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理论》2017,(1)
情势变更原则不仅对我国合同法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其他国家合同法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在经历了良久的发展应用之后,情势变更原则才得以确立。当前,绝大多数国家都普遍地支持情势变更原则在相关领域的适用,我国以出台司法解释的形式正式对其承认。然而,自我国情势变更原则确立以后,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司法适用问题,司法审判实践中出现了很多适用不当的现象。为此,希望通过对情势变更原则适用风险的了解,从而提出良好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杨巧 《理论导刊》2001,(4):49-50
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以下简称《合同法》),适应改革开放和发展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既联系了我国的实际,又注意与国际接轨,是一部具有时代气息的 市场经济基本大法。然而这部法也有其不足之处,存在一定的法律漏洞。如理论界及司法界 盼望已久的情势变更制度最终被删掉了,不能不令人们感到遗憾,笔者就情势变更有无存在 必要的有关问题作如下探讨。   一、情势变更原则的意义   情势变更原则指合同有效成立至未履行完毕前,非因当事人双方的过错而发生了客观情 况,致使继续履行合同显失公平,故当事人可请求变…  相似文献   

3.
虽然我国目前还未在法律上明确规定情势变更原则,但该原则在现实生活中的地位日益突显。研究情势变更原则的理论基础、历史沿革以及情势变更原则在中国的现状,可以促进我国情势变更原则的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4.
"情势变更原则"是指合同依法成立后,因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的原因发生了不可预见的情事变更,致使合同的基础动摇或丧失.在此情况下,若继续维持原有效力显失公平,应允许变更或解除合同.基于我国商事经济交往的现实和立法现状,对情势变更原则理论应作较为全面的检讨.首先,应将"情势"改为"情事",并用"情事变更制度"代替现在的"情事变更原则";其次,应将公平原则而不是诚信原则作为情事变更制度的理论根据;再次,应当进一步规范情事变更制度的适用要件,并使其同相关制度的界限更加清晰;最后,有必要在情事变更制度中借鉴"再交涉义务",以发挥其独特效果.  相似文献   

5.
用人单位的用工自主权主要体现在对劳动合同的单方变更。我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仅确立劳动合同协商变更的原则,对用人单位单方变更权的立法缺失,引致司法实践中各法院对用工自主权的理解不一,同案不同判的情形大量存在。为减少各地裁判乱象,平衡用人单位经营管理自主权与劳动者利益保护,宜从用工自主权行使基础以及用工自主权行使的正当性两方面出发考察用人单位单方变更劳动合同的合法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情势变更与不可抗力都是合同领域直接涉及合同效力及责任的重要制度.对于合同双方当事人来说当发生了一些非因双方过失而导致合同无法履行、履行无意义、履行显示公平等的情况时,区分这些意外因素的性质,是属于情势变更,还是属于不可抗力至关重要,二者的选择使用对双方的责任影响甚大.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二者进行一个比较分析,期望能对合同有效成立后在发生意外情况下如何选择解决路径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7.
论合同法的意思自治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粉米 《理论导刊》2002,(12):33-35
我国合同法第一次确立了意思自治原则,当事人意思自治是合同法的灵魂。契约自由思想起源于罗马法中的诺成契约,在《法国民法典》中正式确立这一原则,1990年的《德国民法典》从社会本位出发,对它作了一些限制,使它趋向于成熟。我国合同法借鉴两法典的经验,对此原则作了充分的规定,以保障当事人意志自由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在如何理解《合同法》第五十条的规定上,理论界将企业负责人、法定代表人超越权限的行为解释为包括企业超越经营范围的行为,这不仅混淆了《合同法》第50条与《合同法司法解释(一)》第10条的规范范围,也是对越权原则的误解。追根溯源,这种误解的本质是源于越权原则之上的超越经营范围行为无效的传统观念,混淆了法人越权与法定代表人越权的概念。为正本溯源,有必要区分越权原则和法定代表人越权,明确越权行为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9.
我国正处于法治建设的成长期,社会情况瞬息万变,作为社会管理重要手段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在情势发生变更时也要做出相应的反应。由于行政规范性文件对不特定的行政相对人具有拘束力、确定力以及强制执行力,其一旦发生变更,往往使行政相对人的现有利益受到损失,其合法预期利益也会受到不可预知的威胁和损害。现有的信赖利益保护原则上仅局限于相对人实际发生的合法利益的损失,保护范围相对过窄,因而有必要完善现有的信赖利益保护原则,以解决公民因信赖行政规范性文件而产生的合法预期与行政管理者改变行政规范性文件以实现行政目的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浅议《合同法》格式条款制度的缺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合同法>格式条款制度,存在以下不足:在体制方面,将格式条款的订立、效力和解释同规定在合同订立一章中,有欠科学;在订立方面,格式条款订立中条款提供方需提请对方注意的范围过于狭隘,对条款的说明义务不具有普遍性,不利于相对人利益的保护;在效力方面,存在自相矛盾、自相重复的问题.同时,仅规定条款的无效,未规定条款的可变更、撤销,有悖于合同自由原则.  相似文献   

11.
我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第51条首次在行政复议中规定了不利益变更禁止原则,但该原则在各国饱受争议,由于行政复议具有与行政诉讼不同的性质和功能,不利益变更禁止原则是否在行政复议上适用?值得思考.同时,<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的规定也与其他法律之间产生了冲突.  相似文献   

12.
徐志强 《理论导刊》2014,(3):99-103,112
《劳动合同法》试图将用工全过程书面化、证据化的强制性立法违反了制度的数理逻辑,带来了诸多理论困惑。通过挖掘劳动关系确立之"用工论"的内涵和法律意义,可对劳动合同与劳动关系之间的法律功能、合同书面形式的效力、事实劳动关系的内涵、劳动合同变更的原则以及目前书面强制规定中的诸多细节问题进行理论解蔽和补正,并可由此优化劳动合同书面强制立法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民事规范准用于行政协议的问题。首先,要确定什么是行政协议,行政协议是设定、变更与废止行政权利义务的协议;其次,构成行政协议的情况下,考察是否存在特别规则,如果没有特别规则,而且确定存在法律漏洞的情况下,则可以准用民事规范。在准用民事规范时,要结合行政协议的特点,修正地进行适用。具体如在违法无效的情况下,必须是严重违反的情况下,才会导致行政协议的无效。在解除的情况下,要结合民法上继续性合同终止规则以及情势变更规则,进行法律适用。  相似文献   

14.
行政规划是政府职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现代国家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国外和我国的台湾地区,行政法学界对行政规划有专门的研究,而大陆行政法学界关于行政规划的研究还不是太多。本文拟结合行政程序法试拟稿中对行政规划程序的相关规定,提出自己对行政规划的性质、行政规划程序中的听证程序、集中事权和情势变更等问题的一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广州市铺面招租情况 ,分析了情势变迁原则在法律实践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6.
任何刑事案件的侦破过程都处于运动、变化、发展的侦查情势中,情势的易变性决定了侦查活动的复杂性。为了深刻把握侦查情势的运行规律,我们通过勾画侦查情势构造图的形式,运用静态分析的方式,从侦查中主体、客体与环境的关系入手,以案件结构要素与侦查基本程式的关联性为目标,力图准确地剖析侦查情势构造,进而对侦查情势进行科学解读。  相似文献   

17.
对于《劳动合同法》草案的一个重要的分歧,就是绝大多数人赞同草案第一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的基本原则,但也有意见认为,劳动合同法应当遵循双方平等协商的原则,平等地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这一问题关系到《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意义重大,必须予以澄清。笔者以为, 《劳动合同法》必须向劳动者倾斜。  相似文献   

18.
为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劳动合同法》的修订应在明晰立法宗旨的基础之上,重申偏重保护劳动者的法律原则。《劳动合同法》修订过程中,应从保障劳动者的工资权、建立解雇保护制度以及完善经济补偿制度三方面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情事变更原则是当代大陆法系国家债法中极重要的法律原则之一,同时也是最富争议的法律原则之一。该原则是指合同有效成立后,因当事人不可预见的事情的发生(或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的原因发生情事变更),导致合同的基础动摇或丧失,若继续维持合同原有效力有悖于  相似文献   

20.
预期违约是英美法系合同法中有关先期毁约的制度,不安抗辩权是大陆法系合同法中有关合同履行的抗辩制度。不安抗辩制度与预期违约理论对于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合同立法都有着重大影响。由于它们在我国各类合同实践中都客观存在,因而在我国合同法中加以借鉴是必要的。 一、预期违约的概念及立法 预期违约是英美合同法中特有的概念。它以合同约定的履行期限届满为届,将合同违约分为预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