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昆明市受毒品侵害的隐蔽性逐渐增强,未成年人毒品犯罪案件不断增多,犯罪类型和犯罪形式、手段日渐多样化,对昆明市未成年人毒品预防教育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笔者就昆明市未成年人毒品犯罪之形势与特征,在分析未成年人毒品预防教育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新毒品预防教育理念、创新毒品预防教育方式、完善毒品预防教育的内容、打造专业化的师资队伍等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位于我国西南边陲,毗邻“金三角”和“金新月”两个最大毒源地,已经成为毒品重灾区。为了准确、及时地掌握云南省会昆明市的毒品问题现状,以有助于遏制昆明市毒品的蔓延,笔者对昆明市盘龙区吸食毒品者进行了调研分析。得出:当前昆明市盘龙区吸毒高危人群的主要特点是城镇、年轻、男性、无业。  相似文献   

3.
昆明市遏制毒品集散和中转存在的问题主要为:1.昆明市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禁毒任务异常繁重.2.办理毒品案件与戒毒过程中仍存在诸多缺位现象.3.外来人员贩毒问题日益突出.4.昆明的治安状况和警力、装备、经费投入同禁毒工作的开展需要还有差距.其对策建议:一是坚持严打方针,坚持"堵源为上";二是坚持重点推进,加强信息化应用;三是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禁吸戒毒和无毒社区巩固;四是坚持预防为主,在加强毒品预防教育上狠下工夫,努力减少新增吸毒人员;五是坚持从严治警,加强基础设施和禁毒装备建设.  相似文献   

4.
采集整理昆明市几年来的主要数据暨2005工作年度的毒品犯罪案件相关信息,利用SPSS软件对涉毒者的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对昆明毒品犯罪群体的部分特点及某些特征得出分析结论。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自2001年推行禁吸戒毒"外循环"转"内循环"的强制戒毒模式后,效果开始显现,刑事案件及盗窃案件发案数明显下降.有效萎缩了毒品市场,遏制了毒品泛滥的势头,社会治安情况明显好转.以昆明市、开远市、大理市为代表的强制戒毒所有其成功的办所经验,但强制戒毒所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6.
昆明市盘龙区零星贩毒活动呈现出贩毒人员情况复杂、组织严密、手段高科技化,毒品种类中新型毒品比例增加的特点.针对盘龙区零星贩毒的特点及危害,应采取堵源截流、完善法制、建立禁毒信息系统和完善打零机制、采取逢吸毒必查贩毒、注重打击特殊人群犯罪、集中整治重点场所,加强人口管理等措施.  相似文献   

7.
2016年6月26日,云南省"6·26"禁毒主题宣传活动暨昆明市销毁毒品仪式在云南警官学院举行。云南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孟苏铁出席活动并宣布无害化销毁毒品仪式开始。副省长、省禁毒委主任、省公安厅厅长张太原出席仪式并讲话。省公安厅常务副厅长董家禄,省公安厅副厅长、云南警官学院党委第一书记、  相似文献   

8.
大量证据显示,美沙酮维持治疗(MMT)是控制吸毒人群毒品滥用和HIV传播的有效措施。《禁毒法》出台后,在新的禁吸戒毒框架下昆明市美沙酮维持治疗工作出现了新特点、新问题。本文从昆明市美沙酮维持治疗现状入手,重点分析、讨论了美沙酮维持治疗工作中影响美沙酮门诊入组、脱失因素,从而为如何促进、完善昆明市美沙酮社区维持治疗工作提供可借鉴、可操作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运输毒品的行为往往是其他毒品犯罪的辅助行为,运输毒品罪往往与其他毒品犯罪存在交叉和竞合.认定行为人是否成立运输毒品罪,必须认识到运输毒品行为的本质--在国(边)境内,转移明知的毒品的地理位置.运输方式的不同,影响着该罪的既未遂形态.本罪与转移毒品罪和非法持有毒品罪的区别在于行为人主观方面不同.  相似文献   

10.
云南新型毒品蔓延的规律和特点是:新型毒品违法犯罪形势严峻.查获的新型毒品大多来自国外和省外等6个方面,打击新型毒品的瓶颈是法律法规滞后,公安机关在打击处理新型毒品上成本过高,对吸食新型毒品的检测难度大,毒品掺假给司法实践带来了难题.要遏制新毒毒品必须完善对新型毒品界定和量刑的相关立法,提高认识,加大对新型毒品的打击力度.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毒品违法犯罪分子为了逃避打击,活动越来越隐蔽,运输毒品的方式极不规律,贩毒的手段更为隐蔽、狡诈,伎俩更多样。他们往往采用人货分离的方式运输毒品,给缉毒工作带来新的困难。加强毒品包装物上指纹的提取,有利于从证据角度认定毒品犯罪嫌疑人,提高侦破运输毒品案件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桥头堡思茅市,长期以来遭受境外毒品的侵害,是一个毒品问题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其一,毒品犯罪问题主要表现为走私、运输、买卖毒品、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贩卖易制毒化学品,其中最突出和最严重的就是贩毒(海洛因、鸦片为最多)。其二,主要特点为:贩毒手段相对简单;每次贩毒数量少、频率高;熟人熟地熟情况;文化素质较低,因贫穷而贩毒,一般情况下不离开本地;受雇于老板只赚取“运费”,以贩养吸直接参与贩毒,等等。其三,治理对策;针对本地实际禁毒工作要常抓不懈;重视经济发展,帮助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动员全社会力量,加大“四禁”并举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13.
一本通讯录、一部手机也许并不引人注意 ,但如果是吸、贩毒人员的通讯录、固定电话、手机 ,里面却记载着丰富的犯罪情报信息。为充分利用这些信息资源 ,摸清毒贩精心构筑的贩毒网络 ,了解吸毒人员的社会交际关系网 ,公安机关应利用现有的计算机数据处理软件 ,将这些数据资料录入 ,并以此为平台 ,构建具有禁毒部门特色的情报信息资料库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的毒品犯罪活动日趋突出 ,这与海峡两岸关系的现状是密不可分的。台湾籍毒贩在福建省进行毒品犯罪的主要特点是 :胆大妄为、不计后果、十分猖獗 ;制造冰毒、点多量大、贩运面广 ;制贩合一、毒枪交织、案件复杂 ;手法狡诈、分工明确、组织严密 ;品种繁多、量大质高、形势严峻 ;武装贩毒明显增多 ,团伙犯罪日趋突出 ;贩毒手段智能化 ,分销渠道网络化等。打击两岸毒品犯罪活动的对策应当是 :健全、完善禁毒法律制度 ;进一步加强对打击毒品犯罪活动的组织领导 ;加强宣传教育 ,树立全民反毒意识 ;加强缉毒情报调研 ,努力掌握斗争主动权 ;严密沿海管防措施 ;加强两岸及国际间的反毒协作等。  相似文献   

15.
毒品犯罪中较为常见的三种犯罪行为模式——贩毒集团的运行情况、被利用贩毒的人骡和被排斥的业余贩毒者。因此,公安机关打击毒品犯罪的锋芒要始终对准境内外毒枭、贩毒集团和职业毒贩。  相似文献   

16.
浅谈当前娱乐场所容留吸毒犯罪的特点及打击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打击娱乐场所容留吸毒犯罪是压缩吸贩毒空间的重要手段,但由于娱乐场所容留吸毒犯罪蔓延速度快、毒品种类新型化、毒品来源多样化、吸毒人员以青少年为主、容留场所具备高度组织性和反侦查能力不断提高的原因,给公安机关打击容留吸毒犯罪带来很大困难,结合深圳市近年来的实践做法,以"重典治乱"为中心思想,在不断完善立法工作,加强执法力度的同时,创新打击手段,广泛开展宣传,以解决娱乐场所容留吸毒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打击有组织毒品犯罪是当前公安禁毒工作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它的重点在于抓获毒枭,实现控制下的交付,并采取金融调查的方法,同时,通过区域禁毒协作是必要的。抓获毒枭可使整个毒品犯罪组织坍塌;控制下交付可将毒贩一网打尽;金融调查,收缴毒资可发现线索、釜底抽薪;区域协作可对跨区毒贩组织形成威慑。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艾滋违法犯罪逐渐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其对社会公共安全带来极大危害和威胁。"艾滋小偷"、"艾滋卖淫女"、"艾滋吸毒者"正成为困扰各地公安机关的难题。我们基于J市的实证调查,提出进一步完善防控"艾滋"违法犯罪的如下社会公共安全对策建议: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修订《传染病防治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监狱法》、《劳动教养管理法》、《禁毒法》时能充分考虑到有利于防治艾滋病工作的开展,使艾滋病防治工作更好地走上法制化的轨道;各地应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强对艾滋违法犯罪人员羁押监管场所的建设;坚持预防为主,努力消除艾滋病传播的危险因素,特别要加强公安民警职业暴露的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19.
集中全省禁毒力量 加强堵源截流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安部贾春旺部长给云南禁毒的任务是“四禁并举 ,堵源为上”。如何才能有效遏制境外毒品渗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1、转变作战思想 ,树立打团伙、追逃犯、抓毒枭 ,打缉毒大战役的思想 ;2、建立情报集中机制 ;3、实现警力集中机制 ;4、实行协作办案机制 ;5、强化公开查缉机制 ;6、抓机遇 ,变思想 ,增强禁毒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