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媒体报道:2009年3月25日,石家庄市新华区人民法院正式对一名三鹿奶粉受害患儿家长的民事索赔诉讼给予立案。这是自2008年9月11日,三鹿等22家奶粉企业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爆出以来,全国法院正式受理的第一起民间索赔诉讼。这也表明,之前关闭的民间索赔的诉讼大门,将向受害家庭打开一  相似文献   

2.
启程 《检察风云》2008,(20):61-61
新闻事件据新华社报道,三鹿婴幼儿配方奶粉受三聚氰胺污染。截止到9月21日,各地报告因食用奶粉住院治疗的婴幼儿达1.2万余人。国家质检总局公布婴幼儿配方奶粉检验结果,蒙牛、伊利、圣元、雅士利等乳业企业的奶粉检出三聚氰胺。蒙牛、伊利等乳业企业的液态奶也被检出三聚氰胺。  相似文献   

3.
孙瑞灼 《江淮法治》2008,(20):21-21
国家质检总局近日紧急在全国开展了婴幼儿奶粉三聚氰胺舍量专项检查。检查结果令人震惊,包括三鹿、蒙牛、伊利、雅士利等在内的22个品牌奶粉生产企业的产品检出三聚氰胺.另据媒体报道,截至9月17日.由于食用被三聚氰胺污染的奶粉.各地报告临床诊断患儿一共有6244例.3例死亡。  相似文献   

4.
何艳 《中国监察》2008,(20):36-36
一场“无与伦比”的奥运会带给国人的喜悦尚未散去,波及全国的毒奶粉事件如同一记重锤,强烈地撞击每个人的心灵。继“甘肃14名婴儿因食用三鹿奶粉同患肾结石”之后,截至9月21日,全国因食用毒奶粉尚在住院的1万余名婴幼儿被证实基本与“三鹿”有关。此前,已确认3例患儿死亡。这并非悲剧的全部。9月16日,国家质检总局通报全国婴幼儿奶粉三聚氰胺含量抽检结果,  相似文献   

5.
卢劲杉  曹参 《检察风云》2008,(20):12-14
9月11日,新华社报道称,甘肃、江苏、陕西等地出现数十名婴儿患肾结石的病例,各地质疑此病症与食用三鹿奶粉有关。一石激起千层浪。9月16日,国家质检部门公布的对全国109家婴幼儿奶粉企业491个批次产品抽查的结果显示,有22家企业的69批次产品被检出不同含量的三聚氰胺。在随后全国液态奶三聚氰胺的专项检测中,抽查检验了产品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的蒙牛、伊利、光明、三元、雀巢等知名品牌企业,检验结果显示,蒙牛、伊利、光明三大牛奶生产厂家的部分批次产品中不同程度含有三聚氰胺。这一结果着实令人震惊!痛定思痛,  相似文献   

6.
卫生部网站上的最新公告,确定奶粉里面含有三聚氰胺,并且是造成婴儿肾结石的罪魁祸首,卫生部还确定一点,那就是今年8月,三鹿集团就已经在奶粉里面查到了三聚氰胺。现在的问题在于,为何奶粉里面有三聚  相似文献   

7.
读者来信:今天惊闻甘肃等地报告多例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病例,调查发现患儿多有食用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历史,经相关部门调查,高度怀疑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  相似文献   

8.
刁钦廉 《法制与社会》2010,(31):188-188,196
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社会的日益复杂化,出现了诸如"二恶英"、"疯牛病"和"苏丹红"等侵犯公众利益的重大事件。2008年9月,全国各地陆续发生了在奶粉中大量填加"三聚氰胺"想提高蛋白质含量,却导致婴幼儿患肾结石的"三鹿奶粉事件",全国诊疗的患儿达29万多人,并有多名死亡。紧接着,包括蒙牛、伊利、光明等国内22家驰名的奶粉企业也被相继查出三聚氰胺,全球舆论一片哗然,消费者信心大受打击,食品安全再度成为社会热点问题。本文拟以邓小平理论的角度,浅析诚信危机形成的思想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三鹿奶粉事件引发了一系列社会思考,为什么三鹿奶粉公司残忍到连婴幼儿也要害的地步?为什么中国牛奶行业龙头企业一个个都倒在三聚氰胺的面前?社会各界都对此事进行了深深的反思。笔者从思想政治教育生命线理论的角度分析了这一事件,并尝试提出三鹿奶粉事件对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理论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发生后,质检总局又紧急开展了液态奶三聚氰胺专项检查,结果显示,市场上绝大部分液态奶是安全的。但蒙牛、伊利、光明生产的液态奶仍被检测出含有三聚氰胺。和处理问题奶粉一样,对于上述被检出含有三聚氰胺的毒液态奶,国家质检总局要求生产企业要主动召回,商场要实行产品下架。  相似文献   

11.
去年三聚氰胺"推倒"三鹿奶粉的时候,邓婕、倪萍等代言三鹿奶粉的明星们受到的是道德的谴责,照旧可以在家中安坐,网上骂声一片,眼一闭不看倒也罢了,毕竟没有法律约束力.日前,国家工商总局<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出台,明确规定代言食品的明星对食品质量出现的问题承担连带责任.今后再出现类似事件,恐怕就由不得明星安坐家中了,明星代言食品从此恐怕就要加倍谨慎了.  相似文献   

12.
顾骏 《检察风云》2008,(20):26-27
透过奶粉危机,人们担心的是事故频发所表明的监管制度本身的缺失,不是个别官员或部门的失职,而是"体制性无力"。三鹿事件或者更确切地说,中国乳品危机进入了善后阶段,饮用过三鹿奶粉的婴儿得到检查和治疗,对有关当事人的责任追究也已逐一落实。监管部门在有条不紊地工作,特别是质检总局先是对全国乳品企业的婴儿配方奶粉进行全面检测,并及时公布了检测结果,对占被检测企业总数20%的22家企业的含三聚氰胺产品公开曝光,然后进一步对液态奶进行大面积检测,对全国知名的几家大企业的含三聚氰胺的批次产品,同样给以曝光,国务院随之废除了国家对食品企业的免检制度。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三鹿奶粉中掺杂三聚氰胺的事件中引出健康权的概念,通过分析损害健康权的构成要件得出三鹿公司的行为是侵害消费者的健康权的,从而站在消费者的立场分析应该从哪些方面向三鹿公司提出损害赔偿。  相似文献   

14.
最近的"奶粉事件",终于有了结果.奶粉产销量连续11年居全国第一的"三鹿"王国,以比其创业时快捷得多的速度坍塌下来.也算是挨着了多米诺骨牌,有22家婴幼儿奶粉生产企业的66批次产品被检出了含量不同的三聚氰胺.这些企业的行为皆源自利欲熏心,或短视或片面,也许将如"偏激"的网友诅咒的--"孩子死了,它们还能活得欢吗?"……  相似文献   

15.
疏华茂 《江淮法治》2009,(12):50-51
2008年3月,“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经新闻媒体曝光后,举国为之震惊。国家质检总局随即紧急在全国开展了婴幼儿配方奶粉三聚氰胺专项检查。结果显示,有22家企业69个批次的产品检出了不同含量的三聚氰胺,这些产品中,不乏国家质检总局认定的国家免检产品。  相似文献   

16.
丰贤胜 《江淮法治》2008,(20):21-21
近日,“毒奶粉”事件重新上演。在国内22家企业生产的。69批次婴幼儿奶粉产品中.都被“添加”了不同含量的三聚氰胺,这其中.以“三鹿”产品最为严重.含高达2563毫克/公斤,而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伊利、蒙牛、雅士利等知名企业亦在其中。  相似文献   

17.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我国一直非常重视"食品安全",从工业酒精勾兑假酒,到四五种化学药物为豆芽催生和保鲜;从养鸡场给鸡吃色素饲料以加深蛋黄颜色,到用福尔马林发泡海产品,再到2005年发生的"苏丹红事件",乃至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22家企业69批次的奶粉产品检出了含量不同的三聚氰胺等等,国家在惩治食品安全大案要案以及防止伪劣产品方面下了很大力气,可我行我素者屡屡出现,人们不禁要问:这到底怎么了?奶粉事件甫一浮出水面,本刊编辑部就议论开了,在本期的新闻聊斋里我们就来听听来自八方的声音。  相似文献   

18.
颜明 《中国审判》2010,(9):47-47
日前,甘肃、青海、吉林进行食品质量检查,发现了含有三聚氰胺有毒化学品的奶粉,香港《南华早报》7月13日就此事发表社论称:“人们可能会问这样一个问题:(两年前的河北石家庄三鹿事件)处死两个,逮捕并监禁21名乳制品行业官员及工作人员还不足以发挥震慑作用吗?  相似文献   

19.
说法     
《政府法制》2014,(27):95-95
都怪你让我喝三鹿。——媒体称全国因食用含三聚氰胺奶粉而住院的婴幼儿1万余人,官方确认4例患儿死亡。6年过去,三鹿董事长田文华南无期被减为18年有期徒刑。而其中一患者周洁成长至今还在埋怨母亲:“都是你搞的,让我疼,让我做手术。”  相似文献   

20.
张波  欧志葵 《政府法制》2009,(19):19-21
去年三聚氰胺“推倒”三鹿奶粉的时候,邓婕、倪萍等代言三鹿奶粉的明星们受到的是道德的谴责,照旧可以在家中安坐,网上骂声一片,眼一闭不看倒也罢了.毕竟没有法律约束力。日前,国家工商总局《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出1台,明确规定代言食品的明犍对食品质量出现的问题承担连带责任。今后再出现类似事件,恐怕就由不得明星安坐家中了,明星代言食品从此恐怕就要加倍谨慎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