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秀艳 《前沿》2013,(12):43-45
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社会成员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保障当代中国人尊严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公平正义是当代中国人尊严实现的前提,体面劳动是当代中国人尊严实现的关键,社会保障是当代中国人的尊严实现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论“让人民更有尊严地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尊严生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追求,也是人本执政理念的应有之义。,从历史发展、现实环境、未来要求和国际经验来看,实现人的尊严生活有客观必然性和现实紧迫性。“尊严”内涵着平等的人格和政治参与、发展的目的性以及自我发展等内容,人有尊严地生活应该奠定在物质和思想基础、社会公正、民权以及社会保障五个方面上。建构收入分配运行机制、社会公正机制、行政权力阳光运行机制、人权机制以及自我实现机制,才能更好地保障人民的尊严生活。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当代中国社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当代中国人的生活形态亦出现了新样式、新格局、新品质。生活压力不断加大,很多从未遇到的问题困扰着人们。然而,从总体上看,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状态显得生机盎然、活力四射、丰富多彩、昂扬向上。用老百姓自己的话说,这种生活变化就是:生活更加有滋有味了,更有奔头了,更有动力了。借助“动力”这个比喻,可以说,当代中国人生活形态变化的表象背后有着强大的生活动力。作为社会发展的社会心理资源,生活动力体现了一种时代精神和社会心态的风貌。那么,当代中国人  相似文献   

4.
陈永峰 《前沿》2013,(1):86-88
民法的最高目标是对人的价值的终极关怀。民法社会安全保障功能主要表现在对人的自由和尊严的充分保障以及对弱势群体的关爱方面。公安机关在执法过程中深刻领悟民法的社会安全保障功能要求,加强公关意识,文明执法、科学执法,有助于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最终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张立鹏 《前沿》2014,(5):31-32
人的全面发展是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的最高价值目标。当代中国客观社会物质生产和社会政治制约因素,以及具体社会生产实践中的制约因素都对人的发展形成掣肘,厘清社会制约因素的生成机制,对于探讨当代中国人的现实发展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6.
劳动正义是对劳动活动及其关系的正义性检阅,是共同富裕社会实现的必然要求和价值根基。劳动的前提正义、结果正义和过程正义论证了共同富裕社会的合理性、合法性和科学性。共同富裕社会思想在马克思劳动正义理论的浸润下,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与实践守正出新,系统回答了百年来党领导中国如何保障社会公平公正、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问题。新时代,共同富裕社会的实现更应坚持勤劳创新致富、优化生产关系的前提逻辑,落实维护劳动尊严、实现体面劳动的过程逻辑,保障坚持共享发展、改善民生福祉的结果逻辑。  相似文献   

7.
《上海支部生活》2012,(12):48-48
十八大强调,我们坚信,香港同胞、澳门同胞不仅有智慧、有能力、有办法把特别行政区管理好、建设好,也一定能在国家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共享做中国人的尊严和荣耀。香港《大公报》发表题为《同享荣耀共护尊严港人勿负中央厚望》的社评说,共享做一个中国人的尊严与荣耀中,共享荣耀,是成果、也是权利;共享尊严,还要讲责任、付出和承担。  相似文献   

8.
蔡冬梅 《中国民政》2011,(12):58-59
近年来,湖北省宜昌市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改善民生,将残疾人作为重点保障对象纳入社会救助范围,实施普惠加特惠救助。一是加大救助力度,实现残有所养。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优先纳入城乡低保救助范围,同时,对重残人员实行重点保障,每人每月增加100元低保金。二是强化医疗救助,实现残有所医。  相似文献   

9.
社会权主要是由国家积极义务来保障实现的权利。对社会权的保障在于保障个人在经济、社会文化领域过上健康而又有尊严的生活的权利。社会保障权、劳动权和受教育权属于社会权的核心权利。我国宪法从不缺乏对社会权的保障,这是由国家政权的性质和社会主义制度所决定的结果,且随着宪法的完善,我国社会权保障出现了较大的发展,具备了"宪法委托"或"制度保障"的特点。但宪法规范对社会权的供给仍然不能完全适应权利保障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潘华实 《前沿》2012,(10):7-8
精神生活在当代中国有重要地位。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应该是丰富的、健康的、向上的、和谐的,但现实生活中,当代中国部分人的精神生活有不丰富、不健康和不和谐的地方。构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同时实现精神生活的多样化,努力改善并合理引导人们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代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中,公民这一概念可以说是一个最为平常、最为熟悉的基本概念了。当代中国人究竟需要怎么样的公民意识,公民的权利如何得到保护,如何增强公民意识,培育公民精神,江泽民的公民思想对这些问题作了科学的解答。  相似文献   

12.
如何维护警察尊严是一个值得研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非警察职责而无奈作为、民警自身合法权益无法保障、社会民众对警察的无理评判等,是警察尊严容易受损的主要情形。究其原因,主要有现行公安管理体制存在弊端、公安机关高调承诺难以兑现、警察队伍面临严峻信任危机、一些人员存有“仇警”思想情绪。维护警察尊严,有赖于依法行政的推进,有赖于民警执法权威的保护,有赖于公安自身形象的提升,有赖于和谐警民关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3.
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民主的重要战略任务和发展目标。 我们党确立的科学发展观,其核心是以人为本.致力于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促进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已成为当前中国政治发展的重大的、紧迫的任务.需要我们更加重视.认真思考、深入研究如何顺应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建设的新期待,切实维护国家法治的统一、尊严、权威.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相似文献   

14.
卢先明 《湖湘论坛》2009,22(6):37-39
对弱势群体实行公益救助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应有之义。按照社会公平正义的理念,包括弱势群体在内的每一位社会成员都应过上合乎人类尊严的生活,这构成了对弱势群体实行公益救助的基本理据。就中国目前的社会现实而言,对弱势群体实行公益救助,帮助弱势群体过上合乎人类尊严的生活,是实现社会主义公平正义最为关键、最为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陈晓明 《求索》2008,(3):73-75
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曾经发挥了道德教育、稳定社会、凝聚民族等积极的社会功能。在传统孝文化有所缺失的当今社会,弘扬孝文化显得十分必要,它不仅是构建当代社会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资源,而且弘扬孝文化,有利于构建当代社会道德体系,有利于当代社会的经济发展,有利于加强当今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应对当今社会老龄化的到来。  相似文献   

16.
湛中乐 《人权》2011,(3):37-40
随着环境问题在国内和国际层面受到与日俱增的关注,环境权的保障问题也日益显示出其在人权事务上的重要性。环境保护事业牵涉到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影响到广大民众的健康权、财产权甚至生命权的保有和完整实现,甚至关系到整个人类社会的未来生存。因此,对环境权的认识与保障,尤其是如何在环境权保障中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利益的矛盾,成为当代人权保障事业不可回避的重要主题。  相似文献   

17.
《公安研究》2012,(6):89-89
马岭在《河北法学》2011年第12期撰文认为,国家权力也有尊严,但不能高于人的尊严,更不能建立在侵犯人的尊严基础之上。侵犯人的尊严有私人间的个体侵犯、当权者的侵犯、“上位者”的侵犯、多数人的侵犯等等。国家权力直接侵犯或参与侵犯人格尊严往往危害更大,而最严重的侵犯人格尊严多发生在国家权力与民间联手之时。宪法保障人格尊严意味着国家权力不仅不能侵犯人的尊严,还有保障人的尊严之义务。  相似文献   

18.
论弱势群体权利保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晓玲 《人权》2005,(4):25-2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根据中国发展的现实,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关注弱势群体,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权利保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应有之义。和谐社会不是没有差别的社会,但一定是弱势群体的基本生存尊严可以得到维护的公平社会。关注公平,首先要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把加强对弱势群体权利保障提到一个更加重要的位置,保障弱势群体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实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一、我国弱势群体权利保障面临的主要问题社会弱势群体,也叫社会脆弱群体,学术界对其有不同的…  相似文献   

19.
肖祥 《理论月刊》2023,(1):15-25
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不仅为实现社会正义奠定了物质经济基础,其对符合伦理应当的经济效用分配的追求更体现了社会正义的实质。共同富裕的实践体现了社会正义在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的落实:对国家而言彰显了社会主义优越性,对社会而言实现了“美好生活的普遍促进”,对个人而言则增进了主体的福利、尊严、自由与德性。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启示在于它不仅为消解世界贫富分化带来的不公平、不正义问题提供了借鉴,也担负着辨析当代社会生产关系性质和批判资本主义的价值使命,其展现的对人类发展的正义关切还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利益认同和价值认同路向。  相似文献   

20.
榜样的力量是生动的。司法公正是现代社会法治的最后保障,执行公正是确保司法公正最终实现的保障。人民期盼法定生效的司法裁决,公平、公正地顺畅通过司法执行的"最后一公里",是出于对公共职权的无比信赖和对法律尊严的无上尊崇。据此,承载民意,人民法院实现司法公正应当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仅要执行案值标的较大、巨大的个案,而且要同等关注案值标的虽然不大,但是直接事关民生、社会安宁稳定的小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