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1年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作为首都所在地瑞金,没有一栋象征性的建筑,红军广场只搭了座简易检阅台,偌大的广场显得空寂。“一苏大会”是在谢家祠堂召开的,小小的祠堂里拥挤了上千人。于是,在“二苏大会”即将召开的时候,1933年8月,中央执行委员会决定在沙洲坝兴建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在叶坪红军广场兴建红军烈士纪念塔,红军检阅台,红军烈士纪念亭、博生堡、公略亭,作为献给“二苏大会”的一份特殊厚礼,这就是后来所说的“六大建筑”。  相似文献   

2.
江西以烈士命名的地方公略县:在江西省。为纪念黄公略烈士,1931年11月,中共苏区江西省委根据全苏一大决定,以江西省吉安县东固镇为中心设立公略县。11月27日县苏维埃政府在吉水水南松山尊德堂召开成立大会。1932年3月,中共苏区江西省委根据苏区中央局指示,在中共公略县委的基础上,成立中共公略  相似文献   

3.
王树人 《党史文苑》2010,(11):53-56
江西以烈士命名的地方公略县:在江西省。为纪念黄公略烈士,1931年11月,中共苏区江西省委根据全苏一大决定,以江西省吉安县东固镇为中心设立公略县。11月27日县苏维埃政府在吉水水南松山尊德堂召开成立大会。1932年3月,中共苏区江西省委根据苏区中央局指示,在中共公略县委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4.
在武夷山市(原崇安县)列宁公园有座"闽北烈士纪念亭",里面安葬着为闽北革命英勇牺牲的6位英烈遗骸,其中一位是叱咤风云、威震敌胆、人称"黄老虎"的闽北红军独立师师长黄立贵. 黄立贵,江西省横峰县青板桥黄家村人.1930年闽北、赣东北苏区红军组成红十军,黄立贵任军部特务营营长.1931年4月,黄立贵随方志敏等率红十军入闽作...  相似文献   

5.
中央苏区强盛时期曾管辖过30多个县。先后以烈士名字命名了9个县,在闽西有彭湃县、代英县、兆征县、明光县;在赣南有博生县、公略县、太雷县、杨殷县,登贤县。公略县:1931年10月,为纪念参加领导平江起义,先后任红六军、红三军军长黄公略而命名。公略县位于江西吉安、吉水两县之间,县址设在吉水县的水南,辖陂头、富  相似文献   

6.
翟佳琪 《党建》2021,(9):63-64
瑞金叶坪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雄伟的红军烈士纪念塔.塔身造型为一枚射向敌方阵地的炮弹,象征着红军烈士们冲锋陷阵、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这座纪念塔的设计者,是我们党一位要的情报工作人员——钱壮飞.  相似文献   

7.
喻剑庚 《党史文苑》2007,3(11):47-48
土地革命时期的1931年11月,在今江西省吉水县水南、青原区东固一带,有一个以红军将领名字命名的县——公略县。这位红军将领就是有“飞将军”之称的黄公略。  相似文献   

8.
赵宝云 《党课》2014,(10):103-104
黄公略在江西赣西南担任红六军军长时期,高度重视红军的纪律建设,他和红六军政委陈毅联名发布《红军第六军司令部布告》,就红军纪律作如下宣示:“所过秋毫无犯,纪律特别严明。”对此,黄公略率先垂范,不仅对外严守群众纪律,还带头严守官兵一致的红军内部纪律。  相似文献   

9.
谢浩 《党史博采》2020,(2):40-44
黄公略是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中央军委认定的36名军事家之一。他曾在黄埔军校学习,参加过北伐战争、广州起义,参加领导平江起义。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副军长、第6军(后改称第3军)军长。在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中,他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1930年,中国工农红军第1军团成立后的一段时期内,人们把朱德、毛泽东、彭德怀、黄公略并列称为“朱、毛、彭、黄”,足见黄公略在当时影响之大。他是共和国36位军事家中牺牲最早的一位,也是第一位被毛泽东在诗词中点名赞扬的红军将领,毛泽东赞扬他“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  相似文献   

10.
2011年2月25日,铜钵山红军烈士纪念亭落成仪式在瑞金九堡镇举行。赵宝成烈士之子石毅、孙子石林、孙女石秋励,全国高科技节能减排促进中心副主任刘  相似文献   

11.
邓沛  罗世维 《党史文汇》2003,(10):19-21
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渡大江后,时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兼“一野”司令员、政委的彭德怀,在紧张策划解放大西北作战计划的日子里,仍一直惦念着他的亲密战友、平江起义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的黄公略同志遗属的下落。黄公略(1898—1931),是著名的红军将领,原中国工农红军第3军军长。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中国,尤其是湘鄂赣苏区、湘赣苏区和中央苏区,“朱毛彭黄”的威名,几乎妇幼皆知,也使国民党反动派恐惧万分。1931年9月15日,第三次反“围剿”胜利结束后,黄公略将军率部转移,途经江西吉安东固六渡坳时,遭国民党军飞机袭击,不幸牺…  相似文献   

12.
黄公略,著名红军将领。曾与朱德、毛泽东、彭德怀齐名。1931年9月15日,在江西吉安率部转移时,遭敌机袭击,不幸身中数弹,壮烈牺牲。黄公略牺牲后,寻找并安排好其妻女一事,一直牵动着毛泽东、彭德怀等人的心,围绕这件事,演绎出一个个曲折感人的故事。毛泽东托付徐特立寻找黄公略遗孀黄公略牺牲后,毛泽东十分惦念战友黄公略留在家乡的妻子刘玉英和爱女黄岁新的安全,多次派人到湖南湘乡桂花树高模冲打探寻找。然而,一次次寻觅,一次次未果。1939年,徐特立、王凌波到八路军驻湘通讯处工作时,毛泽东又一次想起了老战友黄公略的遗孀,委托他们设法找…  相似文献   

13.
梁衡 《新湘评论》2006,(7):56-57
泸定县,因红军长征飞夺泸定桥而名扬天下,在县城边为纪念红军长征飞夺泸定桥,建一纪念公园,园内有一“四歌亭”,亭内立一四面体石碑,碑的三面各刻有一首歌,连词带谱。第一首是《歌唱二郎山》,第二首是《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第三首是《康定情歌》。  相似文献   

14.
一见如故 毛泽东与黄公略的第一次见面,是1930年2月上旬在吉安破头举行的“二七”联席会议”上。当中共赣西南特委书记兼红六军政委刘士奇向毛泽东介绍黄公略时,毛泽东微笑着把黄公略从头到脚打量了一番。但见他个头不高,白而瘦削的脸上布着几颗麻子,上嘴唇微微突出,牙齿不甚整齐。毛泽东开玩笑说:“鄙人以为你黄公略长有三头六臂哩,谁知其貌不扬。这真是‘君子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哦!”原来,毛泽东早就听说黄公略在赣西南创造了一套游击战术:“彼集我散,彼散我集”;“化整为零,集零为整”;“昼伏夜出,钻山主义”…  相似文献   

15.
马继善 《湘潮》2011,(7):17-20
黄公略曾是同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齐名的红军将领。“朱毛彭黄”成了他们统率工农红军的代称。黄公略17岁投笔从戎,经过“立国强兵”之路的探索,经过北伐战争的洗礼.经过广州暴动的考验,不畏腥风血雨,在革命低潮中找党入党;为找党组织自设苦肉计,差点丧命;化装寻访地下党,险象环生;为沟通苏区中央与在上海的党中央的电讯联络,功勋卓著。  相似文献   

16.
唐昭军 《新湘评论》2006,(11):51-51
湖南省芷汀县上坪乡上坪村南面的山坡上,有一座雄伟壮观的“红军烈士纪念塔”它像一位忠诚的卫士,日夜守护着这方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热土。  相似文献   

17.
正叶坪社区位于瑞金市叶坪革命旧址群旁,离市区大约5公里,属于城郊村,地势平坦、206国道穿越而过、风景秀丽,素有"共和国摇篮第一村"之称。社区总面积6.82平方千米,辖区内共有12个自然村民小组,常住总人口1221户4668人。该村入选中央组织部红色村组织振兴试点的红色名村名单。红色突出:叶坪社区有革命烈士后代89户。境内拥有"一苏大会"旧址、中央军委旧址、红军检阅台、国家教育部旧址、中国第一座红军烈士纪念塔、国家邮政总局旧址、公略亭、博生堡等众多红色遗址遗迹,且保护完好。正在组建相对固定、专兼结合的红色文化讲解员队伍。  相似文献   

18.
一、瑞金红军烈士纪念塔还留有一块空碑 矗立在瑞金叶坪村的红军烈士纪念塔,是1933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准备委员会为纪念英勇牺牲的红军烈士而建立的。它与叶坪红军广场的红军检阅台遥遥相对,象一颗呼啸而出的炮弹,直指兰天。看到它,人们就会想起为苏维埃共和国的诞生而流血牺牲的无数红军烈士,就会联想到如今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  相似文献   

19.
一、瑞金红军烈士纪念塔 还空着的石碑属于张闻天 近日看到一篇文章,方知矗立于江西瑞金叶坪村的红军烈士纪念塔还空着一块石碑,至今不知道应属于谁? 这座由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准备委员会为纪念英勇牺牲的红军烈士而建立的红军烈士纪念塔,兴  相似文献   

20.
曹小淦 《党史文苑》2022,(12):28-30
<正>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赣西南地方武装组建的江西省第一支正规红军。1930年6月与红四军、红十二军整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路军(不久改称红一军团)。同年8月,红一军团与红三军团整编为红一方面军。在黄公略、陈毅等领导下,红六军游击于赣西南广大地区,开展土地革命,保卫红色政权,不断消灭反动武装,成为中央红军的一支劲旅,为中央苏区的创建作出重要贡献。毛泽东称赞为“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