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力 《人民论坛》2011,(7):190-191
新疆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与新疆人口素质偏低的矛盾日益显现。通过从经济、环境、政策等方面分析新疆少数民族人口迁移缺乏活跃度的原因,并从人口迁移的角度说明新疆少数民族省际迁移对人口素质提高的积极影响,从而提出政府应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和保障作用,从迁出地和迁入地两方面形成人口迁移的良性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其国家安全意识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在此,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研究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特点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国家安全意识的宏观认知能做出基本准确判断,但对国家安全内涵的理解不够深刻;能够意识到国家安全以及新疆地方安全威胁来源的多样化,但对文化安全的关注度明显不足;法律意识相对薄弱,忧患、责任意识较强;最后就如何提高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新疆十三个主要世居民族中,有十个少数民族的绝大多数群众都信仰伊斯兰教。受宗教观念、风俗习惯、禁忌心理的影响,新疆少数民族患者的临床行为有其特殊性。医方正确理解和认识这种特殊性,并作出积极应对,才能有效保护患者权利。  相似文献   

4.
人类逐渐经由"全球化"、"信息化"进入服务经济的文化时代,新疆多民族社会急需构建国家认同来提升民族自治效能,适应社会跨越式共进的刚性需求。聚焦新疆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社会学基础,探究社会经济关系的契约框架、社会身份文化的转型思路以及社会治理的"善治观"与"服务观",揭示国家认同的本质是让人们因为生活幸福而变得更团结。  相似文献   

5.
谭艳  魏冰 《传承》2014,(2):98-99
党的十八大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各民族文化交流的大舞台,各民族都有自己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文化传统。增强新疆各少数民族文化的创造活力,对不断开拓新疆少数民族文化建设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进程中新疆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市化进程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生存危机日益加剧,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成为一个引人关注的焦点问题。多民族聚居的新疆拥有丰富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城市化的逐步推进加快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式微与流失。城市化背景下如何运用法律手段加强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同时实现城市化与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良性互动以促进社会全面发展,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紧迫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更具有紧迫性和时代性。国家认同是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基础,而新疆是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宗教、文化对我国进行渗透和分裂的前沿,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也是敌对势力争取的对象。对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有效路径,推行国学教育,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以校园文化为载体,积极开展国家认同教育;大力发展国家通用语言教育等,为新时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融合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以来,新疆少数民族作家借助动物书写表现了一系列与民族命运、民族生存、民族精神以及民族生命形态息息相关的情感。一方面,因为民族审美情感心理,作者以物观人,以动物命运反映民族在面对生存危机时所做出的命运博弈,折射出民族传统习俗与未来变革之间的不断碰撞;另一方面,因为民族审美情感倾向,作家们企图让动物站在一个与人类错拥的位置,来揭示民族人性中的伪善与猥琐,突出民族生命意识的原生态和民族生命精神的传承。  相似文献   

9.
新疆农村有许多防范和化解纠纷的习惯规则,习惯法调解也成为穆斯林化解矛盾的主要方法,这也刚好解决了司法资源匮乏的难题,但习惯法中也有许多诸如自助等需要法律规范的内容。此外,随着农村法治化进程的推进和人们对法律的认可,诉讼作为解决纠纷的重要手段也已经逐渐为当地民众所接受,主要运用于较大财产的纠纷化解。因此,探究把诉讼和调解完美结合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对及时有效地化解农村矛盾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法律事务和社会事务已使我足够忙,但只要这颗心在,哪怕今天偶然飘过一个声音来,给我启发,我就会去把它学过来。”——钱丽萍  相似文献   

11.
梁燕  韩娟 《长江论坛》2022,(4):76-80
如何使规模可观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从政治、经济、社会保障、社交、文化、心理各方面全方位融入社会,是快速城镇化过程中亟待破解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问题,其既关乎少数民族流动人群的权益保障和发展前景,也关乎各地的城镇化质量和发展进程,更关乎民族团结、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的大局。本文系统梳理了目前有关新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融入问题最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并对该研究领域迄今所取得的最显著进展以及存在的主要不足和必要的拓展方向作出了简要的评析。  相似文献   

12.
张稚庐 《春秋》2012,(1):57-58
“票友”一词,历史甚久,相传源于清初之北京。当时,清朝鼎革伊始,恐人不服,便培养了一帮子“政治宣传员”,能说会唱,每人发给“龙票”一张,按月领薪水,派往京外各地,向村夫野老宣讲。当然都是替清廷说话。无非清得天下.是夺自“闯贼”李自成之手,非是夺明朝江山;新朝多么“仁政”。大家只要忠于皇上,就会安享太平,五谷丰登云云。  相似文献   

13.
<正>一、新疆公安机关双语教育训练的战略意义新疆地处祖国西北边陲,常驻人口2100万人,包含47个民族成分。其中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柯尔克孜、塔吉克、锡伯、乌兹别克、满、达斡尔、塔塔尔、俄罗斯等13个民族世居新疆。新疆的人才培育、成长  相似文献   

14.
任乐明 《中国民政》2010,(11):34-35
加强社区建设,强化社区管理,是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城市基础工作的重要举措。地处边远的少数民族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立足实际,充分运用和借鉴发达地区的经验,加快推动社区建设的步伐。笔者在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一、现状和困境阿勒泰地区属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少数民族聚居成份较多的边远地区,辖六县一市。  相似文献   

15.
在厘清民族社会工作和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和介绍两个领域典型工作模式的基础上,提出少数民族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概念,并就建构我国少数民族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模式提出相关建议,以期抛砖引玉,呼吁社会工作研究者以及实务工作者对该服务群体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张璐燕 《求索》2012,(4):156-158
反英雄的创作范式,解构了少数民族自古有之的英雄情结,同时为少数民族文学人物与时俱进的发展开拓了新的途径。反英雄在态度上表现的是少数民族文学对真实生活的追求,而其丰富的类型诉说的则是民族价值、民族精神外在的表现。从积极向上的平凡一族到被驯化了的小人物,从麻木、迷茫的一代到空虚荒诞的一代,他们虽有不同的表现,但都同属一类。新疆当代反英雄经典人物的创作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它从真实的描述到深刻的反映,从隐匿性的内涵到显性的表征,从读者的接受到读者的共鸣,它为新疆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增添了有益的成分。  相似文献   

17.
贵州少数民族森林文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在贵州的各少数民族对森林的认识形成了独特的森林的文化,它主要融合于传统宗教,传统习俗、传统制度以及森林栽护的地方乡土知识中,这些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传统文化体现了朴素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对于保护森林,提高森林林分质量,保护生态环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对口援助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建工作是稳疆兴疆,富民固边的战略工作。从党建工作重要性、存在问题和科学设计援疆大学生党建方面,对这一工作进行理论和实践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培养合格的新疆建设者,也能为其他地区培养此类大学生提供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19.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规模日益扩大,且具有学校类型印记明显、校园融入类型多样的特点。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融入大学校园的过程中,一般需要跨越复杂的文化传统,他们在物质、行为、精神等不同层面均可能遇到不同程度的文化适应问题。在制定少数民族大学生校园融入问题的应对策略时,要从分类引领、分段干预和分工协助等多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少数民族农村妇女外流现象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董皓  于强 《贵州民族研究》2003,23(1):115-124
在对三个不同少数民族村寨进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少数民族农村妇女外流的原因。文章认为,在看待妇女外流现象时,应该引入“社会性别与发展”的现代女权主义视角,把保障少数民族妇女的安全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进行考量,根据不同少数民族社区各自的社会性别观念作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导向和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