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发表于《史学月刊》2010年第1期的《美国“国家安全国家”的创生》一文中,作者牛可指出,“国家安全”理念是二战后美国政治意识形态和国际关系理念中的一个新的要素,是“国家安全国家”的意识形态和观念基础。“国家安全”理念的特性是对外部威胁的强烈感知和强调,对“安全”和“利益”含义的广泛的、  相似文献   

2.
当前维护国家政治安全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核心。新世纪新阶段,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新变化,社会改革新目标的确立,使政治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成为当前我国国家安全的首要任务与核心内容。新形势下我国国家政治安全面临的威胁和挑战,为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思路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在《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发表的《国家安全法的名与实———关于修订我国〈国家安全法〉的一点建议》一文中,国际关系学院国家安全战略研究中心刘跃进指出,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是一部名实不副的法律。他认为,在《国家安全法》的修订中要做到名副其实,一方面要“以实责名”,根据现行《国家安全法》的内容之“实”,以及这些年专家学者关于这部法律修订的意见和建议,把其定“名”为《反间谍法》;另一方面要“以名责实”,根据“国家安全”之“名”,以及当代国家安全现实和国家安全理论研究最新成果,制定一部与名…  相似文献   

4.
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中心2010年1月在《解放军报》发表《论树立综合安全观》一文指出,胡锦涛关于要牢固树立综合安全观念的论述,是适应时代发展对我国国家安全问题的新概括,是对国家安全规律的新认识,是对马克思主义安全观的新发展,也是对国家安全战略的新要求。2010年3月《解放军报》又发表了西安政治学院国家安全与军事战略研究所的《综合安全与和平发展——再论树立综合安全观》一文,再次指出,胡锦涛关于要牢固树立综合安全观念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在发表于《财政问题研究》2010年第3期的《中国国家经济安全战略的演进及内涵》一文中,作者张一弓、高昊、崔俊富指出,“冷战”之后,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和世界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一些非传统(非军事)因素已经成为威胁一国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尤以政治、经济、文化因素体现最为明显。因此,  相似文献   

6.
征稿简则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是江南社会学院主办的综合性社会科学学术理论刊物,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刊号为ISSN1673-1026,国内统一刊号为CN32-1569/C。《学报》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双百”方针,研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政治、经济、法律、社会、文化等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集中反映融政治性、学术性、创新性于一体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面向各级党政机关、行政院校、党校、高等院校以及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本刊自1999年创刊以来,先后被评为江苏省二级期刊、一级期刊。在2006年第三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评优活动中,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同时,“国家安全研究”专栏被评为“全国社科学报优秀栏目”;在2007年中文社会学索引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被评为“2008-2009年CSSCI扩展来源期刊”。我刊设有“国家安全研究”、“国际关系研究”、“政治理论研究”、“民族宗教问题”、“国际热点论坛”、“公共管理研究”、“法学研究”等栏目,其中“国家安全研究”是我刊创刊以来精心打造的特色栏目。该栏目涉及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7.
编辑政治意识与国家文化安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编辑出版工作以传播媒体的形式表现出国家政权对政治和经济制度以及社会生活的文化导向。编辑的政治意识对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至关重要。当今西方强势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的交融和碰撞使我国面临着严峻的文化安全考验。编辑增强政治意识,具体应增强作为前瞻思维的忧患意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意识和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创新意识,以更好地发挥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作用,切实维护我国的国家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8.
来自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国内与国际安全的威胁很多,但当前国家安全委员会面临的突出问题,依然是国家政治安全问题,是国家传统安全领域的延续。我们要努力完善新型的综合国家安全观,当前工作重点是传统国家安全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国家政治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非政府组织的数量、规模日益扩大,对我国社会生活产生了越来越深远的影响。如何正确引导和规范非政府组织的活动,使其顺应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发展,同时有效预防其对我国国家安全的潜在威胁,已成为当前国内安全保卫研究领域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本文通过对非政府组织的现状和特征,非政府组织对国家安全的多方面影响,以及对非政府组织对政治安全产生负面影响的原因及对策思考三个方面,对非政府组织对我国政治安全的影响进行分析和研判。  相似文献   

10.
“政治犯罪”主要是一个政治概念,但同时也是一个法律概念。严格意义和法律意义上的政治犯罪是指行为人为达到某种政治目的而实施的针对国家政权或制度,破坏国家政治秩序和严重破坏国家社会秩序的犯罪行为。对其从我国法律与国家安全理论的角度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学术信息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4年对“人的安全”的界定据柳建平在《安全、人的安全和国家安全》(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年第2期)一文中介绍,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1994年发布的《人类发展报告》中最先提出并界定了“人的安全”。该报告指出:“人的安全有两大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免受诸如饥饿、疾病和压迫等长期性威胁的安全;其二是在家庭、工作或社区等日常生活中对突如其来的、伤害性的骚扰的保护。”为了避免人的安全的定义过于宽泛,该报告把“人的安全”的要素具体划分为经济安全、食品安全、健康安全、环境安全、人身安全、社区安全和政治安全。…  相似文献   

12.
社会思潮与我国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思潮是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心理相互转换的桥梁,在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中发挥着“睛雨表”和调节器的作用。当前社会思潮日益多样化,且更加关注现实,行动性因素增多,现实影响力增强;各种社会思潮之间交锋日趋激烈,分化趋势加快,价值立场和政治态度日趋多变;社会思潮与主流意识形态之间关系愈加微妙。因此,要客观地看待社会思潮,深刻认识科学疏导社会思潮对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大意义,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现代"国家安全"概念由美国李普曼于1943年提出,后来不断被修正。我国《无线电器材管理条例》(1955)最早出现国家安全概念,1982年《宪法》对国家安全有明确规定。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重要思想,丰富了国家安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细化了国家安全领域。2015年新《国家安全法》确立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立法指导思想,兼采"状态说"和"能力说"。在法律层面认知国家安全概念,需要整体理解人民安全、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社会安全、文化安全、国际安全等任务,高度重视非传统安全,厘清维护国家安全的职责、保障体系以及公民、组织的义务权利。  相似文献   

14.
国家昌盛,香港繁荣;国家安全,香港稳定;国家的未来,就是香港的未来。《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实施以来,香港社会乱局实现了重大转折,管治秩序得到有效恢复。香港特区政府将从多个方面充实国民教育体系,包括进一步优化宪法、香港基本法和国家安全教育等。深化香港地区高校国家安全教育势在必行,有关责任主体应该协调推进完善香港国家安全教育。从社会政策层面、校园管治层面、法律层面多措并举粉碎“港独”入侵高校阴谋,净化高校校园环境,夯实大学生爱国主义根基,推动香港国家安全教育落地生根,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教育重要使命。香港大学生应积极加深国情认识,强化政治认同,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保证“一国两制”的顺利持续推进并能够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15.
对国家安全利益的认识 ,具有显著的国家本位主义特征。在概念上 ,国家安全利益是国家利益中关系到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基本制度的稳定、民族团结、经济繁荣等国家生存利益的部分 ,它是国家利益的主要成分和重要基础。在目前和今后的一段时间内 ,我国的安全利益着重体现为 :1、主权独立、领土完整与国家统一 ;2、基本制度与文化意识形态的保持 ;3、反对民族分离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 ,保障各民族和睦共处 ;4、维护经济安全。中国国家安全利益主要集中在亚太地区 ,是多元化的 ;既有传统的安全利益 ,同时新型安全利益正在变得越来越突出。从内容看 ,政治安全利益、军事安全利益、经济安全利益是中国在亚太地区安全利益的核心成分。政治安全利益内容广泛 ,包括政治稳定、主权独立、国家统一、民族关系稳定等 ;军事安全利益着重表现为维护领土完整、捍卫祖国统一、防范军事威胁以及军控和防止核扩散 ;经济安全利益涵盖金融安全、稳定的资金来源和良好的投资环境、资源安全特别是能源安全、市场安全、运输线安全、海外投资安全等  相似文献   

16.
国际安全的实质是共同安全,有赖于国际社会在安全观念和安全战略上的基本共识。由于20世纪纪以来全球国际体系的形成及其文化多样性,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的巨大变革,尤其是民族主义与大众政治的兴盏、超级强权的出现及其意识形态对立,此种共识或价值基础已相当“稀薄”。在战略文化上,存在着对抗型与合作型的差别;在安全观念上,存在着对国家安全、国际安全或全球安全的不同价值偏重;在安全策略上,存在着霸权、均势与制度等模式的竞争。而避免重大战争、维护国际体系稳定与各国独立生存仍然是国际安全的首要目标;促进经济正义以避免国际经济秩序失衡所衍生的国际国内冲突、应对影响人类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的全球性非传统安全问题,正成为新的难题。在安全相互依赖的时代,国际社会必须重建共识,奉行以共同安全与合作安全为价值导向的、真正的“国际安全战略”,否则将难以摆脱纯粹自助与竞争型“国家安全战略”所造成的安全困境。  相似文献   

17.
新一轮科技革命拉开帷幕,打开了世人认知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扇新的大门。如同历次科技革命一样,本轮科技革命不但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将给国际政治环境带来巨大冲击,重塑国际产业分工和政治生态。在此背景下,新科技革命的发展与国家安全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呈现出许多不同于以往历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一方面,新兴科技将在安全领域给主导国带来绝对领先的优势地位,各国以发展求安全,国家安全成为推进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要目标;另一方面,本轮科技革命对“安全”的依赖程度前所未有,国家安全也是本轮科技革命能够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这些新的现象和新的特点,将极大地考验我国国家治理能力,特别是统筹发展与安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文章围绕国内学界对马克思的“社会-国家”理论的深入探讨,从社会决定国家与国家的相对独立性的辩证关系、社会与国家的分化的意义、根源、矛盾及其国家向社会复归的历史趋势、马克思语境下“市民社会”的不同理解、“社会-国家”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范式比较等方面就学界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评析,以求展现该问题研究的基本状况和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9.
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思想指导下,中国需要发展以“有效安全”为核心的国家安全战略。有效国家安全战略应追求增强的安全、相对的安全、开放的安全、可持续的安全、全向度的安全、发展的安全、共同的安全、统筹的安全和避免过度安全化的安全。中国实现国家安全持续发展和有效安全应秉持的战略指导原则为:安全与发展共进,应对与进取并举,治标与治本兼顾,合作与反制并用,内部与外部统筹。中国需要减少应对性思维,增加进取性思维,在安全问题上学会不断转化和创造有利于自己的安全环境的能力。有效安全需要建立一个统筹、高效、专业、法治的国家安全体制,提升国家安全体制的执行力。有效安全的外部布局需要按照“全向有序、内外兼修、能力相称”的原则。通过阐述中国在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公共安全、网络安全、宗教安全、能源安全、环境安全、海外安全等十个领域的状况,实现有效安全的界定,存在问题的评估,并分别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战略举措。中国要汲取美国和苏联在安全问题上的教训,两者分别在冷战后期以及九一一事件后将局部安全问题扩大化、过度化,导致国力消耗,资源分散,能力不相称,最终使得安全不具有可持续性。因此,中国要重视安全与发展之间的共进与互补性,走一条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安全发展道路,为人类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的安全智慧。  相似文献   

20.
秦嗣毅在《基于安全利益:我国提升国家竞争优势的策略研究》(刊载于《学术交流》2011年11期)一文中提出,从国家安全利益的视角构建的国家综合竞争优势包括:国家经济竞争优势、国家政治竞争优势、国家军事竞争优势、国家外交竞争优势和国家文化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