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建设和谐世界与国际人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艳华 《人权》2008,(1):25-28
一、和谐世界理念的精髓和谐的理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中国自古就有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和实生物的思想。和谐世界理念的精髓是承认不同,追求和谐。这些思想对于处理国际政治现实中的主要矛盾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根据"和而不同"的原则,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权利保留和弘扬自己的文化传统,表现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在国际社会中维护自己的权益,发挥自己的作用;但与此同时又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评析亨廷顿"文明冲突论",阐述中华文明之精髓—"和而不同"理念及其现代意义。"和而不同"理念为化解文明冲突提供思想来源,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思想基础,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和文明多样性的和谐世界的构建,它不单是传统的,更是现代的,不单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  相似文献   

3.
“和而不同”是一个古老而又日新的哲学命题。2003年12月10日,温家宝总理在美国哈佛大学演讲时,介绍了博大精深的中华哲学文化,指出“和而不同”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出的一个伟大思想。“和而不同”语出《论语·子路》,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当时论述的是社会和谐之道,但其中蕴含深刻的哲理。“不同”是指物质世界的多元性和差异性;“和”是指不同事物相辅相成,共生共长;“和而不同”的实质是强调矛盾的统一和均衡,达到总体上的和谐。温总理力主用“和而不同”的观点观察处理问题,有利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和而不同”的…  相似文献   

4.
和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部蕴含着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价值观,平等相处、彼此尊重的平等观,天下大同、同心同德的理想观等。由此,以和文化为历史积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这一新型政党制度中孕育生成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和而不同"的和谐型政党关系、"求同存异"的合作型政党关系和"同心同德"的同心型政党关系。  相似文献   

5.
在阐述"和而不同"思想的历史渊源并分析其内涵的基础上,提出在跨文化交流中坚持"和而不同"应做到立足本国文化传统,不搞文化霸权主义,求同存异,和谐共处。就当今世界来说,各国同处"地球村",都在谋求发展,更应该坚持"和而不同"的原则,以实现共同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一国两制"理论产生和形成不是偶然的,它只有在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基础上才会产生.在理论模式上,它与中国传统的"一分为二"理论模式密切相关.在思想内容上,它包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中追求统一、渴望和平、和而不同的精神.在价值观上,它体现了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墨家立论于"总天下之义以尚同于天"命题,倡导"疾爱为先",由寻求心身(人格)和谐着手,展开为"兼相爱交相利"的人际(群己)和谐,进而落实于"一同天下之义"的社会和谐,表达了墨家独特的社会管理思想和主张,与儒家带有宗法色彩的有序和谐思想相比,表明墨家已有平民意识和平等观念的初步觉醒.  相似文献   

8.
孔子"和而不同"的主张是在继承和发展史伯、晏婴"和同之辩"基础上提出的新命题."和而不同"充满着朴素的辩证因素,并上升到人生哲理的高度,显示出深刻的理论意义.时至今天,"和而不同"对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推动21世纪人类和平与发展仍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刘红梅 《传承》2008,(6):31-3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文化的支持,中国传统文化是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源泉。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和谐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崇尚自然和谐、社会和谐与心灵和谐。道家哲学,包括"自然之道"、"损益之道"、"无为之道"等多方面内涵,是其和谐思想的内在理论依据。道家思想,在当前和谐文化建设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具有明显而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马敏  郝海静 《传承》2009,(24):144-145
回族文化蕴含着极为深邃的和谐理念,其饮食文化、孝文化以及对外文化的"和而不同"的思想有助于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和谐,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乃至和谐世界,具有独特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1.
郭霞 《青年论坛》2006,(5):22-26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含丰富的"和谐"基因.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具有"整体和谐"性重要特征;中国哲学的根本范畴"和谐"思想集中体现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中庸之道"最高价值原则;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和谐"精神充盈于传统伦理道德领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宽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2.
回族文化蕴含着极为深邃的和谐理念,其饮食文化、孝文化以及对外文化的"和而不同"的思想有助于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和谐,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乃至和谐世界,具有独特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文化的支持,中国传统文化是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源泉.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和谐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崇尚自然和谐、社会和谐与心灵和谐.道家哲学,包括"自然之道"、"损益之道"、"无为之道"等多方面内涵,是其和谐思想的内在理论依据.道家思想,在当前和谐文化建设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具有明显而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现代社会是一个由许许多多不同部分构成的异质社会,求得社会不同群体间的和谐共存是一个古老的政治理想。我们建设的和谐社会是一个"和而不同"的民主法治社会,宽容是其基本精神,宪政建设是其必经之道。即和谐社会的宪政之道是一条宽容之道。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的环保思想和法律制度及其时代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宝库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环保思想和法律制度.儒家提倡的"天人合一"、道家提倡的"道法自然"、佛家提倡的"众生平等"等均把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其核心思想;在立法上,历代统治者都注重通过立法来或多或少地确认和发展这种社会文化."和谐"观作为中华文明的基本精神对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党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体现了改变传统文化的思维定式、实现"通古今之变"、突显传承发展、肯定中华文化的当代价值等特点,有利于增强文化自觉自信、凝聚强大中国力量、提升全民族道德修养、齐心筑造中国梦、树立良好国际形象等。新时代党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主要内容包括:基于法治的"平等仁爱"、为民服务的群众观、接地气的"鞋子论"、适用于国际关系的新型义利观、简明凝练的和谐观、扎根现实的"中国梦"等方面。这对我们进一步加深对传统文化理论的科学认知、进一步提升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等。这些均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对当前和今后的治国理政特别是文化建设具有着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升党和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增加道德修养的指引、培育精神动力、形成思想的基础、拓展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武器、塑造良好的国际形象等方面的现实指导性。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评析亨廷顿“文明冲突论”,阐述中华文明之精髓——“和而不同”理念及其现代意义.“和而不同”理念为化解文明冲突提供思想来源,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思想基础,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和文明多样性的和谐世界的构建,它不单是传统的,更是现代的,不单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  相似文献   

18.
《新东方》2019,(2)
中华传统"和"文化与统一战线一致性与多样性关系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文化追求和而不同,提倡事物的融合与和谐共生,这与正确处理统一战线一致性与多样性关系是相互映衬的。一致性与多样性的辩证关系,根植于"和"文化蕴含的"和合"思想中。同时,一致性与多样性的互动与转化,又深刻体现了"和"文化中"和实生物"的精髓内涵与价值旨归。"和"文化的理论思想,为统一战线理论和实践的深入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9.
"和同之辨"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重要问题.它表现出了当时的哲学思辨水平,推动了中国传统哲学的发展.孔子赋予"和"、"同"以价值意义和人文精神,提出了"和而不同"的思想.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这一思想日益显示出巨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袁济喜 《北京观察》2010,(11):48-50
<正>人民政协是建言献策、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舞台,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平台与典范。不过,真正从理论上理解和谐之道,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可以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去追溯这一理论的源头。中华传统文化为什么要讲和谐,这是因为中华民族特殊的人文地理环境与生存方式所决定的。基于生存的需要,中华民族很早就懂得了人人相和对于集体生存的重要性。所谓"和而不同",是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