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公法权利的司法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城市化进程的步伐也在逐渐加快。在这一过程中,占我国人口总数三分之二以上的农民不仅是城市化的推进者和贡献者,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主要的先驱者和缔造者,从逻辑应然的角度看,他们本应是受城市化进程获益最多的群体。而实际情况是:我国农民对当前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各种社会权益的无法公平分享——农民无法公平地分享各种社会保障和现代化的文明成果,社会缺乏对农民利益的补偿和权益保护机制,法律缺少对农民权益有针对性保护的具体规定及实施体系。  相似文献   

2.
现代治理理论认为,现代社会的任何一个群体的利益保障,都是这一群体与其它群体博弈的结果。因此,利益有效表达是权益和利益维护的基础和前提。为着保障和维护农民资源环境权益,需要不断提高农民利益表达的有效性。地方政府执政理念和工作方式的转变和农民自身素质提高无疑是其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4,(34)
近代以来,当代中国最大的问题是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问题是农民权益问题,农民社会权益的保障问题是现阶段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目前农民社会权益出现新特点、新情况,必须探求新的保护机制、办法和措施。同时,农民社会权益问题事关大局,对实现社会的实质性公平,对转型期中国社会变革将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曹艳 《理论探讨》2005,(5):78-80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实质又是农民的权益问题。农民权益的缺失,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痼疾,保护农民权益,已成为我们实践“三个代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当务之急。其政策选择和制度安排是:端正指导思想,切实保障农民的各项基本权益;提高农民的素质,增强农民的维权意识,建立符合法律规范的农民权益保护组织。同时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制度,为农民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5.
史彤彪 《团结》2006,(4):40-41
农民权益,是指农村居民作为国家公民依法享有的各种权利和应得的利益。农民权益包括政治权利、经济权益和社会权益。目前,我国已形成以宪法为核心,以农业法、土地承包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保障农民权益的法律体系。《宪法》。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农民享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公民所享有的所有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农业法》第九章专设《农民权益保护》一章内容来保障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权益尤其是经济权益,该章主要内容有:(1)农民有权拒绝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收费,有权拒绝没有法律、法规、规章…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农民维权能力发展态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对自身权益的维护能力逐渐提高,其发展态势体现在权利意识渐增、维权资源的善用、维权技能和组织化程度的提高等几方面。农村和谐需要切实保障农民权益,而农民维权能力的高低反映着农民权益保障的水平,同时也反映着农民参与政治生活和影响政府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的能力。当前我国农民维权能力的进一步提升需要农民主体权利意识的进一步增强、维权资源的充分享有与有效利用、维权技能的进一步提高以及农民维权组织的培育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农村土地流转与农民主体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史以来,土地就是农民重要的生存依托,承担着农民基本的生活保障和社会保障功能。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传统的家庭经营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成为顺应市场经济发展,保障农民基本权益的重要路径。但在具体的政策实施过程中,又存在着种种危及农民主体权益的隐患。因此,明晰农村土地流转与农民主体的相关性,对于更好地维护农民主体权益、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6,(7)
新型城镇化作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在其建设中不可避免地要打破原有的生活状态,触及农民群体的既得利益;而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保障和满足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伴随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的推进,农民的利益保障问题也越发突出,如何在贫困地区的城镇化进程中妥善保护农民权益,确保农村人口城镇化的平稳过渡,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8,(12)
本文以福建省南平市武夷新区为观察对象,围绕新区建设中当地对被征地农民权益保护的做法,围绕立法保障、农民主体地位、土地补偿标准及农民自身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试从政策立法、制度改革及农民自我能力提升等方面提出保障被征地农民基本权益的路径建议:健全相关政策法规,增强法规适用性、改革相关制度、改善农民生存环境提升农民认识水平和发展能力,促成农民自主转变。  相似文献   

10.
“三农”问题的实质是农民权益问题,作为村民自治组织的村民委员会应成为维护乡村社会权益的组织依托;当前在我国乡村治理的实践中,乡村自治性组织的维权性功能存在着缺位、错位和异化的现象,这是由诸多原因造成的;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应着力构建以保障农民权益为根本的乡村治理新机制,推进乡村自治组织的社会性复归;通过政治环境的发展、制度机制的重构、文化观念的培育,挖掘和塑造村民自治性组织作为村民群众维权性组织的组织资源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1.
杨静如 《学理论》2009,(5):120-121
农民作为社会最大的弱势群体,能否保障其权益是实现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中心问题。然而事实说明农民在经济权利、政治权利、社会权利等诸多方面,严重落后于城市居民,形成了巨大的城乡差距,严重制约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文章在指出农民权利缺失的同时,提出重塑农民利益获得机制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解决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是维护农民权益、促进社会稳定、推进全域城市化进程的现实需要。大连在推动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方面取得积极进展的同时,还存在许多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完善大连市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的对策主要包括:提高养老保障待遇水平,建立正常增长机制;优化养老保障制度设计,提升统筹管理层次;创新养老基金管理方式,提高资金管理收益;提高养老保障账户收入,持续分享集体经济。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是在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和农民土地产权不明确的背景下发生的,与此相联系的许多制度导致农民权益受到极大损害,成为影响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因此,有必要建立保护农民权益的科学合理的机制。  相似文献   

14.
贵州省是我国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区,也是典型的欠发达、欠开发地区。在"两型社会"建设中,引导农民进行有序政治参与,是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实现贫困地区反贫困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在整理调研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农民政治参与行为加以分析,力求找出贫困地区"两型社会"建设中农民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并为完善农民有序政治参与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广东H市征地拆迁的实证研究,探讨了农民在社会结构中的组织性问题。农民在与政府、社会等的互动与协调中,不断的构建自身的组织性参与,形成形式上的组织共同体。这是农民现实的选择,是维护自身权益的一个有效途径。其组织性参与存在着事件性、临时性、受迫性与自发性、非政治性等倾向,其组织性参与存在着自性危机。现实的制度框架下,相关法律规定无法涵盖农民组织性参与问题,其存在自性危机与合法化问题。因此有必要在制度框架设置、政府职能转变、农民组织结构与功能优化等方面进行考虑,或许能化解当前农民组织性参与的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同时,对文化方面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更加关注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由于身份、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的特殊性,农民工既无法享受到户籍所在地的公共文化服务,又没有被纳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处在"两不管"的尴尬境地,在某种程度上是公共文化服务的"真空"地带。保障农民工的文化权益、丰富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有助于提高农民工自身的素质,推动我国城镇化进程,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农民工文化权益的保障需要政府、用工企业、社会力量和农民工群体的共同努力,但由于政府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其在农民工文化权益保障中承担着无可替代的责任。  相似文献   

17.
环卫工群体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群体,他们已和城市的正常运行密不可分。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环卫工由于自身条件等多方因素限制且遭受社会的不公平待遇,因此使他们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文章首先提出社会转型期环卫工权益保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合理的路径探讨,以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民生,增强环卫工群体的存在感、认同感和幸福感。  相似文献   

18.
赵丽敏 《学理论》2010,(15):90-92
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因此,农民权益保护问题历来是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也是新农村建设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尽管当前我国在农民权益保护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在当前农村的消极影响依然是农民权益受损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我们要重视传统法律文化对农民权益保护产生的影响,同时通过在广大农村建设现代化法律文化,加强农村法治建设,以达到真正的保护农民权益。  相似文献   

19.
论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障机制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土地合理流转已成为必然趋势,农村土地合理流转有利于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广大农民是土地流转的主体,他们应该是土地流转的直接受益者,土地流转的基本原则是保护农民权益。但是当前土地流转中损害农民合理权益的现象不容忽视。因此,构建农民权益保障机制,有效保障农民合法权益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农民利益保障状况调研——以辽宁农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的来说,我国改革开放的30年,是农民获得实惠最多的30年。但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资源配置方式、社会结构及经济结构的变化,我国农民没有充分分享到社会发展的成果,在经济资源、文化资源、组织资源以及基本权利的享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保障不足的问题。切实保障农民利益,需做好以下工作:加大政府对农业、农村发展以及农民教育的投入力度,改变城市偏向的政策导向,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