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我国对领导干部权力监督的体制和制度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就无法对领导干部的用权行为形成有效的约束。多角度大力推进监督体制和制度创新,强化对领导干部权力的制约,是我国反腐倡廉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2.
建立健全领导干部权力约束机制,其实质是为了防止权力的垄断、权力的滥用和权力私有现象的发生。本文主要从领导干部的用权理念、用权行为、用权责任、用权结果四个方面探讨了建立领导干部的权力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对领导干部权力监督机制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就无法对领导干部的用权行为形成有效的约束.全方位大力推进监督机制创新,强化对领导干部权力的制约,是我国反腐倡廉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4.
权力观的正确与否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前途与命运,端正党和国家各级领导干部的权力观意义重大。而要端正权力观,首先要弄清楚权力到底意味着什么,是“负担”还是“乐趣”。社会主义国家权力本质的“人民性”、权力的责任性以及权力与能力的紧密联系性,决定了权力的主体要甘于付出,勇于担责,善于不断地提高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5.
<正>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严以用权,就是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严以用权是"三严三实"的重要内容,也是践行"三严三实"的关键环节。落实"三严三实"要求为官用权要把权力运行纳入制度轨道,用制度监督、规范、约束、制衡权力,保证权力正确行使而不被滥用。一、补缺制度漏洞,搭建"笼子",严防权力放任权力不受约束极易放任,构建关住权力的制度体  相似文献   

6.
利益冲突尤其是干群之间的利益冲突与领导的权力运行机制密切相关.只有建立良好的用权制度制约机制,才能促进领导者的用权制约.制度是反腐倡廉的有力武器和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利益冲突防范的根本之策.从泰州用权制约制度创新的实践来看,要构建有效的用权制度制约机制,要增强制度价值认识;要紧紧围绕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进制度建设.要加强权力公开的制度建设,形成公开透明的权力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7.
领导干部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其根本职责是为党建功、为国尽职、为民造福。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真正代表党和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确保权力不变质、不腐烂、不异化,始终行使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权力观,保持高尚精神追求,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做到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永葆共产党人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法治社会中,制度是制约权力的有效手段,道德制约权力则似乎是人治社会的特质。不过在现代法治社会中,道德能不能制约权力,需不需要发挥良心对权力的制约作用呢?我国学界并没有对这一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事实证明,人总是处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总是一个道德的人;制度总是会有"漏洞的",所以公共权力的运用中必然会存在道德问题。权力主体在权力运用中时刻存在着道德算计,虽然这一算计有时并非是自觉地进行的。而道德对权力的制约就体现在这种心灵中的道德算计中。为了有效地制约权力,我们不仅要健全各种制度,还要强化权力道德建设,使得权力主体在自我良心的约束下,在对"恶"的后果的恐惧下,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不滥用权力。  相似文献   

9.
李章泽 《新视野》2005,(2):52-54
“权力期权”是权力腐败的重要方面。权力期权化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制度漏洞和法律不完备。因此,必须从弱化官员的自由裁量权,进一步规范官员的离职与退休行为,建立对官员及其亲属的跟踪监督机制,推行公务人员廉洁保证和担保制度等方面入手,加强对公共权力的监督与制约,才能有效地防止和杜绝“权力期权”现象的滋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10.
成收 《前线》2013,(10):79-79
制度是用来监督、规范、约束和制衡权力的,只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才能保证权力不被滥用,使权力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而维护权力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1.
严以用权,就是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正确把握"五个关系"。  相似文献   

12.
王晶 《党史文苑》2004,(6):49-51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是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保证。本文从权力主体、权力本质、权力运行等方面阐述江泽民的权力观,探讨树立正确权力观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严以用权,是衡量一个干部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也是“三严三实”专题活动成效的直接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严以用权,就是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能否正确对待权力,按照规范使用权力,是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从政履职的第一道门槛和第一堂必修课.广大党员干部只有把严以用权作为立身之本、为政之基,做到为民用权、秉公用权、依法用权,才能确保权力行使不偏向、不变质、不越轨,真正树立良好的党员干部形象.  相似文献   

14.
在公共管理活动中,权力主体解决社会公共问题、处理社会公共事务,实现为社会公众服务的目的。然而他们在具体决策、管理和执行公务等活动中往往会出现偏离为社会民众服务的失范行为。有公然违背现实规章的违法行为,更有大量缘于权力主体内在道德理性行为选择能力低,而出现介于个人内在道德责任与法律底线之间的“灰色”行为选择,这些行为在极大程度上损害了公众利益、偏离了公共目标,应对此类行为加强有效监控审查,规范公共权力良性运行,尝试建立公共权力道德绩效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15.
行政伦理制度从改善政府组织与行政人员内在的价值取向入手,引导、规范公共行政行为,是有效规制政府权力寻租的途径。要增强行政伦理制度对政府权力寻租行为的约束力度,就需要不断地推进行政人员行政伦理教育培训的常规化,完善相关行政伦理规制的法律法规,构建专门的行政伦理管理机构,促进多元主体参与行政伦理的评价与监督。  相似文献   

16.
《实践》2015,(9)
<正>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员领导干部提出的"三严三实"要求,"三严"中,严以修身和严以律己着重对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和行为规范提出要求,严以用权强调的则是领导干部应该怎样认识手中的权力,如何正确行使权力的问题。严以用权,就是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权力被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法治中国建设作出了系统部署,尤其是对公权力的规范约束进行了整体制度设计。从法政治学视角看待与认识"把权力关进笼子里"的科学论断,有助于全社会提高对权力本质属性认识,有助于强化法治思维与制度意识约束权力,达到让权力在法治轨道上有序运行的现代国家治理目标。  相似文献   

18.
反腐败的关键是权力运行法制化,这是由腐败现象和权力现象的相关性决定的。人类政治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腐败的产生主要和政治权力的运作方式相联系。正是使用和操作权力的固有特点为权力的滥用提供了潜在的机会,就形成了部分人代行集团整体权力的情况,即国家把管理社会的具体权力委托给特定人员行使后,具体用权人的意志就自然地渗透到权力过程中。如果个别意志与权力所有者整体意志不一致时,就很可能出现权力在国家意志范围之外运行的结果,如滥用权力、违法用权等。这种权力的变质即公共权力私有化现象就是腐败,要从根本上治理腐败,就要加…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权力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监督有待进一步到位,用权有待进一步透明。要实现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基本路径是,要着重解决思想认识问题,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监督机制,进一步提升各民族的民主意识、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20.
落实“三严三实”要求,严以用权是关键.对各级党员干部来说,谋事实不实、创业实不实、做人实不实,归根到底还是要落实在如何对待权力、怎样行使权力上. 权力是把双刃剑,用得其所能造福一方,胡作非为将权倾人亡.“始终做到秉公用权、不以权谋私,依法用权、不假公济私,廉洁用权、不贪污腐败,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这是领导干部践行“三严三实”,严以用权的“官箴”.勤者,政之所要;廉者,政之本也,守住要,固住本,才能赢得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全省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积极投身“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主动树立正确权力观,严把权力关口,恪守为官之道,始终做到秉公用权、为民用权,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