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椿 《江淮法治》2011,(16):24-24
最近一个时期,“达芬奇”家具事件引起全社会关注,人们惊呼别让“天价假货”屡屡出现。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我们认为,“达芬奇”家具造假事件从本质来讲在于企业的诚信缺失,而政府的监管无力也起了推波助澜之力。透过“达芬奇”家具造假事件,要思考的还有很多。  相似文献   

2.
声音     
“对供货商提供的样品,家乐福曾予以拒绝,但供货商在供货时混入了上述产品。”——家乐福对被发现销售仿冒世界杯用球的解释。此前,家乐福在中国已经不止一次因为“供应商的过错”而出售假货。“当时我还以为有人好心替我提包,没想到竟然是劫匪,一下子都愣了!”——钟南山院士在回应其“手提电脑上月被抢”的问题时表示,他非常感谢广州市公安部门破案迅速,10天之内就帮他寻回失物。“现在都在喊看病贵,为什么药价到老百姓手里就翻了几番!拿我自己来说,几年前在镇江看个感冒就花了4000多!”——南京市副市长陈家宝感叹商业贿赂的可怕。“我们…  相似文献   

3.
刘画洁 《检察风云》2011,(22):42-43
作为弱势群体的中国消费者,在经历了数不清的无良商人造假黑幕的“锤炼”后,愈发战战兢兢、弱不禁风!所以当“淘宝假货多”的“风声”愈演愈烈时,小心谨慎的“网购”爱好者们便倒戈于口碑较好的卓越和京东,其中不乏忍痛割爱的淘宝粉丝。  相似文献   

4.
“我拿到了离婚证,但结婚证又没有退。”“我不懂得跟他离没离婚。”这个“他”是一位乡民政干部,与说话的人——他生命中第五个女人的结婚离婚手续都是在对方没有到场的情况下自己为自己办理的。因这桩不清不楚的婚姻,在其家中引发一场惨案——另一与他同居的女人被上面提到的女人用他拎回家中的一桶硫酸烧得面目全非。如今,至少违反了《婚姻登记管理条例》中若干条款的民政干部又觅新欢——已“玩”到了第八个女人头上……  相似文献   

5.
湖南衡阳“11·3”特大火灾已经灰飞烟灭,但烈士们从火场废墟里传出的生命绝音仍在天地间回响。当时正熊熊燃烧的八层大楼轰然倒塌,一根横梁将衡阳市消防支队石鼓中队副中队长陈桂华和他的战友江春茂压倒在废墟中。在苦等救援的20多个小时里,陈桂华忍着剧痛,不断地给江春茂打气。在江春茂获救生还前四五个钟头,陈桂华说了最后一句话:“好兄弟,你一定要坚持住,你还年轻啊!” “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的心里装着的仍是别人啊!”一字一句破译烈士的叮咛,一步一步寻访英雄以前的生活,我们发现陈桂华与妻子曾娟的爱情同样壮美——  相似文献   

6.
在晚年的口述史中,吴敬琏说,进入21世纪之后,他主要关注两个命题:一是如何建立一个公正、法治的现代社会;一是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抉择。也许正因如此,他继“吴市场”之后又有了一个新的称号——“吴法治”  相似文献   

7.
最近,由于李登辉明目张胆地挑战“一个中国”的原则,已造成台湾海峡的局势高度紧张。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政府数十年为追求统一付诸了哪些艰苦的努力?顽固坚持“台独”理念的李登辉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人?他又是怎样一步步地推行其“台独”理念的?他的言行违反了国际法的哪些规定?本刊特邀部分专家、学者就上述问题逐一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8.
姜森 《检察风云》2023,(24):70-72
<正>据俄罗斯《军事历史》杂志报道,二战中,纳粹德国曾秘密发动金融战,除了利用中立国瑞士的银行系统洗钱,还逼迫“造假专家”伪造了价值60亿美元的假钞。由于“造假专家”消极怠工,纳粹最终没能用这些假钞扰乱英美金融市场。柏林“造假之王”1933年,纳粹党取得德国政权,亚尔马·沙赫特被希德勒任命为德意志帝国银行负责人,次年又被任命为纳粹德国的财政部长。他为希特勒立下汗马功劳,第三帝国实现所谓“经济复苏”,他可以说“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9.
王海二题     
王海是一位非常热门的新闻人物。那天在电视上又看见了他。似乎是个座谈会,几个人与王海问答,看上去没有经过精心“排练”,与会者即兴而谈,显得很自然。一个老者忽然问王海为什么“打假”。他答:“为了赚钱。”老者一听,大惊失色,几乎要捶胸顿足声泪俱下了。不过还好,还没到那一步,只是摇头浩叹道:“王海啊王海,你太叫我失望了!”怎样才能使老者不致“失望”,而是欢欣鼓舞充满“希望”呢?其实每个人都  相似文献   

10.
2017年2月24日,《21世纪经济报道》发表了《24日早新闻:顺丰王卫今天敲钟上市,身价将近1300亿》一文,顿时引发公众广泛关注.顺丰速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顺丰)总裁王卫是“神”一般的存在:他从不打广告,但是所有媒体、投资人都在找他;他曾坚持不上市,众多PE(私募股权投资)与VC(风险投资)却趋之若鹜,50万元只为和他共进一顿晚餐;他用23年打造了一个拥有34万名员工、持股75.4%、属于他自己的顺丰帝国,如今身价超过雷军,跻身中国第四富豪,是马云最佩服的人.他是怎样一步一步走向辉煌的呢?  相似文献   

11.
林景新 《法人》2010,(8):90-90
唐骏杯具了。过去数年来,这位顶着“中国最高年薪的打工皇帝”、“微软中国区荣誉CEO”等光环的青年偶像,正在陷入一场针对其个人的史元前例的危机困境之中——他的博士学历以及科技发明均被著名学术打假人方舟子揭发造假。  相似文献   

12.
声音     
“打假从来和正义无关,赚了钱才能更高尚。今年打算再买1000万元的假货。”——中国职业打假第一人王海现已从业20年,还专门成立了打假公司。最近,他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此表示。“不瞒你说,1986年的时候《新华日报》上有篇通讯《苏北一个小男孩自学日语考上大学》,那个男孩就是我。”——51岁的姚某屡屡盗窃电动车  相似文献   

13.
蒋作平  江毅  谭浩 《检察风云》2006,(20):23-25
四川明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周益明因涉嫌挪用资金罪锒铛入狱,但针对明星电力国有股权转让引发的案件侦查并没有结束。顶着“福布斯最年轻富豪”光环的周益明,在入主明星电力时净资产实际为负数,那么他是如何取得明星电力价值3.8亿元控股权的?第一步,中介机构疯狂造假,让  相似文献   

14.
胡长清案发后,与胡长清关系最“铁”的老板周雪华曾对司法机关谈了他对胡长清的看法:“在我和胡长清的交往过程中,早就发现胡长清生活腐化堕落,穿名牌,喝洋酒,还自己开车带情人,俨然一副大老板气派。他走到今天这一步,成为人民的罪人,应该说也是必然的。”这种老板“一言定贪官”的说法,绝非周老板“一家之言”。一个在昆明稍有点名气的老板在一次酒后说:“我用脑袋担保李嘉廷早晚要出事,他经常来‘海鲜街’吃饭,包括宴请他的私人朋友,都是由老板们买单,那些老板是什么人?为什么愿意这样做?我最清楚,他们从来不会白花一分钱的。”为什么老板…  相似文献   

15.
1969年大学毕业就“扎根”到山东泰安肥城矿区的梁兴泰,从采煤工开始,一步步成长为肥城矿业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在几十年的煤矿生涯中,他深深体会到,有两件“天”字号大事时刻不能忘:一个是安全,安全搞不好要死人;一个是党风廉政建设,党风败坏了,不仅毁人,也会葬送企业。他担任领导干部二十多年来,不管体制怎么改,机制怎么转,他始终牢牢把握三条原则:做官先做人,做官靠做事,做官为百姓。“搞好一个企业仅靠一个人是远远不够的,但搞垮一个企业一个人就足够了。”———梁兴泰内心的“警示牌”对一个企业来讲,党风好坏,最关键的,甚至在某种…  相似文献   

16.
张居正的改革,是从整顿干部队伍开始的. 张居正的整顿标准是:贪官不能用,渎职官员不能用,这些人都是肯定要罢免的,他又加一条,庸官也不能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也是坏官.朝廷的官员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多一个庸官就挤掉了一个干事的人.他就按这样一个标准整顿,三个月后裁了三千多名官员. 整顿完成后,腾了一些位置出来.第二步是要举荐干部.万历皇帝下旨,让每一个省级干部向朝廷推荐三个人才,后来吏部汇总起来,被推荐的人得票最高的是海瑞.吏部尚书就问张居正:“海瑞这个人,你看怎么用他?”张居正回答说:“这个人不能重用.”  相似文献   

17.
最近一个时期,"达芬奇"家具事件引起全社会关注,人们惊呼别让"天价假货"屡屡出现。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我们认为,"达芬奇"家具造假事件从本质来讲在于企业的诚信缺失,而政府的监管无力也起了推波助澜之力。透过"达芬奇"家具造假事件,要思考的还有很多。  相似文献   

18.
比喻的滑稽     
人说话有个习惯,爱用比喻,因为语言总是概括性的词儿。如说某人品质坏,就说他“吃人饭,拉狗屎”。就很形象,很具体。因为“品质”两字儿是个概念性的词儿。如果说“集体富了,个人收入就多”这句话就不如说成:“锅里有了,碗里就有。”就是一位文化水平很低的人,一听也能明白这是什么意思,还特别能记得住。用形象化的语言表述人和物时,往往给人的感觉很具体,关系交代得很清楚,因为,在特定情况下使用的比喻,都是人所熟悉的事儿。幽默是一种语言形式,俏皮话:“阎王爷出告——鬼话连篇。”“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听来就有趣。说什么人…  相似文献   

19.
“尚方宝剑”为何受冷落 近年来,翻开报纸、杂志,收看电视,人们谈论最多、关心最切的莫过于假货了:一双“老人头”皮鞋,新买不到十天就“裂嘴”;一条三A裤,洗一水就缩小;一根“金项链”,没戴几天就锈迹斑斑;一瓶“高档”化妆品,不仅起不到护肤养颜作用,反而损伤了皮肤…… 假货,不仅混迹于人们的日常用品中,而且充斥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祸及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财产。  相似文献   

20.
幽默大王     
拱桥和钓鱼一次,解缙伴朱元璋在御花园游览。皇帝走在前面,登上一座石拱桥时,问道:“看我现在走路的情形,有个说法吗?”解缙立即说:“这是一步比一步高。”皇上颔首而笑。走至拱桥中点,马上要下坡了。这时皇帝又问:“现在怎么个说法?”解缙趋前答:“皇上,这是后边比前边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