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33年11月,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的关注点是苏维埃政权建设中的群众动员。从《才溪乡调查》所记录的模范乡基本情况中可以知道,群众路线是才溪乡在苏维埃政权建设中实现广泛而深刻群众动员的重要经验。主要体现在关心群众生活,注重经济动员配合政治动员,完成苏维埃各项任务;群众选举群众监督建设工农当家作主的苏维埃政权;密切苏维埃与民众的关系,使一切苏维埃工作的执行得着雄厚的力量。坚持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实现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发展目标的群众动员,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是《才溪乡调查》等历史篇章示以后人的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2.
徐炜  刘博维 《求实》2024,(1):71-83+111
社会动员是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重要方式。随着社会发展的自主性和独立性逐渐增强,构建新发展格局对基层治理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发挥社会动员的独特优势,积极引导社区居民以适当的方式参与社区治理,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当前,在社区居民参与基层治理的过程中,社会动员行动范式表现出分类精细化、机制结构化、逻辑明晰化等鲜明特征,在利益选择、社区资源、归属感、社会力量等方面面临动员困境。亟待通过社会动员理念重塑、社会动员共同体构建、社会动员技术更新、社会动员资源整合和社会动员抗逆力提升等,提高居民参与基层治理的社会动员效率,同时,准确把握社会动员的适度边界,实现居民参与基层治理与社会动员在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地方治理模式创新是社会治理体制发展完善的重要内容。本文依据社会治理创新程度的差异选择三种不同的地方治理模式,通过对各模式下居民参与行为和政治效能感的调查,以参与制度创新为切入点,运用因子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审视三种治理模式在参与内容、参与平台设计和参与主体上的表现。研究表明:下一步我国地方治理模式创新需要构建动员型参与平台,以提升居民政治效能感、提升居民参与积极;需要推进居民参与平台重心下沉以扩大居民直接参与;需要引入更多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相似文献   

4.
孟燕方雷 《探索》2022,(6):85-97
组织动员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政治组织的基本功能与重要优势。以党的基层组织为中轴,组织基层社会并动员社会主体参与治理是党领导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内蕴动员型治理逻辑,其发挥社区党组织的组织动员功能,引领重塑基于信任的社区治理关系结构;嵌合市场组织与社会组织,整合治理资源以降低治理成本;发挥党员示范带头效应,带动社区治理主体协同参与。因此,要实现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需通过枢纽链接、组织嵌合与行为垂范等机制提升动员型治理效能,即建设枢纽型党组织,通过机构合作以实现治理过程的系统化运作、资源交换以降低治理成本、空间优化以提高治理效率,引领构建社区治理整合体系;深化党的组织嵌合,通过完善党的组织架构以组织带动社区居民、拓展党的组织覆盖面以整合社区治理组织化资源、建设政治引领工程以推进合作治理,塑造社区治理网络格局;发挥党员先锋作用,统筹加强社区党员与在职党员双重示范引领效应,激活社区治理主体参与动能,进而破解基层治理困境,稳固现代化国家治理根基。  相似文献   

5.
敬老院是村社集中供养模式的组织载体。在乡村社会场域中,敬老院的建立和运行离不开村集体的组织动员。村集体不仅是资源整合和社会动员的重要主体,而且通过养老服务外包构建了风险共担、分流治理和监督制衡的治理结构,维系了敬老院的日常秩序。因此,村集体是统合地方政府、乡贤群体、农民家庭和养老服务公司等不同主体的核心,由此形成"多元一体"的村社养老秩序。面对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困境,通过发掘基层组织的组织动员能力,立足村庄社会构建低成本、高福利的村社养老模式,是回应当前老龄化形势下农村养老服务需求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6.
丁晓春 《党史文苑》2011,(10):60-61
在信息化战争中,军事经济动员的类型、目标、要素、模式、技术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新的特点。把握这些特点,对提高未来信息化战争中经济动员的效率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扶贫攻坚是一场限时的战争,决定其成败的核心之举在于精准扶贫。"精准扶贫"是社会发展新时期彻底解决中国贫困问题的重大战略,这一战略在中国的推进采用了社会动员的方式,以齐心协力、自力更生、精准滴灌为动员理念,以政府动员、价值动员、舆论动员、组织动员、资源动员等作为具体路径,在动员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和创新,助推了精准扶贫战略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8.
在信息化战争中,军事经济动员的类型、目标、要素、模式、技术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新的特点.把握这些特点,对提高未来信息化战争中经济动员的效率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杨会清 《求实》2006,(3):32-34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其领导的革命活动就充满着浓郁的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色彩:一方面,它将自身的合法性建立在中国不断发展的革命诉求之上。另一方面,又把战争动员作为自己最直接的目标,而苏维埃选举运动则是对两者进行调适的一个结果。通过苏维埃选举运动,中共不仅在苏区创建了一个崭新的工农专政的世界,而且还构建了一个有利于革命动员的新秩序。  相似文献   

10.
苏区邮政职工群体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区邮工既是邮务工作者,又是军事工作者。在紧张的战争环境中,苏区邮工以战斗员的姿态从事邮递业务,其日常生活呈现军事化特征。苏维埃政府采取开办邮工识字班、办墙报等方式提高邮工文化素质、业务能力和政治觉悟。在邮局开展反对贪污浪费活动,肃清不良行为,净化邮工队伍。开展节省运动,动员邮工积极参与节约、募捐、推销建设公债,为红军提供作战经费。苏维埃政权建立了有效的动员机制,通过肃反、检举、竞赛、节省运动等方式动员邮工,确保在对敌斗争中取得胜利。面对战争,邮工心态各异。苏区邮工的命运与苏维埃政权紧密相连,呈现出共生共存性。  相似文献   

11.
社区网格化管理是一种多元主体共治的社区治理模式,是我国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成果。在网格化管理中,社会组织的功能应当定位为社区服务的供给人、社区管理的配合者、社区诉求的传声筒、社会资源的动员方、社区矛盾的缓解阀。然而,在网格化管理的施行过程中,由于受到制度体制、社会生态和组织建设等三个层面的制约,社会组织未能有效发挥其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李筱婧 《前线》2010,(Z2):23-24
<正>在抗震救灾、筹办奥运会、国庆庆典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一系列重大活动中,活跃着来自社区、社会组织和新经济组织的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的身影。近几年来,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以来,首都社会动员制度框架进一步健全、社会动员机制进一步完善、社会志愿服务工作进一步加强,标志着首都社会管理逐渐从传统的以行政手段为主的单一管理体制向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社会建设和管理的公共治理结构转变,建立起涵盖全体社会成员的公众参与机制和社会动员机制。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青团》2023,(2):56-57
<正>团建邺区委依托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契机,持续发挥团的组织动员和社会动员优势,创新建设“校地合作、队伍建设、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四力同驱工作机制,积极调动在宁高校大学生投身社区治理,将团的组织动员优势转化为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的社会力量优势,通过大学生参与社区治理的青春行动,积极推进团的基层组织改革,提升共青团参与基层治理的大局贡献度。  相似文献   

14.
陈中奎 《前线》2023,(1):45-48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伟大征程中形成了世界上其他政党不可比拟的治理优势。从治理主体、治理价值、治理效能等方面来考察,这些优势集中表现为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鲜明的人民立场、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基于这些显著优势,我国治理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创造了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5.
社会组织作为社会治理的主体之一,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中被寄予厚望。但从当前我国社会组织的发展来看,由于受内外双重因素的制约,社会组织活力明显不足,突出表现在:公信力不足、资金动员能力不强、国际参与度不高、专业人才匮乏。为此,要从加大配套法律建设和制度建设、多渠道拓展资金来源、加快专业人才建设等方面入手,充分激发社会组织活力,使其更好地担当起新时期社会治理的重大使命。  相似文献   

16.
<正>中央苏区时期,在“敌军围困万千重”的极端困难下,党和苏维埃政府领导广大军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真心实意为群众”“一切为了苏维埃”,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卫生和社会治理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索与实践,创造了“第一等的工作”,开创了“自由光明的新天地”。当年,党和苏维埃政府的决策部署是如何贯彻落实的?苏区干部是如何扑下身子狠抓落实、快抓落实的?对当下以高质量落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有哪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着严密组织的政党,非常重视组织动员的力量,善于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早在革命战争时期,面对着强大的反动势力和持续战争的考验,党正是凭借卓有成效的组织动员,广泛发动群众,保障了革命战争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抗美援朝期间,党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同时面临着严峻的国内外形势,这期间的组织动员起到了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团结各阶层力量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上海自贸试验区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积极探索经济和社会全面改革的"试验田"。在此背景下,要进一步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坚持"系统治理"理念,使社会治理模式从单一权威治理向多中心治理发展,形成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基础、以引导和扶持社会组织为关键、以深化基层群众自治为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19.
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领导苏区军民开展的植树运动,在健全的政策引导、科学的组织形式、热烈的宣传鼓动、严格的保护措施下取得了巨大成果,为缓解苏区经济、支援红军战争、巩固苏维埃等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新中国生态建设的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20.
袁明宝 《求实》2023,(6):79-91+109-110
行政化导向的治理体系现代化只是在组织架构和制度规范上的行政体系建设,带来了行政替代社会、行政悬浮空转和行政消解治理的困境。乡村治理现代化应把重点放在行政激活社会上,通过治理资源激活群众公共参与渠道、增加治理事务并使其与群众诉求相一致、实现治理主体的有效整合与动员以及推进治理规则公共性重建,从而实现行政嵌入社会。在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具体实践中,资源协同提升治理能力、组织协同激发多元治理主体积极性、机制协同凝聚治理共识、发展与治理互促构建治理共同体,构成了行政激活社会的具体机制,也实现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协同推进。中西部农村地区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关键不应是单纯的行政化改革,而是要通过资源输入和民主协商,实现行政对社会的激活和动员,这是大部分农村地区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