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将近年来各个层面每每强调的“自主创新”由观念、理念上升到了决策、运筹层面,并作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进行了部署,提出“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如此表述,叫人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2.
坚持自主创新 推动科学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要把握和用好机遇,实现科技创新的赶超先进和跨越式发展,就要立足国情,紧扣国家战略需求,科学谋划,前瞻布局,深化改革,加强统筹,凝聚目标,推进科技事业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的时期。在这样一个发展阶段,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转变必然是一个艰苦、长期的过程,未来转型的任务十分艰巨。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转变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应有之义,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东阳市坚持以人为本,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举措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全面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袁隆平院士等在两会期间提出了制定《民间创新促进与保护法》。一提到“民间科学家”,有人想到的形象是一批为了钻研科学而孜孜以求、不屈不挠的人,有人想到的形象是一批唐吉诃德式的、偏要完成不可能完成的挑战(比如发明永动机、证明歌德巴赫猜想)的疯子或狂人。中科院化学研究所的王鸿飞研究员不认为“民间科学家’’是坏词,就将自己的博客命名为“民间科学家王鸿飞的个人知识”;另一些人则用“民科”来嘲讽或怜悯那些不自量力的家伙。  相似文献   

6.
为了使"中国制造"由大变强,增强国际竞争力,进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迫切需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此,应健全自主创新的制度保障与政策支持,完善促进自主创新的金融体系,并在重视人力资源开发的同时,积极吸引并留住高层次人才。  相似文献   

7.
周思泉 《桂海论丛》2005,21(2):57-59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长期发展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科学发展观与科学人才观的紧密结合,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必须正确地理解科学人才观,明确树立人才观的大背景,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  相似文献   

8.
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树立科学的科学观。公安工作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信息化等,都必须以科学化为前提,以科学性为根据。科学学在当代的发展告诉我们:科学和技术已经连接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等基本门类在其中居于基干地位,每个基本学科都包含有基础理论、技术科学、应用技术和前科学。由此形成的广义的科学技术构架,正是我们强调的"科技强警"的理论出发点。应当走出对科学技术的狭义理解,全面建设公安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9.
作为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发展,在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局势发生新的深刻变化的关键时期,就显得尤为重要。建党90年来,党所领导的中国奉献给人类社会的不仅仅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性提升,更是它开创的一条崭新的现代化道路、它在社会发展实践中不断提炼而形成的科学发展的理念,这才是它更能够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部分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放在第一位突出强调,指出“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正>我们既然不能追随资本主义,就应该在教育领域首先进行创新,用教育的创新推动全民的全面创新。科教兴国、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在国家和平发展战略中,本是三位一体的。目前,我们正在强调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但这一切归根结底还是要落实科教兴国战略,而重中之重,仍然是教育问题。因为这一切的关键,还是人的问题,人的素质问题,13亿中国人的素质问题。科学的发展,以及科学精神的普及,还是  相似文献   

12.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决策。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是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3.
姚明 《浙江人事》2007,(2):18-19
自主创新是一个民族能够自立于世界舞台的有力保障。不久前通过的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明确指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强调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要建立强大的自主创新体系,核心是要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自主创新型人才队伍,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能拥有一流的发展优势,人才这个“第一资源”与科技这个“第一生产力”良性互动,共生共荣,才会演绎出一曲美妙的协奏曲。  相似文献   

14.
冯娟 《前沿》2011,(7):122-124
文章立足于阐述"按劳分配"思想产生的历史演进过程,即从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按劳分配"思想萌芽的产生到经典作家马克思笔下"按劳分配"理论的科学确立,来全面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关于"按劳分配"思想原创性的含义,认清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提出的合理性、科学性尤其是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从而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践提供理论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我 们常常将我们所生活的时代称为科技时代 ,这表明科学的力量得到了广泛的社会认同。然而 ,这并不能说明公众已经对科学有了全面准确的理解。相反 ,一般的社会公众对科学的理解仅仅是因使用大量技术产品而产生的零星感受 ,其中 ,最常见的误解是将科学等同于科学的实际应用。其实 ,科学博大精深的内涵远不止于此。我们应该从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等各个层面剖析科学的内涵 ,以便对科学形成一个更全面的理解。科学的首要旨趣是由对自然的惊诧而产生的一种抑制不住的探索动机 ,科学活动的最直接成果就是有关自然过程的知识…  相似文献   

16.
刘洁 《前沿》2013,(22):55-56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曾有过高度的发展,从最初科学技术在中国古代的萌芽,兴起,高峰,再到衰落我们都会发现这其中中国的科学技术是充满着美感的,而这美感是由中国的特征,人文环境,历史发展等等诸多因素所孕育出的瑰宝.所以本文认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其实体现中国古人的朴素,静雅,笃实而悠远的科学精神,继而从发现美的角度分析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四个阶段的美,继而从美中,找出最终没能延续科学美在中国的原因,试图使中国的古代科学意蕴美在中国加完善而更好的延续和发展.第一部分,主要论述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科学技术的萌芽,以及学术争鸣的繁荣之美第二部分,从总结三个中国自然科学的特点谱写出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的朴素静雅之美.第三部分,从五个不能忍受引入中国古代实用科学体系的形成发展历程,体现出这一时期我国科学的笃实丰富之美.第四部分,主要论述唐宋时期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分析写出此时科学高峰出现的缘由也展现出古代我国科学最高成就的辉煌之美.第五部分,从发现美的过程中,分析中国古代科学从萌芽到高峰到终结的原因,试图提出怎样使今日中国科学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实施"走出去"战略迈进第10个年头之际,回顾我们党的对外开放思想,深刻体会以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在不同历史时期和时代背景下,从提出"向外国学习"到"全方位对外开放"再到"走出去"的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理论和实践,对于在新的世纪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汪洋 《时事报告》2010,(3):20-22
对于广东这样一个经济总量大、发展又不平衡的省份来说,要有效推进科学发展,我们既要有创新性的思路,又要有创新性的举措,二者缺一不可。当前我省在这方面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只有创新性的战略“口号”和宏观目标,但没有创新性的可操作的具体举措,好的想法和创意不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口号”和目标只停留在纸上无法实现;  相似文献   

19.
彭慧蓉 《理论月刊》2006,(11):80-82
本文从自主创新的角度,深入分析了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国家和地区的自主创新状况,解剖了自主创新的缺乏成为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的关键内因。我国目前与当年东南亚国家情况非常类似,缺乏自主创新和核心技术成为经济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因此东南亚金融危机对我国自主创新制度选择给出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20.
创新,源于对技术和经济发展关系的探讨,其含义是技术创新,后来逐步演化为指科学技术中的创造性活动,进而又把它扩展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创造性活动。我们通常所说的科技创新,特指与科学技术发展相关的全部创造性活动,包括科学知识的生产、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技术成果的引进与本土化、成果推广等。科技创新包含着一种特殊的精神气质,凸显了洞察力和独创性的交汇,是新观念和新方法的融合,这些活动与人的需要相关联,应以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持续进步为目的。现在有人把创新局限地理解为就是一切依靠自己来搞发明和专利,其实,综合集成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