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践》2014,(1)
<正>一直以来,党中央都强调要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思想武器,但许多地方、单位和部门"批评难"的状况仍没有根本改变。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一些机关单位特别重视这个问题,通过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开展积极、善意、实事求是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党的优良传统得到了恢复发扬,这是可喜的现象。但不可忽视的问题是,个别领导干部自我批评时重铺垫、绕着说,相互批评时先肯定、后建议,你好我好谁都差不多。如此不痛不痒的"批评",难以达到"防身治病"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朋友批评我的写作太小资,一点也没有"知识分子的人文情怀、理科生(曾经,我已经毕业多年了)的理性思维、女性主义者的慷慨激昂……"我问他我该怎么写。他说:  相似文献   

3.
现代语录     
正"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句话,虽然曾经被人讥为"狭隘经验论"的,我却至今不悔;不但不悔,我仍然坚持没有调查是不可能有发言权的。有许多人,"下车伊始",就哇喇哇喇地发议论,提意见,这也批评,那也指责,其实这种人十个有十个要失败。因为这种议论或批评,没有经过周密调查,不过是无知妄说。(毛泽东:《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1941年3月、4月)  相似文献   

4.
<正>平日里,常能见到这样的情形:上下级之间、党员干部之间开展相互批评时,有些人总爱作这样的"告示":"我的批评是对事不对人的。"乍听,这话似乎没有错。然而,细细琢磨,这话似乎只说  相似文献   

5.
正管理者尽可能地创造一个"对事不对人"的管理环境,让事情和人情分开:人是人,事是事。一次"赢在战略"课上,一个管理者问我:一个员工有一件事明明做错了,但他是公司的一个骨干员工,如果我说他,他受不了不干了怎么办?但如果我不说他,他老是犯同样的错误又怎么办?我怎么解决这个两难问题?一个企业的高层会议上,一个管理者问我:我交给一个骨干员工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他没有按时完成。但我知道他很辛苦,在做这件事的同时还做很多其他事情,而且别人配合得也不好,这事不能全怪他。如果我不说,他自己心里也难受,毕竟交给他的事情没有做好。我应该如何办?是批评他还是不批评他?  相似文献   

6.
正以前不管是大会小会,或者私下场合,一些地方领导喜欢高调地讲这样的话:"不要跟我解释原因!只要告诉我解决的办法。""我不管过程,我只需要结果!"……当时网络上痛心疾首啊,舆论也多是批评啊,说这个是只管结果、不管过程,说很多违规的政策就是这么出来的,说要普及程序正义,说要向西方学习,进行行政流程或行政过程的再造。但说归说、做归做,再多批评也没有阻止"我只需要结果"成  相似文献   

7.
2011年9月,我大学毕业后当了一名大学生村官。当时,我主要负责新建农户的瓷瓦发放工作。为确保全村建设达到规划要求,我本着先推进建设、用后期补助平衡群众受益的原则,对基础薄弱、工作进度慢的群众给予了一定的物资补助。"你为何事先不跟我商量商量,你这样做能公平吗?"副村长知道情况后,狠狠地批评了我。我气愤地回应:"我这不也是为全村着想吗?"我的话激怒了副村长,他明确表示不再支持我的工作。第二天晚上,我到副村长家去,想去接受他的批评。到他家时,他正在吃晚饭,没有招呼我。我给他倒上酒,"叔,咱  相似文献   

8.
正5月3日,中央环保督察组向河北省反馈了此前进驻督察情况。其中"河北省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与中央要求和群众期待仍有较大差距"、"原省委领导对环境保护工作不是真重视,没有真抓"……这些毫不留情的批评直指问题要害。这是中央环保督察组的首次亮剑。通过严格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强化"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破除环境治理积年顽疾,环保督察被寄予厚望。环境保护工作能不能落到实处,关键看领导干部是不是尽职尽责。抓住部分地方党委和政府对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9.
正"震动很大,感触很深,没想到平时工作有这么多事情没有做好。""好久没开这样的会了,这样的气氛感觉振奋人心,党员之间相互交心、互相批评。""大家对我的批评很中肯,我诚恳接受,并在今后工作中改正。"在纳雍县勺窝镇勺窝村党支部组织生活会现场,老党员们都说,找回了当年的感觉,又一次经受了党内政治生活洗礼。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基层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勺窝镇在2019年基层组织生活会暨民主评议党员中,开得"辣味十足",不断提高村级组织生活会质量,一场场组织生活会"真刀真枪",场面十分"火爆"。  相似文献   

10.
眼下许多会议走了样子,没有了集思广益的讨论,变成了一言堂;没有了凝聚共识,变成了权威发布;没有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变成了众星捧月。一些基层和地方领导干部把会场当成了个人的舞台,一些地方新闻俨然就是这些"电视明星"的会议"串烧",以至于让人觉得领导干部一天的工作就是开会。本该研究问题的会议变了形式,"会"演变成"官云亦云"、"权云亦云"、"会云亦云"。上级一开会,下层各级就一一开会落实,上级一个会,下级一串会。  相似文献   

11.
《湘潮》2020,(5)
正张院长留下小李子谈心:"这些孩子的父母都有着丰富的战斗经验。你说是我们替他们带好孩子,让他们安心上前线,还是让他们自己带孩子,我们这些没有战斗经验的人上前线呢?"小李子似乎一下子明白了。刚一回到队里,小李子就听说"小调皮"跑到炊事班来抢水桶,结果把水全洒了。他生气地跑去质问"小调皮":"你知不知道行军路上水有多珍贵?""你自己都被张院长批评了,凭什么批评我!""小调皮"说完一转身跑掉了。  相似文献   

12.
一九七七年我在农村蹲点碰到一个棘手的问题,就是要不要种七亩花生。当时生产队干部根据群众的要求,为了吸取过去没有油吃的教训,决定拿出七亩水源较差,土质较瘦,肥力不足,适宜种花生的水田改种花生。我也同意了。可是在春插结束验收时被发现了,批评说是没有执行上级计划,没有坚持“以粮为纲”。到底该种不该种,当时我心里不踏实,但总觉得,一个一百四十多人的生产队种七亩花生不是多了,而是少了,群众辛辛苦苦劳动了一年连油都没有吃是不行的。可是种了又受到上级批评,真有点受冤枉气。  相似文献   

13.
恨铁成钢     
贾县长批评了秘书小陈。贾县长可不是一般地批评小陈,是很严厉的批评,是当着许多干部的面声色俱厉地批评了小陈。贾县长批评小陈说:"什么材料都你这秘书写,我这县长成什么了?你直接上台去念还用我说什么?"贾县长两个严厉的什么让小陈手足无措颤颤发抖,脸红红的大气都不敢喘。贾县长缓  相似文献   

14.
正"文革"10年,我有7年在中共中央高级党校。粉碎"四人帮"后,我于1977年11月重返中央党校(即原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做落实政策和清查工作,从中了解到林枫同志遭受诬陷迫害的实情,至今回忆起来,心情依然十分沉重。从当年那些资料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林枫从被点名批评、贴大字报、批判斗争、罢免职务、隔离关押、专案审查、校外批斗,直至正式逮捕、投入监狱、审讯逼供、罗织罪名、定性定案,每一步都是按照康  相似文献   

15.
近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报道了四川省射洪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原党组副书记、局长兼林业局局长赵和才违纪违法案。在本案中,有一个细节值得关注,赵和才隐藏得很深,一直是同事眼中的好领导,甚至直到案发都没有出现过一件反映他违纪违法问题的信访举报。"我以为只要我不报,组织就发现不了。现在才知道自己是多么可笑。"面对组织审查,赵和才悔不当初。  相似文献   

16.
小小说三则     
逐级传达市长到农村检查工作,县长、镇长、村主任等作陪。看到村民还没有脱贫,市长大怒,训斥县长;市长走后,县长刚想训斥镇长,不想镇长找个借口早躲开了。于是村主任陪着笑脸对县长说:“您就直接批评我吧,反正等您批评了镇长,镇长也要批评我。”县长摆手说,“你还不够级别,上级精神要逐级传达。”  相似文献   

17.
正"作为一名村书记,本应该兢兢业业为大家服务,我却自私的侵害大家的利益,辜负了你们对我的信任,我错了……"2月28日,在布拖县火烈乡老真村支部会议上,村党支部原书记孙子此鬼羞愧地向大家忏悔道。2019年8月,县纪委监委收到县委巡察办移交的老真村相关问题线索,立即交由第三纪检监察室进行初步核实。"此鬼书记?不会吧!不过哪些是五保户村上确实没有公示过,我们也不清楚。"  相似文献   

18.
正在一次全省环保系统会议上,刘向东点名批评杜善学主政的城市,还当众让该市环保局长回去捎句话:"给杜善学说,他不给山西环保事业的面子,我就不给他面子。"近来,山西省委书记王儒林的一段讲话视频引发外界关注。在一场专题党课上,王儒林讲道:"我们省的一位原厅长,2015年3月被‘两规’。从他身上、车上、办公室、住所、租赁的房屋等多处起获了巨额人民  相似文献   

19.
同样一句批评的话,说得好,被批评者能愉快接受,说得不好,被批评者就不一定能听得进。值得一提的是,在时下一些单位开展的相互批评中,有些同志不是满腔热情,而是拉开架势,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面孔;不是促膝谈心,而是盛气凌人,我讲你听;不是和风细雨,言恳意切,而是措词偏激。让对方难以接受。不但没有达到帮助同志的目的,而且伤了和气,大家弄得很僵。批评就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帮助同志解决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的问题。由于相当一些地方和部门很长一段时间批评与自我批评没有很好地开展起来,一些同志听表扬的话听惯  相似文献   

20.
在驻藏某旅党委日前组织的一次民主生活会上,"一班人"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时直点其名,直言其过,直戳痛处,气氛热烈。该旅通过开展充满火药味的真诚批评,解决了党内"批评难"问题,凝聚了党委班子意志,增强了党委决策的科学性。为何难过去,该旅党委成员自我批评表现"专业",批评别人颇显"业余","顾此失彼"、"明批暗赞"、"双重标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