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郑培民同志是继“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之后,又一位党的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忠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典范。学习郑培民,做勤政为民的公仆,就要像他那样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坚持在“权为民用”上见行动。县委书记在一个县处于核心地位,老百姓对县委书记的监督主要看其对权力的正确使用与否。县委一班人特别是县委书记必须切实做到以民为本,权为民用,真正把执政为民这一“三个代表”的本质要求,落实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动中,落实到自觉当好人民的公仆的实践中。这种“权为民用”…  相似文献   

2.
领导干部的一生,要接受来自多方面的考验,来自小偷的考验即是其中一种。报载,被誉为“为民书记”的湖南省委副书记郑培民,家里曾有小偷光顾。小偷翻箱倒柜,结果只偷得4000元现金和两条烟。而现金还是郑培民的女儿出差后尚未归还的公款。数日后,盗窃案告破,小偷的交待与郑家的报案情况完全一致。可以说,郑培民经受住了来自小偷的考验。遗憾的是,并非所有的领导干部都能过得了类似郑培民所经受的考验。有例为证:有“挎包局长”美誉的宝鸡市公安局长范某,小偷在他家盗得现金万元及金戒指、金手镯等财物,盗窃案破而原形毕露,没能经受得住小偷的…  相似文献   

3.
郑培民同焦裕禄、孔繁森一样,是我们党千千万万个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的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郑培民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生动形象地回答了新的历史阶段,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应该如何保持清醒的头脑,经受住各种风险和考验,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4.
读了郑培民同志的先进事迹,倍受感动和鼓舞,他同焦裕禄、孔繁森一样,是我们党千千万万个诚心诚意、脚踏实地为人民谋利益的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他们的共同信条是为党和人民奉献自己的一切。那么,怎样做一名真正的高素质的领导干部,做“三个代表”的践行者呢?在郑培民同志的行为准则里,我们可以找到最圆满的答案。“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这是郑培民恪守的行为准则。他为官近20载,从湘潭市委书记、湘西州委书记到湖南省政府副省长、省委副书记,先后担任过多个“说了算”的大领导,可谓位高权重,但在他的心目中,人民赋予的权力、人民群众的…  相似文献   

5.
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大力弘扬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是江泽民同志向全党同志提出的殷切期望。然而,弘扬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难在哪里?难就难在英雄难过“金钱”关。此话怎讲?因为要想真正做到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就必须经得起执政的考验,经得起改革开放的考验。换句话说,就是要经得起“权力”的考验和“金钱”的考验。“权力”与“金钱”的考验往往复合在一起。“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很大程度上变成了“金钱的考验”。有许多党员干部恰恰经不起这种考验,成为当代的拜金主义者,他们…  相似文献   

6.
信息短波     
《先锋队》2003,(5)
应县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郑培民同志先进事迹。大家认为,郑培民的先进事迹感人至深,催人奋进,是每个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他们结合各自的思想和工作实际,谈体会,说感想,查不足,表示要自觉加强世界观改造和党性锻炼,始终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真正把自己锻炼成为“郑培民”式的党员干部。(赵海文吴德远)怀仁县让郑培民精神生根发芽。他们用党风廉政建设效果的好坏考察检验干部,以干部勤廉自律的形象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要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把郑培民作为对照检查自身、提高党性修养的一面镜…  相似文献   

7.
郑培民同焦裕禄、孔繁森一样,是我们党千千万万个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的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郑培民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生动形象地回答了新的历史阶段.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应该如何保持清醒的头脑。经受住各种风险和考验.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实现了伟大事业与崇高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真理的力量与人格的力量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8.
薛彪 《支部生活》2011,(4):26-26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回顾杨善洲同志84年的生命轨迹,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始终坚定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60年如一日用共产党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一辈子做好事,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真正做到了一辈子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从不动摇,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凡事以群众为第一出发点,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我们应认真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忠实履行职责。  相似文献   

9.
"万事民为先."这是郑培民同志生前常说的一句话.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来说,能不能做到"万事民为先",是衡量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的一把标尺.每个领导干部都要把改造世界观作为终身课题,使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铭刻在头脑里,内化为自觉意识,落实在行动上.  相似文献   

10.
东海 《党建》2013,(5):27-27
四川省芦川发生7.0级强烈地震,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灾情就是命令,生命高于一切。抗震救灾中,能否确保受灾群众生命安全,全力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干部能否真正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以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投入到抗震救灾中去。从这个意义上讲,这场地震灾害,是各级领导干部接受党和人民考验和组织考察的“主战场”。  相似文献   

11.
今年3月11日,胡锦涛总书记就深入学习宣传郑培民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向郑培民同志学习。世人曾评说,共产党人靠的是真理的力量、人格的力量;历史已昭示,共产党人凭的是百姓的支持、人民的拥戴。郑培民同志在日记中对这两点做了很好的诠释,他写道:“始终把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统一起来”,“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这样的为人准则,这样的公仆情怀,才是我们共产党人战胜困难、赢得胜利的根本所在。假如我们每个共产党员,尤其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都能像焦裕禄、孔繁森和郑培民等同志那样,身体力行,尽职尽责,鞠躬尽瘁,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用自己人格的魅力为党的形象不断增光添彩,用自己现实的行动实践“三个代表”的内在要求,那么,我们的党就能永远经受住改革开放和长期执政的考验。如是,党幸甚。国家幸甚。人民幸甚。为此,我们特摘发长篇通讯———  相似文献   

12.
<正>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执政意识和执政素质至关重要》一文中所说,我们要像领导干部的好榜样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等英模人物那样,做一个亲民爱民的公仆,做一个忠诚正直的党员,做一个靠得住、有本事、过得硬、不变质的领导干部。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先后涌现出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杨善洲、牛玉儒等千千万万个人民的好公仆,他们身体力行地实践着"三严三实"的好作风,他们是广大党员干部的一面镜子,是共产党人永远学习的楷模。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加强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情况的监督成为热门话题。许多人认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要注意从八小时之内延伸到八小时之外,真正做到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使到哪里、活动延伸到哪里,监督就实行到哪里。然而,有些人对这一提法颇有异议,认为是多此一举,或者认为这样做会妨害领导干部的个人自由,侵害他们的隐私权,因此必然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有的人干脆认为八小时以外的监督是不可能的。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有助于我们澄清在这个问题上的糊涂认识。对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的活动进行监督,是党内监督…  相似文献   

14.
主旋律影片《郑培民》中有这样两个情节:一次,郑培民为一个贫困县筹措的修路款,被县委书记用来建设彰显“政绩”的广场;还有一次,某村把扶贫的种猪杀了,说要用来招待像郑培民这样的大干部。这两个故事说明,构建和谐社会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更是任重道远,而干部能否真正做到执政为民,又是十分关键的环节。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重大理论创新,也是对党执政能力的考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  相似文献   

15.
郑培民同志担任领导职务二十多年,时刻不忘以共产党员的党性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他是实践“三个代表”的楷模,是新时期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学习郑培民,最重要的是要把权力当作一种责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力责任,实际上也是一种道德责任。郑培民曾在一篇日记中写道:“要始终坚持把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统一起来。”在工作和生活中,他一直奉行这句话,以身作则,做到“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直到最后倒在工作岗位上。这种道德责任,不仅表现在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还表现在不以权谋私上。郑培民一贯生活俭朴,…  相似文献   

16.
董树君 《实践》2006,(7):9-10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做好老干部工作方面,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我们结合新的实践,运用新的思维,去进行新的探索。曾庆红同志在全国老干部“双先”表彰大会上指出,老干部是党和人民事业的功臣,他们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了一辈子,奉献了一辈子,劳累了一辈子,他们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以后,第一位的任务就是保持身心健康,做到安度晚年、颐养天年、益寿延年。我们一定要正确理解这段话的丰富内涵,真正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为老干部身心健康服务上来。  相似文献   

17.
“三个想一想”是江泽民同志在广东高州市领导干部“三讲”教育会议上提出的。他说:“每一个领导干部都应好好想一想,参加革命是为什么?现在当官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应该留点什么?把这些问题想清楚了,想正确了,我们就能做到一身正气,堂堂正正。”这是一个严肃的课题,这是向全党领导干部提出的一份政治问卷。这份政治问卷需要每一个领导干部做出自己的回答。而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等等就是党员领导干部队伍中正确地回答了“三个想一想”的典范。  相似文献   

18.
“别闯红灯”是党的好干部湖南省委原副书记郑培民在弥留之际留下的一句话。可以说,这是他几十年干部生涯笃守的坚定不移的政治原则。 “别闯红灯”,首先要“警钟长鸣,警惕诱惑”。对于一个领导干部来说,警钟要别人给敲,更要自已敲,不能敲一阵子,而要敲一辈子。所以,郑培民警示自己:“一定要公  相似文献   

19.
3月1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就深入学习郑培民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批示全文如下: 郑培民同志是新时期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他身居领导岗位,心系人民群众,始终把“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廉洁从政,艰苦奋斗,尽职尽责,鞠躬尽瘁,真心诚意地为人民谋利益,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和崇高品德,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衷心赞誉,集中体现了当代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 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向郑培民同志学习。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做到“两个务必”,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严以律己、率先垂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真正当好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带头人,当好为民造福、为民解难的贴心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20.
领导干部的精神,是其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能否做到淡泊名利,在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实际上对我们每位领导干部都是一种考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