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李立 《台声》2008,(3):16-16
近日,台湾教育部门将对中小学教育大纲进行微调。微调规定要将“中国文字”改为“汉字”,“国语”改称“华语”,“标准国语”调为“流利华语”。笔者认为,这一调整是“去中国化”的新一波“正名”举动。  相似文献   

2.
《台声》2007,(4):48-48
台湾当局继大幅修改历史教科书后,近日又拿岛内民众日常使用的语言开刀.以“尊重语言平等”为名,大力推动“去国语化”。制订“语言发展法”草案,把现行的国语改称“北京话”,与闽南语、原住民语等十多种语言,都称为“国家语言”。阴定未来将去除“国语”、“方言“的概念.让上述语言“一律平等.禁止歧视”。如此.“国语”的提法将在岛内成为历史名词.其在台湾作为惟一“官方语言”的地位.正进一步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3.
炎陵考辨     
关于炎帝身世的记载,最早见于相传是左丘明著的《国语》一书。《国语·晋语》说:“昔少典娶于有虫乔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有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根据《国语》的说法,炎帝是少典的儿子,与黄帝是兄弟,生长于姜水。早于《国语》...  相似文献   

4.
日据初期,台湾总督府首任学务部长伊泽修二基于所谓“国家主义教育”思想,参照日本“国语运动”,以在台湾普及日语为目标,构建出日据台湾50年殖民教育体系雏形。伊泽修二意图以日语为载体,利用总督府的威权政治强行输入日本文化、思想及“国体”意识,向台湾人灌输“忠君爱国”思想,企图彻底改变他们的中国国家认同和中华民族意识。  相似文献   

5.
叶炳昌 《台声》2001,(2):13-13
日前,台湾“教育部国语推动委员会”公布了“中文译音统一规定”草案。草案以台湾自行研发的所谓“通用拼音”取代国际通用的“汉语拼音”,并作为岛内人名、地名、街名的英译统一规范。同时,修改中小学教材,试图把“台语”变成“国语”,以代替普通话。这一倒行逆施的草案甫一出台,便遭到台湾社会各界的强烈抨击,指责台湾新当局这种有悖民意的做法是愚蠢行为,根本就是寸步难行。  针对台湾新当局这种企图削弱台胞,特别是青少年的中华民族意识,切断台湾同胞同祖国历史文化的血脉关系的拙劣表演,台盟中央主席张克辉先生及祖国大陆…  相似文献   

6.
汉字改革已经走过了一个世纪的历程。自1892年卢戆章的《一目了然初阶》问世,汉字改革经历了切音字国语运动、汉字简化运动、国语罗马字、拉丁化新文字等阶段,直到本世纪50年代正式将汉字改革、走拼音化道路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中国的几代语言文字学家为此作出了艰苦的努力和探索。  相似文献   

7.
观点     
私营企业也应履行社会责任 目前,越来越多的投资领域向私营企业开放。 在获得“国民待遇”的同时,私营企业也应该像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其他“重要组成部分”一样,履 行相应的社会责任。比如,按规定为工人缴纳失 业、养老和医疗保险,按时足额支付工资,避免污 染环境等。这些都是维系市场经济健康运转的公 共成本。有人有这样一种建议:让私营企业少支付 一些这样的公共成本,还美其名曰“扶持”。这种声 音太“私人化”,缺少“公共性”。 信息 台湾当局压制“国语” 2月10日,台湾“教育部国语推行委员会”迫 不及待地抛出所谓《语言平等法》草案,把“华语”  相似文献   

8.
我们大家共同使用的国语,其实也是一种方言。各地不登大雅之堂的土话,只要流行广了,也就变成了国语。粤语的“搞掂”,现在已被广泛使用,还有“买单”最先香港使用时是“埋单”的,后来被改成了“买单”,眼下也被大家接受了。最突出的一个词是“打的”,现在相当偏僻的地方都使用了,并扩展为“面的”’,“驴的”(载客的驴车),“的哥”(开出租车的人)等等。语言是有生命力的,她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她的生命的源泉是各阶层民众时代表达的应对,它的活力基础是形象、准确和幽默。在方言地区从事写作的人,是不能不注重方言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国语》为了解先秦工匠文化问题提供了丰富资料。《国语》中的“工”具有职官统称、工官、手工业者、乐师等丰富意涵,揭示了当时工匠之亦工亦官的身份属性。而“工”之职官展示的工官种类的多样化面向,说明当时可能已有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工官管理系统。《国语》中亦展现了工匠身份的两种类别、匠技的世传属性、匠作的生态属性等微观的工匠生活。在此基础上,《国语》还呈现了工匠文化与礼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礼文化如同一个隐形指挥棒,驱动或者规约匠作活动,反过来匠作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现并影响礼文化。  相似文献   

10.
潘茨宣 《今日广西》2010,(16):62-64
1995年11月15日,香港首次发行了一套“香港影星”邮票,描绘了李小龙、梁醒波、任剑辉及林黛4位红遍全球华人社会的著名影星形象。这4位影坛巨星中,只有一位是国语片明星及女星,她就是享有“香港梦露”美誉的林黛。  相似文献   

11.
林寒生 《台声》2002,(11):13-14
台湾当局“行政院”已于10月中旬悄悄通过采用“通用拼音”案。在此之前,台湾“教育部国语推行委员会”曾召开全体委员会议,在全委27人仅有13人出席、2人提前退席与主席不投票的异常情况下,以10票对0票的结果表决通过了采用通用拼音系统,客家话系统也采用此系统。通过该案后,“行政院”还提出:采用“通用拼音”的县市可以得到“政府”补助。众所周知,汉语拼音方案无论从学理上还是从实用价值方面考察都是比较理想的方案。它是几百年来汉语拼音字母运动的结晶,也是中国人民创造拼音方案的总结。多年以来,汉语拼音方案在汉…  相似文献   

12.
庄永明 《台声》2002,(6):40-41
台湾的民谣源远流长,各族群各有其以母语表达的传统歌谣。闽南人是台湾最大族群,闽南语系遂成本土“强势语言”,闽南歌谣因而被多数人泛称为“台湾歌谣”或“台湾歌曲”。台湾传统民谣有民间小调、本土戏曲和源于中原的歌乐。反抗日本殖民霸权的民族诗篇,也是台语创作歌谣的先声日本殖民统治后,校园里开始教唱“国语”歌曲,台湾学童纷纷唱起“君之代”、“六氏先生歌”和日本童谣。20年代,非武装抗日民族运动勃兴,几首代表“爱台反帝”的社会运动台语歌曲,成为“台湾文化协会”成员巡回各地时鼓吹民族意识的有力“伴唱”。例如以…  相似文献   

13.
大陆使用的官话是普通话,亦即以满族人说的北京话为本,在台湾称之为“国语”。大陆的语文,台湾叫做国文。  相似文献   

14.
近年,荒谬的“台独”分子,妄以“新兴民族” 自居,力倡通过公民投票,实行“民族自决”。最近复在市内通衢张贴大字报,谓已联系国际自决组织,予以声援,企图煽动国人,扩大影响。凡我炎黄子孙,岂能坐视,任其淆乱视听!爰从学术见地,探求民族真义以及行使公投与自决的条件与范围,加以驳斥,期有助干化除误解,促进和平统一。 何谓民族? 构成一个民族最基本的要素有二:一是同血统,含头颅、体格、毛发、肤色等。一是同语言,含全民族共同使用的国语及各地方言,凡不同民族的人,都以语言相异为首要识别。反之,同民族者鲜有不使用同一语言者。 在台湾,国语或普通话是全岛通用的,方言则  相似文献   

15.
观点     
《中州统战》2003,(5):25-25
信息 2月10日,台湾“教育部国语推行委员会”迫不及待地抛出所谓《语言平等法》草案,把“华语”(即普通话.台湾称“斟语”)等14种语言定为所谓“国家语言”。没过两天,“教育部”又悄悄通令各级学校,废止实施数十年的《“国语”推行办法》.. 《语言平等法》草案规定,“华语”、“Ho~lJ0话”(即闽南话,“台独”分子称之为“台语”)、“客家话”、11种“原住民涪”共14种语言为所谓“国家语言”,岛内使用的所有语言文字“在法律上一律平等”。《语言平等法》草案还故意用罗马拼音“I如一L¨”命名所渭“台语”,舍弃一般较常用的河洛话、闽…  相似文献   

16.
《春秋》1998,(5)
左丘明是春秋时期鲁国太史(亦称左史),有名著《左传》、《国语》传世,是与孔子齐名、同时代的史学家、文学家。孔子对左丘明十分尊敬和赞赏,曾说:“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见《论语》)。《左传》、《国语》亦是司马迁著《史记》的主要  相似文献   

17.
广西大化外国语实验学校是广西河池市唯一一所的外国语实验学校,是自治区教育厅重点科研课题“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基地。学校座落在风光秀丽的“电都”大化县城,环境优美。学校创办于1998年,占地面积100多亩,在校生1500多人,教职工99人。现学校拥有26间教室的标准教学楼,3栋标准学生公寓楼,占地面积1100平方米的新式豪华饭堂。投入100多万元的第四栋学生公寓楼和外籍教师楼正兴建。学校教学设施现代化,理、化、生、外(语)电教设备和图书资料均按国家一类标准装备。网  相似文献   

18.
雅文的故事     
“公司里的女人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洋人女职员,工作谈不上勤奋,但是尽职尽责。第二类女人是华人高消费一族,多半很漂亮,频繁出入酒吧和美容院,生活习惯和语言处在土洋结合阶段。第三类是纯粹的本土员工,聚在一起肯定说国语,收入基本是中下层次。”  相似文献   

19.
伏羲与古羌人有着渊源关系。伏羲的支系很多,其中一支是祝融。《国语·郑语》说祝融有八姓:已、董、彭、秃、(女云)、曹、斟、彭部落在祝融八姓中居于领导地位。彭部落的始祖叫铿,是祝融吴回之孙,陆终之子。铿因为能作大鼓,声音宏亮,鼓彭彭,便称之为彭。《国语·郑语》:“大彭,陆终第三子日,为彭姓,封于彭,谓之彭祖,后有大彭氏,”《世本》云:“彭祖氏,大鼓子孙,以号为氏。”《史记》云:“彭祖自尧时举用,历夏殷,封于大彭。”彭氏殷之时尝为侯伯,殷之末世灭彭祖氏。  相似文献   

20.
“同志”,一个中国历史上久远的称呼,一个涵义丰富而神圣的称呼,也是曾经温暖一个时代的称呼。春秋时期,左丘明在《国语·晋语四》中对“同志”一词作了解释:“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礼记》说:“同窗为朋,同志为友”。我们党从成立之时起就将“同志”定位为党内成员之间的关系。“一大”党纲明确规定所有党员“成为我们的同志”。从此,“同志”成为一个神圣的称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