟随红军长征,在部队行进到青海草原时部队被白匪打散,她逃离虎口流落到草原,嫁给了当地牧民。虽经历了几十年的草原生活,但她始终没有忘记组织,没有忘记她的红军丈夫。她把红军丈夫临别交给她的珍贵资料装在一个牛皮囊里,  相似文献   

2.
在红军西路军征战史上,有一支女兵队伍引人注目,她们就是红军西路军妇女抗日先锋团。长征中,她们爬雪山过草地,经历过无数次战斗;三大主力会师后,她们又渡过黄河,随红军西路军征战河西。  相似文献   

3.
长征中。康克清跟朱德一起饱经忧患 作为红军总司令朱德的妻子,康克清并不是凭借总司令的权威而显赫起来的。从童养媳到红军战士.再到红军总司令部警卫连政治指导员,红军学校女子义勇队队长,红军总部交通大队政治委员.中革军委直属队政治指导员,她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她参加了中央苏区的历次反“围剿”斗争和中央红军的长征。长征中,她曾担任红军总司令部直属队政治指导员.后为红四方面军党校党总支书记。  相似文献   

4.
《女兵们踏上长征路》一文作者聂成根在采访红军女战士危秀英时有过这样一段对话: “长征,是中华民族亘古以来的一个创举。”危秀英望着我,陷入了往事的沉思之中, “从哪儿说起呢?”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长征就是要走路,您就从脚谈起吧!” “好啊!”她打开话匣子, “走路,对男战士说来,当然不会有什么问题,可对女战士来说,这种长途行军就有困难了。”  相似文献   

5.
长征一家人     
中国工农红军主力进行战略转移的同时,红四方面军也从1935年3月开始进行长征。在这史诗般的伟大壮举——长征中,红四方面军与红一、二方面军相比,另具特色。在红四方面军的长征队伍中,有这样一家人,他们全家三代11口,上至60多岁的老人,下至12岁、4岁和生下来才几个月的孩子,举家踏上了长征之路,这在长征史上也是少有的。1985年10月,我在宁强县搜集这个家庭的主要成员、汉中地区第一个党组织的创建人陈锦章烈士的事迹时,在宁强老城的一幢旧楼里,找见了陈锦章烈士的女儿、长征时只有12岁的红军女战士陈亚民,她稍带谈到了一些她和她的一  相似文献   

6.
邓颖超是红一方面军中参加长征的30名女红军之一。1992年7月11日.她与世长辞,走完了自己光辉的人生征程。《人民日报》7月17日刊出的《邓颖超同志光辉战斗的一生》,对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著名社会活动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德高望重的第六届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同志”,在红军长征中的经历只提了一笔:“1934年10月,带病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然而,她当时是怎样带病参加长征,她在长征中有什么样的经历,以及数十年后又是怎样回顾长征路,口述长征事,撰写长征史的呢?  相似文献   

7.
红军姐妹分离六十年后重逢余宗琼(羌族)陕西宁强县政协委员、老红军陈亚民,当年她父举家参加了红军长征。陈亚民的父亲陈锦章烈士,是陕西汉中地区第一个中共党组织的创建人。1935年5月红军长征到阿坝州茂县土门时,陈亚民在当时条件下,不得不把年仅4岁的亲妹妹...  相似文献   

8.
无论是在经济竞争,还是军事战争中,利用报纸获取对方情报的实例屡见不鲜,红军长征中,毛泽东就曾经通过几张大公报,得知了一些重要情报,从而确定了红军挺进陕北的目标。 前不久,91岁高龄的老红军干部、张闻天夫人刘英同志,披露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往事。 长征时,刘英同志是中央队的秘书长。她说:“毛主席、张闻天等人有一  相似文献   

9.
泸定桥是大渡河上第一座铁索桥,修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桥身共由13根铁链组成,其中底链9根,扶手4根,每根铁链由862至977节铁环相扣:1935年5月29日。长征途中的红军在这里取得了飞夺泸定桥的胜利。毛泽东为此写下了“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的壮丽诗篇。自此泸定桥名扬四海。  相似文献   

10.
在北京,在全国各地,在70多位长征战士居住的地方,都已经留下了这样的身影:一位年过八旬,满头银发的当年红军女战士带着一面绣有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60周年字样的4米多长的大红旗帜请求参加过长征的幸存者签名,以纪念红军长征60周年。在这面旗帜上签名的有陆定一、黄火青、肖克、杨成武……当然其中也会有她自己的名字——著名的红军女战士、谢觉哉的夫人王定国。她把一生无私地奉献给了党和党的事业——  相似文献   

11.
正据美国记者索尔兹伯里统计,当年红军作战部队的官兵平均年龄只有18岁,9岁参加长征的向轩曾被确定为年龄最小的红军战士。长征中,有没有年龄更小的人?答案是肯定的。在红军长征途中,有两个婴儿跟随自己的父母走过雪山草地。其中一位是贺龙元帅的女儿贺捷生。当时中央不允许小孩参加长征,但是,如果被国民党发现谁私藏了红  相似文献   

12.
当人类关注的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时,来自异国他乡的妇女姐妹可曾注意到,在中国代表团的席位中,坐着一位女将军,这是贺龙元帅的女儿贺捷生。她的父亲从长征路上走来,她的母亲也从长征路上走来,她也可以说是一名长征“战士”,因为她出生在长征路上,名字又和红军在征途中一次胜仗有关,所以取名捷生…… 参加红军长征的女战士共有1473人,其中一方面军30人,二方面军86人,红二十五军8人,红四  相似文献   

13.
正据有关史料披露:参加长征的女红军共有2000多人,她们与男战士一样浴血奋战、艰苦跋涉,创造了古今中外战争史上的奇迹。那么,在这些英雄女儿中,谁是年龄最小的女红军呢?目前公认的说法是1924年出生于四川宣汉的王新兰,她9岁参加红军,11岁随红四方面军长征。解放后曾任兰州军区联勤部副政委,是开国上将萧华的夫人。其实,1926年出生于四川青川的苏力和四川南江的万曼琳,才是长征中年龄最小的女红军,当年踏上漫漫长征路时,她们还只是8岁的小女孩。然而,她们用稚嫩的脚  相似文献   

14.
<正>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2月3日,解放军举行了盛大的入城仪式。在入城的东北野战军四十一军等部3万将士威武雄壮的队伍中,有100多名女兵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这其中,一名骑着高头大马的女军官更是夺人眼球,她就是巴蜀女英雄吴朝祥。她14岁参加红军,15岁入党,3次走过草地,5次见到毛主席,经历了无数的艰难困苦、血雨腥风,  相似文献   

15.
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壮举,是震惊中外的伟大事件。在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之际,本刊记者分别采访了当年参加长征的部分红军老战士,并撰写了访谈录,以作纪念。我们相信,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的崇高精神和英勇奋斗、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将激励人们继承和发扬党和红军的优良传统,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中,团结奋斗,勇往直前,争取更大的胜利。──编者—编者李延东──强渡大渡河的指挥者之一李延东,一位现年已83岁的老人,言语神态中的那股英气那种豪情,却未被耄耋病体和磋砣岁月掩去。…  相似文献   

16.
长征中红军部队的后勤保障工作郭淼长征中,红军处于流动作战中,后勤保障工作成为红军军事经济的重要内容,成为关系到红军生死存亡、能否实现战略转移的重大问题。红军在长征中边打边走,日夜作战,没有根据地作为依托,没有有组织的人民群众进行支援配合,没有后方安置...  相似文献   

17.
《红岩春秋》2023,(1):6-7
<正>长征路上的一次次会师,是党领导下一次次红色革命力量的汇流与融合,实现了各路红军为共同的理想信念进行战略转移时的重组与整合。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中有过多次会师,其中,红二、红六军团的会师,是红军长征中的第一次会师,为其他各路红军的会师树立了并肩战斗、团结互助的典范。  相似文献   

18.
喜读︽放眼看长征︾陈文书正当我们以各种形式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学习、发扬红军长征革命精神之际,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叶心瑜教授托人给我带来一本她新近由华文出版社出版的力作———《放眼看长征》。我得到此书,非常高兴,忙放下手边的一些事情,就翻读起来...  相似文献   

19.
《湘潮》2017,(12)
正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人类对生命的物质能量与精神能量的一次大挑战,是对人类意志力的一次大考验。它突破了人类生理、心理乃至生命的极限,为后人树立了一个仰望生命高峰的界碑。对于女红军来说,参加长征可能是她们生命中最悲壮也最光辉的一页。由于女性的生理特点,她们承受着比男人更为严峻的考验。她们有的用一双"三寸金莲"式的小脚走完了长征;有的则是凭一双"解放脚"走过了雪山草地;更有的一  相似文献   

20.
正据美国记者索尔兹伯里统计,当年红军作战部队的官兵平均年龄只有18岁左右。长征史料也显示,红军中平均年龄最小的部队应该是红25军,其战斗员的平均年龄还不到18岁。9岁参加长征的向轩,曾被确定为年龄最小的红军战士。长征中,有没有年龄更小的人?答案是肯定的。在红军长征途中有好几位领导人的妻子曾生下子女,包括毛泽东的夫人贺子珍。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刚刚出生的婴儿或被迫遗弃,或半路夭折,只有两个婴儿跟随自己的父母走过了雪山草地,看到了新中国的诞生。其中一位幸运儿,是贺龙元帅的女儿贺捷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