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延安行     
谢斌 《共产党人》2008,(24):51-52
要去延安了,从小就神往的地方,宝塔山、延河水、杨家岭、枣园、瓦窑堡会议、延安保卫战……这些耳熟能详的地名和名称每每召唤着自己,约略读过毛泽东著作,领略了毛泽东的雄才大略和指挥若定的气魄,他在延安窑洞挥笔写下指导全国抗战的《论持久战》的那张照片深深地印在脑海中。这次终致成行,心中难抑一种兴奋和激动。  相似文献   

2.
王开文 《当代贵州》2011,(25):50-50
七天的延安之行。不仅是一次庄严的朝圣寻根之旅,更是一次精神洗礼、灵魂升华之旅!  相似文献   

3.
锦衣微博行     
肖遥 《廉政瞭望》2014,(2):71-71
有笑话说:大半夜突然听到有人敲门,打开门一看,一个送外卖的小伙子,拎了很多好吃的站在门外。主人说:“你一定是弄错了,我并没有叫外卖。”“这我知道。”小伙子说,“这是你某个微博好友让我拿给你看一眼的,这是他今天晚上要吃的美食,他手机坏了发不了微博。”  相似文献   

4.
圣地延安行     
高峰 《党史纵横》2007,(6):23-25
我是怀着向往、敬仰、急切的心情奔向延安的。滚滚延河水,巍巍宝塔山,闪烁在窑洞里的灯光……这些记忆的影像,从电影电视中,从照片画作中,从文学作品中,从音乐  相似文献   

5.
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从北平一路辗转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写下了著名的《红星照耀中国》(即《西行漫记》)一书。  相似文献   

6.
一生坦荡、大智大勇的陈毅为何在艰苦抗战的1943年11月离开前线,千里迢迢赴延安?毛泽东又是如何化解陈饶之间的纠结,使陈毅"一通百通,无挂无碍",承担起新的使命。  相似文献   

7.
宝山行     
吴宝三 《奋斗》2002,(5):51-51
长江入海处的吴淞口,“南为上海门户,西为苏常樊篱,乃东南第一险要”,宝山,处于此。  相似文献   

8.
吕杰 《党史纵览》2013,(12):49-49
心往多少年,今日到延安。 延河流身侧,宝塔入眼帘。 胸中情切切,心头意绵绵。 圣地多胜景。急盼睹容颜。  相似文献   

9.
故乡行     
难忘故乡情青年离家耄龄回,故乡父老情依依,川江难忘别时景,争洗烽火旧征衣。 访杜甫草堂漫步曲径访草堂,茅屋数处淡无光。难得秋风无情翼,抒发诗圣忧民章。 游峨眉山半夜驱车上峨眉,山高路峻行人稀。云海三千观日出,一偿宿愿蜀山奇。 看乐山大佛大佛慈容镇三江,引来膜拜客八方。斧劈刀削九十载,写出天下第一香。故乡行@王一帆!汕头市离休老干部 中共汕头市委党史领导小组成员  相似文献   

10.
陆占兴 《共产党人》2005,(11):50-50
柳乃柳树,是一种遍及大地的极为普通的植物。柳之所以能够遍及大地,是因为其耐旱、耐寒.且不论土壤肥瘦和土质好坏.只要有生存的环境,它就能把生命永远地延续。说其普通,是因为它既没有杨树那样挺拔,没有松树般的傲骨.也没有竹子那样俊秀,更没有桃李般的果实。  相似文献   

11.
延安时期,博古担任《解放日报》的社长。从《解放日报》创办到改版再到进一步发展,博古的党报思想在办报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最终使《解放日报》成为一份大型中共中央机关报。博古在延安时期主办《解放日报》的党报思想主要有党报应贯彻党的精神,宣传党的活动,发挥"党的喉舌"作用;密切联系群众,走"群众办报"的路线;党报领导者应勇于打破固有的思想枷锁,锐利改革,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2.
黄炎培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民主建国会的负责人、中国职业教育的奠基者之一。1945年7月,他为了推动国共双方恢复和谈,与褚辅成等6位参政员一起访问延安。这次访问,成为他思想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3.
李平安 《党建》2010,(12):57-57
来革命圣地延安学习,深受教育。虽然时已霜降,且有寒流来袭,但同行均感心中暖流涌动。延安古城已经旧貌变新颜,令人欣喜;延安精神历久弥新,永放光芒!  相似文献   

14.
鱼恩平 《党史纵横》2004,(12):33-34
博古,原名秦邦宪(1907年———1946年),江苏无锡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因为他严重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而导致党和红军遭受重大损失,甚至险些葬送了中国革命。后期,他主要致力于我党的新闻事业,同时担任延安时期《解放日报》和新华通讯社第一任社长,是我党新闻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1940年底,博古从重庆返回延安后,毛泽东与张闻天同他谈话征求安排他工作的意见,博古提出了办报的想法。原来,博古在重庆时亲眼目睹《新华日报》被国民党视为眼中钉肉中刺而进行百般刁难,肆意扣押报纸,大肆恐吓读者,动辄无理检查、威胁甚至查封的情形。所以那…  相似文献   

15.
16.
韶山行     
高峰 《党史纵横》2009,(1):43-45
“儿时屡屡入梦境,神往瞻仰数成行。领袖故里觅风骨,太阳升起韶山冲。红旗卷起刀枪戟,成就大业唤民众。伟人创立千秋业,江山一统遍地红。”这是我从韶山归来后写下的一首小诗,诗句虽然平庸直白,但却是内心的真实坦露。  相似文献   

17.
1935年10月党中央长征到达陕北后,11月恢复了江西时期创刊的《红色中华》报,手刻油印出版,印数很少,1937年1月停刊。紧接着,1月29日《新中华报》创刊,始为油印,9月改铅印,两版三日刊,远远不能适应党的需要。于是,一张新的党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在毛泽东的具体关心领导下,便应运而生了。此后,毛泽东为它的成长倾注了大量心血,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指导。领导《解放日报》创刊1941年5月15日,毛泽东为中央书记处起草了关于出版《解放日报》的通知:“五月十六日起,将延安《新中华报》、《今日新闻》合并,出版《解放日报》,新华通讯社…  相似文献   

18.
雷霆 《先锋队》2012,(14):56
  相似文献   

19.
延安《解放日报》出版的年代,正值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和继续发展的时期。延安《解放日报》首次提出了毛泽东思想这一科学概念,初步阐释和概括了其科学内涵和体系,广泛宣传了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延安《解放日报》对毛泽东思想的研究宣传,有力地推动了毛泽东思想大众化,其做法对于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亦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陈文清 《党史纵横》2011,(11):18-21
延安,这一令人瞩目且富有传奇色彩的中国革命摇篮,是当今国内许许多多人都向往的神圣之地。1943年在延安出生的老伴,虽已于10年前陪同老岳父去过延安,但仍割舍不得与我一起重晤圣都的急切意愿,也许是一种情感的眷恋和难忘的追忆使然吧。为了使时间更充裕一些,把想去、想看的地方都去到看到,我们舍弃了旅行社,专门搞了一辆车子,请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