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易新涛 《前沿》2007,14(12):48-50
在国家利益的驱使下,1931-1937年苏联对中共的政策伴随着中苏关系的变化和苏联对华政策的调整而演变。"九.一八"事变后,苏联仍然抨击国民党,但要求中共结成下层统一战线,反蒋反帝,武装保卫苏联。1933年初,苏联要求中共在广泛的基础上创建反日本帝国主义统一战线。1935年7月进而要求中共与蒋介石国民党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这种政策的转变,有效地指导了中共制定适时的政策,尤其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从而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台湾问题是由于国民党发动反人民内战失败逃台,以及美国等西方反华势力干涉中国内政的错误政策造成的.从1949年至今,中国共产党为解决台湾问题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并根据国际国内不断变化的形势,适时制定和发展了两岸关系政策.  相似文献   

3.
《春秋》2001,(3)
青岛由于长期处在德、日、美帝国主义及北洋军阀和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之下,敌情相当复杂。青岛解放前夕,国民党特务机关有计划、有预谋地在青岛潜伏下大批特务,方针是“军事退却,特务坚持”,伺机进行破坏活动,阴谋颠覆新生的人民政权。针对国民党特务活动猖獗的情况,早在1949年春天,中共就在两条战线上与之展开激烈的较量。青岛地下党为了掌握军统在青岛潜伏特务的内幕,派地下工作者、青岛葆康医院大夫王力然打入军统青  相似文献   

4.
美国外语政策的国家安全目标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语政策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美国长期重视从国家安全维度制定外语政策,9·11事件之后更是突出,这给我国颇多启示。美国的经验教训说明,我国在制定外语政策时也应该从国防、外交与国际交往、对外经济贸易、对外司法和国内社会公共安全这五个层面考虑外语政策的国家安全维度。  相似文献   

5.
董勤 《前沿》2011,(6):76-79
美国制定2005年《能源政策法》,一方面确立了其未来制定和调整国内气候变化与能源政策的法律基础,另一方面也部署了针对发展中国家开展气候外交的总体方略。在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谈判中,美国可能将气候变化问题、能源问题和国际贸易问题结合起来,向发展中国家施压。我国应当通过《能源法》协调能源政策与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可以考虑在《能源法》中单设"应对气候变化"章。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 ,为了找到国共两党诸多矛盾的解决出路 ,从而以政治方式实现国家统一 ,中共在与国民党进行政治谈判的过程中 ,形成并提出了两套包括三方面制度创新内容的国共合作方案。其中第一套方案以 194 4年夏秋之前承认国民党执政党地位为特征 ,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制度创新内容 ,即 :构建了具有现代政党制度雏形的国民党统一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新型政党关系模式 ;构建了中共政权和军队保持局部的相对的特殊性和独立性的国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的特区自治制度。第二套方案则以 194 4年夏秋之后否认国民党执政党地位 ,直至否认国民党一党专政政治体制为特征 ,包含的制度创新内容为 :以召开党派会议和成立联合政府为标志 ,构建了以中国特色的现代政党制度为基干 ,贯彻民主政治基本要素的现代国家政治体制。这两套方案及三个方面的制度创新 ,充分显示了中共力图把握二十世纪世界政治民主化潮流的发展航向与中国自身社会历史条件之间的平衡点 ,寻找国家政治统一出路的政治创造勇气与创造智慧。  相似文献   

7.
离开对国际因素的分析就无法真正解读韩国的民主化过程,影响韩国民主化的国际因素中美国因素首当其冲。在美军占领下走上资本主义民主道路的韩国,其民主化直接受到美国对韩政策和东亚政策的影响。冷战期间,美国的民主扩散政策和反共政策同时对韩国的民主化产生作用,使韩国民主化在反复中前进。后冷战时期,美国抛弃反共政策,韩国民主化开始有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严波 《台湾研究集刊》2006,(2):24-30,39
中美建交以来,美国对台湾问题奉行"双轨政策".文章以该政策的始作俑者--里根时代的台湾问题为例展开论述.首先,简述里根时代"双轨政策"的表现.接着,从美国国内政治的角度透视了里根奉行该政策的缘由,认为这是由总统个人的外交哲学以及美国国内政治生态中的诸因素共同决定的.最后,通过回顾建交以来历届美国总统"双轨政策"的演变得出结论,认为在透视当前和预测未来的美国对台湾问题政策时,要关注美国政治生态中诸项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台声》2017,(21)
<正>十九大报告的涉台部分,不但总结了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执政第一个5年的对台工作经验,也指出了中共未来的对台政策方向,故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但研判中共十九大后的两岸关系发展,我们不能只是"纸上谈兵",还必须考虑一些变动中的因素。报告还体现了习近平的政治理念和领导风格,这将对往后中共对台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起主导性的作用。从习近平的对台思想看,我们了解习近平是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  相似文献   

10.
奥巴马执政后,把结束小布什发动的伊拉克、阿富汗两场战争作为美国战略调整的优先课题。2011年6月,奥巴马宣布了分阶段从阿富汗撤军的计划,将在2014年底大规模撤出驻阿美军。12月,美军撤出伊拉克,历时9年的伊拉克战争正式结束。这两场战争消耗了美国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软实力,使美国在战略上无暇他顾,扔掉这个包袱,美国才能重新获得战略上的主动。虽然美军大规模撤出阿富汗还要再等两年,但随着伊拉克战争的结束,美国至少可以松口气了。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国民党退台后所实行的政治体制和阶级关系的变动、党外运动的发展、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动和美国的压力等方面,论证了台湾国民党在80年代中后期,将政党政策由实行"党禁"转变为"开放党禁",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是国民党被迫采取的自我防护性应变措施.  相似文献   

12.
邓群 《传承》2010,(12):4-7
抗战爆发后,中共将桂系定性为国民党系统中的"中间派""地方实力派",解决了如何处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以及如何对待国民党内部派系矛盾的政策问题。针对桂系的"外联内防""上联下压"的政策特点,中共桂林地方组织积极贯彻中共中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执行"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方针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原则,采取公开工作和秘密工作相结合、又联合又斗争的工作策略,促进中共和桂系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上的联合,推动了桂林抗战文化的发展,为争取抗战胜利作出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王韵洁 《人民论坛》2014,(4):127-129
经济因素是人们在选择纠纷解决方式时考虑的重要因素,对于成本和收益的考量在某种程度上也适用于国家治理.因此,从经济学视角对纠纷选择偏好的分析便可以从国家和农民两个主体来进行.在进行国家治理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过程中,这种投入和产出的考量是必不可少的,其也是国家制定法律和政策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随着中美关系的缓和,美国面临如何处理与台湾关系的问题。基于历史与现实的考虑,美国在台湾问题上采取"双轨政策",这种做法符合美国的战略和实际利益。但这仅是解释问题的一个方面。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解读,就是根深蒂固于美国人思想观念中的"改造中国"的使命。概括起来,美国在台湾问题上采取"双轨政策",是其战略与实际利益以及"改造中国"使命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在这些因素交互作用的背景下,美国将会持续设法阻挠中国的统一进程。  相似文献   

15.
富农政策是中共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变化最为频繁的农村阶级政策,研究中共富农政策的模式,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该政策的内涵并对中共前后三十年的富农政策作正确的价值判断.中共富农政策的决策模式有三大特点非常突出:首先,中共富农政策的外源性特征不断淡化,决策的内源性特征日益明显;其次,决策基点服从于政治斗争的需要,策略性特征突出,富农政策不仅应时局变化的需要而频繁变化,而且政策的层次分明,分步骤分阶段分地区,同一时期,中共富农政策都有区别;最后,受当年国际国内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共从深入农村开展土地革命到新中国开展农村合作化运动,制定富农政策的过程都始终未彻底摆脱“左”的偏向.  相似文献   

16.
王韵洁 《人民论坛》2014,(11):127-129
经济因素是人们在选择纠纷解决方式时考虑的重要因素,对于成本和收益的考量在某种程度上也适用于国家治理。因此,从经济学视角对纠纷选择偏好的分析便可以从国家和农民两个主体来进行。在进行国家治理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过程中,这种投入和产出的考量是必不可少的,其也是国家制定法律和政策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抗战爆发后,中共将桂系定性为国民党系统中的"中间派""地方实力派",解决了如何处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以及如何对待国民党内部派系矛盾的政策问题.针对桂系的"外联内防""上联下压"的政策特点,中共桂林地方组织积极贯彻中共中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执行"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方针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原则,采取公开工作和秘密工作相结合、又联合又斗争的工作策略,促进中共和桂系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上的联合,推动了桂林抗战文化的发展,为争取抗战胜利作出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在琉球政策的制定上,是外宣托管,内行收复.但琉球政策的制定,在战略上突出了琉球的重要地位,却忽视了介于台湾和琉球间的钓鱼岛问题.由于国共内战的加剧以及东西方冷战,在国民党当局败退台湾后,美国放松了对日本的各种限制,使得日本加强了对琉球的影响与控制,国民党当局因此对琉球政策的实施进行了相应的调整.然而,由于自身实力的孱弱,国民党政权始终无法夺回琉球问题的主动权,最终不得不面对琉球被日本实际控制的局面.介于台湾和琉球间的钓鱼岛主权问题,也随之而来.  相似文献   

19.
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前后,党内爆发的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争论,看似是政策之争,实质上是路线之争和深层次的理论论争。其起因是苏联(共产国际)、国民党、中共内部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认识和定位不一,由此引发了策略还是战略,游击战还是运动战两大问题的争论,争论背后是中共内部对抗战道路、依靠力量、领导权、发展方向的认识不一致。这种不一致随即被六届六中全会所"统一",毛泽东不仅在政策上主导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且由此争论作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阐释,共产国际选择了认可,而国民党则不然,这样就与中共的分歧愈加明显。事实上此后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步演变成国共独立领导下的各自行动,从这一点讲,中共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是势所必然、也是理所应当的。  相似文献   

20.
论美国的人权外交王锦瑭所谓“人权外交”是指将人权作为一个国家制定对外政策的出发点,或将人权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础。近年来,美国在制定和执行外交政策时,把人权问题放在突出的地位,并把它强加于人,从而加剧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紧张。人权外交业已成为美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