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云长 《世纪桥》2009,(23):25-27
刘禹锡是唐代著名诗人,生前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刘白”,白居易称他为“诗豪”。刘禹锡的诗歌注重艺术创新,重视民歌并善于向民歌学习。取境优美,精炼含蓄,辞采华美,流畅自然,立意深邃,题旨隐微,用自己的创作实践践行了其“境生于象外”及“片言可以明百意”的论诗主张。  相似文献   

2.
赵云长 《世纪桥》2009,(21):25-27
刘禹锡是唐代著名诗人,生前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刘白”,白居易称他为“诗豪”。刘禹锡的诗歌注重艺术创新,重视民歌并善于向民歌学习,取境优美,精炼含蓄,辞采华美,流畅自然,立意深邃,题旨隐微,用自己的创作实践践行了其“境生于象外”及“片言可以明百意”的论诗主张。  相似文献   

3.
陈伯达是一位“大名人”,号称党内“一支笔”,人们习惯地称他为“老夫子”。他曾写过《中国四大家族》、《窃国大盗袁世凯》、《人民公敌蒋介石》等政治论著,他写的《墨子哲学思想》还受到毛泽东的夸奖。陈伯达一度成为党内有影响的理论宣传家之一,但他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晚年成了阶下囚。  相似文献   

4.
霞飞 《党史博览》2011,(2):34-37
人们对浩然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他出身于农民家庭,一生以写农民和农村题材为己任。他创作的《艳阳天》、《金光大道》等作品,深受读者喜爱,尤其是中国农民喜欢他,称他为“农民作家”。  相似文献   

5.
并非游戏     
一天,刚渎初一的儿子问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两句话出自何处?我告诉他出自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又找了一本《古代散文选注》,让他自己去看。  相似文献   

6.
《党课》2009,(7):73-73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哲学家,有“诗豪”之称。刘禹锡祖籍洛阳,他从小就诵读儒家经典,学做诗赋,不到20岁就具备了相当高的文化修养。贞元七年(公元791年),19岁的刘禹锡离开江南到长安,第三年考中进士,官至太子校书,加检校礼部尚书,因为参加过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贵宠臣,被贬至安徽省和州当通判。  相似文献   

7.
王夫之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一生著述甚丰,约有一百多种,四百多卷,就是著名的《船山遗书》也没有收完,新中国成立后印了一些单行本,我较为熟悉的是《诗广传》。首先,王夫之的哲学思想是与宋元以来的“理学”思想相对抗的。他认为“元气”是万物之本,而“元气”是永恒的。关于“元气”,先前许多哲学家并没有讲明究竟是指什么,到了他,才很  相似文献   

8.
北宋著名唯物主义哲学家张载的辩证思想内容丰富,见解精深。他汲取了《周易》和《老子》的辩证思想,特别是有关事物运动变化及其原因的阐述,并且提出了许多卓越的见解:“一物两体”的矛盾观;“动非自外”的内因论;“变著化渐”的形式说。这些都在中国古代辩证思想发展史上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本文正是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对张载的辩证思想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和党在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他青年时期曾留学日本 ,接受明治维新的教育 ,并积极参加爱国活动 ;1915年创办《青年杂志》 (后改为《新青年》) ,宣传革命思想 ,发动了新文化运动 ;他是五四运动的主要领导人 ,毛泽东称“他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他在 192 0年发起组织共产主义小组 ,在党的“一大”上被选为中央局书记 ,在党的“二大”和“三大”上当选为中央书记和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在党的“四大”和“五大”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总书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 ,192 7…  相似文献   

10.
刘禹锡,中唐后期著名诗人,生于772年卒于842年,出生封建士大夫家庭,字梦得,洛阳人。贞元九年(793年)~十一年,自19岁起的刘禹锡连登三科。在其政治生涯中,连遭贬谪,外放达二十多年,耗去了诗人一生中的大好韶光。出任过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于革除弊政态度坚定,为文主见志,非空言,议论精微缜密切时弊。善比兴,美刺得体。其“诗风昂扬,藻思瑰丽,七绝接近盛唐”。刘禹锡的诗首推他吸收民间营养、别具一格的反映下层民众生活和风土人情的《竹枝词》。再者是怀古诗,由于政治生活的长期受挫,刘对国家兴衰认识特别深刻,“永贞”改革的初衷始…  相似文献   

11.
刘禹锡是我国唐朝时著名的文学家,《竹枝词》是比较有代表性的词作。他从民间歌谣中吸取了养分,《竹枝词》反应了巴蜀地区风土人情,风格清新、朴素,充满地域特性,语言通俗易懂,没有格律的限制,广泛的使用白描艺术手法。本文就来阐释刘禹锡《竹枝词》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2.
前日,著名作家洪峰走上沈阳街头公开乞讨一事,在文学圈引起轩然大波。洪峰是和马原、残雪齐名的先锋作家。他的《瀚海》、《还乡》、《和平年代》、《喜剧之年》等中短篇小说影响很大,当年被称为“文坛射雕五虎将”之一。对这位被疑为“洪七公”后人,“丐帮”传人的行为,众人褒贬不一,特别是文坛各位作家:有人疑为行为艺术;有人同病相怜;有人哀叹斯文扫地——“专业作家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上街乞讨不像一个专业作家所为。”(叶永烈);有人称其为“英雄”——“替所有中国作家乞讨”(叶匡政);有人感慨“作协不是福利院”……“80后青年作家张一…  相似文献   

13.
考茨基在其哲学总结性著作《唯物主义历史观》中,采用历史发生学的方法,分别从唯物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等一般的理论层面,分析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内涵。在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方面,他对一些问题的处理有些过于"机械"和"唯物",远没有达到普列汉诺夫"辩证唯物主义"的高度,即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在认识论方面,考茨基试图划清历史唯物主义与康德认识论之间的界限,实际上他从康德的思想中获得了许多借鉴。总体来看,考茨基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与马恩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表现为达尔文主义和实证主义倾向、弱经济决定论倾向和实践视野的缺失等。  相似文献   

14.
《资本的界限》是美国马克思主义地理学家大卫·哈维从空间视角系统重构马克思《资本论》的政治经济学著作.书中他提出了著名的“三级危机理论”,进一步发展与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危机理论.从其理论逻辑来看,他转换了马克思《资本论》的逻辑,即在逻辑起点上不同,他从商品的价值转向商品的使用价值;从逻辑分析过程上来看,他从可变资本分析转向固定资本分析;从最终逻辑结论上看,他从资本经济关系分析转向空间矛盾分析.由于哲学方法论上的经验主义色彩,这种逻辑转换的最终结果是把历史唯物主义升级到历史地理唯物主义,从而忽视了马克思三大“拜物教”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维度.  相似文献   

15.
《唯实》1995,(1)
南京石林商场的“老总”刘丰,在商界,尤其是在建材行业,可算得上“一雄”。见诸报端、电台、电视的宣传、介绍屡见不鲜。有人称他为“商痴”(见1992年9月9日《经济日报》《刘丰传》),确实刘丰自六十年代初弃农经商,其间30余年,虽屡屡折戟沉沙,历尽艰险,但仍不折不挠,不改初衷,称为“商痴”,名符其实;也有人称他是“商狂”“大胆刘丰”,(见1992年4月15日《经济日报》、1994年8月3日《新华日报》)听其言论其志,很有些“当今英雄舍我其谁”的味道。观其行,近几年一联串的大动作,确实使常人惊叹不已。1987年,他只身进城,借资54万,租地30亩,办起了南京石林建材商场,到1993年实现销售额近亿元,税金200多万,固定资产2000多万元。1992年9月他出资70万元,在北京亚运村与《中国建材报》共同主办了92全国建材产品促销展示订货会。1993年,出资850万元与江苏电视台合办《供求世界》,为期三年。1994年,他又投资3000万,成功地举办了“94南京石林国际商品促销展示会”。1993年10月,他利用赴美短期考察的机会,在华盛顿,旧金山等地举办新闻发布会,讲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宣传、介绍石林商场,此举轰动全美。之后他悟得一个道理,美国人“不怎么样”,生意可以做到美国去。于是有人说他“狂”。  相似文献   

16.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一曲悦耳动听的经典名歌《南泥湾》传唱了半个多世纪,鼓舞了几代人。听过这首歌的,又有多少人知道它的词作者呢? 就是这首歌的词作者,后来又写出一部家喻户晓的剧作《白毛女》,为艺术殿堂塑造了一个熠熠生辉的人物形象白毛女——喜儿;共和国成立后,他以满腔的热情,相继写下了《回延安》、《桂林山水歌》、《放声歌唱》、《雷锋之歌》等被誉为中国当  相似文献   

17.
夏征难 《党的文献》2006,2(2):39-45
毛泽东不仅对克劳塞维茨《战争论》做过专门的研究,而且“其熟悉的程度令人惊讶”。早在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为总结中国革命战争的经验,就读了克劳塞维茨的书;1938年初他在延安写过读《战争论》的读书日记;在写《论持久战》时,他对克劳塞维茨《战争论》中“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战争目的论及战争“盖然性”理论等作了批判改造和发展。他还专门组织过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研究会。新中国成立后,他曾多次谈到他读过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并称克劳塞维茨讲过“战争是政治的另一种形式的继续”等“很有道理的话”。  相似文献   

18.
聂锦芳 《前线》2014,(2):35-38
马克思虽然零星地用“新哲学”、“新唯物主义”、“现代唯物主义”等称谓过自己的哲学形态,但他并没有非常明确、系统地将其表述出来,本文试图对马克思“新哲学”新在何处做一些阐释。  相似文献   

19.
蜀犬吠日“蜀犬吠日”这个成语最早见于唐代柳宗元的《河东先生集》。在一篇名为《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的文章中,柳宗元写道:“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虽然才情绝佳的柳宗元没有像白居易、元稹、刘禹锡、杜牧等诗人那样,与蜀中的美女诗人薛涛眉目传情、以诗唱  相似文献   

20.
刘伯承元帅戎马一生,战功赫赫。朱德总司令称他为“军事的奇才”;陈毅将他与中国兵家老祖宗孙武和吴起并称,赋诗曰:“论兵新孙吴,守土古韩范。”渡江战役的胜利,再一次显示了这位大军事家的战略眼光和指挥艺术。请看《非凡的战略眼光 高超的指挥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