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治与法律》一九八六年第二期刊登的谭玲同志的《所有权含义之我见》一文认为,“我国社会主义所有权是所有人对财产的占有、使用、委托经营、收益、受益、处分和诉请法律保护的权利”,从而把诉请法律保护也作为所有权的一项权能,笔者不敢苟同。我们认为,所有权是基于人们对物质资料的占有而产生的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是最充分的物权。也就是说,所有权是法律赋予所有人对所有物直接支配的权利,它所包含的内容是所有人对所有物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而诉请法律保护是法律赋予所有人在其所有物遭到他人不  相似文献   

2.
<正> 一、企业产权的界定所谓企业产权,一般表述为企业资产所有权。笔者认为从法律角度考察,产权并不仅仅是资产所有权,这样界定有所不妥。从所有权的特定含义出发,所谓企业产权应该是:包括物质形态的财产所有权、财产经营权,以及非物质形态的知识产权和其它科技成果权(又称无形财产权)的总和。财产所有权,即企业对其所拥有的财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企业财产所有权是最充分、最完全的物权。当然,在复杂的经济活动中,企业财产所有权中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四项权能可以与所有权适当分离,企业并不因此丧失其所有权,亦不能改变其物权的性质。  相似文献   

3.
专利权保护的对象是一种技术方案,而非实体的物,技术相对于实体的物而言,在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等权能方面都有其特殊性,专利法规没有对专利权人对专利所有权中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这四种权能进行明确区分,导致在专利实务中争议不断。对专利所有权中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这四种权能在不同条文中的体现进行解读,以期能在这些问题上形成统一认识。  相似文献   

4.
<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6条和《国营工业企业暂行条例》(以下简称《企业条例》)第6、第7和第8条规定,国营企业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对属于国家所有的财产享有经营管理权。这一规定,明确了国家所有权与国营企业财产权利之间的关系,即:企业(以下企业均指国营企业)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对规定由它经营管理的国家财产依法行使占有、使用和处分的权利,自由地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权,我  相似文献   

5.
所有权是一种权能极广的产权,包括占有、使用、处分、收益. 站在不同的角度,人们对所有权的权能会有不同的认识.比如企业主、生产者,他们要做的是把拥有所有权的产品卖出去,占有和使用意味着产品没市场、企业缺少回笼的现金;比如共享经济下的服务商,他们希望把东西拿出去给大家用,不是为了占有、使用和处分.  相似文献   

6.
谈及所有权问题时,人们首先认定的是:所有权作为反映一定社会物质财富归属关系的法律制度,归根到底是所有制关系的法律形式。这固然不错,一般并无异议,应当成为所有权理论和所有权立法的基本指导思想。但是,就所可权作为一项财产权利而言,其法律要义是什么呢?目前颇具影响的是支配权说,即认为所有权的要义在于它是一种充分、完全的排他性支配权,而不是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等诸项权能的总和。后者的有无并不能影响或决定所有权的存弃。如在近些年来所有权问题的探讨中,我国有的学者认为所有权的核心和灵魂是支配权,可以超越具体权能而存在。台湾学者史尚宽也主张所有权系就标的物有统一之支配力,而非物之使用、收益、处分等权能之总和。  相似文献   

7.
《法学》1989,(8)
企业租赁、承包经营是经济体制改革中一种新的尝试,它突破了政企不分的僵化模式,改善了企业经营机制,增强了企业活力,提高了经济效益。为了兴利除弊,杨长避短,使租赁、承包经营这一新的制度不断得到完善,笔者试就存在的问题作一些分析,供有关方面研究改进: 一、关于出租和发包主体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规定,企业的财产属全民所有,国家依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原则授予企业经营管理。企业对国家授予其经营管理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和处分的权  相似文献   

8.
吴昭军 《当代法学》2023,(1):95-107
农民集体不同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集体是农村土地的所有权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仅享有经营管理权,其与农民集体之间不是代表关系,也不是委托代理关系,而是法定信托关系,即其应以农民集体成员受益为目的,经营管理集体财产。在这种信托关系中,无须也没有必要将土地所有权转移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区分公法上的管理与私法上的管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集体财产的经营管理权是私权,来自于集体所有权上的法定信托关系,既是法律赋予的权利,亦是法定的职责和义务。该经营管理权的权利义务内容受集体所有权权能和信托关系的双重约束。  相似文献   

9.
所有权定义形式之比较──与梁慧星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有"的真义就是"任意",即可在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四项权能中任意选择使用一项或若干项。本文在此基础上就所有权诸基本问题作了全面的阐述,与梁慧星教授和其他一些学者进行了商榷。  相似文献   

10.
<正> 《中国社会科学》1990年第3期发表佟柔,史际春《我国全民所有制‘两权分离’的财产权结构》一文提出。所有权并不是其各项权能的简单相加,所有权的权能只是实现所有权的手段,各种权能都可以同所有权分离。文章对股份制企业财产权结构作了分析。指出,公司企业取得法人地位,并不意味着企业法人对自身的财产享有所有权。股份制企业的双重所有权结构不能成立。双重所有权说的依据,是资本的所有权同资本的经营职能或实际占有使用权的分离。而这种“两权分离”当然不是所有权同所有权的分离。这是因为,从属于所有权的那  相似文献   

11.
贪污是一种侵犯公共财物所有权的违法行为,尽管能够引起公共财物在事实上被非法占有、使用、收益甚至被处分(如赃款被挥霍掉),但据此便认为公共财物所有权已被转归贪污者,并将“所有权是否转移”作为认定贪污、区分贪污与挪用公款标志的所谓客观标准,却是很值得商榷的。   一、我国《民法通则》第七十一条规定:“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权就是上述各项权能的简单相加,因为确切地讲,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能只是实现所有权的手段,是所有权作用的具体表…  相似文献   

12.
土地所有权权利结构重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俊 《现代法学》2006,28(3):64-73
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之上建立土地市场法律制度,必然导致土地使用权与土地所有权的分离。我国经过20多年的土地有偿使用法律制度的实践,已经在事实上将土地使用权置于一个独立物权法律地位。以土地使用权为核心构建的中国土地法律制度,应当突破传统的土地所有权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四项权能,并代之以土地的设定权、收入权、使用权、发展权和回归权。传统的土地所有权的四项权能,则相应地纳入新型权利结构的土地使用权之中。  相似文献   

13.
刘超 《政法论丛》2014,(3):55-63
近两年来,气候资源所有权的立法引发诸多争议,学界从法律依据、资源属性和制度逻辑等几个层面批评了气候资源国家所有权的规定.这些批评的依据与分析的进路存在着可商榷之处:气候资源本身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并不妨碍其作为国家所有权的客体,从《宪法》等法律相关条文规定上检讨气候资源国家所有权的法律依据是法条主义进路.气候资源国家所有权的制度逻辑可以克服气候资源的自由获取悲剧,实现气候资源国家管理和公益保护的社会功能.气候资源国家所有权在立法价值和社会功能上不同于民法所有权,需要更新其权利结构,除了具体化和更新传统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四项权能的内涵,还需要引入保护权能和管理权能.  相似文献   

14.
财产所有权系民法物权体系中一类至为重要的基本私法制度.依各国民法理论之一致见解,它包含占有、使用、收益及处分四项权能.而所谓财产所有权之实现,则指权能的行使,亦即所有人对其所有物实施占有、使用、收益及处分的单独行为或一系列行为.由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复杂性,所有权人通过行使权能这种形式来实现其财产所有权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其中,所有权人通过自己行使权能实现财产所有权与所有权人通过他人行使权能实现财产所有权乃是两类最为基本的实现形式.鉴于此两类实现形式,尤其是后一类实现形式在当代社会生活中所业已显现的愈来愈重要的作用,我们拟对此作一研析,以期就教于民法学界.  相似文献   

15.
井澈 《天津检察》2007,(6):50-51
善意取得制度是财产流转法中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它主要调整无权处分中的财产归属问题。我国的传统民法理论认为。如果无权处分人将其合法占有的他人财产进行处分,在受让人为善意且支付了对价的情形下,原所有人的所有权消灭,善意受让人取得该物的所有权。在强调受让人善意的同时,这一理论严格限定了无权处分人对占有物的合法占有状态,  相似文献   

16.
论国有企业财产经营权的扩张性与发展走向鲍荫民一、权能与权利这里说的权能是指经营权作为物权,对国有资产依法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能,它是经营权实现的几项物权内容和权利实现手段。这里说的权利是指经营权作为物权,自身范围所包容的几项权利。下面笔者...  相似文献   

17.
该案涉及民法上一个较为棘手的法律问题——募捐财物的所有权界定问题在该案中,桌上产站组织募捐1万元财产的目的是为厂良好地治疗贾B的病,解决贾B因家境贫困而难以安心治疗的难题。其性质从表面上看,是对贾B个人的捐赠行为,但其实质上属于一种公益行为,从所有权的四项权能来看,贾B不能完全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对这四项权能。贾B只能暂时对该财产占有、在合理范围内使用间按募捐者的捐赠国的使用)、合法地收益,但不能仔意处置该财产,如违背捐资者的H的将此财产赠给自己的亲友,对于这1万元的捐款可看作~种公益财产,贾B只…  相似文献   

18.
股份制企业所有权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关于股份制企业所有权问题,本文作者认为:从公司取得法人资格的时候起,公司实质上就成了财产所有权的主体,因为当时公司的所有权主体结构呈现出二元性特征:股东对所认购的股份资本享有所有权;公司对总资本享有所有权。但,随着公司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在廿世纪初的决裂,股东所有权逐渐削弱,主要表现为处分权基本上丧失殆尽,此时股东对公司的唯一权利仅仅是收益,即领取股息和红利;这是股东所有权向债权的转化,这一转化的完成,使股份公司作为所有权的唯一主体,完全按自己的意志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公司财产,而不必象以前那样,受公司股东的左右和控制。而股东现在也只关心到期应该属于自己的那部分股息、红利,而无意于介入公司的经营管理或参与决策。  相似文献   

19.
在司法实践中,有许多人认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仅包括以非法地归自己或第三者所有为目的”。对那些在主观上意图暂时非法占有或意图最终归还的,不认为构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这一要件。笔者认为,这种理解是没有理论基础和法律依据的。众所周知,所有权是所有人依法对所有物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并排除他人干涉的一种权利。其内容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能。依照法律规定和所有人的意志,占有权可以与所有人发生分离,即财物归非所有人占有。这属于合法占有。如果说占有人的占有,没有法律  相似文献   

20.
挪用公款罪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在刑法体系中的地位问题挪用公款罪在现存的整个刑法体系中的地位,是由该罪的犯罪客体的性质所决定的。对挪用公款罪的犯罪客体,目前刑法理论界尚未达成共识。大体上存在着这样几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本罪侵犯的客体是财经管理制度,所以应当归入破坏经济秩序罪而非侵犯财产罪。这种观点认为,所有权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四种职能,挪用行为只是暂时使财产所有者失去控制,即只侵犯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能,而所有权的核心部分即处分权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