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何艳 《传承》2009,(8):92-93
儒家和谐思想是高校德育重要的思想文化背景,儒家和谐思想与高校德育的结合有着良好的社会条件。继承和发展儒家和谐思想为高校德育工作提供了优秀和丰富的资源,有利于高校德育目标的实现,能够增强高校德育的人文底蕴,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2.
继承儒家和谐思想加强高校德育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和谐思想是高校德育重要的思想文化背景,儒家和谐思想与高校德育的结合有着良好的社会条件.继承和发展儒家和谐思想为高校德育工作提供了优秀和丰富的资源,有利于高校德育目标的实现,能够增强高校德育的人文底蕴,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3.
高校社区的德育价值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建国  侯志军 《理论月刊》2004,(12):156-157
高校社区是指由影响大学生生活成长并与大学生发生联系的人群构成的生活共同体。社区对于高校德育具有实践价值、选择价值和辐射价值。探究高校社区的德育价值,有利于形成高校德育和社区发展的良性互动,推动高校德育和社区教育的优化整合,实现高校德育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王晓丽 《前沿》2007,(10):121-124
德育就其本质而言,体现了人为、为人和由人三方面的统一,简言之,德育的本质要求是以人为本。但是,在现实的高校德育中,德育目的的功利化、德育过程的单一化及德育内容的符合化都说明了"非人本"现象的存在。"非人本"现象的存在造成高校人本德育确立、实施、发展等的困扰。  相似文献   

5.
陈华 《理论月刊》2003,(9):134-135
传统的高校德育重视"规范伦理",忽视"德性伦理";重视显性德育课程,忽视隐性德育课程;重视德育知识的传授,忽视德育的"内化"与"外化".究其原因在于忽视对学生道德主体意识的培养.高校德育应该转变观念,明确目标,注重实践环节,加强大学生道德主体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论构建和谐的高校德育生态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军 《湖北社会科学》2007,2(8):154-157
高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增强教育的有效性存在着一个生态环境的问题。和谐的高校德育生态环境是由社会大生态环境、教育系统生态环境和高校德育"微生态环境"等三个部分构成的。构建和谐的高校德育生态环境要正确处理好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的关系;优化德育队伍结构;实现大中学校德育理论教育的有机衔接。  相似文献   

7.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目标,德育教师责无旁贷。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背景下,高校德育工作要求德育教师自身要硬、德育手段要多样、整体德育环境要强化,以此提高高校德育工作质量,促进高校德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培养时代所需的高素质人才,真正办好令人民满意的教育。  相似文献   

8.
德育人本是基于"人学理论"指导下以帮助学生成人为目的的一种新的德育理念。目前高校德育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德育目标的定位问题、德育内容的无根性问题和德育手段的反人本问题。高校德育人本以提高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培养主体性道德人格为目标,遵循可接受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以实现德育目标的层次性,增强可操作性,培养学生的道德主体性,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并构建高校德育评价新体系为实现路径,以实现学生德性的完满发展,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构建高校和谐德育——加强高校德育的新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桂平  王晓华 《传承》2007,(7):122-123
德育创新是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提出"和谐德育"的新理念,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加强高校德育工作的本质要求。构建高校和谐德育,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重视生活道德践行,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一体化的德育环境;建立和谐的德育评价机制;充实德育教育内容,创新德育工作的形式、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0.
吕鹏 《青年论坛》2007,(5):65-66
齐鲁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儒学精髓及人学构成对于现代高校的德育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挖掘齐鲁文化的内涵,将传统的文化瑰宝应用到高等教育中来,有利于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和高校德育建设的发展,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传统"慎独"思想与高校网络德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慎独"是谓独处无人时,自己行为谨慎不苟.这种高度自觉的修养精神与今天高校网络德育基本要求存在较多的相似之处.深刻理解两者的相齐性将有助于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和努力发掘传统"慎独"思想对当前高校网络德育的重要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2.
何振波  张国泉 《传承》2008,(2):88-89
在德育教学与实践过程中,"放任"式或"管制"式是误解或曲解人性化德育师生关系的两种典型形式。主体群理论为缓解高校人性化德育师生关系的紧张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同时也对高校教师处理好人性化德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陈卓 《传承》2010,(9):72-73
高校是德育的重要阵地,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德育教育的重要任务。它承载着对大学生深刻进行爱国主义,弘扬民族精神教育、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通过对当前高校大学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高校历史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及对该课程教学实践创新途径的思考等方面的探析,从而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德育功能,更好地实现大学教育的德育目标及内容。  相似文献   

14.
在德育教学与实践过程中,"放任"式或"管制"式是误解或曲解人性化德育师生关系的两种典型形式.主体群理论为缓解高校人性化德育师生关系的紧张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同时也对高校教师处理好人性化德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高校是德育的重要阵地,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德育教育的重要任务.它承载着对大学生深刻进行爱国主义,弘扬民族精神教育、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通过对当前高校大学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高校历史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及时该课程教学实践创新途径的思考等方面的探析.从而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德育功能,更好地实现大学教育的德育目标及内容.  相似文献   

16.
王丹丹  邵妍  曹万鹏 《传承》2011,(18):42-43,87
和谐社会视野下,构建高校德育体系离不开一定的原则及机制。高校德育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三贴近"的原则、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及德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健全运用德育工作的激励机制、保障机制、评价机制是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前提和关键。  相似文献   

17.
周斌 《传承》2008,(6):52-53
在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中采用"课程模块化"设计范式,它能够改变传统课程原有的单元式课程设计范式所固有的封闭性缺陷,不仅使学生在课堂上把学与做结合了起来,而且也使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德育教师和班主任教师有机地联系起来,有利于发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功能。  相似文献   

18.
在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中采用"课程模块化"设计范式,它能够改变传统课程原有的单元式课程设计范式所固有的封闭性缺陷,不仅使学生在课堂上把学与做结合了起来,而且也使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德育教师和班主任教师有机地联系起来,有利于发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功能.  相似文献   

1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高校德育的指导思想 ,促进大学生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是高校德育的重要目标。通过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高校德育改革整体关系的研究 ,我们可以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新时期高校德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意义 ,全面推动高校德育的改革实践 ,提高高校德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美国高校德育途径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高校德育与其重视高校德育途径的探索密不可分.美国选择了全面主义的德育模式,对德育课程、教材与教法进行不断创新;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外德育实践,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拓宽了高校德育的途径.分析美国高校德育途径的特点,汲取其中的有益成分,对创新与完善我国高校德育工作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