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有企业亏损成因及扭亏途径再探赵德之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骨干力量,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当前,国有企业普遍效益不佳,不少企业亏损严重,有的已陷入资不抵债、生产经营难以为继的困难境地。认真研究国有企业亏损的原因,探索扭亏增...  相似文献   

2.
时下,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攻坚战中,扭转经济亏损已经成为比较严重的问题。那么,究竟怎样扭转这种亏损的局面?依笔者之见,扭转企业亏损的措施有多种多样,但重要一条,就是要扭亏精神,只有扭亏精神,才能扭亏经济。毛主席曾说过“人是要有点精神的。”只要有一种团结一致、奋发进取的精神,任何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企业也是一样,要扭亏经济首先得扭亏精神,经济亏损,精神却决不能亏损。  相似文献   

3.
国有企业亏损原因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企业亏损原因和对策郑海航中国社科院招标课题(严重亏损国有企业的现状及出路研究》课题组最近召开讨论会,就如何正确认识国有企业严重亏损的现状,分析亏损的原因,探讨扭亏的对策,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学者们在分析国有企业亏损额和亏损率增长趋势时指出,有两点值...  相似文献   

4.
关于严重亏损国有企业走出困境的对策1、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建立起强有力的产权约束机制、责任约束机制和对企业家规范的激励机制;2、对严重亏损国有企业分类排队,分别指导,分别采取债务重组、资产重组等多种改组、改制的特殊措施;3‘对传统产业的行业性亏损必须把扭亏工作重点放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上;4、对严重亏损国有企业的厂长经理进行一次全面审查和调整,发现和培养优秀企业家,发挥扭亏的“能人效益”;5、对高负债的国有企业,要通过调整资金结构,加速资金周转,走出高负债的危险区;6‘对内部管理不严的国…  相似文献   

5.
根据国务院八月二十四日的紧急通知和全国工交工作座谈会的精神,要大力抓好企业扭转亏损工作。现将一九八三年各地区、各部门工业企业扭转亏损指标随文下达(见附表)。请各地区、各部门对预算内亏损企业,要结合企业整顿,逐户分析亏损原因、制订扭亏规划、明确扭亏目标、提出有效措施,把扭亏指标层层落实到企业,保证完成。此项扭亏指标是国家指令性指标。对那些由于经营管理不善,完不成扭亏指标的企业,不准提取减亏分成,并相应地扣减企业基金。对计划外亏损,各级财政一律不予弥  相似文献   

6.
从“九化”扭亏看治厂先治党段景来江西省九江化工厂是国家大二型企业,1958年建厂,现有职工3600人。由于诸多原因,至1992年8月,这个厂累计亏损达7002万元,成为全省国有企业亏损首户。1992年9月,“九化”组建了新的党政领导班子。新班子确立了...  相似文献   

7.
政务了望     
2002年国有经济比重将进一步缩减国家经贸委副主任蒋黔贵日前指出,2002年国有企业改革将围绕减少国有经济比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陷入困境的国有企业经过3年的改革,有72%已经脱困,但企业脱困的基础不稳定。国有企业的“退而有序“有3条实现途径:(1)对长期亏损、扭亏无望的企业实行兼并破产。(2)关闭一些产品质量低劣、造成环境污染的企业。(3)对国有小企业进行改制。  相似文献   

8.
在新旧体制交替时期:我国相当一部分国有中、小型企业亏损严重,难以自拔,而在同一时期,一家拥有固定资产330万元,连续亏损三年,累计亏损400余万元的小型国有企业武汉第一植物油厂却在两年半的时间内,演变成为拥有1.39亿元固定资产,年销售收入达3.5亿元,利税总额为2745万元,包括九家全资和合资公司在内的蒙德集团,创造了国有企业快速扭亏。超  相似文献   

9.
国办发〔2006〕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全国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做好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工作的意见》已经国务院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二○○六年一月十六日关于进一步做好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工作的意见全国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国有企业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是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而采取的一项特殊政策。近几年来,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一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和资源枯竭矿山平稳有序…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国企脱困目标实现的最后一年。国家经贸委1月25日宣布:我国国有企业三年改革与脱困出现重大转折。重点企业扭亏增盈取得较大进展,1997年底亏损的6599户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工业企业,通过实施兼并破产、改组联合、债转股和加强管理等措施,已减少了3100户。从而增强了人们对于国有企业实现三年脱困目标的信心。但是,有一些本来不属于亏损的企业和近两年已经被扭亏的企业,却又返回到亏损企业的行列中.出现了“东山日出西边雨”的怪现象。究其原因,首先是存在假盈利现象。有的企业为了迎合上级主管部门有关实现国企脱困目标的需…  相似文献   

11.
鹰潭市政、银、企合力扭亏的调查与思考熊平安,王宇辰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亏损问题比较突出。如何救"危"扶"困",让企业摆脱困境,重获生机?鹰潭市实行政府、银行、企业"三结合",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有选择、有步骤地扶救困...  相似文献   

12.
《江西政报》2006,(5):25-26
国有企业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是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而采取的一项特殊政策。近几年来,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一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和资源枯竭矿山平稳有序地退出市场,对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维护企业和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做好今后几年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工作,全国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全国领导小组)研究制订了全国国有企业关闭破产工作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体规划),已经国务院第80次常务会议原则同意。现就贯彻落实总体规划,进一步做好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13.
从我们江苏省盐城市的情况看,福利企业亏损面较大。亏损的原因较为复杂,解决起来难度较大,但不是没有办法,笔者认为做好扭亏这篇文章,要在适应市场上用气力,在增强“五个力”上求突破。一是振奋精神聚合力。扭亏措施首要一条,就是要有“扭亏精神”。扭亏先扭“志”,志在甩掉亏损帽,让福利企业走出困境。经济亏损,精神绝不能疲软。扭亏精神从何而来?来自于针对性的思想政治工作,稳定职工情绪,化解各种矛盾,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重塑企业精神,增强凝聚力,依靠群众智慧,挖掘蕴藏在群众中的创造力。二是深化改革增活力。按照…  相似文献   

14.
浅议破产企业职工安置林景青至1994年末,我国亏损的国有企业数量占企业总数的比例已超过40%,其中许多是资不抵债、扭亏无望、本应破产的严重亏损企业,但由于企业职工难以安置而无法实施破产.因此,如何解决破产企业职工的安置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试就安...  相似文献   

15.
目前,深化企业改革,步履艰辛,民族地区的国有企业也是这样,主要表现在企业普遍亏损,盈利下降,亏损额增大。部分企业对市场前景持悲观态度,缺少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有的企业对进一步深化改革持观望态度。这些问题如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将使企业错失发展良机。如何看待企业亏损?如何增强企业扭亏的信心?笔者谈几点个人看法。一、企业亏损的几个深层次原因据有关资料统计,当前企业亏损面高达45──50%,部分行业为全行业亏损。从行业上看,亏损企业主要集中在纺织、机电、矿山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基础产业,有些行业严重亏损是建国…  相似文献   

16.
刘海 《群众》1999,(11)
国有企业是人民共和国大厦的经济基石。企业党组织则是企业政治领导核心。在当前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扭亏脱困的情况下,如何发挥企业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作用?盐城市组织实施的“党组织凝聚力工程”,就是一个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广西国有企业存在的机制不活、产品陈旧、技术落后等弊端日益显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面临严峻的挑战。从1996年起,全区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出现了连续三年亏损的局面,1997年跌入最低谷,净亏损13.95亿元,陷入严重困境。1998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国有企业三年改革脱困的目标。自治区党委、政府深刻认识到,贯彻落实中央的战略决策,实现国有企业三年扭亏脱困的目标,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是重大的经济任务,也是重大的政治任务。实现这一目标,根本出路在于深化改革。在统一思想认识和深…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标志着我国企业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转折时期。要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在当前.从观念上必须突破以下几点。1、所有制不能决定企业姓“资”姓“社”——对扭亏无望的国有企业必须大胆进  相似文献   

19.
一、应该历史、辩证、实事求是地看待国有企业的亏损问题近些年来,国有企业发生亏损较为普遍和严重。“三分之一明亏,三分之一潜亏,三分之一盈利”,这是人们描述国有企业目前面临严峻形势的惯常用语。由此出现两种比较典型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国有企业大量亏损,发展水平不如乡镇、私营、外资等其他类型企业,把国有企业亏损问题归结到国有制上,对搞好国有企业丧失信心;另一种观点认为国有企业亏损问题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暂时现象,随着  相似文献   

20.
关于国有企业亏损的原因目前有许多看法。有人认为亏损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不善造成的,而实施财会“两则”后又加重了企业困难。也有人认为除上述原因外,还有政策性亏损、结构性亏损、税负过重、原材料价格上涨、债务负担过重、设备老化、人员过多、流动资金短缺等原因。还有人说,造成国有企业困难加重、长期大面积亏损的原因是长期以来国家对国有企业实行“只取不予”的政策,或者说是政府“竭泽而渔”的短期行为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