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鄂西南土家族社区为例考察民族边缘地区的宗族组织,清代中后期,宗族组织在土著大族的基础上正式形成,并呈现出与汉族社会趋同的特征,在乡村社会中发挥着基层控制的作用,体现了民族边缘地区乡村社会转型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地区满语的使用开始于清入关前后,康熙时期,官方及民间出现满语使用的繁荣。与辽宁、吉林相比,黑龙江满语衰落时间相对较晚。至光绪中期,由于大量移民的进入及满汉融合的不断深入,满语开始出现衰微,清末民初,满语已基本被汉语所取代。  相似文献   

3.
母训是《清代朱卷集成》中一个较为突出的文化现象。部分考生在"慈训"中记录了自己的家训和家庭情况,描绘了母亲教育子辈的过程。考生将母辈训示写入个人履历,充分体现了女性在科举启蒙阶段的重要作用,也折射出清代贞节观念下抚孤教子的普遍现实。文人们通过课子图等方式表达对母辈的怀念,以另一种方式展现科举时代下女性的家庭生活和社会角色,进一步丰富了传统女性的文学形象。  相似文献   

4.
徐进 《传承》2012,(14):76-77
从城市历史地理学的视角,利用相关历史文献资料,对清代洮河流域的城镇布局与区域发展进行初步探讨。通过研究清代洮河流域的城镇的布局与发展,从而总结传统,结合其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揭示洮河流域——以甘肃临洮为例的社会内涵与城市文化底蕴及洮河流域城镇布局与区域发展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5.
清代苗族解纷文书如诉状、判词、告示、乡规、契约等对于研究清代黔东南苗族地区在剧烈社会变迁背景下纠纷解决方式的演变,展现苗民真实的法律生活和司法图景具有重要价值。清代黔东南林业贸易的繁荣和流官体制的建立,促使苗民社会纠纷解决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传统的理师诵唱演变为请中理讲——禀(送)官究治,衍生出民间调解、官府审判、官民互动相结合的苗民独特的解纷模式。  相似文献   

6.
侯宣杰 《桂海论丛》2011,27(3):112-115
清代的广西地方官府在维护市场规则、统制经营、调控金融和公务采买等方面所采取的市场干预行为对当时广西的经济运行秩序产生了双重影响:既利于市场环境的改善,有助于经济平稳运行,也因违反市场规律而导致经济波动不稳,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根据碑刻史料的记载,有清一代,商人们在长期的商事实践中积累了丰富多彩的商事习惯,同时也积极地建立公所、会馆这类行会组织并制定行会规约来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利益。清代律典中为数不多的几条律例以及地方官府判决是清代行规制定的基础,但同时也给商人们留下了很大的立法空间。由律文引申出的自愿原则被官府作为审查与监督行会与行规的标准。这些都使得清代的行会规约体现出了很高的自治性。国家权力不过多介入商业社会,政府充分尊重商人们的自治精神,这在当下仍有其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遵循风俗习惯、整饬人伦风化的情理要求,是清代官员"听讼"的根本主旨。对情理的重视贯穿于清代婚姻家庭诉讼的全过程。在婚姻家庭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地方官员并未严格依照法律进行裁决,而是依据情理确定案情并得出判决。  相似文献   

9.
赵立永 《前沿》2013,(2):184-185
在旅游类院校中,由于旅游院校自身定位加之学校自身的特殊性等原因,军事教学效果普遍不好,在军事教学的方式上基本以传统的“填鸭式”授课方式为主,鲜有创新.这不仅无益于军事教学的发展,更不利于军事教学目的的达成.基于此,我院探索出一条军事教学的新路——构建军事教学多样化的课堂.  相似文献   

10.
湖北少数民族地区人力资源是影响湖北省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强化湖北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力投资,重点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改革和制度改革,实现人力资源开发,是该地区摆脱贫困、走向繁荣的一个重要战略选择。构建适合少数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制度,对提升民族地区经济自身的发展能力,缩小湖北东西部差距,促进湖北区域的平衡发展,实现中部崛起,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和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1.
群体性事件是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有一定数量群众参与的,通过表情达意的形式,以期实现群体目的的信访、走访、静坐、请愿、闹事、集会、罢工、游行、示威,乃至围堵冲击党政机关、拦截铁路、道路交通等影响社会稳定的聚众性上访活动。凉山彝族自治州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凉山彝族地区社会治安是十分复杂的问题,它既有奴隶社会的沉渣泛起,又有在新时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产生了许多新的社会矛盾,给彝族地区社会政治稳定和经济健康发展造成极大危害。通过对凉山彝族地区近年来群体性事件实际情况的分析,归纳群体性事件的基本特点,分析群体性事件的原因,提出群体性事件处置措施,对于维护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秩序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从皇帝的圣旨、诏谕,国家的法律到地方政府官员的政令,大多要不了多久就会成为一纸空文,表现出律令与实际社会生活的严重脱节,这就是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具文现象”。本文以清代禁赌禁娼为主要事例,讨论了此种社会现象的成因和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3.
该书《导言》中写道:“清水江木材之流动,背后实际上是整个流域不同人群在不同时空中演绎出的不同故事。作为一项区域史的研究,本书希望围绕这些故事的渐次展开,将清代清水江下游地区这一特定区域社会置于王朝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脉络中来加以把握,  相似文献   

14.
15.
随着发达地区一些企业聚集条件的逐步形成,欠发达地区在低成本劳动力与产业配套条件的组合中处于明显不利的地位.因此,欠发达地区必须加强企业群的培育,提高工业化水平;发挥企业群的优势,加快城市化进程.为此应制定培育企业群的公共政策,加大金融支持,促进本地劳动力市场形成,开展区域营销,加强公营和私营企业合作,提升区域产业组织水平,构建区域创新系统.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种种困难和问题,少数民族地区尤为突出。在对贵州省安顺市三个民族自治县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必须结合民族地区特点,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王芳妮  赖全 《求索》2013,(1):116-118
信仰的神圣性是道教徒提升其世俗生活的精神情怀,而宫观经济则是道教存在与发展的物质基础。所以,对于道教而言,神圣信仰与世俗经济就形成了一种难以消弭的矛盾张力。张良庙是道教经济的重要实体,从张良庙现存的碑记中可知增加宫观经济收入并非其最终目的,张良庙在创办经济实体增加宫观经济的同时,发扬了道教济世利人的宗教理念,扩大了道教的社会影响,即张良庙在神圣信仰与世俗经济之间达成了一种理性的平衡。从这个意义上讲,张良庙宫观经济之发展可称为清代民国以来道教宫观经济发展之典范。  相似文献   

18.
清代康熙、雍正年间,诗坛涌起一股学习宋诗的风潮。时为地方名流、后为乾隆年间诗坛盟主的沈德潜,对这一风潮给予了相当的关注。他在诗论中指出,宗宋诗风潮中,时人鄙弃唐诗,唯尚宋诗,以至于有人读唐诗,就会遭到嘲笑。但通过对康熙年间诗坛的考察,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钱谦益、王士禛等诗坛盟主,还是吴之振、黄宗羲等在社会上积极推介宋诗的社会名流,都主张唐宋兼宗。崇尚宋诗的只是一部分中下层文人,他们不是客观地、理性地学习宋诗,而是亦步亦趋地摹拟宋诗,这部分人才是沈德潜批评的对象。因此,沈德潜说诗坛“竞尚宋诗”,只是对诗坛某个局部的主观印象,他把这一局部看成了整体。沈德潜在论诗时有意无意地夸大了宋诗风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我国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有内蒙古、新疆、青海和西藏四大牧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加强"三农"工作、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重大举措。内蒙古的城镇化率已达到57%,但仍有1100万人生活在农村牧区,还有许多人是持有城镇户口的农牧民。因此,需要继续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发展支柱产业,加强文化和科技培训,承接产业转移和促进就业增长。  相似文献   

20.
传统社会中民间谣谚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我们研究当时社会的重要资料。清代是距今较近的一个时代,流传至今的谣谚丰富多彩,其中涉及时政的部分,是在缺乏表达途径的时代,下层人民呼声的一种表达。由此形成的社会舆论,在当时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有时甚至是比较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