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我国公民权利意识增长,现有公民权利保障机制难以使全社会相信其能发挥保障公民权利的作用和网络的兴起为公民保障自身权利带来了契机是网络群体性事件兴起的根本原因。目前网络群体性事件呈发展趋势,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为此,政府需加强传统公民权利维护机制建设,利用网络保障公民权利,塑造公民对政府维护其权利的信任。  相似文献   

2.
增强权利意识是促进公民行政参与的重要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行政参与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和政治民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参与客观上要求公民要有权利意识,但目前我国公民权利意识薄弱,不能适应行政参与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3.
本文揭示了不同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地域的公民对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态度,分析了不同群体权利意识的差异性,进而透视了我国公民的权利意识与法律意识,并提出提高公民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信息化侦查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一种崭新的侦查模式,其对提升打击犯罪的有效性具有积极意义。但由于对信息化侦查缺乏必要的法律规制,侦查机关尚未建立内部防控机制,侦查机关及其人员保护公民权利的意识薄弱,从而导致信息化侦查过程中公民权利尤其是公民的隐私权经常受到侵害。必须通过加强对信息化侦查的规制,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树立侦查机关及其人员权利保障意识等途径,实现信息化侦查中保障公民权利之目的。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建设的主力军,其公民意识的高低与中华民族的崛起和社会和谐息息相关。高等院校作为大学生素质培养的主阵地,必须高度重视公民意识教育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高等院校要积极主动的肩负起培育大学生公民意识的重要任务,多角度多层次的探寻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方式方法,将公民意识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基本的教育内容并常态化,以此更好的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打牢人才基础。根据对现阶段我国大学生公民意识现状的分析,就高校在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培育方面提出了探索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公民意识培育对于大学生自身和我国现代化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大学生公民意识的现状不容乐观,令人堪忧。科学分析与解读公民意识的内涵及大学生公民意识缺失的深层次原因,探究大学生公民意识培育的路径与方法,大力提升大学生公民意识素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现代社会意识,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是维护政治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多方面原因,我国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总体比较缺乏。需要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培育公民文化、改善公民教育等方面全面加强对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教育。  相似文献   

8.
公民意识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政治文明的基本动力。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是否具有公民意识直接关系到国家发展的大局。然而,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当前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仍面临不少障碍。岭南文化特色鲜明,影响广泛,以其为依托在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方面先行先试,开展更有针对性的传播和实践,不失为一种好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诉权是公民具有的宪法权利,是公民权利实现的制度保障。但由于权利的扩张性、人性恶的一面以及个体与他体利益的差别等原因,也存在滥用的可能。在我国法治建设的初级阶段和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公民权利保障制度正在逐渐完善,但对于权利滥用的防范,还没有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体系。宪法是规定公民权利保护的根本规范,其中诉权保护和禁止滥用的规定对于引导公民依法行使诉权,防范诉权滥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般意义上的公民资格包括平等的公民身份、公民权利、政治权利、社会权利、公共精神五个方面。平等公民身份维持着国家的公共认同,公民权利是公民在市场、社会和政治领域得到平等对待和个体发展的基础,政治权利是公民通过参与公共事务确保权利发展的基础,社会权利是公民行使权利的基本的物质和精神保障,公共精神以公民责任为核心。这五个方面通过公民参与为国家的制度建构和政治认同提供连续性支持。  相似文献   

11.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利来合理地制约权力.但在我国当前的现实生活中,权利与权力的关系、民与官的关系被倒置和互相对立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是依法治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大忌.所以说,一个国家是否真正实行法治,不仅要看公民之间是否依法解决彼此间的冲突与纠纷,更重要的是看国家与公民是否依循宪法和法律来解决相互间的博弈.因此,行政权力如何在公民权利合理制约下恰当行使,行政权力与公民权利如何相辅相成、和谐互动,就成为当前我国理论与实践急需回答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公民意识培育以增强主体意识为基础,涉及权利与义务、道德与法律、国家和社会等全方位的内容体系。对大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旨在增强其公民身份认同,促进其健康成长。培育大学生公民意识可从环境优化、内容完善、方法革新三个方面入手,在吸收传统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开创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隐性与显性相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大胆利用大众传播载体等灵活多样、生机勃勃的方法和形式。  相似文献   

13.
“中国梦”的实现,依赖于我国全体公民素质的提高。只有加强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才能逐渐提高大学生公民意识,才能带动全社会公民意识的提高。从调查情况来看,辽宁省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并不乐观,公民身份认识不足、参与意识不强、法制意识淡漠。教育者应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加强教育。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是网络社会中的重要活跃主体之一,培育大学生网民公民意识则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从理论逻辑上看,新时代大学生网民公民意识的核心要素主要包括权利意识、责任意识和主体意识;从实践逻辑上看,立足于法治信仰与道德自觉的网络公民参与是新时代大学生网民公民意识实践的必然路径。  相似文献   

15.
公民权利理论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价值理念基础,为公民享受社会保障提供了正当性来源。农民工作为公民,理应享有公民权利,但在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实践过程中却存在着违背社会权利价值理念的现象。为此,有必要从公民社会权利视角出发,指出目前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进一步发展完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近代宪法是在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过程中产生的,保障公民的基泰权利是宪法永恒的主题。我国公民基本权利保障已取得较大进步,随着宪法文本的变迁,我国公民基本权利保障会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7.
社会保障是现代国家一项基本的社会经济制度,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价值基础是公民权利的理念,它所直接对应和满足的是公民的社会权利。但我国公民的社会权利是建立在身份、职业、收入等基础上,社会权利在促进社会公正方面的作用非常有限。构建和谐社会目标和任务的提出,为公民社会权利的扩展提供了可能,也为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促进实现社会公平提供了政策保障。要从政策层面做出改革与创新,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公民的社会权利。  相似文献   

18.
在Sars危机中发生的道德侵权现象 ,说明当前强化公民道德权利意识的重要性。道德权利与法律权利虽有差异 ,但是却有很大共性 ,在调整社会关系方面发挥着互补作用。应该利用法律、政策等措施强化道德权利的要求权、受回报权和自由权 ,建立公民维权意识和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公众权利的理念 ,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公民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9.
警察执法过程中的公民权利保障在世界各国司法活动中逐渐成为一种优位价值理念,对警察执法活动聚焦并期望执法规范成为当前我国全体公民对建设"法治中国"的强烈回应。我国警察执法理念滞后的原因是公民权利意识淡薄,程序意识不强,警察职业素养欠缺等。积极探索警察执法理念的提升,遵循执法必须保障公民权利,坚持服务型执法,永远追求程序正义是有效促进警察执法规范的必要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当前建设小康社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是联合国人权宪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精神在于尊重和保障公民的个人权利,协调个人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关系,以达到一种和谐的理想状态."刑事司法"与"和谐"有着难以割舍的内在关联.和谐社会必然是崇尚法治的社会,必然是公民个人权利有保障、国家权力受约束、社会秩序井然、刑事司法公正得到实现的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