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学理论》2017,(2)
哈尔滨市双城区具有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对当地旅游业发展而言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进入"十三五"后,旅游业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作用日趋凸显。特别是2015年5月12日正式撤市建区后,哈尔滨市双城区旅游业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正因为如此,当地旅游主管部门要深刻认识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对提高哈尔滨市双城区旅游知名度、开拓客源市场的意义,下大力气开发历史文化资源的旅游价值,重点打造解放战争旧址群、清代历史遗迹两大历史文化旅游板块,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品牌,使之充分展现百年双城堡的文脉,为当地旅游业创造更大效益,促进哈尔滨市双城区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以创新开发民族文化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资源开发是民族地区发展文化产业,促进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而民族地区文化资源开发率不高,文化资源优势尚未完全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文化资源开发工作缺乏创新。因此,必须以创新为民族文化资源开发的内核,对民族文化资源开发的观念、内容、形式进行创新,树立开发的利用观、持续观、科学观,增加开发的文化元素、民族要素、时代因素,实现开发的产业化、科技化、社会化。  相似文献   

3.
葛琳 《学理论》2012,(17):165-166
哈尔滨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其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和巨大的价值.但目前,哈尔滨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为此提出如下对策:一是正确认识红色历史资源;二是建立科学的资源管理体制;三是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四是加大资金投入;五是开发红色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4.
在西部大开发中,在开发西部民族文化资源以服务于西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还需重视保护西部民族文化资源,强化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意识。保护民族文化资源与经济开发并不对立,相反,能更好地促进西部社会的协调发展。保护西部的民族文化资源,是保持西部特色的必然要求,是对纯粹经济主义的一种抗拒,是表明在全球化条件下对传统文化的一种理性自觉。  相似文献   

5.
王文忠 《学理论》2009,(27):10-11
五常市位于我省最南部,地处长白山张广才岭西麓,区划面积7512平方公里,呈“六山一水半草二分半田”的地貌分布,资源丰富,人口104万,汉、满、朝鲜、回、蒙、锡伯等9个少数民族集中居住。这里山清水秀,五常大米闻名中外,不仅是全省的入口大市,农业大市,而且是全省历史文化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远古遗址有:学田出土的猛犸象牙化石和石器,是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存,我省地域文化历史承接的物证;金代遗址有:古墓遗址多处,其中有南宋使臣洪皓被流放地、金相完颜希尹的世居地冷山(今五常冲河镇境内);  相似文献   

6.
程静  苏承英  陈军 《学理论》2009,(17):164-166
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阆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文化资源。对这些优势资源加以有效地开发和挖掘,将会充分发挥出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城市景观价值、旅游休闲价值和经济转换价值,进而对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但同时,又必须加以合理地保护,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而保证阆中原生态文化的永续长存。  相似文献   

7.
黄华勉  王哲 《学理论》2009,(21):127-128
汉中拥有丰富且极具特色的文化资源。只要真正读懂汉中,通过深度挖掘的方法,一定能使文化资源成为推动汉中快速、协调发展的强劲推力,在努力开发、利用历史文化资源的前提下,推陈出新,建设文化、经济全面协调发展的新汉中。  相似文献   

8.
陕西拥有丰厚的先周与西周文化遗存、器物、经典、传说等历史资源,但周文化产业却一直发展滞缓,无法形成与文化地位相匹配的"周秦汉唐"整体产业板块。其原因与资源分布、文化定位、产业运作等因素有关。立足现实实践,周文化产业的开发要注重文化节点的准确选取,增强开发的工程意识,抓好项目的重点突破和研究的持续深入等。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7,(3)
近年来,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成为我国学界的热点研究领域。通过检索中国知网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本文将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大致分为初识期(1995-2002)、热潮期(2003-2011)和稳定期(2012-2016),并主要从文化旅游资源概念界定、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发展阶段、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主题等方面对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进行了回顾,分析了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张家界土家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旅游资源是深层次开发旅游业的基础。张家界市境内有丰富的土家族文化旅游资源,但是在开发过程中存在重视不够、措施不力、特色不浓、文化内涵偏低等问题。在大力发展自然风光游的同时,应重视对土家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明确土家族文化的内涵,正确处理“保留”与“艺术提升”的关系,舞台性与真实性相结合,增加土特产品的文化附加值,突出土家族文化的特色,发展土家族文化旅游。  相似文献   

11.
旅游发展要重视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发展要重视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杨培钧 改革开放促使我国的旅游事业蓬勃发展起来。我省把旅游事业蓬勃发展起头,当作振兴陕西经济的突破口,坚持国际旅游业和国内旅游业并重的方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西安在全国旅游中虽然居于“四大热点”的前列...  相似文献   

12.
炎帝文化蕴涵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其历史遗存、历史祭祀、历史建筑、文化艺术等,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炎帝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在现有基础上科学规划,提供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大力进行宣传,进一步整合资源,合理开发人才,打造湖南炎帝文化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13.
论四川道教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具有十分丰富的道教文化资源。从总体上看,还有较大的资源开发潜力,深度开发四川道教文化资源,可以实施整体营销、错位发展,展示与体验相互结合、文化与产业同步发展的总体构想。同时,还可从道教旅游、道教医药、道教餐饮和养生休闲、道教文化艺术等产业角度进行深度开发。  相似文献   

14.
西部旅游资源开发六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来自西部的一条信息值得人们关注:在西部大开发的热潮中,西部几乎每个省区都把旅游业列为支柱产业或重点产业。 西部无疑是中国旅游资源的富集区,旅游资源约占全国资源总量的三分之二。旅游业又是见效快、污染轻、产业关联度大的朝阳产业。因此,旅游业完全可以成为西部经济的新增长点。但是西部旅游资源的开发应慎防一哄而起,盲目上马。 什么样的资源能吸引游客?这是开发旅游资源首先要回答的问题。北京旅游学院教授刘德谦指出,对旅游资源价值的认识存在差异性,即本地居民和本地开发者与旅游者认识的差异。因为由资源形成的旅游产…  相似文献   

15.
地方特色历史文化资源,是干部教育培训的本源性优质资源。它不仅仅是构成干部教育培训中的国情教育、党性教育、人文教育、知识教育的鲜活素材与本土教材,对其加以开发和利用,还对于整合干部培训资源、增强干部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彰显地方党校办学特色,进而形成富有开放性、活力性的区域特色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科学化水平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在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上,重视开发和利用各种培训资源,特别是地方特色历史文化资源,是无可非议的,是相当必要的。为此,要凝聚共识,明确价值目标;要遵循原则,把握转化重点;要突出创新,掌握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汉中南郑旅游文化资源丰富,通过更深一层次的挖掘与开发,不仅可以整合南郑文化资源,其还具有良好的旅游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7.
王昕民 《学理论》2014,(5):87-88
松花江是哈尔滨的生存环境和依存资源,哈尔滨是松花江流域开发的伟大物质成果。发展和建设哈尔滨必须使用好松花江资源。松花江三大资源开发对哈尔滨发展有重要作用,虽然文化和历史资源是无形资源,但它营造的是城市发展的品位和品牌,是城市发展的灵魂,是城市的新兴产业。松花江流域的文化资源流多元而有内容,有中原文化、金源文化、冰雪文化、黑土文化、外来文化等,具有兼容性、包容性、开放性。松花江流域的历史资源内容丰富,是在和中原历史互相推动下无空白推进的,松花江哈尔滨段有许多历史遗址,其开发是城市人文方面的建设,也是发展旅游业的巨大资源。  相似文献   

18.
汉中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两千多年来,历史曾在这块土地上上演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话剧,也留下了众多举世瞩目的文化遗存,这成为汉中现代旅游业的宝贵财富。在汉中这块集自然山水与历史人文遗迹于一体的神奇土地上,最为璀璨夺目的则是两汉三国文化遗存,它不仅资源丰富,而且品位高,影响大。古汉台、饮马池、拜将坛、武侯墓等诸多的遗址是两汉三国时期的著名人物在汉中留下的不可磨灭的印记,体现着两汉三国时的人文精神。开发和保护两汉三国文化旅游资源,必定使得汉中的旅游业突飞猛进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肖亚波 《学理论》2013,(20):96-97
汉中的三国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是汉中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依托,但也存在经济距离长,产品形式单一且较为初级,客源市场范围小等劣势,提出一些建议如下:深度挖掘三国文化;大力开拓客源市场;加大旅游投入;加强旅游基础和配套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20.
汪灵 《学理论》2011,(11):84-85
通过对南京六朝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促使其良性发展的一些建议,如依据六朝文化旅游资源的顾客导向和自身特点进行开发和保护;开展六朝文化旅游区域合作,做好旅游宣传促销;大力推进"六朝博物馆"的建设工作,推动"十朝博物馆"齐聚南京,为六朝文化提供全面系统的展示平台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