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民主"的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党内民主和社会民主是民主的具体形式。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民"被划分为不同的阶级,因此民主一词代表的是"阶级的统治",只在国家制度层面上使用,即政治民主或民主政治。就此而言,党内民主、社会民主以及其他与民主相关的说法,都是政治民主在社会不同领域、不同层面上的具体体现和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2.
正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是民主制度的两大最重要的模式。选举民主是最直观、普遍的民主模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选举民主的核心制度载体;政治协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性的民主模式,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协商民主典型的制度安排。它们有着各自不同的功能,在不同层面和领域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在西方出现协商民主的概念之前几十年,中国人就用富有创造力的政  相似文献   

3.
党内民主应与人民民主共同推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推动民主政治建设已成为多数人的共识,然而,如何推动,却有不同的路径选择。几十年的民主实践已证明,将不同的民主形式拆分开来,片面或单纯地推进某种民主形式,并不能发挥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协调发展的作用,反而阻滞了民主的整体推进、模糊了民主发展的要旨。  相似文献   

4.
民主概念的碎片化乱局中存在着民主的两种理路,即选举民主与过程民主,前者以选举界定民主,后者则视民主为一个协商和妥协的持续过程。两种民主理路的哲学基础截然不同,可见于一元主义与多元主义、化约主义与有机主义的分殊,以及对事实与价值、现实与理想之关系的不同认知。两种民主理路衍生出两种不同的民主化路径,选举民主秉持民主条件论,将民主化视为可行或不可行、全有或全无的二选一问题,过程民主则打通民主与民主化的界限,将民主化视为在实践行动中不断改善人的生存状态的恒久过程。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同志最近提出学习民主、实践民主,这很有新意.学习民主既包括向自身学习,向传统学习,当然还包括借鉴"他山之石".运用民主的国情是不同的,我们要坚持中国的特色,但民主的运行机理是相通的,民主的操作规则是相通的.人民民主这条路非走不可了,早走比晚走主动.稳步推进党内民主,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先党内后党外,公推直选有助于增强党员行使民主权利的直观感,真正把普通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落到实处.民主长期滞后会危及一个政权,危及一个政党的生命.科学研究的任务不是去预测民主哪一天能够彻底实现,而是研究民主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以什么形式体现出来,以便尽可能体现大多数人的利益和意志.  相似文献   

6.
民主的先声     
去年温家宝总理访问欧洲前夕,在接受英国路透社等西方媒体联合采访时,很精彩地谈及了民主问题。他认为:民主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和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只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国家,它的实现形式和途径各不相同,没有统一的  相似文献   

7.
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关系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榛树 《岭南学刊》2013,(2):47-52,127
我们党应当如何加强党内民主建设,以适应和推动人民民主的发展,是当前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从静态的视角来看,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呈现出"一元双轨多形态"的结构;从动态的视角来看,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不断向前推进的过程中,在不同历史阶段会呈现出后者倒逼前者,前者适应后者,并最终引导后者等不同发展过程的特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8.
民主政治的历史趋势与党内民主的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发展党内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一个重大课题。为此,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和理解江泽民总书记“七一”讲话中关于发展党内民主的精神,切实探讨发展党内民主的意义、内涵和途径。本刊编发的这组笔谈,从不同侧面,对上述问题作了不同层次的分析和探讨。——主持人:沈佩萍  相似文献   

9.
当今世界,民主,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都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词汇。不同的人讲民主,背景不同,用意也不同,从而使民主这个词的内涵和意义变得十分复杂。最近,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刘鼎新撰著的《谁是当今最科学的民主》一书,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对西方民主作了科学评价,对人类社会民主与集中的发展历程作了系统论证,对民主集中制的民主理论与制度科学性作了概括和解读。要科学认识民主,首先需要科  相似文献   

10.
仁平 《楚天主人》2012,(11):40-40
当今世界,民主,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都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词汇。不同的人讲民主,背景不同,用意也不同,从而使民主这个词的内涵和意义变得十分复杂。最近,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刘鼎新撰著的《谁是当今最科学的民主》一书,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对西方民主作了科学评价,对人类社会民主与集中的发展历程作了系统论证,对民主集中制的民主理论与制度科学性作了概括和解读。要科学认识民主,首先需要科  相似文献   

11.
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如何处理二者的关系是近年来学者讨论的热点问题。有的学者强调要发挥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有的则提倡发挥人民民主对党内民主的推动作用和辐射效应;还有的学者突出二者的交互作用,认为二者要协同发展,不可偏废其一。其中,在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结合点的问题上,不同的学者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民主与安定     
难道除了民主之外,一个国家在政治上就别无选择了吗?在今天的世界上,三分之二以上的国家都已实行完善程度不同的自由民主政治。到了今天,如果一旦一个国家有机会重新选择一次政治体制,没有一个国家会在口头上宣称它要选择一个与民主相反的东西,哪怕其实际行动是这样。凡是实行非民主或假民主的国家,都存在着某种程度不同的民主化运动。为什么时至今日世界各国在政体上变革如此趋同呢?难道除了民主之外,一个国家在政治上就别无选择了吗? 各国人民对民主政治的强烈追求,与民主自身的特殊价值和政治功用是分不开的。民主政治是一个  相似文献   

13.
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均调整本党政策以适应战时环境,为了积聚各自政党的力量,两党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在党内民主发展上显示了迥异的特点。无论是在党内民主制度设计、理论体系、功能等方面两党都有着不同的表现,本文试图对两党党内民主作一比较。  相似文献   

14.
民主三议     
一、解词: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民主”一词导源于希腊文Demokatia,其原意是“人民的权力”。我国学者从不同角度加以翻译:哲学家解其词,译为“人民主权”;法学家释其义,译作“多数人的统治”;史学家溯其源,译成“平民的政府”。在我国历史上,“民主”二字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西周。周公旦曾经说过:“天惟时求民主”,意思是说,天是为民求主的。这里讲的“民主”,乃民之主,即君主;其含义同近代意义的民主完全相反。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也从不同侧面使用民主这个词,诸  相似文献   

15.
协商民主发轫于20世纪80年代的现代化语境,与我国传统政治中的"协商"思想不同。在我国政党建设进程中,协商民主已然是我国党内民主进一步发展的"新推手"。在政治逻辑上,这种协商式党内民主融党内民主与协商民主为一体,具有多元性、公开性、公共性、包容性和参与性等特质,是我国党内民主建设系统性工程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民主采撷     
“考核官员政绩、评价政府绩效”.这两个政治生活中的关键环节正在悄然变化。今年5月,山东省德州、烟台两市的市长,分别带领市直部门“一把手”赶到济南,参加一年一度的“地市大考”。与往年不同,今年的考核首次增加了采用电话随机访问的形式,调查当地常住居民对该市党委、政府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民主是否具有普世性或普适性?多年来人们在这个问题上见仁见智,一直未能形成共同认识。有的认为,民主是普世的,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是各个国家不同人们的共同追求,放之四海而皆准;有的认为,民主是具体的,与国情紧密相关,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民主,不存在世界通用的民主模式。如何认识这个问题?亨廷顿对美国民主和西方普世主义的分析,或许能够给我们一些启迪。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改革一直都在追求中国特色而避免走前苏联东欧改革同样的道路,尤其是在探索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过程中,同样昭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发展路径:即坚持基层民主与国家层面的宪政民主相互协调,共同推动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宪政民主与基层民主是两种不同的民主形式,它们之间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但二者又都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成为并行不悖的两种基本的民主形式。  相似文献   

19.
世纪之交的美国总统选举业已结束.对这次美国总统选举争端,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读.本文以2000年美国大选为文本,并结合民主政治的一般涵义,对民主作了初步辨析并对美国民主进行了批判.  相似文献   

20.
李小艳  杨束芳 《岭南学刊》2011,(4):26-30,60
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在党的十七大基础上进一步为民主的发展设计了路线图,提出要先行在党内实践民主,然后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有共同点、有相通之处。但是,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属于不同层次、不同范围的民主,二者存在明显的区别。民主政治探索实践出现的自治民主模式、社团民主模式、协商民主模式、纵向民主模式等各有优劣,只有党内民主模式才是符合现代民主原理和中国国情的民主政治模式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