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9·11”事件以后,美中情局为适应反恐斗争需要,进行了它建局以来最大规模的调整与改组,间谍招募是其主要工作之一。中情局局长乔治·特尼特下令新招收间谍数目要增加70%,而负责管理中情局的反恐中心、间谍活动和辅助军事行动的机构“行动理事会”中的人数要增加25%。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各国间谍情报机构为了取得本国民众的理解与支持,都十分重视塑造自己的形象,极力做好公关工作。而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展览活动,揭露外国间谍情报机关对本国进行的间谍情报活动,提高国民的安全保密意识,同时,撩开自己神秘面纱的一角,向公众展示自身的风采或工作中取得的成绩,便是最常用的方式之一。古巴展示CM丑行为教育全体国民增强敌情观念,提高国家安全意识,古巴的国家安全机构建立了一个被外电称作“使美国中央情报局出丑”的间谍展览馆。该馆展览的主题是向公众揭露几十年来美国间谍情报机关企图颠覆古巴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3.
美古两国真可谓是一对冤家。多年来,在隐蔽战线上的斗争一直没有停止,两国相互之间都破获不少间谍案件。最近,又爆出了令人震惊的新闻:美国国防情报局古巴情报科科长居然是古巴的“超级女间谍”。  相似文献   

4.
《新东方》2004,(12):50-50
1960年,美国总统肯尼迪召开内阁会议讨论古巴问题。所有来自各方面的资料都证实古巴领导卡斯特罗民心尽丧,反对派的组织严密、斗志坚强,而且他们的反攻计划十分周详,成功的可能性极大。 会上只见国务卿、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中情局长及相关部长都纷纷表态赞成支持古巴流亡者反攻回国,肯尼迪在一片乐观的气氛中毫无顾忌地下了决断。  相似文献   

5.
2000年新年伊始,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再度通过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在大学校园里和社会上广泛“纳贤”,招募间谍活动引人注目。去年,美国中央情报局已将其人员招募数扩大了一倍,升至约39000人。而今年,中央情报局将进一步扩大人员招募计划。中央情报局局长乔治·特尼特说:“中情局正在进行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大的一次人员招募行动。”美中情局副局长麦克劳克林说:“中央情报局需要大批愿意献身国家,充满活力,在挑战、危险面前毫不犹豫的有志之士。”根据中情局的规定,情报人员如果愿意从事间谍工作,年龄在35岁以…  相似文献   

6.
多次躲过间谍暗杀的传奇人物莫过于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2001年3月,美国媒体透露,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中央情报局针对他的暗杀行动总计有数百次,但他却毫发无损。  相似文献   

7.
不久前,美国国会发表《考克斯报创,诬陷中国自70年代以来一直在偷窃美国的核技术,殊不知,论“徽’的功夫,美国人才是天下第一!窃取经济科技情报冷战时期,美国利用其遍布世界各地的间谍搜集了大量别国的政治、军事情报。进入叨年代后,美国的情报机构把搜集情报的重点由政治、军事、外交转向了经济、科技领域。中情局三分之二以上的任务是收集经济、科技情报,新的情报人员更多的是以公司主管、经济学家\新闻记者的身份出现,中情局的经济、科技间谍们大都在两个战场上作战:一是“宏观情报战场”,在于摸清有关国家在全球和地区经济…  相似文献   

8.
美国好莱坞曾隆重推出一部反映中央情报局间谍生活的影片——《真实的谎言》,将此片名与美国中央情报局联系在一起真是恰如其份,因为半个世纪以来中央情报局不仅干下了许多见不得人的秘密勾当,而且还出于某种需要信口雌黄、摇唇鼓舌,撒下了许多看似真实的弥天大谎。最近,美国中央情报局前局长罗伯特·盖茨在他撰写的回忆录中,以大量事实详细披露了中情局“撒谎”的内幕。盖茨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中情局工作,从基层干起,直到1991年登上局长宝座,因此他对中情周的内情了如指掌。他指出,中央情报局与克格勃自194年起就开始了一场彼此制…  相似文献   

9.
为迎接新世纪的到来,美国和俄罗斯不断对其情报安全机构进行改革和调整,两国无论在改革目的、基本思路,还是改革中采取的措施、收到的成效方面都存在异同,现将两国情报机构改革的情况做一比较一1改革的目的美国:进行改革是为了革除情报安全机构本身的积弊,提高工作效能。1995年,美国众、参两院情报委员会分别对情报工作的改革问题提出了23条和匕条建议,要求全面彻底整顿情报界,使之目标明确、机构精简、成效显著,能在对世纪专注于危机的处理。到了1997年,由于连年来中情局长更迭频繁、间谍丑闻不断,导致中情局业务工作缺乏连贯…  相似文献   

10.
柏林墙是冷战的象征,而真正的冷战在墙下,墙下有一个神秘的间谍战场。为了对付前苏联,美国中央情报局在柏林墙下修筑了一条隧道,即可能是世界上最秘密的代号为“黄金”的窃听工程。这项工程于1949年开始均思和设计,历经三位中情局长,1954年完成。1949年德国分裂为两个国家,柏林一分为二。中情局局长希伦科特决定对前苏联展开大规模陆上窃听。由于前苏联军事设施有地下通讯电缆通往东德和东欧各国,于是决定在前苏联通讯电缆附近挖掘隧道,沿线窃听。该隧道以西柏林南面一处美军设施为起点,延伸至东柏林,主段长逾五百公尺,里面布满…  相似文献   

11.
今年7月12日,第一个从美国中央情报局叛逃到前苏联的间谍,突然猝死于莫斯科郊外的别墅中。据死者的一个朋友称,他是从自家别墅的楼梯上掉下来,摔断脖子死的。 20日,美国中情局发言人称,他们接到报告,爱德华·李·霍华德已于上周“去世”,但是中情局无法证实这一消息是否可靠。  相似文献   

12.
在联合国总部,聚集了来自180多个会员国的3万多名外交官,可以说是世界上外交官最集中的地方。然而,在庄重的演说和温文尔雅的鸡尾酒会背后,却是谍报活动激烈角逐的场所。各国间谍情报人员云集于此,各显神通,使得这座高达39层的办公大楼弥漫着浓重的谍战硝烟。冷战结束以后,美国利用联合国开展间谍活动更是有增无减。在联合国的许多机构里,到处出没着中情局特工的身影。如联合国特委会(“销毁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特别委员会”的简称)就被中情局当作是对伊开展情报工作的一个工具。“特委会”的大多数武器核查专家来自美国。然而…  相似文献   

13.
追踪“波普事件”汪冲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但华盛顿和莫斯科之间旷日持久的间谍战一天也没有停止过。俄罗斯联邦安全情报部门于2000年4月份捕获一名盗窃俄高速鱼雷机密的美中情局间谍。 12月 6日,埃德蒙·波普因间谍罪被俄罗斯一法庭宣判 20年监禁,成为 40年来第一个在俄罗斯被定为间谍罪的美国人。 落网经过 据俄安全部门披露,美国人埃德蒙·波普2000年4月4日在与俄资深教授秘密接头时,被俄联邦安全部门(FSB)当场抓获。FSB随后发表的一份声明指出,波普名义上是一家私人公司的主管,但实际上是美中央情报局…  相似文献   

14.
政经人物     
《观察与思考》2006,(10):7-7
<正>戈斯:辞职5月5日,美国总统布什在白宫宣布,中央情报局局长波特·戈斯向他递交了辞呈,他已接受戈斯的辞职,但没有说明戈斯辞职的原因。戈斯今年67岁,于2004年8月被布什提名担任中情局局长。他曾在中情局担任秘密特工,1988年首次当选国会众议员,从1997年开始担任众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戈斯自2004年9月担任中情局局长以来,与中情局的秘密情报部门一直不和,从而导致包括中情局副局长约翰·麦克劳克林等在内的一批资深情报官员相继离职。  相似文献   

15.
2002年6月6日晚8点,美国总统布什发表电视讲话,宣布将向国会提议成立一个内阁级国家机构——国土安全部。该机构专门承担与反恐怖有关的各项任务,包括维护边境安全、做好应急准备及防止遭受大规模杀伤武器的袭击等。该部将合并22个联邦政府部门,经费达374亿美元,约有16.9万名工作人员,其中四分之一是情报分析员、反恐怖间谍和特工人员。这是自1947年杜鲁门总统设立中情局以来美安全机构最大幅度的一次重组。  相似文献   

16.
古巴裔美国公民安娜·马丁尼兹原以为找到了理想的“白马王子”,岂料,夫君罗德里格斯·罗格竟是古巴间谍,而且婚后不到一年就无情地离去。她因此而悔恨、愤怒,甚至产生过轻生之念。但在亲朋好友的劝说下,马丁尼兹终于鼓起勇气将背信弃义的丈夫及其效力的古巴政府告上法院。经过较长时间的耐心等待,法院于2001年7月初做出裁决:马丁尼兹所指控的罪名成立,古巴政府必须向原告赔偿上千万元的精神损失费。此案虽最终划上了句号,但同时也翻出了美、古情报斗法的种种事例。  相似文献   

17.
信息传真     
美国核科学家遭特工监视据《华盛顿邮报》6月25日报道:美国政府发表调查报告称,到外地公干或旅游的美国核子科学家,时常遭间谍刺探,这些间谍的手段尤所不用其极,甚至包括美人计。报告说,为了窃取美国的军事秘密,海外特11在科学家下榻的酒店房间设置窃听器,搜查他们的行十,或是向他们提供性服务。报告指责能源部低估f到英。法等非敏感国家旅游的风险,并建议反情报官员对科学家到海外旅游进行审批。美将成立新的核武器领导机构据《华盛顿邮报》6月15日报道:美国将成立一个新的核武器领导机构,中情局副局长约翰·格尔顿上将将出任…  相似文献   

18.
▲1924年,美中情局在国内所从事的种种非法活动被披露,引起轩然大波。图为时任中情局局长的科尔比(左)与福特总统亲切交谈。不久,科尔比就当了替罪羊。  相似文献   

19.
最近,美国联邦调查局、中情局、国家安全局及国务院的保安专家,在国务院开会研究加强保安系统。美国国务院的安全措施恍如不设防,漏洞百出。近期,除了一部藏有关于生、化、核武器扩散资料的手提电脑被人窃去,会议室也发现被装上俄罗斯的窃听器,继尔联邦调查局揭发有外国间谍潜入国务院,以记者身份掩饰窃取机密资料的间谍活动。国务院保安专家认为,会议室发现俄制微型窃听器是由来已久的问题。在尼克松、卡特和里根的年代,美国和前苏联之间发生多次窃听危机,以80年代中期情况最严重。仅从1985年7月至1986年3月,前苏联克格勃人员6…  相似文献   

20.
短讯四则     
法国拒绝利比亚审问英国间谍的请求1998年9月15日,法国拒绝了利比亚方面要求逮捕并审问关押在法国的前英国情报官员戴维·谢勒的请求。法国外交部称,除英国外谢勒不会接受任何其它国家的司法过问。谢勒系前英国军情五处的特工,他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采访时声称,伦敦1996年2月曾有过暗杀卡扎菲的计划。利比亚方面急于了解这一真相,放提出了上述要求。对于谢勒的这一说法,英国方面已予否认。美方破获一古巴间谍网1998年9月15日,美国方面声称他们在迈阿密逮捕了10名古巴人。这8名男子,2名女子组成了一个间谍网,其间谍活动的目标是针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