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建湖 《政府法制》2014,(26):32-33
本文即以黛玉的这一具有典型性的身份为切入点,来分析清代继承法律制度。 父亲有无财产可供继承 清代继承法律制度秉宗法等级为指导原则,虽身份继承与财产继承并行,但重身份而轻财产。身份继承与财产继承界限不明,在很大程度上两者互为混同,后者是前者的附随,前者决定了后者。  相似文献   

2.
一、身份继承的回归?——《继承法》与《公司法》等法律的冲突(一)从身份继承到财产继承——继承范围的历史沿革“继承”的拉丁文为“hereditas”或“successio”.本意是“接受财产”或“延续”、“承嗣”,罗马法中则指就某种法律关系续取被继承人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李青 《当代法学》2012,(3):146-153
清代继承法制是中国古代继承制度的延续和发展,不但体现了宗法制度支配下的重身份轻财产的原则,而且也反映了清代继承法制的特点,如独子兼祧、身份继承传爱传贤、身份继承与财产继承的密切关系等,使之达到古代继承制度的完备型态。  相似文献   

4.
新《公司法》的实施使得股权继承问题更加明晰,它肯定了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资格可以由继承人来继承。可以说,股权继承不仅是财产继承,它也体现了一种身份的继承。从现实层面来考察,这种身份继承有其存在的价值,但不可以将其绝对化。  相似文献   

5.
广义上的继承,指特定范围内的生者对死者生前各种权利和义务的承受。其中,身份继承在现代社会已经基本上不复存在,当代法律中规定的继承,所指的仅仅是财产继承。《宪法》第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继承权是自然人享有的重要财产权利,继承法律关系是重要的民事法律关系,继承法律制度是民事法律...  相似文献   

6.
<正> 配偶间相互继承遗产,是现代许多国家的继承法赋于夫妻以身份关系为依据而享有的一种民事权利。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内配偶间相互继承遗产权利的有无,在同一历史阶段的不同国家中配偶财产继承权的享有程度,往往不尽相同。对各国有关配偶财产继承问题法律规定历史和现状的考察可以看出,随着继承法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不断完善,配偶财产继承问题大致呈现出这样两种动向:一是配偶在财产继承关系中的法律地位逐渐增强;二是配偶间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日趋平等。  相似文献   

7.
中国封建剥削阶级的继承,不单纯是财产继承,还包括祭祀继承、封爵继承等身份地位的继承。财产继承,是经济权利的转移,剥削手段的延续;身份地位的继承,则是政治权力的世袭、统治地位的接替。由于经济权利可以分割,政治权力不容分割,所以财产继承与身份地位的继承各有不同的继承制度。  相似文献   

8.
正一、股东资格继承概述我国《公司法》第75条规定:"自然人股东死亡之后,其合法继承人可以继承股东资格,但是章程另有规定的除外。"将自然人股东资格继承明确纳入到了继承的范围内。股东资格,是股东行使股东权利、承担股东义务的基础。股东资格究其实质,是一种身份权与财产权混合的民事法律地位与资格,某种意义上说,股东资格的继承,是一种"身份继承"的回归。股东资格的继承是现代社会财产继承制度下的特殊情形,是在财产继承的基础上进行的"身份继承",股东资格的继承,是一种对股东权利义务的全面的概括的承受,当然,这种继承同样应当符合现代民法中"限定继承"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我国继承法第一章第五条规定:“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据此,有些人将遗赠扶养协议理解为是财产继承的一种方式,我们认为,这种理解是不对的。财产继承制度是我国民法的一项重要制度。财产继承是指财产所有人死亡或被宣告死亡之后,按照法律的规定将死者遗留下来的财产转移给他人所有的一种法律制度。我国财产继承共有两种方式:即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法定继承是指依照法律所规定的继承人范围、顺序和继承份额而继承,又称为“无遗嘱继  相似文献   

10.
苏幸 《法制与社会》2014,(13):31-32
《红楼梦》是清代小说的至高代表,能从中看出清代各种各样的生活习俗、法律制度。《红楼梦》主要围绕贾府展开一系列的描写,其中最主要的还是以宝玉、黛玉、宝钞三个人之间的曲曲折折为一条线索。本文将试以曹雪芹所著的《红楼梦》作为资料,采用"互证互释"的方法,截取宝玉、黛玉、王熙凤等人的爱情生活来探讨分析下清代的婚姻法律制度,探析封建社会中法律制度是如何真正运用于实践中的。  相似文献   

11.
两宋时期女性的法律地位得到了规范和提高,有关女儿财产继承的法律有了空前的发展,对后世继承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法制史上具有不可代替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集体林地承包经营权的继承是用益物权继承,其性质决定了该继承兼受《继承法》与土地方面的法律调整,有别于一般财产继承。本文先从林地承包经营权继承的标的、被继承人、继承人等方面入手,指出林地承包经营权的主体实质是自然人。最后对林地承包经营权继承方式提出自己的见解与想法。  相似文献   

13.
限定继承制度是我国《继承法》一项重要原则,它是财产继承独立于身份继承的结果,打破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的"父债子偿"、"宗兆继承"的局面,各国立法例均对其效力予以确认,但大陆法系各国基于立法政策的考量对限定继承制度的实施方式及程度有所不同,分析德国、法国、瑞士、日本四国的继承制度,可以明晰我国限定继承制度现有规定的利弊。  相似文献   

14.
日本现代女性作家山田咏美的《贤者之爱》,貌似正面挑战日本唯美派文豪谷崎润一郎的《痴人之爱》,实质上是在继承与颠覆中重塑自我。继承与颠覆并非相悖,颠覆是在继承的前提下或积极或消极的进步。山田咏美跟谷崎润一郎的小说世界颇有重叠之处,她巧妙地借助于谷崎润一郎的文学衣钵,植入了看似相似实质相异的文学境界,令读者在似曾相识的文学框架下得到了全新的文学体验。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财产继承制度与宗祧继承密切结合,对历代财产关系的延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它具有多重固有矛盾,包括财产继承与宗祧继承的矛盾、同居共爨与别籍异财的矛盾、鼓励多子与众子继承导致败落的矛盾,以及男子垄断继承与女子参与财产继承的矛盾等,充分显示出封建制度的弊端.近代以来,通过对财产继承制度的变革,上述矛盾才逐步消亡.  相似文献   

16.
闫晓君 《法律科学》2012,(2):189-195
汉代身份继承一般是在被继承人生前置后或立嗣子。后可以是直系,也可以是旁系;既可以是卑幼,也可以是尊。汉代身份继承是在先秦时期“立子”与“立弟”两种继承方式中进行选择的结果,以“立子”为主,以“立弟”为补充,并逐渐过渡到唐宋法律中严格的“立嫡立长”的规定。在财产继承方面,准确地讲应该是分家析产,随着宗法大家庭的解体,嫡长继承制面临挑战,诸子均分制尚未建立。  相似文献   

17.
秦杰 《法制与社会》2012,(8):155-156
《红楼梦》是封建社会百科全书式的的作品,它犹如浩瀚无垠的大海,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宝藏。不仅详细的描写了当时上层家庭生活,同时也展现了封建宗法统治下的社会。仁者看仁,智者看智,今天,我们在欣赏《红楼梦》文学价值的同时,还可以从中看到我国的封建法制。本文将比照我们现代法律的体系,系统阐释《红楼梦》中与司法和民法中婚姻家庭法律制度等相关的法律现象。把封建社会封建文人著作中的封建法律与现代法律对比,使人们深深感受到古代封建法制对人们的束缚。而且这样会使我们对《红楼梦》的研究多了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18.
<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已由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并已公布,自一九八五年十月一日起施行。这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它标志着我国的继承制度已趋成熟和完备。这项法律的施行,将进一步显示和发挥社会主义法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四化建设的蓬勃发展。我国的继承制度,是社会主义类型的财产继承制度,它与旧传统意义上的继承制度  相似文献   

19.
简论马克思主义的继承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这项规定是马克思主义财产继承观的体现,也是我国建国三十余年来历史经验的总结。今天,在深入学习新宪法的时候,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观加以探讨,有助于加深对新宪法保护公民私有财产继承权的理解,也有助于提高我们贯彻执行这一规定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20.
最近,法律出版社出版了张晋藩教授新著《清律研究》,全书30万字。这是一本以清律为研究对象的学术专著,书中所论述的《清开国时期法律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清代的法律体系及其内涵》、《清代民族立法的卓越成就》、《清代私家法律的解析》、《晚清修律》、《晚清的宪政运动与宪法》、《清代的司法制度》、《清代反封建专制主义的法律思想》,均为清律研究中的重大课题。对于清开国时期的法律制度,前人和今人,研究者甚少。1981年,张晋藩教授在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法制史》第一卷,第一次以较多的篇幅,论述了清入关前的法制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