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仰坚定光明磊落胡耀邦1915年11月20日生于湖南浏阳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在秋收起义的影响下,他投入了土地革命斗争的洪流,1929年冬天,在家乡秘密加入了共青团,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党的“十一大”后,邓小平已复出并担任党的领导职务。在邓小平的领导下,清扫“文化大革命”积污的斗争实际已经开始,但当时的斗争局势并不明朗。“两个凡是”的势力还相当强大,并且还在重搬过去个人迷信那一套,表现出相当的声势;在一些人的头脑中还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正统”观念。因此,观望等待或脚踏两只船者大有人在。时任中央党校副校长的胡耀邦却无私无畏,创…  相似文献   

2.
1975年1月的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邓小平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因周恩来病重,他受命主持国务院和党中央的日常工作.一上台,邓小平就对各方面工作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顿,收到明显成效.这期间,胡耀邦受命主持中科院,在短短的4个月时间里,他按照邓小平对科技领域整顿的部署,大刀阔斧地整顿中科院领导班子;雷厉风行地落实政策消除派性;精心主持起草了<汇报提纲>;提出了一系列在当时可谓石破天惊的新主张…… 然而,仅仅过了120天,胡耀邦便被再次打倒.但他本人对这段工作是十分满意的,称这是又一次的"百日维新".  相似文献   

3.
霞飞 《党史文苑》2005,(2):37-40
在上世纪70年代初,中共中央内部围绕电影<海霞>展开了一场斗争.这场斗争表明:即便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党内的正义力量也在同邪恶势力进行着不懈斗争.  相似文献   

4.
子舒 《党史纵横》2004,(11):24-26
"和平演变"是美国政府企图借蒋介石之手,以武力手段在中国推行强权政治彻底破产后,在新的形势下推出的在中国复辟的战略.毛泽东对<白皮书>的评论,揭开了毛泽东与"和平演变"战略进行斗争的序幕  相似文献   

5.
正胡耀邦:邓小平同志是当今中国人民最爱戴的一位党和国家领导人胡耀邦与邓小平的关系可追溯到1937年。当时胡耀邦是延安抗大学生,邓小平在抗大讲课。所以,后来人们说他们有师生关系。1938年初,邓小平担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政委,不久胡耀邦也被派去做统战工作。1949年3月,胡耀邦任十八兵团政治部主任。年底,十八兵团入川作战后不久,便正式编  相似文献   

6.
霞飞 《党史天地》2007,(6):43-51
1975年,邓小平在领导整顿的过程中,就同“四人帮”进行了正面斗争。1976年初,邓小平处于被批判的地位,当年4月再次被打倒。但邓小平即使是在自己处境极为艰难的情况下,仍以巨大的勇气同“四人帮”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并在粉碎“四人帮”中起到了特殊作用。复出后的邓小平同“四人帮”展开了正面斗争。这种斗争把解决“四人帮”的问题摆到了全党面前。  相似文献   

7.
拨乱反正,是建国以来我们党的历史上特殊的一页,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特殊的一页.为什么叫拨乱反正?邓小平在当年是这样界定的,他说:"我们现在讲拨乱反正,就是拨林彪、‘四人帮'破坏之乱,批评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回到毛泽东思想的正确轨道上来."(<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00页)胡耀邦对拨乱反正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湘潮》2015,(11)
<正>1950年2月至1952年7月,胡耀邦主政川北区。恢复和发展经济,使人民摆脱贫困是他的中心工作。当时的工作重点放在恢复农业生产上,成绩相当明显。以1952年的农业生产统计情况来看,与1949年相比,粮食增长132%,棉花增长150%,蚕丝增长120%。在地方工业的发展上,也相当显眼。全区的发电量增加了一倍以上,川北的煤矿业、南充的丝织业稳步发展。胡耀邦当时工作异常繁忙,心情却是舒坦的。在这些日子里,他逐渐熟悉了自己的上级西南局第一书记邓小平。正是由于主政川北取  相似文献   

9.
<正>胡耀邦在革命战争年代是著名的"红小鬼",参加革命后多年从事党领导下的青少年工作,为党的青年工作贡献了力量。1937年,胡耀邦离开青年团的工  相似文献   

10.
粉碎"四人帮"以后,面对"两个凡是"和大量冤假错案,胡耀邦以"我不下油锅谁下油锅"的大无畏精神,提出了著名的"两个不管",与"两个凡是"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挽救了千百万无辜的受难者  相似文献   

11.
<正>1978年12月,陈云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增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央副主席,并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书记。1977年12月10日,胡耀邦被任命为中央组织部部长;1978年12月,胡耀邦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增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并担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书记等职。在此前后,胡耀邦协助陈云等,冲破"两个凡是",坚持实事求是,坚决平反冤假错案,取得了拨乱反正的重大胜利。这里专写胡耀邦协助陈云等  相似文献   

12.
"一打三反"运动源于1970年中央发出的三个文件,即<关于打击反革命破坏活动的指示>、<关于反对贪污盗窃、投机倒把的指示>和<关于反对铺张浪费的通知>.它是"文革"中深入"斗、批、改"的一个重要措施,打击了一些反革命分子和各类犯罪分子.但在当时"左"倾思想的指导下,在贯彻"公安六条"和许多地区一派掌权的情况下,也制造了不少冤假错案.  相似文献   

13.
拍案惊奇     
《廉政瞭望》2010,(11):36-37
<正>1杀人犯"漂白"成协警黑龙江省尚志市人张晓宇,1995年3月因杀人潜逃被当地公安局列入网上追逃名单。1999年他潜逃至山西省沁水县后结婚成家,并在沁水县5个部门、50多人的共同运作下,被"漂白"成一名名叫谢明峰的合法公民,还在沁水县公安局刑侦二中队当上了协勤民警。  相似文献   

14.
<正>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前提,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党和国家历史上一个重大事件。它是指"文化大革命"后期及结束后,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冲破各种阻力,从根本上扭转长期以来的"左"的错误。胡耀邦在这一历史事件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他的主持下,一大批冤假错案得到平反。  相似文献   

15.
正1977年12月10日,在叶剑英、邓小平、陈云等老同志的举荐下,胡耀邦被任命为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从这年12月15日到组织部上班,到1978年12月调离,胡耀邦在组织部长的岗位上工作了一年多一点时间。期间,他以非凡的胆略与勇气,组织领导了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干部政策的各项工作。胡耀邦以"我们不下油锅,谁  相似文献   

16.
施娟 《党史文苑》2006,(7):44-48
1948年6月15日,华北<人民日报>在河北平山县里庄创刊.几个月后,人民解放战争的大决战就开始了.在关系中国命运的大决战中,毛泽东关心着新创刊的<人民日报>,他亲自导演的"空城计"--连续撰写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新华社消息和言论,巧妙地化解傅作义军袭击石家庄的行动,影响深远,是<人民日报>创刊之初的一段佳话.  相似文献   

17.
正"其实就是比照去年电视剧《毛泽东》49集的规模,两个伟人不能差别太大,所以我们也是照着49集左右的体量多拍了一些以防删减。"8月8日开始,为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而拍摄的《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迅速点燃了舆论话题。这部由中央文献研究室和中共四川省委组织指导的电视剧,以粉碎"四人帮"为起点,首次展现了1976年以来的高层政治,也出现了华国锋、胡耀邦等政治人物,还对邓小平的家庭生活做了细致描绘。从1989年第一部以邓小平为主人公的电影《百色起义》问世以后,关于邓小平的影视作品至少有十余部。这些影视作品,历经变迁,改变的不仅仅是尺度问题。  相似文献   

18.
宋明晏 《前线》2014,(8):44-45
<正>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讲过这样一番话:"要相信绝大多数群众有判断是非的能力。一个革命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邓小平之所以讲这番话有着深刻的背景,此时"文革"刚刚结束,这次中央工作会议为随即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了充分准备。可以使我们少犯错误邓小平认为领导干部去倾听民众的声音,是和广大群众,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思想的过程,这样我们才能纠正错误,真正维护群众利益。1931年8月,邓小平接任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县委书记后,对该县肃清"社会民主党"工作进行调查研究。该县原主要领导人李添富、谢在权汇报说,瑞金县肃清"社会民主党"工作成绩很大,已肃清出2000多"社会民主党"分子,并将一些"社会民主党"  相似文献   

19.
天磨之 《党史纵横》2003,(10):22-26
"四人帮"没有垮台之前,曾把姚文元执笔写出来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以下简称<评〈海瑞罢官〉>)一文吹得很高,认为它是打响"文化大革命"第一炮的文章.的确,这篇文章在当时起到了搞乱全国政局、引发"文化大革命"的作用.1991年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所著<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一书中认为,此文的发表,"成为‘文化大革命'发动的导火线"(见该书第423页).这是非常恰当的.  相似文献   

20.
<正>"文化大革命"爆发,胡耀邦被打倒1966年5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北京举行。5月16日,会议通过由毛泽东主持起草和修改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即《五·一六通知》。5月28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知,决定设立中央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