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与公有制范正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直接回答的问题就是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即生产资料在不同人们之间的分配关系。这种分配关系“是在生产关系本身范围内,落到同直接生产者相对立的、生产关系的一定当事人身上的那些特殊社会职能的基础。这种分配关...  相似文献   

2.
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新概括,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一、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概括的历史演变经济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一定阶段生产关系的总和。生产关系的具体内容,按照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的论述,包括人们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方面的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人们在生产中一定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一定的交换关系和分配…  相似文献   

3.
一、关于所有制的涵义按现行教材及通行的表述,“所有制”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简称。《经济常识》中讲“所有制结构”,自然是指“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实际上,所有制和生产资料所有制这两个范畴的内涵,有着历史的演变过程。在马克思和列宁的著作中,二者的涵义是不一样的。马克思著作中的“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同义语。在《德意志意识形态》、《道德化的批评和批评的道德》、《哲学的贫困》等论著中,马克思不是把所有制作为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简称,而是把所有制作为生产关系的同义语来使用的,即所有制一生产关系(包括生产…  相似文献   

4.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关键因素,但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所有制形式也必然要求不断变化,其中一个重要变化,就是从基本制度性层面向工具性操作层面深化发展。一 生产资料组织制度的基本概念及其意义从本质上讲,所有制问题是一种人与人的关系问题,是基本层面上的权利制度,其根本的核心是利益,即能够给所有者带来利益,否则就毫无意义。但要带来利益,就必须实现人与物的结合,进入生产经营等赢利活动。在所有制形式确定以后,客观上要求人们必须按照一定的方式把生产资料组织起来,开…  相似文献   

5.
浅谈“混合所有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混合所有制”的问题,是在学习党的十五大精神过程中许多同志很感兴趣的问题,也是从理论上探讨见仁见智者兼而有之的问题。本文试就“混合所有制”的含义作一些分析探讨。一、所有制按其性质分为公有制和私有制所有制,即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形式,指生产资料归个人、社会集团或整个社会所有。其形式上是人与物的关系,实质上是人与人的关系,在阶级社会中是阶级与阶级的关系。“所有制是社会大厦的基石”(圣西门语)所有制结构则是指各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在社会经济中所处的地位、所占的比重,以及他们之间的…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对资本理解的独特性在于强调它的"关系"性,但这并不意味着马克思否定或忽视了资本的"物质"性。资本"物"的方面构成了它的内容,是呈现其"关系"属性的载体。撇开"物"的方面谈论资本,将陷入资本的抽象化,并忽视资本的历史意义和使命。但资本并不是永恒的,而是"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即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对这种"关系"属性的理解不能简单地停留于抽象意义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否则就容易产生将社会人际关系等同于资本的错误思想。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资本,它具体体现了资本家和工人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过程以及结果中的对立、剥削与竞争关系。在这些具体关系下,同时也隐藏着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不协调、不平衡的关系。对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应当要在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有效地处理好人与人、自然以及自身之间的关系,以充分合理地发挥资本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前,人们在如何对待和处理社会主义的物质利益关系上,仍然存在着不少模糊的认识。究竟怎样正确理解和贯彻社会主义的物质利益原则呢?有必要作认真的探讨。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物质利益是人们从事生产活动、进行阶级斗争以及其它社会活动的物质动因,是与一定生产力状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具体表现。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归根到底是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离开物质利益的生产关系(经济关系)是  相似文献   

8.
传统政治经济学认为: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一定地位和相互关系,决定一定的交换关系和一定产品的分配关系。正如斯大林所说:生产关系包括:“(一)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二)由此产生的各种不同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  相似文献   

9.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方针。这一方针,是我们党经过总结社会主义建设多年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后提出和形成的,反映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规律的要求,完全符合我国实际及广大人民的利益、愿望和要求,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方针。一、为什么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命运的根本性问题。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资料由少数人掌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必然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和阶级对立的关系。建立…  相似文献   

10.
一、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必须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经济。这里所说的经济,在政治经济学辞典中被定义为“与一定社会生产力相适应的社会生产关系,或适应于一定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社会经济制度。”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因而也是一切经济的基础。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一定地位和相互关系、一定的交换关系和一定的产品分配关系。所以,生产资料在谁手里,这是决定性的问题。它是区别迄今为止的各个社会经济形态的主要标志。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特别强调所有…  相似文献   

11.
唯物史观告诉我们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巨大的反作用。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生产关系的基础 ,它的变革和形式对社会发展起着巨大的能动作用 ,因此 ,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为目的的马克思主义 ,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和形式倾注了极大的关注 ,特别是对未来社会的所有制变革方式、所有制结构等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阐述和探索。马克思恩格斯曾把变革现存所有制关系作为无产阶级改造现代社会的首要任务提出来 ,并设想在资本主义最先进的国家“必须剥夺相互竞争的个人对工业和一切生产部门的经营权 ,代之以所有这些生产部门由社…  相似文献   

12.
生产力的和谐能够促进生产关系的和谐,生产关系的和谐又反作用于生产力的和谐,二者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虽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但生产关系的和谐与否并不是由某种特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所唯一决定。科学的制度设计与政策安排,有利于发挥既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对生产关系和谐和对生产力和谐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对马克思所有制思想渊源和生产关系二重性的研究表明,马克思把所有制更多的看成是劳动对它的客观条件的关系,所有制的历史变迁正是生产关系二重性的现实体现。生产关系的二重性决定了重建个人所有制既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又包括消费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的个人所有是为了否定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对劳动力的剥夺,这是纵向维度上体现在所有制变迁上的生产关系变化规律;消费资料的个人所有则是为了保证个人全面自由的发展,这是从横向维度上评判在特定的生产方式组织形式下生产关系优劣的标准。重建个人所有制是实现劳动者解放的物质基础,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它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化。这一矛盾,只有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才能解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客观要求以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代替资本主义经济制度。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区别在于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即生产资料的所有制。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以及与此相应的劳动者同生  相似文献   

15.
生产关系所包含的内容是一个矛盾体系。这种矛盾体系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中表述虽然有所区别,但其分析的方法和强调的重点是一致的,都是把生产关系作为一个矛盾体系来研究,在分析这个矛盾体系时,都强调了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的决定作用,都认为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并把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研究生产关系以及各种社会矛盾的基础。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关系的矛盾理论,对人们特别是无产阶级认识社会,并在实践上指导变革、改造社会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一)在讲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时,必须讲清该社会生产资料主要归哪一个阶级所有。因为这是各个社会的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了各个社会人们在生产中的阶级关系,决定了产品的分配方式。例如,讲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时,一定要讲清生产资料归资本家所有,或者讲清资本主义占有制,不能只笼统地讲“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私有制”。因为在资本主义社会,私人占有生产资料不只资本家,还有手工业者、农民。在1982年的高考中,有不少考生对这个问题回答得不确切。因此,凡未点清资本家或资产阶级占有生产资料的,均扣3分。  相似文献   

17.
关于公平与效率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盛举 《创造》2003,(6):16-17
从某种角度说,人类的整个活动无非是在处理两种基本关系: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其活动的最终目标是谋取更多更好的生存资料,体现为效率;二是人与人的关系,其活动的最终目标是要使社会成员之间形成良好的协作关系,达到精神和情感的交融和满足,体现为公平。人们处理这两种关系的活动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如果人们只关注前者(即效率),而忽视后者(即公平),就会造成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失衡,内耗加剧,从而降低人们齐心协力改造自然的积极性和动力;相反,如果人们只关注后者,而忽视前者,那么由于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资料都无法满足,所谓公平,也只能是一种毫无意义的口号。  相似文献   

18.
卢黄熙 《岭南学刊》2003,3(5):22-24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决定收入分配的根本依据,价值创造是决定收入分配的直接依据。按生产要素分配,还是按劳分配,都不过是生产关系的具体表现形式,都是以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为根本依据;按劳分配的主体,即主观生产要素与物化劳动的客观生产要素各在价值形成过程中的不同作用,是它们参与价值分配的直接依据。  相似文献   

19.
十五大报告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情况出发,强调了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的重要性。江泽民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江泽民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断是我们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的准则和指针。财产所有制关系,特别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生产关系中最重要的内容。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就是要改变那些不利于生产力解放,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调整和完…  相似文献   

20.
问题解答     
如何理解民法调整的对象? 民法是调整一定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民法调整的对象是“一定”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财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中形成的经济关系。财产关系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民法只调整其中的特定部分,即财产所有关系和交换关系。财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