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庾新顺 《当代广西》2014,(18):49-50
正1937年7月7日,日本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卢沟桥事变,中华民族到了危亡关头。国共两党共赴国难,中华民族奋起全面抗战。八桂奋起"焦土抗战"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国民党广西当局顺应历史潮流,由反蒋剿共到抗日反蒋,再到联共拥蒋抗日,广西成为抗日模范省。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李宗仁、白崇禧在南宁通电全国,抨击蒋  相似文献   

2.
靖西和平起义始末赖慧鹏(续上期)三、审时度势准备起义1949年4月下旬,解放大军打过了长江,解放广西已为期不远。我长期盼望的起义亦在应变之中提到了日程上来。8月,我以摘好地方治安为名,报准省府成立"广西第六区保安协进委员会",参加成员,专署有专员、副...  相似文献   

3.
秦山标 《传承》2001,2(4):43-46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长征,我军直入汝城地区后,蒋介石已预料我军将要沿6军团西征的老路,去湘西同红2、6军团会师的意图,即令湖南军阀何健、桂系军阀李宗仁、白崇禧,在零陵至兴安间,沿湘江天险部署好第四道封锁线,妄图全歼中央红军于湘漓两水以东地区。然而,我英勇的红军突破了敌人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敌人的战略企图。同时自己也付出了惨重代价,人员折损过半,由7万多人骤减到3万余人。在湘江战役中,中央红军为什么能够在敌人数倍于已的情况下胜利突…  相似文献   

4.
蒋介石辞办黄埔军校问题考述曾成贵从某种意义上说,蒋介石是靠黄埔军校发家的。然而,在创办军校的过程中,他却借故辞职,拂袖而去。考述蒋的此番去就行藏,对于研究国民党政治力量的分化离合,对于研究蒋介石的政治思想和品格,都不无意义。1924年1月24日,蒋介...  相似文献   

5.
1949年11月上旬至12月中旬,人民解放军第4野战军主力发起广西战役,先后解放桂林、柳州、梧州、南宁等主要城市,取得了粤桂边大围歼作战的胜利。在解放军强大军事压力和政治攻势下,驻桂北、黔桂边、桂西和靖西地区的国民党军纷纷起义,接受和平改编,使广西广大地区获得和平解放。 ──题记一、桂北军政区中将司令官同祖晃率部趒往百寿,向白崇禧发了“告别电”,决定效仿傅作义,接受“共军”的和平均数改编 广西是国民党桂系军阀李宗仁,白崇禧等人盘据的地盘,受其反动统治20多年。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后,…  相似文献   

6.
地方实力派是一个特殊的政治概念,泛指在国民党统治集团内部,受蒋介石排挤,但在地方上拥有一定政治经济实力的地方军阀。如广西的李宗仁,东北的张学良,西北的杨虎城、阎锡山,西南的刘湘、刘文辉等。地方实力派一方面同蒋介石集团有着利害冲突,另一方面,他们之间矛...  相似文献   

7.
渠县人熊倬云,自幼参加袍哥,为人豪爽侠义,热心公益,年仅21岁就被乡里推选为团总,掌握近千条枪,除恶安民,服务桑梓。因反对军阀杨森,为杨所不容,避祸成都。后来认识了亲戚张澜,走上一条反蒋的路。当时四川的一些人士认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必须先反蒋,反蒋必须保刘湘,保刘湘则要把投靠蒋介石的杨森挤出四川。刘湘在冯玉祥暗中协助下反蒋,组织起“武德学友会”及其核心组织“武德励进会”,并成立“密探队”,以侦察蒋介石勾结日寇的活动和抵销蒋介石所派参谋团、别动队在川的影响。密探队队长就是熊倬云,副队长罗君侠。通…  相似文献   

8.
龙州军魂     
滕忠 《传承》2003,(1):38-39
龙州,原本是南中国一个边陲小城,它除了古老和独特的地理位置,几乎没有更值得炫耀的地方。而上世纪初叶,一场震惊海内外的武装起义,则将龙州推上了轰轰烈烈的红色历史舞台,其名声变得响亮而富有激情起来。1929年6月间,蒋桂战争结束,蒋介石打败了以李宗仁为首的新桂系军阀后,委派倒桂有功的国民党左派俞作柏及其表弟李明瑞主政广西,分别担任了广西省主席和第四编遣区主任。俞、李到南宁后,深感自身力量薄弱,为巩固基础,他们要求中共派干部前来协助工作。中共中央利用这一有利时机,特派邓小平(化名邓斌)、张云逸、陈豪人…  相似文献   

9.
蒋介石的几次下野都与桂系有关。蒋介石与李宗仁之间向来都是貌合神离,互存戒心,暗中较量。自从1948年3月,国民党第一届国民大会之后,两人的矛盾便公开化了。当初,按照蒋介石的打算,想利用这次"行宪国大"推举孙科为副总统,使孙科变成自己的傀儡。但李宗仁却不买帐,与蒋唱对台戏,公然宣布将与孙科竞选副总统一职。李宗仁使出浑身解数,面对有蒋介石支持的孙科,竟然以微弱优势奇迹般地制胜,当上了副总统。这无疑惹怒了蒋介石,也从此埋下了祸根。在1948年至1949年间,蒋介石的一百多万精锐之师,经过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血本无归。国民党内部对蒋介石怨声载  相似文献   

10.
贾晓明 《黄埔》2023,(1):87-91
<正>1926年5月5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一分校(南宁分校)成立。关于该校的历史沿革、组织管理、师生构成、教学内容等,本刊有详细研究,这里不再赘述。本文特选择发生在该校四位校长身上的四段颇具代表性的故事,加以整理,呈现给读者。俞作柏:制定“先倒桂后反蒋”计划俞作柏是南宁分校第一任校长。他青年时期参加同盟会,后参加辛亥革命、护国战争、护法战争,并作为新桂系将领,帮助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平定广西。两广统一后,  相似文献   

11.
正第一篇章历史中走来的中国农工民主党一、英雄相惜,一见如故——革命斗争的"一转"1924年,在邓演达任职黄埔军校教练部副主任、学生总队队长期间,重用共产党人,曾邀集周恩来等人商量总政治部的工作方针与人事配备;1927年,邓演达同毛泽东在农民运动和土地问题上合作非常密切;1927年4月,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邓演达于6月30日写下了《告别中国国民党的同志们》,体现了与共产党人同气连枝的政治主张;1930年,邓演达回国后,希望同中共建立联合反蒋战线;1932年的"福建事变"后,农工党提出了"联共"的建议,农工党党员徐铭鸿与中共谈判并签字,签署了反日反蒋初步协定,体现了农工党人的鲜明态度。  相似文献   

12.
合浦籍的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陈铭枢是中国近现代史中一位很有影响的人物。他参加了反清、讨袁(世凯)、讨陆(荣廷)、东征、南征、北伐等革命战争;大革命失败后,又曾参加新军阀混战和“剿共”。但这位深受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影响的老同盟会员,顺应历史潮流,思想与时俱进。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力主团结抗战,在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中,敢于向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挑战,积极支持十九路军抗击日军。其后,他坚持抗日反蒋的立场,并在中国共产党的引导下,加入新民主主义革命营垒,成为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陈铭枢字真如,…  相似文献   

13.
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在团结广大人民群众的同时,也很注意争取各地方实力派(地方军阀)利用他们与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矛盾,同他们建立起间接同盟者的关系,去反对最主要的敌人。(一)1927年4月12日,新桂系(以下简称桂系)首脑李宗仁、白崇禧、黄绍在上海参与蒋介石发动的反革命政变。但桂系集团与蒋介石集团还是有区别的。同年8月,宁汉合流前,为了争夺南京国民政府领导权,蒋桂矛盾激化,蒋介石在8月13日被李宗仁、白崇禧等逼宫下野,桂系掌握了南京政权。同年11月蒋介石从日本…  相似文献   

14.
为和平与民主而战的《中华论坛》抗战胜利前夕,为反对蒋介石顽固派的独裁统治,争取自由民主,坚持团结抗日,解放行动委员会于1945年2月1日,在重庆创办了《中华论坛》杂志。解放行动委员会于1941年3月参加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为民盟内的一支重要力量。为推...  相似文献   

15.
1332年“一二八”事变后,在上海抗击日寇侵略的第十九路军被蒋介石调到福建参加反共内战。1933年11月,在全国抗日反蒋高潮影响下,驻守在福建的十九路军将领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联合国民党内李济深,第三党黄琪翔等势力公开宣布与蒋介石决裂,在福州成立了“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并与中国工农红军订立了抗  相似文献   

16.
马祝忠 《黄埔》2012,(2):48-49
1925年间,当时主政广西的李宗仁、白崇禧派人到广州黄埔军校参观学习,然后参照黄埔军校的办学模式和训练内容,于1926年5月在南宁东郊(今星湖路大板二区一带)开办南宁军校。1937年日军入侵南宁,南宁军校只得搬迁到桂林郊外的李家村,并改名为陆军军官学校第六分校,即黄埔军校六分校,开办了第十四期二十期。  相似文献   

17.
靖西和平起义始末赖慧鹏(续上期)四、率部起义接受控管1、宣布起义我们监护百色专员陈汉流和逮捕梁以津为首的总体战督导团的全体成员后,靖西起义的帷幕就揭开了。12月11日,我们以靖西专区保安协进委员会的名义,在专署召开一个决策性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保安协进...  相似文献   

18.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诸因素作用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诸因素作用评估季云飞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率部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发生后,在诸多间接与直接因素的制约和推动下,事变于12月下旬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结束了蒋介石长期推行的“攘外必先安内”的...  相似文献   

19.
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继“九·一八”事变之后又发动“华北事变”。攫取了冀、察地区的大部分主权,从而引起了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中日民族矛盾已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降到次要地位。中国共产党根据这一矛盾变化的情况,于1935年12月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正式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随后,逐步开始实行联合包括蒋介石在内的一切抗日力量共同抗日的策略,建立了全民族的抗日统一战线。关于我党联合蒋介石共同抗日这一策略的演变和发展,长期以来史学界认为经历了从“抗日反蒋”到“逼蒋抗日”再到“联蒋抗日”三个变化发展阶段,并以1936年”五五”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刊《前进论坛》创刊40周年纪念座谈会于2001年10月30日在京举行。农工党中央副主席章师明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党中央主席蒋正华委托,在纪念座谈会上宣读了蒋正华主席的讲话。蒋正华主席说,农工民主党历来重视党报党刊的作用。早在建党初期,就创办了多种报刊宣传自己的纲领和主张,邓演达等农工党创始人都曾亲自撰写大量稿件,揭露和批判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各派军阀的反动统治和罪恶活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党报党刊以团结抗日、争取民主为宗旨,积极配合中国共产党的正义斗争;新中国成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