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9 毫秒
1.
高校群体性事件分为政治类群体性事件和非政治类群体性事件。目前高校群体性事件多是社会转型期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非政治类群体性事件,具有行为目的单纯、非暴力性、持续时间短暂等特点。高校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包括高校内部和高校外部两个方面的因素,并且有扩大加剧之势。对此,公安机关国内安全保卫部门应采取柔性化的方式积极有效地预防和处置高校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2.
新疆高校学生民族成分多元、文化背景多样、民族意识鲜明。因此,高校突发事件具有类型特殊、诱因复杂、海外舆论高度关切且负面影响深远等特点,较之内地高校有较大差异性。新疆高校突发事件的处置是一项政策性更强、敏感度更高、危机紧迫更易激变的系统工程,要树立预防重于处置的观念。同时,依法恰当地、柔性化地及时处置是防止事态恶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袭击公安机关驻地和工作人员,恶意制造恐慌,造成社会的不稳定性,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近年来公安机关驻地遇袭案件时有发生,暴露出公安机关防范和处置工作存在的问题,需要认真总结反思。应针对驻地袭击犯罪行为的特点及产生原因,制定驻地袭击犯罪行为实战处置原则与防范策略,更要加强技术层面的研究,明确反驻地袭击犯罪的现场处置技战术。  相似文献   

4.
关于公安机关处置家庭暴力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公安机关在处置家庭暴力的不足及法律困境,公安机关处置家庭暴力可以借鉴国外相关制度及理念,实行“鼓励报案”、“无条件立案”和“支持起诉”政策,进一步明确公安机关现场处置的措施,并相应引入“恢复性司法程序”和“保护令”制度,针对家庭暴力的易反复性特点,建立公安机关对家庭暴力的“分级监督模式”,为受害者提供法律支持。  相似文献   

5.
公安机关的法定职责具有极大的涵盖性和扩展潜力,其中应急性、临时性的处置活动成为政府基于公共安全考虑而调度公安机关最常见的理由。在自然灾害处理和救援方面,公安机关由于公共安全职能的边界不清晰,导致救援职责模糊,使得公安机关在自然灾害危机处置中难以体现专业优势。明确公安机关在自然灾害处置救援系统中的职能定位,有助于改变公安机关在救灾中的被动局面,促进其在灾害救援系统中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警务危机事件是公安机关作为主要职能部门处置的危机事件,它具有突发性、危害性、紧迫性、事态发展的不稳定性、处置结果的不确定性等特点。处置警务危机事件要坚持生命至上、安全、以和平方式解决事件为主、宜缓不宜急、宜疏不宜激、慎用武力、合成处置、统一指挥等原则。警务危机事件处置中要做到制定行动预案、快速反应、统一指挥、各司其职、密切协同等五项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7.
“涉农问题”是农村基层公安机关面临的一个十分复杂而又敏感的问题。它是指发生在农村涉及农村、农业、农民的刑事案件、治安案件以及因各种矛盾引发的群体性治安事件等影响农村稳定的所有问题的总称。作者从公安机关角度分析了“涉农问题”的特点、参与处置的界限、当前处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了建议:一是公安机关要提高认识;二是要从源头上清除引发“涉农问题”的诱因;三是加强公安机关自身建设;四是加强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四大机制建设,提高处置水平。  相似文献   

8.
新形势下的群体性事件呈现参与人员的多元性、起因的多样性、规模的扩大性、发展过程的多样性、社会影响的广泛性特点,具有信息化、国际化、智能化、政治化等发展趋势,要求公安机关快速反应、依法处置,建立完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9.
当前,一些地方公安机关因不能妥善处理突然发生的、对公共安全、公共利益产生重大威胁的事件,导致一些负面消息甚至不实报道,从而严重损害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形象。要处置这种公安形象危机,就要全面认识公安形象危机的不可避免性、突发性、严重破坏性,难以修复性、可预知性和可控制性、不确定性和易变性等特点,防止出现"封锁消息"、"针锋相对"、"暗箱操作"、"敷衍应付"的错误倾向。此外,还应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增强危机管理意识;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提高危机管理能力;加强策划,运用技巧,提高危机处置水平。  相似文献   

10.
由民族、宗教问题所引发的大规模骚(暴)乱事件,规模大,蔓延快,参与者成分比较复杂,事件严重破坏社会秩序,危害国家安全。由于此类事件涉及的问题比较敏感,因此,公安机关在处置过程中,在处置策略和用兵方略上,要正确把握政策法规界限,充分发挥公安机关和武装警察的整体作战优势,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审时度势,活用战法,做到有理有利有节。  相似文献   

11.
也谈群体性治安事件的妥善处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群体性治安事件的发生近年呈上升之势 ,本世纪初期也不会下降。妥善处置群体性治安事件是公安机关的重要任务。处置工作中 ,应注意 :情报信息要灵 ;要严格区分事件性质 ,因情施策 ;要严格依法 ,冷静稳妥 ;要始终坚持教育为主 ;打击处理要“少、准、狠、快” ;要有处置预案 ;要深入群众 ,相信和依靠群众 ;要实行严格的责任制 ,形成处置工作的整体合力 ;要加强处置群体性治安事件的队伍建设 ,做好警务保障工作 ;要坚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处置工作。  相似文献   

12.
公安文书是公安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必要工具,然而,当前公安文书教学不能很好地满足公安工作的需要。为了使公安文书更好地服务于公安工作,就要改变公安应用写作教学的现状,大胆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在公安应用写作教学中,一要贯彻素质教育的原则,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二要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进行情境教学;三要贯彻精讲多练的原则,切实提高学生制作公安文书的能力;最后要鼓励学生多阅读,以丰富他们的各方面知识。  相似文献   

13.
据调查,当前公安院校大学生普遍存在闲暇生活满意度和闲暇活动质量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是公安院校的特殊性和大学生闲暇意识淡薄、闲暇活动供求关系错位和学校闲暇场所设施不足等方面的原因。应该加强公安院校大学生的闲暇教育,采取多种措施改善大学生的闲暇生活状况。  相似文献   

14.
论公安院校大学生计算机网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安工作信息化是“科技强警”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公安机关的警务工作由传统模式向计算机网络化工作模式的重大转变,培养与提高公安院校大学生计算机网络能力是公安工作信息化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公安实战中遏制网络犯罪的迫切要求。为此,公安教育要突出公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特点,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密切联系公安工作实际,增强计算机网络使用能力;贴近公安实战,拓宽视野,提高学生计算机网络及计算机犯罪的知识三个方面是培养与提高公安院校大学生计算机网络能力的方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公安秘书人才培养主要有自生型、转行型及专业型等几种模式。为适应新形势下的公安秘书工作需要,我们提出新形势下公安秘书人才培养的两个板块,即“理论知识的传授及意识的形成”与“实际操作、动手能力的培养”,包括传授全面的秘书工作知识及公安工作知识,强调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职业素养和良好意识;另一方面强调设计课堂教学模拟实训、鼓励学生参加实习活动以及开展校局相结合的公安秘书人才培养方式。  相似文献   

16.
公安应用写作课程是公安警察学校的一门十分重要的业务基础课,对公安工作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其教学质量如何,可以通过公安实践来检验。在教学中提高公安应用写作课程教学效果的途径可从:根据教学对象,调整教学内容;讲授方式灵活多样;抓好训练环节,培养动手能力;采取多种方法,检验教学效果等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17.
公安院校实施以人为本学生管理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安院校实施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是公安院校培养目标的需要,是社会的需要,是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需要。公安院校实施警务化管理与实施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并不矛盾,二者是辨证统一的。在公安院校实施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是学校某一个部门所能完成的,需要各方面的协同发展,采取有效措施、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8.
公安院校如何创新公安教育训练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公安教育训练工作,既是新时期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对公安院校的客观要求,也是公安院校实现自身长足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客观需要。要通过创新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科研管理、在职民警培训和隐性教育的方式方法等途径,实现公安教育训练为公安实战服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公安院校是以培养能在公安实战部门从事专业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等学校。在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中,必须坚持教学基本原则,贯彻现代教学理念。公安法律文书教学旨在培养公安应用型人才必备的制作公安法律文书的能力。在公安法律文书课的教学实践中,贯彻“以学生为本,以应用为导向”的现代教学理念,必须坚持学用一致、讲练结合的教学原则。突破“灌输型”教育观,树立“学/导型”教育观,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空间。紧贴公安实战,采用多元实践教学模式,按需施教,精讲多练,培养和巩固学生制作公安法律文书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公安成人函授教育是公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公安成人函授教育的学员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公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做好公安成人函授教育的学员管理工作意义重大。要提高公安成人函授教育的学员管理工作的质量,就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员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思想;改革传统管理模式,实现服务型管理;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创造良好的管理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