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王安石的以义理财和义利统一的义利观为其施行变法改革做了充分的理论准备,他的义利观独具特色:一是在义与利的关系上,强调“理财乃所谓义”,赋予“义”以新的价值界定;二是从“为己”与“为人”的关系上给“仁义”以新的诠释;三是他所提出“为己”与“为人”辩证统一的原则,与近代资产阶级的“合理利己主义”划清界限。深度剖析王安石义利观的思想内涵,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走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人们的义利观经过摩擦、激荡,必将出现重构的局面。市场机制促进生产力快速发展,物质财富日益丰富,为“义”、“利”统一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市场经济以个人利益作为发展的动力,社会主义义利观也必然以承认合理的个人利益作为自己的基础。社会主义的义利观是在更高基础上的义利统一观。这种义利观是对旧义利观的“扬弃”,既重“利”又重“义”。它对正当个人利益予以最大限度的承认,营造最大限度抵制和排除非正当个人利益的机制,也使体现多数人利益的“义”得到最大的限度的宏扬。它既重视个人利益,也重…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主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深化与发展,我国处于社会转型与改革开放时期,人们的个人利益不断得到重视和提升同时,义利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人们对于奉献精神的内涵与价值认识偏差,奉献意识薄弱,奉献精神形式化,奉献精神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认同度降低等,因此,提高奉献精神在新时期的道德认同感和亲和力,通过从奉献精神到大爱精神的道德价值提升让奉献精神真正贴近日常生活,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期奉献精神的时代意义和深刻内涵,是提高人们的生活幸福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新探索,也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更多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4.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 ,实现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的一致和最大化是社会主义义利观的根本取向。社会主义义利观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决定了社会主义义利观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孔子在义利关系上 ,提倡“义利统一”、“义以为上”、“见利思义”。这既是一种道德要求 ,也是一种治国原则 ,对于协调公与私、道德与物质、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重新审视孔子的义利观 ,对我们当前的社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传统义利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社会历史上产生了巨大而久远的影响.在今天,它虽具有巨大的历史魅力,但也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抑制了个性的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应当形成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个人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本文立足现实,从依法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义利关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艰巨性和曲折性、途径和措施三个方面,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义利统一"之路--道德法律化与法律道德化.  相似文献   

7.
新义利观建构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利观的创新与超越是以利益关系的发展变化为基础的,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义利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建构新义利观,必须充分体现以适应并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总特点,坚持以人为本,义利价值的和谐发展,以社会为本,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和谐发展为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生价值理论 ,是对传统人生价值理论这一古老问题在新时期的科学审视。它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实为背景 ,以人们的利益追求为切入点 ,深刻阐述了物质利益追求和精神价值追求、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并赋予它们以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9.
民主党派的优良传统是在中国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不仅具有内在发展的特性,随着历史的发展需要不断丰富时代内涵。这些优良传统不仅是政治交接的重要内容,是关系民主党派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坚持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0.
刘新仲 《工会论坛》2004,10(3):104-104,109
中国传统的义利观是后世儒家在综合了先秦、儒、墨、道、法四大流派义利观的基础上形成的。它的核心思想是义利并举、贵义兴利、以义为上和以义制利。为了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我们应当对中国传统义利观进行科学批判 ,继承其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建党96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带领全国人民在把握时代脉搏中不懈奋斗、砥砺前行。社会主义主要矛盾新定位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党中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方法,深入分析中国发展建设实际对中国社会发展进程做出的科学判断。我们要牢牢把握"两个没有变"的基本国情,深入分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时代内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是具有时代性的科学理论,是具有批判性的发展理论,是具有时代意蕴的永恒话题。基于中国探索实践形成的中国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结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探索与丰富马克思主义时代意蕴具有深刻的内在一致性。中国当代发展问题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如何解决或缓和市场、政府与社会三者之间的矛盾,如何尽快完成社会转型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时代问题。在对此问题准确把握与深刻认知基础上进行的理论探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要求,也是丰富马克思主义时代意蕴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廉政文化有深厚的历史积淀,中国共产党有丰富的廉政文化资源。今天我们党进行廉政文化建设,应在挖掘、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同时,以先进的廉政思想为核心、以先进的廉政制度为保障、以先进的廉政载体为途径,赋予廉政文化崭新的时代内涵,探索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廉政文化。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参政党因其固有的特殊内涵成就了其在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也形成了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之"特色"所在。现阶段,保持参政党之特色是适应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需要,满足人民群众对于政治参与的新期待,实现参政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为此应努力将参政党建设成为具有自身代表性,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习型、民主型、创新型和服务型的新型政党,实现执政党建设和参政党建设的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5.
中国梦从历史实践、群众意见上升为党和国家意志,迅速得到全国人民的认同。中国梦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为世人提供了一幅美丽的图景和达至图景的途径,建构了一个科学又通俗的认识系统,进一步诠释了中国发展理念,确立了有丰富时代内涵的中国特色价值规范。中国梦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作为其哲学基础,具有宣传教育、解释论证、反思批判、规范引导等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6.
群众路线的概念虽不是毛泽东首先提出的,但赋予群众路线以丰富内涵并提升为党的群众路线理论,却是他的一个伟大创造。这是毛泽东和他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斗争经验的科学总结。群众路线是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能够取得胜利和成就的一个决定性因素,也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一个基本点。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群众路线同样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活的灵魂,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伟大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等的结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历史性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新的历史起点和时代环境中孕育形成的,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鲜明的时代内涵,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8.
从儒家传统的义利观形成与发展来看,先秦儒家的义利观与后来经过宋儒和近代儒家改造的“禁欲主义”的义利观是不同的。必须把二者区别开来,才能真正把握先秦义利观的本意,才能结合我国当前转型时期的实际评述其现代意义。一、先秦儒家义利观主要以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义利观为代表,准确的理解三人的义利观是正确认识先秦儒家义利观的根本。1、孔子的义利观。儒家创始人孔子认为,义是成为君子的前提,明确提出“君子愈于义,小人愈于利”。把义利先取后取作为衡量人格的标准。他认为“君子有勇无义为乱,小人有勇无义为盗”,这就直接在人性上对君…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形成,正是对几千年中华民族所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吸收与借鉴。但无论是传统文化中的世界观、生态观、交往观亦或是义利观,在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中都并不仅仅只是简单的拿来即用,而是对其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其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与趋势。同时,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也是针对当前构建新型全球治理体系所提交的一份富有中国特色的方案。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是一种社会制度、社会形态 ,也是一种社会运动和意识形态。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 ,就要认识社会主义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所发生的变化发展而具有的不同的理论内涵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 ,从生产方式上认识社会主义本质 ,有助于我们准确认识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其相关概念 ,全面准确地认识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