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共青团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的进步,高等艺术院校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方面呈现出新特点,为共青团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高等艺术院校共青团应立足实际、创新思路、改进方法,努力探索出适合高等艺术院校共青团工作的实践育人模式。艺术院校共青团将主题创作、社会实践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探索出主题创作与大学生社会实践联动模式,为艺术院校形成富有特色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创造条件与可参照路径。  相似文献   

2.
雷金星 《学理论》2009,(2):104-105
针对艺术院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状况,创新艺术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增强其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促进艺术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亢莹 《学理论》2013,(15):274-275
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主导理念,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然选择。针对艺术院校的特殊性以及艺术类大学生的特点,增进师生教学互动是提高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把握双主体互动式教学的内涵、特点的基础上,提出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双主体互动式教学理念,并探索构建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双主体互动式教学策略以及适合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双主体互动式教学的三种具体教学实施方式。  相似文献   

4.
苏海生 《学理论》2012,(14):265-266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其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积极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果。为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艺术院校思政课教师应努力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激活思想政治理论课堂,让枯燥说教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变得生动鲜活起来。主要有创新教学内容;实现多媒体技术与教学内容的完美结合;联系时政、社会、时尚热点,提高学生兴趣;妙用语言,用高超的语言艺术吸引学生;强化情感教学,以情动人等五种方法。  相似文献   

5.
陈文豪 《学理论》2014,(33):256-257
层出不穷的负面艺术案例,对艺术院校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负面艺术案例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艺术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把艺德教育放在首位,消减负面案例的影响,对学生进行艺德修养的培养,帮助其建立完善的艺术人格,进而提升我国整体的文化艺术水平。  相似文献   

6.
正2018年3月,天津市委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新时代天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攻坚的实施意见》,该意见要在本市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一体化"育人综合改革、"课程思政"创新改革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1131"项目。作为天津市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音乐艺术院校,如何贯彻落实好新时代天津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攻坚的新要求,结合专业特点开展积极有效的探索与创新是笔者研究的出发点。一、音乐艺术院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现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当前艺术院校思想政治课存在重视不够、管理不规范;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以及评价方式有待完善;教学实效性不足等问题。为此,要转变观念、加强管理;提升教师素质;完善评价体系;综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4,(35)
在倡导生态文明校园建设的新时期,独立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与时俱进,应在任务范畴中体现生态文明教育,并探索完成独立学院从传统校园向生态文明校园转变的现实路径,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拓展和生态文明实践教育等办法,以达到优化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要求,为艺术院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使命任务指明了方向。当前艺术院校大学生作为时代艺术新人,是传承中华美育文化、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重要青年力量,是实现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生力军。加强艺术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上好艺术院校大学生的思政课,让极具"高度""质量""温度"的思政课引导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引航时代艺术青年成长发展,是艺术院校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和铸魂育人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张凤 《学理论》2013,(32):390-392
由首都师范大学研究生理论学习型社团倡导的"1144"模式在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途径方面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和重要载体,高校理论学习型社团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功能。我们应充分借鉴其做法,立足内容、载体和监管三种维度,积极探索理论学习型社团分类施教,不断拓展理论学习型社团实践功能,持续强化理论学习型社团促管并重。  相似文献   

11.
赵本燕 《理论导刊》2023,(2):106-111
视觉文化的逐渐兴盛不断激活且放大了图像所内具的话语功能,并推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图像转向。从本质上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图像转向是在种种矛盾所形成的张力中展开的,其中具象化与抽象化、多元化与一元化、显性化与隐性化三对张力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图像转向的具体样态、运行方式与实际效果。为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发展,在其话语的图像转向中要注意三个方面的基本要求,即坚持图文互嵌以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图本的价值指向、倡导多维建构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图本的时空意涵、呼吁同频共振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创图识图能力。  相似文献   

12.
符俊  袁晓辉 《学理论》2010,(16):75-76
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其根本目的是塑造和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因而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的实现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就必须彰显和倡导人文关怀。伴随着现代化所需要的个体主体性的高扬,对个体价值的重视既是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发展和价值实现的题中应有之义,也为思想政治教育人为关怀的拓展和深化提供了契机。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是对人的关怀,是对人的尊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而马克思关于人性的理论和人的本质的学说为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人文关怀提供了理论基石,对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人文关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吴继锋 《学理论》2013,(33):323-324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在西方新兴起的一个新的心理学研究领域,它倡导心理学以积极为研究取向,是当代心理学最新进展之一。积极心理学理论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文章在探讨近年来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高校辅导员应如何在积极心理学理念指导下,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与实效。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工作与人文关怀原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党提出的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倡导人文关怀,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从尊重、理解、关心人的角度,关注和发挥人的潜能,坚持科学性、党性和人民性以及教育功能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强化职校生价值观教育,是国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必然趋势。任何一个社会都必须具有稳固的、共同的价值观念。"一个没有信仰的社会,就根本无法生存"。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三个倡导",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作为职校生德育(思想政治教育)内驱力的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职校生德育(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能有力增强职校生德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延安鲁艺通过与党同心的思想教育,为党培养了一支优秀的文化军队;通过与民同乐的阶级教育,为国家培养了一批人民艺术家;通过与时俱进的形势教育,为民族培养了一代文艺先锋;通过以苦为乐的实践教育,为中国文艺开创了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鲁艺作为一个时代的传神之笔,一个昭示未来的精神坐标,为新时期艺术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良好的文化环境不是人以外的某种神秘力量创造的,也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而是文化环境建设的结果。文化环境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提高人对文化环境的能动作用,是文化环境建设的重要方式。在文化环境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倡导主文化所谓主文化,亦称主流文化,是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或主导地位的文化。主文化反映了社会文化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社会成员的行为,决定着社会文化的进程。由于主文化在社会中这种突出的地位和作用,所以,在文化环境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必须大力倡导主…  相似文献   

18.
在北京奥运会召开的过程中,有一支大学生志愿者队伍活跃在奥运赛场内外,他们践行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所倡导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通过服务奥运会,展现了一代大学生志愿服务无私奉献的风彩。大学生奥运志愿活动不仅为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了重要功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9.
徐伟民 《学理论》2008,(12):94-95
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相辅相成的。企业文化的核心是构筑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思想政治工作的目地,是对企业职工进行正确的理论武装和思想教育,调动人的积极性,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的目的;企业文化所倡导的企业精神,不仅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和外延,而且给思想政治工作增添了活力。两者紧密结合,才能更好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保证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白绍达 《学理论》2010,(26):167-168,184
面对国势衰落、民族危亡的形势,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时代的梁启超,充分认识到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倡导教育救国、教育兴国,主张废科举、改革封建教育制度,主张建立近代学校教育制度,高度重视师范教育与女子教育。同时,梁启超突破了洋务教育人才观的思想局限,提出了培养具有近代政治意识和道德品质"新国民"的教育目标。梁启超在中国近代教育制度的建立和教育思想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