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日军对济南的入侵和北伐军的作战部署当1928年春国民党北伐军进军山东的时候,日本军国主义者借口保护侨民,向我国济南发动了武装侵略。这是日本第二次出兵了。第一次出兵,是在1927年5月间。  相似文献   

2.
龚娜 《前沿》2013,(6):149-151
在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决策过程中,昭和天皇不仅亲自决定国策的制定,还积极参与了战争的决策过程及各项准备。太平洋战争中的所有重大作战计划均得到昭和天皇的批准,或由他在御前会议上做出决断。昭和天皇对这场战争负有直接而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3.
唐志勇 《春秋》2013,(4):41-45
民国时期,山东匪患十分猖獗。全省百余县市,几乎无处无匪。股匪少则数十人,多则数百人,甚至数千人。烧杀抢掠、绑票勒赎、打家劫舍、夺城屠村可谓无恶不作。舆论惊呼:"山东已成匪世界!"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何在?根本原因在山东社会内部,但日本的作用亦不该被忽视。一民国时期,山东一直是日本侵略的重点地区。为了霸占山东权益,日本曾数次悍然出兵山东。每次出兵都严重地破坏了山东的社会治安,导致山东土匪蜂起、匪患加剧。民国初年,由于旧的封建王朝垮台,新的共和制  相似文献   

4.
陈雅雯 《传承》2015,(3):143-145
1898年,德国凭借《胶澳租借条约》的签订,取得了在山东修建铁路的权利。1904年胶济铁路修建完成。一战时日本出兵侵占山东,占领了胶济铁路。一战后,为了收回铁路,中国与日本进行了长期斗争,最终在鲁案中日联合委员会上通过了胶济铁路的赎回方案,但赎金一直未能偿清。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赎路一事无果而终。  相似文献   

5.
《春秋》1994,(2)
一日本军阀为维持其在满蒙利益,支持我国分裂,以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继承自德国在青岛之租借地之驻军,声援军阀,进军山东,以阻挠国民革命军之北伐。民国十六(1927)年,我军收复徐州时,曾出兵山东,继因宁汉分裂,而日军撤退。  相似文献   

6.
吴道麟 《春秋》2014,(6):7-10
正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日本趁德国忙于应付欧洲战场之机,于1914年11月13日出兵侵占了青岛,从此青岛又沦为日本帝国主义殖民地,长达8年之久。日本侵占青岛后和德国一样,首先是控制青岛的经济命脉,以青岛为基地,加紧对山东内地进行资源掠夺:所不同的是,德国占领之初,首先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日本则是坐享其成,一方面控制了与经济密切相关的港口、海关、铁路、邮电等管理权,  相似文献   

7.
<正>乘东学党起义设计出兵朝鲜1894年5月初。朝鲜东学党起义蓬勃发展,大败宫军。朝鲜鉴于局势危急,拟请中国派兵助剿。根据中日《天津条约》规定:"将来朝鲜国若有变乱重大事件,中、日两国或一国要派兵,应先互行文知照,及其事定,仍即撤回,不再留防。"中国派兵很可能促使日本也同时派兵,因此,清政府和朝鲜政府在派兵问题上均态度谨慎。日本却乘机怂恿中国出兵。日本驻朝代理公使杉村溶奉命多次向清政府驻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大臣袁世凯表示,盼望中国"速代戡"。日  相似文献   

8.
石愚山 《春秋》2014,(2):23-26
正五四运动于1919年5月4日从北京发起,迅即扩展到全国各地,我省济南各大、中学校的学生普遍参加了。当时我是济南第一师范学校(简称一师)应届毕业的学生,是学生联合会的代表之一,和广大同学们一道参加了这个运动。1914年,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出兵侵占我国山东,攻下青岛,强占胶济铁路,并于沿线驻兵,设立民政署,发行日本军用票,进行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的  相似文献   

9.
目前,在台湾岛内,一小撮别有用心的亲日分子大肆鼓吹“日台一体”、“日本是台湾永久的朋友”的言论,竭力美化日本侵台的史实,给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大业带来了不小的阻力和障碍。然而,认真研究日本与台湾地区关系史便不难发现,近代历史上日本对台湾的一系列举动,皆是出于其对外侵略扩张的自的。这其中,发生于1874年的日本出兵台湾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对于这次出兵,日本政府事先进行了认真的部署和准备。尽管这次出兵持续时间不长,也并未引起大规模的战争,但日本还是从中获取了不少的利益,并为其1895年占领台湾创造了条件。了解这段史实,不但有助于我们了解近代中日关系,了解近代清政府对台统治政策的变化,也有助于我们看清日本侵略台湾的历史真面目。  相似文献   

10.
《春秋》1998,(3)
1928年4月,日本帝国主义出兵山东,加紧实施其灭亡中国的战略步骤。5月3日起,日本侵略军在济南对中国军民进行大规模屠杀,制造了震惊中外的济南惨案,亦称“五三惨案”。70年前的浩劫,使“家家泉水,户户垂杨”,“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丽泉城,城垣残破,血流成河,生灵惨遭涂炭。70年后的今天,在惨案发生的地方,高楼耸立,绿树成荫,一派欣欣向荣的现代都市景象。只有坤  相似文献   

11.
1918年北洋政府参与了协约国武装干涉苏俄,其原因主要有中国的军阀势力与日本的勾结、保护远东地区华侨、防止日本侵吞中国利益以及收回中东铁路部分主权与利权等,与协约国出兵干涉苏俄的目的是不同的。北洋政府在出兵的过程中,保护、救助了远东地区的部分侨民,收回了部分被旧俄政府侵夺的利权,维护了中国对中东铁路的主权,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日本的侵略意图,但是也延误了中苏之间关于重要问题的交涉。  相似文献   

12.
1928年昭和天皇裕仁的即位典礼--昭和大礼,与此前的天皇简单的即位典礼不同,办得极为富丽堂皇。文章使用目前学术界尚未关注的松村谦三档案中相关资料,全面梳理昭和大礼的基本过程,揭示了这种仪式与日本昭和初期民族主义发展和国家观念强化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一、出兵山东与退出济南始末20世纪20年代后期(1926年—1928年)的东亚政局和中日关系,处在一个风雨飘摇的大变局中。中日两国均在这一次动荡中进行了政权更替,两国的军事外交关系也开始进入新一轮的较量。1927年春夏之交,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先后出兵继续  相似文献   

14.
林金源 《台声》2014,(3):38-39
农历新春,岁次甲午。回顾历史,这是第3个攸关台湾命运的甲午年。第一个甲午1894年,日本借口出兵朝鲜,挑起中日战争,清廷战败,被迫割台。日人武力镇压、殖民开发、“皇民同化”三管齐下,但从台湾被日本侵占的那一天起,台湾乡亲英勇不屈,  相似文献   

15.
1914年6月28日奥地利皇太子弗朗茨·费迪南大公到波斯尼亚指挥奥匈帝国的军事演习,被塞尔维亚爱国青年炸死于萨拉热窝,从而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以德、奥、意组成的同盟国和以英、法、俄组成的协约国之间进行的一场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争夺殖民地的战争。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后,7月,奥国进攻塞尔维亚.8月,德、俄、法、英参战。日本也向德国宣战,出兵占领了德国在中国的租界地山东、随后,意大利从同盟国转到协约国,美国、中国也参加了协约国;土耳其、保加利亚则参加了同盟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  相似文献   

16.
在明治维新以后的日中关系中,日本对中国至少进行了七次大规模的派兵行动。第一次是1874年的出兵台湾,第二次是1894~1895年的日中甲午战争,第三次是1900~1901年的义和团事件,第四次是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第五次是1914~  相似文献   

17.
于英红 《同舟共进》2012,(10):11-13
2012年以来,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态度越发强硬,越来越倾向于诉诸单边行动,丝毫不顾忌对中日关系造成的影响,这一态度绝非偶然。早在一个世纪前,日本就对钓鱼岛制定了既定政策,只是二战后,面对国际社会对法西斯国家的处理方案,日本希望消除国际上特别是亚洲国家的戒备心理,求得经济发展的空间,才放缓了攫取钓鱼岛的步伐。  相似文献   

18.
2001年10月14日,在美国檀香山一家医院里,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老人,走完了他辉煌而艰辛的传奇历程。百年国运,百年悲欢。张学良以他整整一个世纪的风云人生,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苦难与抗争。 张学良:我是中国人,我要东三省 1926年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此时,张作霖被推举为安国军总司令,用软磨硬泡的装糊涂政策对付日本人,拒绝了日本人出兵打国民党的要求。于是,日本人决定用“外科手术” 除掉他。1928年6月3日,日本政府制造了轰动一时的“皇姑屯事件”。这一天正是张学良27岁生日。 “我至今不明白,日…  相似文献   

19.
吴键  吴奎 《春秋》2011,(2):19-21
吴启宪(1884—1951),原字斌卿,后改摈清、滨清.山东临朐县赵家楼村人。他自幼聪敏好学,清朝最后一次科举考试时中庠生。庚子事变后,他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山东官费留学生。东渡日本。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 ,人们普遍认为 ,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 ,苏联只是向中国和朝鲜提供了武器 ,和美国为首的侵略者浴血奋战的只有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1950年10月中旬 ,周恩来总理秘密访苏 ,向斯大林陈述了中国出兵朝鲜的具体困难 ,请求苏联提供军事援助 ,同时请求苏联也出兵。斯大林表示同意提供军事援助。他坚决主张中国出兵 ,但他明确表示苏联不能出兵 ,因为如果苏联出兵 ,则意味着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周恩来立即把斯大林的意见反馈给毛泽东和中央政治局。毛泽东致电斯大林说 ,中国出兵是必然的 ,同时中国需要苏联的军事援助 ,特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