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岷江上游民族地区生态环境退化与整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过去几十年 ,由于人口超过环境承载量 ,人们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落后 ,以及生态脆弱等诸多因素 ,导致岷江上游民族地区生态环境退化 ,如植被 ,草场 ,土地的退化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等。目前 ,区域贫困和生态环境退化已形成了恶性循环。本文根据生态环境退化的现状和人为活动的特点 ,提出了生态环境恢复和整治的对策 ,为岷江上游民族地区生态屏障的构建提出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岷江上游地区晚全新世以来环境变迁与民族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必然伴随不同规模的人口迁移现象。对这一现象的产生一般从政治、经济、战争、饥荒等角度加以解释,而环境因素的作用一直被大多数研究者所忽视。本文以岷江上游多民族分布地区为例,分别论述岷江上游地区晚全新世以来环境变化和民族迁移的历史,并由此探讨环境变迁与民族迁移的耦合关系。研究表明,环境变迁对岷江上游地区民族迁入的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向干旱寒冷气候的变化迫使当地民族向气候适宜地区迁移,另一方面是由于气候的突变引起的洪涝灾害以及资源缺乏等使农业生产力降低,从而促使社会动乱并导致民族迁移。  相似文献   

3.
让岷江之水世代清澈陈昌智委员为治理岷江建言献策今年1月15日,在政协四川省八届一次会议上,七届省政协常委、民建四川省主任陈昌智以题为《治好一江水造福千万代———关于对岷江上游水资源保护的对策建议》作了大会发言。发言大声疾呼:为了成都和成都平原的未来发...  相似文献   

4.
福明  雍强 《中国减灾》2004,(10):40-41
保护湿地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保护湿地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近日,非政府国际世界环保组织机构举办的“湿地使者行动”走进了川西北高原——四川省阿坝州,“湿地使者行动”是以大学生等青年团体为桥梁,结合四川成都发起的“追寻东方伊甸园之梦——走进川西湿地”活动,活动以岷江上游的环境保护为考察路线,沿着岷江追溯而上,并将对岷江之水及岷江流域的湿地保护进行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通过宣传传递湿地知识以及湿地保护,以提高社会尤其是湿地地区政府与群众意识的提高,进而推动湿地保护工作。目的在于进一步扩大宣传对川西湿地的保护,引…  相似文献   

5.
治好一江水造福万代人———关于对岷江上游水资源保护的对策建议□陈昌智岷江是长江的主要支流之一,都江堰市以上为岷江上游。上游源源不断的江水,经过都江堰水利枢纽的调控,养育着2000万人口,灌溉着1200多万亩耕地。长期以来,成都平原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打造岷江上游“禹帝祭坛”的主要内涵、有利条件、不利因素进行了阐述,对岷江上游“禹帝祭坛”的优化整合路径进行了探讨,其目的是为了推动古蜀文化和大禹文化的打造和提升。  相似文献   

7.
“岷江是长江的主要支流之一,都江堰市以上为岷江上游。上游源源不断的江水,经过都江堰水利工程的调控,养育着2000万人口,灌溉着1200多万亩耕地。长期以来,成都平原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从未因缺水而发愁。但是,随着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发展,水资源不足已经...  相似文献   

8.
历史回顾:1933年四川叠溪地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3年8月25日午后.四川茂县叠溪发生7.5级地震.叠溪附近崩塌的山石,在岷江干流水道自然堆积成三道堰塞坝,壅塞了江流。由南而北.一道坝在叠溪城下.坝高在160米以上:二道坝在叠溪西北1000米.坝高在100米以上;三道坝在二道坝以北2000米.坝高在100米以上,坝顶厚约300米.是三坝中规模最大的一道.三道堰塞坝把岷江水道截断成三个阶梯状堰塞湖.一湖面积最小.二湖面积稍大.三湖面积最大.湖水淹没上游长约12.5千米.最宽处约2千米。一道坝以下的岷江水道则开始断流。  相似文献   

9.
“浦江连岷江,青春献青城”。10月10日至12日,“廉洁救灾、阳光重建”图片展上海巡展在市档案馆开幕。上海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董君舒,上海市副市长姜平,中央纪委监察室副主任古越仁,中央纪委宣教室副主任范耀庚等负责同志,以及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有关领导出席开幕式并参观展览。  相似文献   

10.
四川的羌族     
羌族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民族之一,商代甲骨文中就有羌族人活动的记载,现有人数198252人,主要分布在岷江上游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汶川、理县、黑水、松潘以及绵阳市北川县等地。羌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自称"尔玛"或"日玛",没有本民...  相似文献   

11.
长三角地区产业向“泛长三角”转移的路径与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路红艳  宋则 《中国发展》2011,11(5):83-87
"十二五"时期,受成本、资源、环境、政策等因素的影响,长三角地区产业将呈现出大规模向周边乃至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考虑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在近期内,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主要区域是"泛长三角"地区,借助轴向式转移和圈层式转移两种方式,将会集中将成本驱动型、产业配套型、资源利用型、市场拓展型等四种类型产业沿长江和交通干线向安徽、江西等的泛长三角地区转移。泛长三角地区应积极抓住这一机遇,主动对接长三角,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实现本地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相似文献   

12.
当前长江下游水域治安问题突出,侵财性案件较多;非法采砂的行为屡禁不绝;群体性事件和水上治安灾害事故突出。在治安管理过程中面临着执法依据不全、管理体制不顺、水上警务保障不足的困境。  相似文献   

13.
发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民族文化资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世林 《思想战线》2001,27(4):44-47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次区域经济合作举世瞩目.作为一个国际开发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流域区内各国的合作,也需要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参与.发掘这个区域的文化资源,寻找流域区内经济合作的文化底蕴,阐发其人文精神,既是次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条件,也是开发的重要内容.深入研究流域区内傣泰民族文化,理解其精神纽带作用和文化资源的现代价值,推进贝叶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加强人文景观的保护与建设,则是我们发掘区域内民族文化资源的主旨.  相似文献   

14.
珠江上游地区农业人口众多 ,对生态环境依赖和压力很大。本文通过对珠江上游农业区域的生态现状进行综述 ,阐明生态安全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以及生态安全预警系统建立的必要性 ,进而对建立生态安全预警系统的可行性、原则、基本方法和步骤进行初步研究 ,为这一区域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赵伯乐 《思想战线》2000,26(1):117-121
印度河流域文明是世界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发展水平相当高,但却很快地消失了,而且几乎没对继之而起的另一个文明产生明显的影响.前人对其消失的原因做出多种解释,但都存在不足.造成这一文明消亡的最重要的原因有二一是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开发,造成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最终危及文明本身;二是上层建筑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这种教训对以可持续发展为主旋律的现代社会来说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被作为长三角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目前,产业集聚区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然而,很多园区还存在着产业结构趋同,相互之间未形成产业链等问题。一体化长三角文化创意产业,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增强区域联动是长三角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该文在分析集聚区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长三角地区文化创意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路红艳 《中国发展》2012,12(3):24-29
内陆现代服务业基地是国务院对两江新区“两个基地”定位之。该文认为,两江新区要明确“一基地三中心”的战略定位,建设令囤最大的云计算产业展地、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西部地区旧际商贸物流中心和西南地区国际会展中心;分析了两江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已具备的基础和比较优势以及制约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推动两汀新区内陆现代服务业基地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三角洲区域产业结构趋同及其治理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勇江 《中国发展》2010,10(2):69-72
长三角区域的产业趋同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成为学界与政府决策部门探讨与争议的焦点。通过对长三角产业结构趋同程度的测定,表明该区域的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呈明显下降趋势,而且呈现出分化的状态,并未导致过度的恶性竞争。长三角区域产业结构趋同,是资源禀赋相似、市场与技术紧密联系等因素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只要对策合理,完全可以消除因同构造成的某些负面影响,而且将有助于促进长三角区域的产业集聚与区域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