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讨论决策模型建构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洪生 《求实》2003,(4):50-52
民主理论是决策的基石 ,而社会讨论决策模型是在对民主决策操作层面上的代议制和公民投票这两种方式进行批判之后 ,而引导出的一种研究决策过程的新方法、新视角。社会讨论实质上是社会公众一种自下而上传达决策信息的参与行为 ,是对代议制和公民投票的一种有益补充 ,也是决策民主化的一种绝好方式  相似文献   

2.
论行政决策中的听证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证听证制度是指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而作出影响行政相对方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的决定前,就有关的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听取利害关系人意见的程序性法律制度。在我国,行政决策引入听证制度有其充分的法理依据,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但听证会不是决策会,不能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对听证事项进行决断。目前,我国在行政决策领域引入听证制度尚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人们在多方面作出努力,从而使听证制度不断得到完善。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已呈现出跨领域、跨地域以及网络化的特征,这并非单一学科可以解释与决定的.所以,当前以专家与精英为主导的决策模式的局限性日益突出,科技决策中公民参与的呼声日益高涨.本文从志愿性社团是公民社会的核心要素入手,初步探讨了我国公民社会在推动科技决策民主化过程中产生的作用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已呈现出跨领域、跨地域以及网络化的特征,这并非单一学科可以解释与决定的。所以,当前以专家与精英为主导的决策模式的局限性日益突出,科技决策中公民参与的呼声日益高涨。本文从志愿性社团是公民社会的核心要素入手,初步探讨了我国公民社会在推动科技决策民主化过程中产生的作用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行政决策听证制度是保障公民权利的一种重要协商民主形式。随着听证制度在我国行政决策过程中的广泛适用,其自身的制度缺陷也越来越暴露,进而直接影响到听证的作用和效果,必须进一步加以创新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重大行政决策中的公众参与制度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众参与是重大行政决策的必经程序,构建重大行政决策立法的公众参与制度,需要反思为何公众参与在实践中逐渐陷入无用论的困境,其路径是在立法中改变有限参与的制度定位,在充分保障公众对重大行政决策的参与权基础上,建构交涉性参与过程.在公众参与方式上,应当客观定位听证会制度,以非正式的通告与评论程序作为公众参与的一般形式.  相似文献   

7.
中国公民社会组织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公民社会的制度环境是指那些影响公民结社行为和民间组织活动的各种正式的和非正式的规则的集合体.中国公民社会发展的制度环境中既存在着有利于其发展的制度性因素,也存在着不利的制度性因素或者说制度性障碍.这些制度性障碍包括:民间组织登记管理上的双重许可制度,民间组织监管上的双重负责体制,年度检查制度,请示报告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性规定.这些制度性障碍使得民间组织发展面临着注册困境、定位困境、资金困境、知识困境、人才困境、信任困境等多重困境.出现这些制度性障碍的原因在于,公民社会制度环境的设计者和供给者出于维护政权和政治稳定的考虑而在公民社会组织监管上表现出强烈的限制和控制取向.背后的深层原因在于将公民社会与国家对立起来的理论思维和对民间组织根深蒂固的不信任和防范心态.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改变这种思维定式,努力建立公民社会与国家之间和谐与合作的新型关系,而这就需要优化我国公民社会发展的制度环境建设培育服务与监督规制并举的能促型民间组织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8.
制度环境对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具有重要促进和约束作用。自清末至民国时期,中国公民社会成长的政治法律制度环境曾一度得到改善,公民社会也一度得到迅速发展。新中国建立后,由于制度环境的巨大变化,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一度受挫。改革开放后,中国公民社会成长的政治法律制度环境获得巨大改善,公民社会再次获得迅速成长。在今后的制度变革和完善中,对公民社会正确的政治定位,民间组织管理的法律、规章和政策的修订与完善,审批、登记、注册、经费、税收方面的监管和引导等一系列制度的变革,将是中国公民社会成长、发展并走向成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社会整合功能是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一个重要功能.对社会利益关系的整合,对社会政治资源的整合,对国家意识形态的把握与思想文化的引领等等,是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社会整合功能的主要体现.提升对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认识,优化中国多党合作制度整合社会的方式,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能力建设和政协组织建设等,是有效发挥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社会整合功能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0.
吴桂花 《世纪桥》2008,(6):15-16
中国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在21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坚持和完善中国政党制度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它有利于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新阶段中国政党制度的社会价值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桂花 《世纪桥》2008,(8):15-16
中国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在21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坚持和完善中国政党制度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它有利于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2.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于1992年9月21日,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十三届常委会第195次会议讨论同意并批准实施,工程代号“921”。  相似文献   

13.
党委决策的科学制定决定了单位建设的科学发展。通常认为决策者能力素质的高低与决策质量成正比.但这并不等于是决策群体素质的简单累加。只有强化制度建设,创新决策机制,形成良性闭合运转,才能提高党委决策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4.
蒋永清  吴振兴 《湘潮》2014,(5):7-11
中国博士后制度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邓小平亲自决策和大力支持下建立起来的。经过近30年的长足发展,现在已成为我国有计划、有目的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一项重要制度。博士后研究人员成为当下中国最活跃、最具创新能力的高层次青年人才群体。抚今追昔,倍感邓小平当年决策的高瞻远瞩和英明果断。要成千成万地派遣留学生"文革"十年动乱期间,我国的科技教育事业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和破坏。"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自告奋勇抓科技、教育的邓小平面临不容乐观的局面:高级专业人才断层、紧缺,各科研机构、高校等部门人才匮乏、青黄不接。为此,邓小平提出要向西方学习。1977年5月12日,他在同方毅、李吕谈话时说:“四人帮”搞闭关自守。科学研究方面的先进东西是人类劳动的成果,为什么不接受?接受这些东西有什么可耻的?  相似文献   

15.
公民参与行政决策并不是替代行政机关作出决策,而是为了促成行政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使行政决策日益成为一种社会化行为。当前我国行政决策中公共参与机制存在严重缺陷,决定中无法吸纳公众的意见,在我国要真正实现行政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就必须在行政决策过程中建立起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制度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6.
民主党派参与公共决策,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题中之义,也是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内在要求。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克服当前决策模式的弊端,都要求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民主党派参与公共决策,既是公众参与的组成部分,也是发挥其政治功能的必然要求;民主党派参与公共决策具有充足的法律基础、显著的人才优势以及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但在提案影响力、成果应用、民意基础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可在建立重大公共决策合议制度、建立和完善民主党派提案问责制、完善民主党派调研的制度保障方面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7.
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行政决策听证制度是完善决策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推动下,我国行政决策听证制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应稳妥有序地扩大行政决策听证的适用范围,增强决策者和公民的民主意识。  相似文献   

18.
方世南 《学习论坛》2008,24(6):44-47
制度建设是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根本.决策中的制度建设重点有八个方面,即:决策咨询制度建设;决策法治化制度建设;决策信息制度建设;决策公开化制度建设;决策的社会利益表达机制建设;集体决策制度建设;决策反馈和评价制度建设;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政党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它对我国社会的稳定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现行的政党制度不仅对充分发扬民主 ,纠正不正之风 ,满足人民群众的参与意识 ,协调各方面的利益 ,消除分配不公的现象 ,从而保证国家社会制度的有序性发挥了重要作用 ,而且有利于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 ,从根本上避免了多党制下出现的政局不稳 ,政权频繁更迭 ,社会秩序混乱的政治危机 ,极大地减少了社会的内耗 ,有利于调动全民族力量共同致力于国家建设。  相似文献   

20.
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改革的关键时刻起到了重要的保驾护航作用,维护了社会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但是由于制度的建设和发展并没有完全跟上社会发展的需要,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社会保险养老制度各方面效率都出现了偏低的问题。直到党的十六大以来,随着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发展思路的逐步明确、覆盖面的扩大和保障待遇的提高,制度效率才有提高的趋势。在分析评价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效率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提高制度效率的思路。对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社会效率、经济效率、政治效率和文化效率、中观效率进行分析与评价,有助于下一步的改革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