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邓名瑛 《求索》2011,(8):109-110,11
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人的精神生活构建一个"意义世界"。文化与价值观紧密相联,负载不同价值观的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是不同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大众文化发展迅猛,但其良莠混杂的状况对人们精神生活的影响也是积极与消极并存。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建设,提升大众文化的品位,促进大众文化的健康发展,是一个紧迫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宁健 《桂海论丛》2003,19(4):63-65
由于思想解放运动的开展 ,海外大众文化的传入 ,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等原因 ,当代中国产生了大众文化。这种新型文化的迅猛发展 ,舒缓了大众的身心压力 ,提高了生活质量 ,开辟了新的教育渠道 ,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但同时也导致了新的文化失衡和人文精神的失落。因此 ,要通过明确大众文化的价值体系 ,坚持综合创新的原则 ,进一步规范文化市场等措施 ,引导和促进大众文化的进一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众文化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丰富了官兵的文化生活。但也要看到,大众文化内含着商业化的文化导向,鱼目混珠,良莠不齐.对军营文化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军营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科学把握大众文化的特征,取长补短,拓展军营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 ,大众文化逐渐成为各国文化的重要内容 ,在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传播方面对精英文化构成了有力的挑战。本文从分析大众文化的优势与缺陷入手 ,论述了将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进行整合是全球化时代的必然要求 ,并指出我国应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大众文化。  相似文献   

5.
张苏峰 《长白学刊》2008,(3):147-149
和谐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社会的主导文化。大众文化作为一种非主导文化,是来源和反映群众生活,在人们日常文化消费中占主导地位的文化。和谐文化与大众文化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满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必须用社会主导文化指导和规范大众文化,推动大众文化沿着科学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后现代,历史理念和精神理路出现了所谓的断裂。断裂意味着终结,同时又意味着某种新事物的诞生。后现代是大众文化盛行的时代。无论是否喜欢"后现代",我们却已经生活在后现代的文化方位和状态之中。大众文化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与大众传媒携手并进,使文化得以批量生产和广泛传播。在推进文化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今天,我们应当以科学的态度客观公允地看待大众文化。  相似文献   

7.
罗九牛 《前沿》2008,(10):17-19
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和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民族文化,是开放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大众文化。而从本质上讲,可以概括为和谐文化.  相似文献   

8.
于力 《青年论坛》2002,(3):F003-F003
一、大众文化的产生大众文化 ,在我个人看来就是我们普通百姓生活中随时可以接触到的文学、艺术、体育等通过各种方式走进我们的生活。高科技是传播大众文化的载体 ,它那难以抵御的神奇 ,无孔不入的渗透力 ,打破了精英文化的种种禁区 ,结束了少数人对高雅文化的垄断 ,使得公众在文化资源面前人人平等 ,再也没有什么神秘可言。任何一种文化都是历史的投影和时代的产物 ,它通体都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随着市场经济的稳步发展 ,人们追求物质生活的高质量和精神生活的多样性 ,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这种时尚使得大众文化有了广泛的基础。家家户…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我国社会的文化及意识形态领域也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特点。其中,大众文化的产生、发展和繁荣就是一个突出的表现。大众文化所显示的弱意识形态性、非强制性等特点,对新时期的意识形态传播工作提出了挑战。如何回应大众文化发展的挑战,并从策略上作出相应的调整,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过程中值得重视的一个问题。一、大众文化的产生及其评价市场机制是大众文化产生的内在根据。改革开放为市场机制合法地进入我国社会生活提供了条件,并直接催生了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大众阶层,这是大众文化…  相似文献   

10.
大众文化是市场经济和工业社会的产物 ,在当代中国的兴起是历史的必然 ,对当代文化繁荣和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的出现的是一种文化进步现象。笔者反对简单移植西方法兰克福学派的观点来分析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做法 ,也不赞同套用精英文化和主流文化的尺度来分析和评判大众文化。我们的态度是正视并认真研究这一文化现象 ,用法律手段来规范它 ,用先进文化来提升它 ,充分发挥其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这才是我们目前唯一理性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1.
齐晓明 《长白学刊》2013,(5):155-159
我国目前文化软实力薄弱。加强文化建设,提高文化软实力,对中国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积极的文化建设和发展,一方面可以增强民族认同感、归属感和凝聚力,培育和形成全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另一方面能够解放文化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扩大对外影响。大众文化作为当代重要的文化形态,深刻地影响着人民大众的生活方式与休闲方式。通过发展文化产业,繁荣大众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众文化的发展,是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用大众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是文化交流与文化对话的现实需要,不仅能够真实地展现中国形象,还能推进中国故事走向世界。大众文化具有流传度高、参与度高、传播度高等多重优势,通过大众文化所产生的文化认知、文化定位、文化创意、文化传播等,能够促进中国精神的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张谨 《岭南学刊》2016,(4):123-126
法兰克福学派早期成员瓦尔特·本雅明和美国大众文化研究专家约翰·费斯克两人同样是以乐观的精神看待大从文化,但是二者在大从的本质特征、大众文化的成因以及大众文化与政治的关系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大众:经验性客体与游牧式主体;大众文化:人机合作与权且利用;大众文化与政治:政治性的文化评判与文化的微观政治学。  相似文献   

14.
<正>过度的市场化导向以及利益驱动使得大众文化实践出现了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感性欲望的泛化、主体人格的异化和精神价值的消解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以及文化体制改革,催生了大众文化的蓬勃发展,可以说,大众文化已经成为百姓生活的基本的文化消费形式。在我国的文化体制改革中,如何营造积极向上的环境以引领大众文化的健康发展,这是一个重  相似文献   

15.
提高生活质量:发展文化事业的价值追求李君才邓小平理论要求我们,一切以“三个有利于”为根本判断标准,不断开拓我们各项事业的新局面。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同样应该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换句话说,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群众精神生活质量,应...  相似文献   

16.
高中《思想政治》(文化生活)教材中提出了倡导“大众文化”的观点。怎样正确理解这个提法,准确把握大众文化的指向,明确大众文化与文化的大众性以及与之相关的精英文化、先进文化、落后腐朽文化等的区别至关重要。(一)一般来说,大众文化的指向是对应于精英文化的一种文化形式归  相似文献   

17.
田春艳 《前沿》2012,(9):165-167
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教师群体文化建设要立足于这一实际。教师群体文化建设要关注各种社会难题,有效地克服大众文化的缺陷、清除传统文化的阻碍、防止西方文化的殖民入侵;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工作岗位中注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提升,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健康生活方式和良好行为方式的培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在实践中促进教师群体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曹万雨 《传承》2012,(22):42-43
大众文化是一种以大众传播媒介为载体的消费性文化,因适应工业文明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而获得其历史合理性。大众文化以其通俗性、消费性不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给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意识、人性意识带来了挑战。同时,大众文化自身的特点又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创新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社会,大众文化及其蕴涵的一整套文化符号体系逐渐成为意识形态主体建构的重要载体。大众文化兼具文化属性、精神属性、商品属性和物质属性于一身,这一特点使其具备生成与传播意识形态的前提条件。在其意识形态性表达方面,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大众文化通过提供"虚假的需要"发挥其意识形态功能;伯明翰学派则认为大众对大众文化具有多种解码方式,从而构成了对文化霸权的争夺。作为社会意识载体的大众文化直接服务于生产过程中的生产与消费环节,我们要结合实际情况辩证地对待大众文化意识形态性表达和功能的二重性。  相似文献   

20.
大众文化作为一件新鲜事儿,在我们还未来得及作好充分心理准备时,便铺天盖地席卷而来,涌进千家万户。它的盛行既给人们带来了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又让人感到了一种从生活空间到精神世界的无形压迫。面对大众文化浪潮,是该欣喜还是该担忧?一时说也说不清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