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付松 《当代贵州》2013,(3):24-25
2012年10月7日,大方县羊场镇穿岩村生态小广场。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冒着小雨听取村党支部书记王永军介绍石漠化治理情况。在一组新旧照片对比的展板前,温家宝回忆起1996年到穿岩村调研时的情景。“我十多年前来,这山上都是光秃秃的,你看那张照片,我蹲在那儿,山上都是光秃秃的。”“现在生态不一样了,屋子也不一样了。”  相似文献   

2.
正织金县持之以恒调结构,产业革命成效凸显,产业规模持续扩大。2018年新增种植蔬菜46.9万亩、食用菌2.3万亩、牧草10.08万亩、水果4.1万亩、茶叶1.5万亩、中药材1万亩。春耕时节,大地苏醒。一条平缓的柏油路一直延伸到织金县后寨乡偏岩村。村里的香菇种植基地大棚里,宋泽军正和工人们边采摘香菇边聊天。"在基地工作已经两年了,今年大年初二就来上  相似文献   

3.
正穿行在大方县羊场镇穿岩村的九里村路上,高高的柳杉林挺立在道路两旁。想象不出的,是在这些不起眼的路旁林子里,尽藏宝物。陈明军是穿岩村的致富带头人,由他带头创建的九里箐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在那些林子里种植的冬荪、菌菇、灵芝等被卖到了全国各地。陈明军之前就在遵义做天麻生意,随着生意扩展,收购的天麻、冬荪价格上扬,让他萌生了自己种植发展产业的想法。2015年,他回到家乡,看到一片青山绿水,高高的生态林下,不正是种植冬荪的好地方吗?  相似文献   

4.
郜飞  郭鹏 《先锋队》2012,(13):54
背景资料:杨安乡佛堂岩村是沁县一个山区小村,全村5个自然村,263口人。1966年,龚来文担任佛堂岩村党支部书记后,以脱贫致富、振兴山区为己任,与党支部一班人,带领村民"扎坝治水增粮富民"、"封山建银行"、"稳粮栽果树",走出了一条具有贫困山区特色的脱贫致富之路。佛堂岩村因此成为省委、  相似文献   

5.
1998年底,在外经商多年的何洪山,通过公推公选担任了射洪县洋溪镇武显岩村村主任.摆在他面前的是这样一种状况:全村道路破破烂烂,村民行路难;村里缺乏增收致富路子,经济发展慢;生产生活条件落后,村民怨气大.何洪山感到肩上的担子很沉重.  相似文献   

6.
高峰岩村是华蓥市高兴镇最偏远的一个省级贫用村。村子不大,贫困户却不少,全村597户,贫困户就有194户.开展“万村党建富民、建设美好家同”行动半年时间来,高峰岩村开始向有产业支撑的“希望村”迈进.  相似文献   

7.
杨涛  郑友 《当代党员》2024,(3):20-22
<正>近段时间,在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村干部正忙着筹备分红大会。2023年,华溪村集体经济销售收入达到237万元,对于随之而来的分红,村民也有了更多盼头。在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花田乡何家岩村,“百户创业计划”活动正式启动。3家试运营商户现场签订合约书,80多户有创业意愿的农户填写了申请表,期盼能搭上创业春风,让腰包更鼓。在开州区竹溪镇大海村,脱贫户周学芬正在村里的柑橘园打包果品。她笑呵呵地说:“在这里一年四季都有活干,在家门口就把钱挣了。”  相似文献   

8.
《当代贵州》2014,(3):52-52
“十唱党的十八大,党的光辉像灯塔。引领人民十三亿,再创业绩世人夸……”在我们大坪村,这样的山歌人人都会唱。村里的女党员还组成了一支山歌队,每逢节假目穿上民族服装在村里演出,成了大坪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着重发展女党员和自编山歌传唱政策,是2005年我当选村支书后,针对村情,带领村“两委”推出的举措。  相似文献   

9.
正7月8日,从水城城区出发,沿着蜿蜒的山路走了1个多小时,终于来到了蟠龙镇最偏远的二道岩村。在村委会办公楼里,记者见到了驻村第一书记赵贵山。初见赵贵山时,他笑起来缺了的半边门牙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据说,这是他在帮村里修建蓄水池时不小心滑倒磕掉的。2018年4月,当时57岁的赵贵山被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以下  相似文献   

10.
在密云县大城子镇墙子路村,91岁的退休教师蔡世文是当地的文化名人。本应在家颐养天年的他,却在退休后办书屋、写村史、保护文物、当导游,至今仍然闲不下。暑假的一天早上,刚吃过早饭,村里的孩子们就来到蔡爷爷家里,他们是来看书的。从2003年起,蔡世文的家就成了村里的书屋。书屋不大,  相似文献   

11.
在江西瑞金城东约 5公里的地方 ,有一座红岩山冈 ,叫东华山。山顶上建有一座古寺庙 ,寺庙坐东北朝西南 ,庙后是陡峭的岩壁 ,庙周围松柏成荫 ,枝干挺拔。1932年 1月 ,毛泽东带了十几个警卫战士 ,来到东华山古庙“休养”。这里确实是个休养的好地方 ,白天夜里都很寂静。在山上 ,毛泽东一边组织警卫战士学习文化 ,一边到附近村子作社会调查。一天 ,毛泽东在东华山下的冈背村同群众交谈。谈起诗文字画 ,村里的群众说 ,在邻近的石松岩村 ,有一位远近闻名的画师 ,他能画大慈大悲的观音 ,画降龙伏虎的门神 ,画驱妖斩魔的钟馗 ,画乐观自信的弥勒佛……  相似文献   

12.
《当代贵州》2021,(13):76-76
我叫韦健,是长顺县教育局派驻鼓杨镇岩上村的第一书记,在村里,我已经成为村民中的一员,我和乡亲们心贴着心。遍访是我到村后的第一件事。每天,我穿上临行前妻子给我买的解放鞋,踏着泥泞的山路进寨串户,走访群众。为了方便村民联系,我自制了一件背后印有我名字和电话号码的红马甲,每天走访时都穿在身上。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村里修建通组公路,因占地无赔偿,修路过程中村民吵骂、阻工现象时有发生,我没有因此泄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给村民做思想工作。  相似文献   

13.
正2016年3月,共青团秦皇岛市委办公室主任罗霄来到青龙满族自治县朱杖子乡前白枣山村任驻村第一书记。看着村里人还住在装有纸糊窗户的老屋,看着乡亲们土里刨食,辛苦了一整年才换回来微薄的收入,看着村里孩子身上穿了好几年的旧衣服,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带领乡亲们过上好日子。两年来,罗霄扎根前白枣山村,和村民们同吃同住,访贫问苦,积极协调争取扶贫项目,为村民们办了不少好事。村里的路平了,灯亮了,广场修了,板栗园  相似文献   

14.
这些年,我们村里先后退下来村干部十几位,他们的资历、辈分大都比较高,在村里都有较大的影响面。因此,继续发挥好他们的作用,对于干好村里的工作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1994年当上村党支部书记后做的第—件事,就是对村里的离任老干部逐户拜访,主动和他们沟通谈心,积极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平常只要有时间,我就到这些老干部家去串串门儿,跟他们唠唠家常事儿,说说村里的工作,虚心向他们请教。平时谁家有个红白喜事,谁生了病或遇到什么困难,我和支部成员一准儿是亲自登门。原支部副书记张振东,因脑梗塞落下了半身不遂,卧床多年。我们新班子上任后,就给他买了辆轮椅表示慰问。老干部梁淑珍因儿子酗酒气得住到了闺女家,而且因为着急,眼睛一时瞎了,耳朵也听不见了。我们听说后,就带着慰问品前去探望,耐心劝解安慰老人,并对老人的儿子进行批评教育,使他认了错,很快将老人接回了家。每年春节,我们两委班子成员都要分头对老干部进行慰问。通过这样一点一滴的小事,我们不仅消除了老干部“人走茶凉”的失落感,而且逐步赢得了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相似文献   

15.
正林下种植仿野生天麻、冬荪,林下养殖跑山鸡,农家乐、休闲观光等乡村旅游业风声水起……日前,穿行在毕节试验区生态建设示范样板之一的大方县羊场镇穿岩村,树木郁郁葱葱,水流清澈,各式小楼房沿着干净的水泥道路依次排列,不时有游客漫步其中……穿岩的巨变,着实让人惊喜。"种地种到边、开荒开到天。春种一大坡、秋收一小箩"。上世纪80年代前,为了生存需要,穿岩的群众大量毁林开荒,造成大面积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6.
正"以前,咱们村里有些后辈不孝敬老人,一年几百块钱的赡养费都不愿意出。"问及公义村的家风民风,有村民告诉记者。村支部书记黄留根知道,大家说的是村里某王姓人家.......。但如今,公义村已是远近闻名的孝道村:村里建立了全国首家以孝道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每年重阳举办"仁孝文化节",省市媒体竞相报道……  相似文献   

17.
正我是第一次来协和镇化甲村,给我的印象是,这里山清水秀、环境优美、村容整洁、乡风文明、人杰地灵。家家户户整洁有序,房前院坝里鲜花盛开,老人、小孩穿得不错,气色很好,俗话说得好,"吃的在脸上、穿的在身上",大家真是过上了好日子啊!村里的很多围墙上都有劝人勤劳节俭、爱国守法、团结友爱等内容的宣传画,听村干部说,都是村里的群众自己写的、自己画的。刚才参观了村里的爱心理发室,有位中年志愿者在  相似文献   

18.
正"过去,大家开荒一直开到山顶上,让麻雀连个做窝的地方都找不到。"提起以前的自然环境状况,毕节市大方县羊场镇穿岩村村民高学忠至今印象深刻。上世纪80年代,毕节水土流失严重,全市森林覆盖率仅14.9%,很多地方群众生活十分贫困。如今的毕节,花开四季、山林青翠,漫山遍野的经果林长势喜人。2015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  相似文献   

19.
正由于办事公道,群众信赖,2013年经过群众的"公推直选",我再次当选为马路岩村村支书。马路岩村是一个典型的旱作农业村。针对缺水的村情,我号召全体村民扬长避短,重点带领群众发展核桃、大葱、烤烟、葛根等旱季农业。目前,这些产业发展初具规模,种植核桃1500亩、大葱200亩、烤烟300亩、马铃薯1000亩,发展种养殖大户10余户,辐射带动群众300余人。去年马路岩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7425元。群众发展的积极性上来了,但相  相似文献   

20.
英年早逝的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红土镇惠家沟村党支部书记郭秀明生前是个“傻子”。村里修公路贷款32万元买回一台推土机,部分村民对贷款有意见,他就把贷款全部转到自己身上,让儿子做驾驶员,没黑没白地干了三四年,村里该付的工钱累计有3万多元,他却没让儿子领过一分钱;因为村里穷,他当支书8年来每月应领的40元补贴一分钱也没领过;为村里外出办事的差旅费,他一分钱没报销过;而8年里他为村里拿出的钱就有8000多元……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郭秀明算是“傻”得可以了,“傻”得让人肃然起敬。郭秀明“傻”,并非因为他不知获取应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