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塞罗及其思想片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塞罗其人 西塞罗(Cicero,公元前106-43年),古代罗马最著名的政治家、演说家、思想家、艺术家、法学家和法律实务家,是博大精深的学者,也是才华横溢的奇人;是一位大智大勇的斗士,又是雄辩天下的律师.希腊文明中的人文主义知识和思想成果之所以能够在罗马被宣扬并流传后世,其中西塞罗功不可没.他是上古时期西方自然法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政治、法律和伦理思想与希腊的政治、法律和哲学思想一脉相承.他在前人基础上进一步阐发的哲学、伦理、政治和法律思想对整个罗马时代以及后世的精神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影响.当然,对于西塞罗其人,主要是对他的品格和性格有不同的评价,说他爱慕虚荣,善于煽情和哗众取宠,是个地道的机会主义者.特别是在凯撒被刺一事上,西塞罗更是颇受谴责.但无论如何,在西方哲学和政治法律思想史上,西塞罗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以至于我们谈论西方思想史时不能不了解西塞罗.  相似文献   

2.
玛尔库斯·图利乌斯·西塞罗于公元前106年1月3日诞生于罗马东南阿尔皮努姆一个骑士家庭,早年受到良好的教育,师从过许多著名的大师,并追随著名的法官斯凯涯拉侍读法律和旁听审案。公元前腴年,西塞罗开始投身公共事务,在执政官庞培·斯特拉波麾下服役。公元前幻年,获取担任律师的资格。公元前76年,出任罗马的财政官,开始登上罗马的政治舞台。公元前69年,又出任罗马的高级营造官。公元前68年,担任行政长官,公元前63年,当选为罗马执政官,登上权力顶峰。西塞罗为政时代,正是罗马从共和向帝国过渡的转折时期。共和主义,是西塞罗…  相似文献   

3.
《中外法学》1981,(5):2
<正> 一西塞罗(公元前106—公元前43)古罗马政治家和哲学家。投身政治舞台初期倾向平民派,以后成为贵族派。在政治、法律思想方面的代表作是《国家篇》和《法律篇》。早在罗马帝国初期法律家兴起前,就系统地论证了自然法和实在法之间的关系,认为自然法代表理性、正义和神的意志,是普遍适用、永恒不变的,它在国家产生以前就早已存在;实在法必须符合自然法,否则就不能称之为法律。  相似文献   

4.
西塞罗和他的《论共和国》《论法律》王焕生西塞罗全名马尔库斯·图利乌斯·西塞罗(MarcusTuliusCicero),是古罗马著名的演说家、政治家和作家。西塞罗于公元前106年生于拉丁地区东南小镇阿尔皮努姆(Arpinum,今Arpino)附近他父...  相似文献   

5.
人权漫谈     
一般认为,人权概念最早出现于西方。古代希腊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公元前496一约公元前406年)的作品中就首先适用了“人权”一词。西塞罗以永恒、普遍的自然法则为前提推导出了人类自然平等的法律人权观。他在《法律篇》中提出,应把共享法律的人们看作是同一国家的成员。主张奴隶也能成为国家的一分子,在罗马征服地区的各族人民都应享有平等的公民权。不过,在古代,并没有形成人权思想体系,权利内容的具体特征也并不清晰,与人权有关的思想是分散的、零碎的。  相似文献   

6.
地方论     
西塞罗的《地方论》产生于公元前44年,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首先,它是一个经典的法律文本,前承《十二表法》,后启盖尤斯《法学阶梯》和优士丁尼《市民法大全》,反映了共和时期的罗马法,而我们常用的优士丁尼罗马法属于帝政时期。由于《地方论》的这一独特价值,它多次受到后人的专门研究,例如荷兰学者F.G.v.Lynden的《图留斯在〈地方论〉中阐述的法理学解释》(Interpretatio Iurisprudentiae Tulliannae in Topicis Expositae,Lugd. Batav.1805)、法国学者Gaston Francois Marie de Caqueray的《对包含在西塞罗作品中的私法段落的说明》(这本601页的书花了90页论述《地方论》中的私法问题)、意大利学者Giuliano Crifò的《西塞罗〈地方论〉的法律解读》。其次,它是一个修辞学—法学文本,保留了对产生于大希腊(现今的意大利南方)的法庭演说艺术的说明。修辞学即公开演讲之学,首先运用于法庭上的辩护和控告,后扩展运用于政治活动。西塞罗是把希腊的修辞学罗马化的作家,他的早期作品如《论演说的分部》、《论演说家》、《论寻找》...  相似文献   

7.
地方论     
西塞罗的《地方论》产生于公元前44年,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首先,它是一个经典的法律文本,前承《十二表法》,后启盖尤斯《法学阶梯》和优士丁尼《市民法大全》,反映了共和时期的罗马法,而我们常用的优士丁尼罗马法属于帝政时期。由于《地方论》的这一独特价值,它多次受到后人的专门研究,例如荷兰学者F.G.v.Lynden的《图留斯在〈地方论〉中阐述的法理学解释》(Interpretatio Iurisprudentiae Tulliannae in Topicis Expositae,Lugd. Batav.1805)、法国学者Gaston Francois Marie de Caqueray的《对包含在西塞罗作品中的私法段落的说明》(这本601页的书花了90页论述《地方论》中的私法问题)、意大利学者Giuliano Crifò的《西塞罗〈地方论〉的法律解读》。其次,它是一个修辞学—法学文本,保留了对产生于大希腊(现今的意大利南方)的法庭演说艺术的说明。修辞学即公开演讲之学,首先运用于法庭上的辩护和控告,后扩展运用于政治活动。西塞罗是把希腊的修辞学罗马化的作家,他的早期作品如《论演说的分部》、《论演说家》、《论寻找》、《布鲁图》都致力于这一方面,《地方论》对这些早期作品做了一个萃取,以短赢得其价值。但铺陈过少也导致其难解。最后,它是一个经典的逻辑学文本。在中世纪的欧洲由于奥斯曼帝国的崛起隔断与希腊的文化联系,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湮没之时,西塞罗的《地方论》由于波埃修斯(480—524)写的《西塞罗〈地方论〉评注》保留下来,成为当时的欧洲人获取亚里士多德的《地方论》包括的逻辑学观念的工具,并得到从逻辑学角度出发进行的研究。由于内容的多元,翻译这一短短的文本是极为困难的工作。对于既有的西文译本,大体上说是这样:文学者的译本法律方面漏洞百出,法学者的译本在修辞学和逻辑学方面又漏洞百出。我们的这个译?  相似文献   

8.
许琦 《法制与社会》2010,(23):288-289
西塞罗是西方古典政治哲学的主要代表,通过对西塞罗《国家篇》的解读,可以清楚地看到国家这一定义是由他所创,而非继承于希腊模式。同时西塞罗也是古代罗马著名的法学家,他对罗马法发展的最大贡献在于他把源于古希腊的自然法思想引入罗马法,从而极大地推动了罗马法的发展。本文正是从国家和法律这两点入手通过对《国家篇.法律篇》的学习认识西塞罗的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9.
"争点论"是公元前2世纪的希腊修辞学家赫玛戈拉斯系统论述的一种修辞学理论。为了对"个案"或"确定的问题"的实际解决,赫玛戈拉斯提出了四个所谓的"逻辑问题",即:事实争点(或推测性争点);定义争点;性质争点;程序争点(或转移争点)。与这四种争点并列的是所谓"法律问题",它们包括:条文的字面含义与(立法)意义或意图的争议;法律冲突;"(法律或文件表述)歧义"的争议;"基于类比推理"的争议,等等。赫玛戈拉斯身后直到公元2世纪,除了西塞罗、昆体良等人介绍他的"争点论"之外,还有学者提出了与他的学说不同的争点论,另有学者沿着他的思想继续拓进,使他的理论得到丰富和发展。对此做出贡献最大的,也最为后世所知的,是公元2世纪的希腊修辞学家、"第二波智者派"的代表人物赫摩根尼斯。他系统地论述了对后世影响较大的13争点体系,其理论在中世纪被奉为修辞学上的最重要的权威。  相似文献   

10.
成为“祖国之父”的法学家 根据普鲁塔克的记载,西塞罗是一名优秀的学生.从学业开始阶段,其聪颖和灵性就出了名,以至于当地孩子们的家长纷纷前来旁听学校的课程,以便亲眼看一看这位小神童.16岁时,西塞罗穿上成年袍到罗马求学,研读法律和哲学.他经常在广场观看在此举行的各种诉讼,并参加一些公众集会.在这些集会上,政治家们大力争取民众的投票,以期通过他们推崇的法律.西塞罗耳濡目染地培养了自己出色的演讲口才.  相似文献   

11.
关于西塞罗的《论共和国·论法律》中译本[意]桑德罗·斯奇巴尼王焕生译能够推荐西塞罗的《论共和国·论法律》中译本确实是一件非常令人愉快的事情。翻译设想是1993年在北京,在由朋友杨振山教授刚刚建立、由江平教授任名誉主任的罗马法研究中心同王焕生先生的一...  相似文献   

12.
亚里士多德法治思想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被马克思、恩格斯称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的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年),是西方政治法律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生活在希腊奴隶制严重危机的时代,在西方剥削阶级思想家中,他是第一个创立政治学体系的人。在政治法律思想方面,他较早地提出自然法学说。他的政治法律思想对后世剥削  相似文献   

13.
"论题学"这个名称是亚里士多德最早发明的,在亚里士多德之后,西塞罗应古罗马法律家特雷巴求斯之邀写作《论题术》一书。西塞罗把论题分为两类:第一类论题附属于(内在于)当下所讨论的主题本身;第二类论题则来自于外部。第一类论题又分为两类:一是"来自整个主题、或主题的组成部分或来自主题的名称"的论题,二是来自"与所讨论的主题相关的事情"的论题和论证。"与所讨论的主题相关的事情"多种多样。西塞罗结合罗马法的规定对上述论题进行了分门别类的讨论,这种研究在修辞学(论题学)与法学之间的关联上,在古典时代晚期的修辞学向中世纪过渡的过程中,曾经有其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4.
王娟 《法制与社会》2012,(19):190-191
西塞罗遵循波利比阿的观点,认为有三种纯粹类型的国家——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这些统治的特点分别是爱臣民与理性、爱智慧以及爱自由。西塞罗指出,虽然君主制是政府的各种纯粹形式中最好的,但是,出于两项原因,他更欣赏将所有三种形式加以混合的政府。西塞罗继承了斯多葛学派的观点,《论国家》第3卷和《论法律》第1卷都论述了自然法。尽管有一些学者为西塞罗辩护,认为对独创性的理解不能过于绝对化,因为仅仅以是否"前无古人"为标准来判断以为思想家的地位,过于苛求,不符合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5.
<正> 理查德·波斯那法官,一向是以法律的经济学分析闻名的,然而他的兴趣也实在广泛,除了《法律的经济学分析》(1972年初版,1992年第四版)这部宏大的奠基性著作以外,尚有《正义之经济学》(1981)、《联邦法院》(1985)、《法律与文学》(1988)、《性与理性》(1992)等专著和散见于法学、经济学刊物上的数不清的论文。他1990年的新著《法理学问题》在视野上更为宏伟,法律的认识论(第一编)、本体论(第二编)、解释  相似文献   

16.
董仲舒(公元前179——前104年),广川(今河北省枣强县)人,西汉时儒家春秋公羊学派的大师。据说他苦读经书,“三年不窥园”(《汉书·董仲舒传》),“论思《春秋》,造著传记。”(《论衡·实知》)汉景帝时为博士。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亲自考试。董仲舒以“天人三策”获得汉武帝的称许,被  相似文献   

17.
西塞罗是西方古代自然法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继承并发扬了古希腊哲学思想。在罗马,西塞罗是把斯多葛学派的自然法思想同罗马法结合在一起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将源自柏拉图的关于"正义"的伦理原则和斯多葛学派的自然法思想结合起来,并对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实践和政治精神进行理论抽象和总结,形成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宪政思想。本文将对西塞罗的宪政思想作个初步梳理,以期抛砖引玉,形成对西塞罗宪政思想比较完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杨莹 《政法学刊》2024,(1):25-30
修辞学被认为是言说的艺术,这种言说技艺是通过言辞中的理性和情感双重因素的共同作用展开的。西塞罗是在亚里士多德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其修辞学理论,西塞罗的法律修辞学可以从理性说服和情感说服两方面来进行分析。利用论题学中的类比、对反、省略三段论等逻辑论证的方式来展开理性说服。情感说服通过展现辩护人自身及当事人的优秀道德品质,利用怜悯激发听众对当事人的同情,利用罗马公民的爱国热情调动民族精神来达到说服的目的。以其演说词《为诗人阿尔基亚辩护》为文本展开对理性说服和情感说服在实践中的运用,西塞罗的法律修辞学影响了罗马法的政治性因素,促进了罗马法的技术性因素的发展,是罗马法律科学走向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19.
《中外法学》1981,(3):2
<正>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古希腊思想家。世界学术史上的重要人物。马克思称他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他的学术研究范围非常广泛,在政治、法律思想方面的主要著作有《政治学》、《伦理学》和《修辞学》等等。亚里士多德竭力提倡所谓  相似文献   

20.
韩非(约公元前二八○——二三三)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是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家和政治理论家,也是先秦一位优秀的散文家。他继承和发展了前期法家的法治学说,创立了一套完整的法治思想体系,为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韩非把文学看作现实斗争的工具,坚决反对虚言浮辞、华而不实的文风。他那笔锋犀利、富于文采、战斗性很强的论理散文,就是他宣传法家革新进步思想的锐利武器。因此,韩非无论在政治思想方面或文学方面都有着重大的贡献,在历史上起了进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