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至正条格》是元代后期一部重要的法典,颁行于元顺帝至正六年。此法典久已亡佚。2002年韩国庆州发现该书元刻残本,2007年公布了是书的影印本和校注本。其与元代前中期的《大元通制》相比,虽然编纂的总原则是类集,但在以"事类"设目、法律语言简洁、突出令的禁止性功能等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  相似文献   

2.
与一些理性社会的构筑者相似,元代水浒戏同样包含着作者的政治理想:"替天行道"。在现存的元代水浒戏中,我们基本上都可以看到对"替天行道"的表述。综合看来,"替天行道"的内涵是:在梁山周围势力可及的地区行侠仗义,惩恶扬善,保障生民权利,即:"除暴安良"、"救生民"。具体实施包括:一是反强权、反豪霸,铲除衙内之类的地痞流氓,使生民的权利得到保障;二是整肃夫纲妻纲,维持正常的伦理道德。  相似文献   

3.
元代的宗教颇为兴盛,曾对当时社会产生很大影响。而这种影响,益害兼有。究其原因,乃分别与元代宗教政策之得失有直接关系。(一)元代宗教政策之得及其社 会影响 元代的宗教政策,是由无初统治者奠定其基础的。不可讳言,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元代的宗教政策是含有一定的合理成分的。  相似文献   

4.
唐宋元是闽商形成与发展的早期、也是形成"亚洲海洋"的重要时期。唐中叶以来、在国际与国内形势的共同作用下,中国的经济文化开始向东南沿海区域转移。中国开始打破陆地经济的封闭体系,海洋经济与海洋贸易的因素开始增长,中国海商的代表群体闽商跃出了历史地平线。宋代的开洋裕国促使闽商阶层不断壮大,闽地经济状态基本定型"惟福建一路多以海商为业"。元代阿拉伯商人的融入拓展了闽商的多元属性。  相似文献   

5.
论元代美学     
元代美学在众多领域取得了不可替代的创新性成就。元代社会、文化对美学产生了深广影响,从而整合出众多的审美特征、审美理念、艺术事实和艺术精神。元代出现了多民族的文化美学融合,蒙族给中原带来强劲美学之风,同时,又吸收了汉族的精英性文化、美学。蒙、汉和其他民族共同创造了元代美学的辉煌。  相似文献   

6.
黄公望是元代中后期著名的山水画家与绘画理论家,在开启了明清文人画风的元四家中居于首位,在中国绘画美学史上有着无可替代的显赫地位。画家的作品体现着独特的画学思想,明清以来盛传"家家子久,人人一峰",沈周、董其昌、沈颢、清代"四王"、乾隆皇帝、恽格等人以及近现代史上的艺术家对黄公望的推崇显示了黄公望画学思想的魅力。黄公望的影响深远与画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的主体精神有关。  相似文献   

7.
为了保证元大都的粮食供应,元代南北之间的海运航线从南北统一之初就得以开辟。元末,陆路交通受阻,海洋交通的优势更加凸显。南、北士人在双向的流动过程中写作了不少海上纪行诗,从海洋自然空间、活动空间和情感空间等多个层面记录了海上航行的见闻与感受。由于这些海上纪行诗的生成是建立在亲身体验之上,呈现了一个迥异于陆地空间、可以认识和把握的自然海洋空间和人的海洋活动空间,具有明显的纪实性。元代海上纪行诗体现了元代士人体验、认识甚至热爱海洋的过程,充满了乐观、开朗、进取的情调,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与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郝经是元代初年较有特色的文论家,他的文论具有儒学的特色:主张宗经、征圣,重视文学的思想表达;重视作文之"法",又反对墨守陈规;重视秦汉之文,主张向秦汉作家学习,具有复古主义特征。郝经的文论观念受到了具体时代环境的影响,因而在许多方面与理学家文论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
景教是有确切历史记载及证明的最早传入中国的基督教派别。景教属于基督教的聂斯托利派,聂斯托利派曾被基督教判定为"异端",进而被西方世界所排斥,主要在东方世界传播,因此被称为"亚细亚孤儿"。6世纪时景教率先传入新疆地区,唐代和元代时获得较大的发展,随后在明清时期湮没无闻。景教在中国历史上绵延了千余年,通过不断与中华文化的交流融合,成为中国化的基督教——中国景教。景教的中国化在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与人文基础上,具有其自身的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10.
《青楼集》写于元末明初,共71篇,它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记录元代歌舞艺妓的专著,记述了元代一百一十余个艺妓的生平事迹与艺术功绩。文章从艺妓的表演、创作及对文人创作的影响、表演艺术的传承等几个方面来阐释艺妓对元曲做出的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典戏剧是依据中国传统文化"称世德以垂训,以颂美而进规"的文化道统,张扬仁者爱人、修身齐家平天下以及美好爱情等人生理想,对厚人伦、美教化、稳定社会,起了重要作用。在艺术方面,中国古典戏剧由元代以批判为主调的"四折一楔",转为明清传奇以敦厚教化的多折剧制,是由当时的社会原因所导致的,但批判假恶丑,树立真善美的宗旨却一以贯之。中国古典戏剧人物形象不拘一格丰富多彩,且有意境与语言之美。  相似文献   

12.
元代杂剧中的女性形象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独特的光辉,她们社会地位低下,其平等的意识、豪爽泼辣的性格、反传统的思想构成了她们的平民化性格,她们本色的语言也只能属于平民。元杂剧中女性形象平民化的原因有三个:元代文人思想及生活状况的改变,元代统治者纵容了异端思想的增长以及市民思想意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国家图书馆馆藏公文纸本《魏书》纸背元代文献是元代第一手文献资料。该文献中编号为GT[W:68·39]、GT[W:68·40]的两件文书实为一件,其性质为江浙行省某平准行用库或行用库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或之后的倒换昏钞账簿文书。文书既反映了中统钞与至元钞的兑换比例规律、倒换昏钞的实际操作程序等内容,又为复原元代平准行用库或行用库登造倒换昏钞的账簿书式提供了范本。  相似文献   

14.
湖湘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楚文化是其源头。从秦汉到魏晋,楚文化与中原文化融合。隋唐五代,是湖湘文化的酝酿期。两宋时期特别是南宋,湖湘文化开始在全国形成自己的特色,出现了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理学中的重要学派——湖湘学派。元代是湖湘文化发展的低迷期,到明代才走向复兴,其时移民增长,农业经济获得发展。清代是湖湘文化空前发展的新阶段。造成其空前发展的原因首先是湖南的单独建省,这是发展的先决条件;其次是人口的大幅度增长,这是发展的基本动力;再次是教育的兴盛与两湖乡试的"南北分闱",这是发展的重要因素。能够体现湖湘文化在清代空前发展的还不仅仅是湖南在清代产生了一批重量级的科举政治人才,而且是在思想学术上也有非凡的人物及其建树。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元朝的刑事审判制度的结构及它运作机制进行了五个方面的研究。第一 ,元代对刑事案件的分类 ;第二 ,元代“有司”对刑事案件审理程序和不同“有司”审理中权限 ;第三 ,元代刑事管辖从学理上可以分为 :审决权管辖 ;属人管辖 ;事类管辖 ;第四 ,元代刑事审判制度的演变 ;第五 ,元代刑事审判制度的作用和特点  相似文献   

16.
《赵氏孤儿》在元代有“不绝赵祀”的特别意义,该剧反映了在元代那种特定历史条件下,作者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对抗金存宋爱国者的怀念、信赖和崇敬之情;对南宋王朝无可挽回的灭亡下场的哀悼;以及驱除元统治者、光复大宋河山的坚定信念。  相似文献   

17.
《赵氏孤儿》在元代有“不绝赵祀”的特别意义,该剧反映了在元代那种特定历史条件下,作者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对抗金存宋爱国者的怀念、信赖和崇敬之情;对南宋王朝无可挽回的灭亡下场的哀悼;以及驱除元统治者、光复大宋河山的坚定信念。  相似文献   

18.
元杂剧广泛反映了元代社会生活,其中肃政廉访使也多次出现在剧本中。剧中的监察制度是仅仅反映元代的现实还是杂糅有唐宋时期的监察制度?本论文拟从监察制度入手,分析出这些杂糅的信息,使我们对这些剧本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加深对剧本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伏羲画卦台记碑》为研究伏羲文化提供了新的文献材料,拓展了伏羲文化的深度,主要表现为:一是该碑刻还原了元代卦台山伏羲庙的修建、祭祀情况;二是从该碑可以烛见元代伏羲文化之特点。《伏羲画卦台记碑》具有重要的文学及文化价值,它助推天水地域文学繁荣,引领了地方文学风气,丰富了天水历史文化的深厚内涵。将出土文献与书面文献记载结合是推动伏羲文化研究不断深入的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20.
在元代散曲作家中 ,女散曲家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她们聪慧机敏 ,富有才华 ,向往、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 ,以其优伶歌伎的卑微身份 ,与官僚文人、书会才人交游并受到对方的称赏与尊敬。她们为数不多的曲作 ,表现了她们的真思想、真性情 ,写出了她们的生活史、心灵史 ,并因此在中国女性文学史上占有了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