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体现了人的需求(需求侧)和社会发展(供给侧)之间矛盾的历史变迁。需要结构维度,从物质文化需要上升为美好生活需要;需要价值维度,从追求物质精神价值上升为追求审美价值;需要发展维度,从追求人的基本发展上升为追求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美丽中国建设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内在要求:从供给结构维度上能够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从供给价值维度上能够满足人们科学发展的价值需要;从供给发展维度上能够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环境支撑。统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是解决需求侧和供给侧矛盾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是十九大作出的精准论断,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社会主要矛盾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决定我们党的工作方针。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是在社会客体和社会主体之间保持合理张力。从社会主体来看,人类的需要是不断变化的,从低级到高级演进的过程,一种需要得到满足又会产生新的需要;从社会客体来看,我国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状况也日益突出,成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瓶颈制约。因此,解决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逻辑进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和社会有机体理论,提升发展质量效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推进平衡发展,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由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因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然面临着新的历史使命。以党的十九大报告为基石,立足于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客观现实,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新变化出发,分析区域协调发展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影响,从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4.
朱霁 《理论建设》2018,(1):13-16
共享发展的主体是全体人民,内容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共享发展强调在发展中实现共享,在建设中体现共享,它的全面实现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历史过程。共享发展理念体现了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蕴含着公平、正义的价值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同时适应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体现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5.
<正>十九大报告提出,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分为两个阶段,并分别提出了明确具体的目标要求。这是我们党第一次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描绘出具体的宏伟蓝图,使未来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更加明晰,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根据十九大报告,这两个阶段的目标具有以下鲜明特点。一是紧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两个阶段目标中,都针  相似文献   

6.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国教育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发展理念,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为我国高校在新时代新形势下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成才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完整的教育逻辑链,它包含着逻辑起点、发展过程和价值目标实现三个阶段。正确认识自己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逻辑起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价值追求;个性化发展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价值体现。  相似文献   

7.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的价值目的和最终归宿,是一种“天人合一,天下大同”的生存状态,实现了对人的自然要素、社会要素和精神要素的全面占有与有机统一。美好生活需要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包括生产需要、人本需要与生态需要。新时代我们应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促进平衡与充分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增强人民的主体性;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向人的全面发展迈进。  相似文献   

8.
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是国家发展的现代化,更是关涉人民美好生活的现代化。从历史层面来看,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内含追求“温饱型”“小康型”以及“幸福型”美好生活的价值向度。从理论层面来看,中国式现代化以人的现代化为深层主题,激发美好生活的主体动力;以变革社会生活为内在追求,符合美好生活的价值诉求;以超越资本逻辑为显著特征,构筑美好生活的现实根基;以实现民族复兴为奋斗目标,契合美好生活的发展逻辑。从现实层面来看,中国共产党推进共同富裕、协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及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彰显了建构新时代美好生活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关于劳动重要论述以新时代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明确回答新时代现实的人是追求美好生活的人,而实现美好生活靠劳动创造;逻辑路径是沿着以实干为创新的理论逻辑和以实干为动力的实践逻辑展开;最终逻辑旨归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深入研究习近平关于劳动重要论述的内在逻辑,有助于丰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越来越深入地触及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这主要表现在:明确提出以人为本,实现了当代社会发展的价值目标由重物到重人的转变;提出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社会层面的价值目标,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体系;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中国共产党人探索社会主义价值目标指明了方向;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基本价值目标,为中国共产党人继续探索社会主义价值目标提供了基本指向。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此背景下,需要全面把握新时代美好生活需要的深刻内涵,人民不再满足于基本的物质性需要,除此之外还有更高层次的社会性需要和心理性需要;并在此基础上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三方面的关系寻求美好生活的实现路径,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的发展实践蕴涵着发展观的时代演进和深刻变迁。从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劳动权为本的生存性发展观确立,到改革开放后以温饱为基础追求共同富裕价值目标的小康观实践,再到美好生活为指向的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的全面小康观,社会发展观的演进都是基于中国社会怎样发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凝结于"人民性"这一重心,着力于满足人民幸福的共同需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为指引,坚持以生态文明为统领的发展路向,将在现实性上助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一致。  相似文献   

13.
科技文化内在价值的演变,体现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当科技文化在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产生价值遮蔽时,人文理性和工具理性起主导作用,使人、社会和自然的关系处于低层次状态,科技文化与美好生活需要之间是不匹配的。随着美好生活对科技文化的价值重构,生态理性价值开始逐渐发挥主导作用,出现了科学技术生态化转向的趋势。当达到科技文化与美好生活的价值耦合阶段,实质就是人在幸福生存的意义上,达到更加全面的自由与解放,并衍生出生态科技文化的新型关系,生成蕴蓄美好生活价值的主流价值观,使人类最终通向生态文明的理想之境。  相似文献   

14.
<正>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对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了全面部署,  相似文献   

15.
张三元 《探索》2022,(5):14-27
共同富裕的基本问题是人的需要和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其价值指向是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的全面发展又构成共同富裕的表现与确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人民美好生活的内在要求。新时代的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受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与未来理想社会相比存在程度上的差别,但内在一致的是共同富裕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本质要求,包括以人的需要的不断丰富与满足为实质性内涵、以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有为具体目标、以人的创新创造能力为真正的财富、以人的自由时间为发展才能的广阔天地。这体现了新时代共同富裕客观性与主体性、规律性与选择性的统一,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当代形态。新时代一方面需要引导全体人民形成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正确观念,并以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另一方面需要增强人民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致富本领,以勤劳创新一起缔造共同富裕,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以人的全面发展引领与促进共同富裕,从而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16.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原则,是共产党人的重要使命担当。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生成于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论逻辑,缩小贫富差距问题导向的现实逻辑,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逻辑。其主要内涵是,以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为现实依据,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根本立场,以坚持共享发展理念为思想引领,以全面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为动力支撑,以全力实施脱贫攻坚为政策托底,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价值目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背景下,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它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巩固了党执政兴国的群众基础,标定了新时代政治经济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为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党的初心和使命要求必须解决好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党的性质和执政地位以及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战略任务决定了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必须紧紧依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推进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增强执政本领,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历史性转变的重大判断。新时代主要矛盾的转变是以生产力水平的极大提高即供给侧总水平的提高为前提的,但相对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而言,供给侧的发展表现出相对的不平衡和不充分。要想全面了解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必须从历史和理论双重维度对其进行深入剖析,进而得出有效纾解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方略:必须始终坚持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根本导向,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为价值导向和以坚决贯彻五大发展理念为实践导向的重大结论。  相似文献   

2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正确认识和把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历史演进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表述,最早起于党的八大。党的八大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