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防治耕牛血吸虫病是整个血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过去国内对该病治疗主要采用酒石酸锑钾、锑—273、血防846、敌百虫等,这些药物虽然有一定疗效,但均不十分满意,而且其中部分药物有较大的毒性,临床治疗往往使病畜产生严重副反应,甚至死亡,造成较大  相似文献   

2.
防治耕牛血吸虫病是整个血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以往国内对本病的治疗,主要采用酒石酸锑钾、锑273,新血防片、敌百虫等。这些药物虽然有一定的疗效,但均不十分满意,而且其中部分药物有较大的毒性,临床治疗往往使病畜产生程度不等的副反应,严重者甚至死亡,因此,寻求高效低毒的治疗耕牛血吸虫病的药物,实属必要。1975年5月,武汉市医药工业研究所合成“7505”新药,经在小动物身上试验,证明有杀灭血吸虫的效果。为了  相似文献   

3.
流行性淋巴管炎是单蹄兽的一种由囊球菌所致的慢性传染病。病程极长,十分顽固,呈地方性流行。 (一)在北方牧区的流行特点: 1.潜伏期长,病程长,治疗恢复期长。于夏季外伤感染,秋末和冬季大批发病。病程有的长达二年。 2.夏季易愈,冬季难治。大批死亡在春节前后的二、三月份。夏季青草期营养好易治愈,冬季膘情差治疗恢复慢。  相似文献   

4.
解放以来,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在党中央,毛主席的关怀下,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特别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一个更大规模的“送瘟神”的群众运动正在蓬勃兴起。实现毛主席“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这一伟大指示已为期不远了。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牛羊东毕血吸虫病自五十年代至今,在榆林、汉中、延安三个地市的17个县市中发生、流行,造成严重经济损失。防治本病虽有锑273、酒石酸锑钾、苏酒雄合剂、猫眼草等多种药物、均因疗效不确,或毒性较大而已多不用。1980年以来,我省试用硝硫氰胺(7505),但静注时有7~30%的反应,0.3%死亡。为此,1982年7月至1983年6月,我们先后在榆  相似文献   

6.
耕牛代谢性酸中毒是由于过食精料而引起瘤胃内环境改变、乳酸增多、脱水、血浓浓稠等一系列变化的疾病。国外乳牛发病报道的较多。近年来我国北京地区乳牛亦多次发生(肖定汉,1982)。但耕牛致病的尚不多见。1983年春耕期间,我们在镇宁县兽医门诊部收治了6例患本病的耕牛。其中母黄牛4头,母水牛和公水牛各一头。于4~6月份农忙季节中发病,且都有过食精料的病史。除一例母黄牛偷食大米过多未作治疗突然倒毙外,其余5例经治疗后,痊愈3例,2例无效死亡。  相似文献   

7.
耕牛泄泻发病较多,病因、病情有所不同,笔者就近年临床病例的辩证施治情况介绍如下。 (一)一般资料 1985年以来,我院先后治疗耕牛泄泻153例,其中脾虚型55例,寒湿型42例,湿热型23例,肾虚型20例,积滞型13例。临床证型以脾虚多见,其次是寒湿型,湿热型、肾虚型,积滞型较少见。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冬、春季节发病率较高。多因内伤外  相似文献   

8.
耕牛霉烂甘薯中毒在兽医临床上较多见,但因饲喂黑斑病甘薯幼苗引起耕牛中毒,还未见有报道,近几年,笔者在门诊上遇到8例(黄牛1头,水牛7头),其中1例因抢救不及死亡外,其它7例均治愈。 (一)发病情况 本病发生在翻整薯种地的6~8月份。耕牛吃了黑斑病甘薯幼苗后4~12小时即呈现症状:精神不振,食欲废绝,头颈伸直,张口呼吸,鼻翼扇动,甚者在150米远的  相似文献   

9.
耕牛痈是发生在皮肉之间的局部化脓性疾患,局部肿胀、热痛,发病迅速,一般发生在夏秋季节,常位于肩、颈及颌下等处。几年来,笔者采用《医宗金鉴》中的仙方活命饮加减治疗耕牛痈12例,疗效显著。(一)临床资料 在12例病牛中,肩痈7例,颈痈1例,颌下痈4例,大小约10cm×15cm,其中2例化脓。触诊患处有热感,拒绝按压,在被毛少处的肩痈可见暗红色。食欲、体温、脉搏、呼吸一般正常。尿少而呈黄色。(二)方剂组成 为《医宗金鉴》原方。250~300kg体重的耕牛可用如下剂量:金银花90g,天花粉60g,归尾60g,浙贝母60g,甘草30g,乳香30g,没药30g,白芷30g,防风20g,炒山甲20g,  相似文献   

10.
1971年至1982年,我们在湖南省长沙、望城、浏阳、湘潭和邵东等县的14个公社,先后见到耕牛发生一种以口吐白泡、全身皮肤冷热不均或冰冷、走路形同酒醉、有些并有轻度瘤胃臌气为特征的疾病。长沙地区的群众称之为“寒沙症”,邵东县的群众称之为“蛤蟆症”。轻者站立不稳,重者卧地不起,甚至造成死亡。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耕牛黑斑病红薯中毒的发病率比较高,我院采用中西医方法治疗53例,治愈51例,死亡2例。我们的实践体会是,根据病情的发展程度,将此病分为初期、中期和后期三种,并施行不同疗法。治疗原则为:排毒、解毒、防止缺氧、维持体内酸碱平衡。  相似文献   

12.
耕牛过食稻谷经常发生,多因对耕牛管理不善,使牛绳挣断或散牧失管,牛只进入稻田任意采食或闯入粮堆暴食所致。1980年~1985年,我院共收治此病32例,对其中11例病牛使用饴糖治疗,全部治愈;对另外21例,采用灌服泻药或手术疗法,治愈16例,死亡5例。 (一)临床症状 用饴糖治疗的11例病牛中5例食欲停止,反刍消失,粪呈稀水样,气味酸臭。有4例粪干而少,粪中夹有稻粒及碎米。轻度和中度脱水。直肠检查,除2例小肠  相似文献   

13.
子宫脱垂是母畜常见病,尤以分娩时多发。笔者自1991年10月至1997年2月间先后用挤压排液整复修补术、阴道子宫复位修补术和子宫切除及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治疗子宫脱垂38例(其中:耕牛13例,猪21例,山羊4例;子宫完全脱垂5例、部分脱垂33例;阴道前后...  相似文献   

14.
1982年6月9日南阳县石桥公社朱村大队第六生产队急性死亡耕牛3头,经检查分析证实为氟乙酰胺中毒死亡。(一)发病经过 该生产队共有耕牛12头,均系南阳黄牛,集体喂养,急性死亡的3头牛同槽喂养。6月8日上午,这3头牛吃草反刍均正常,当时正值麦收大忙,正常使役。下午2点左右,发现这3头牛吃草减少。6月9日晨3头牛均不吃、不反刍,空口咀嚼,上午7时许6岁公牛突然倒地抽搐猝死。中午12时3岁公牛急剧后退,共济失调,肌肉颤动,倒地抽搐死亡。余下的一头8岁公牛,心率及呼吸加快,但体温正常,下午3时许死在牵往公社兽医站治疗途中。(二)病理剖检变化 死亡3例的剖检情况基本相同,其主要变化:皮肤完整未发现异常,可视粘膜正  相似文献   

15.
武陵山区的铜仁地区为农业部在贵州的粮食生产基地。由于牛、猪体内外寄生虫危害严重,导致耕牛春乏死亡严重,生猪出栏率下降,饲料转化报酬低,明显降低了耕牛的使役能力,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为防治本病的流行,我们于1990年对铜仁地区牛、猪寄生虫种类、分布及流行进行了调查。(一)自然概况 铜仁位于贵州省东北部,武陵山南段,东径108°50′~109°29′,北纬27°26′~  相似文献   

16.
耕牛青杠叶中毒是以泌尿、消化系统机能和器质性病变为特征的地区季节性中毒疾病。该病在国内发生的时间已较久,如贵州、四川、湖北、河南、陕西、山西等省均有报道。栎属植物分布的地区,每年在谷雨前后均有大批耕牛发病和死亡,如贵州遵义县复兴公社1973年中毒耕牛达225头,死亡44头。我们采用瓣胃注射治疗该病,经试验对初、中期中毒病牛效果较好,对后期中毒需配合强心、输液等疗法,方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一)流行病学调查 1979年春,淮北各地区的耕牛普遍消瘦,食欲减退,消化不良,发生异嗜:啃砖、吃石子、砂石、绳头,舐泥土等异物,关节肿大,骨骼变形,呈现跛行,卧地不起,乃至死亡。如泗县20个乡发生了耕牛骨软症,其中丁湖和东方红两个乡共有耕牛3295头,已病1024头,发病率达31%以上。个别的生产队更为严重,如丁湖乡大袁庄大队袁庄生产队耕牛8头:病6头,死亡4头,全系水牛;又如东方红乡余圩大队下湖陈生产队有耕牛15头,病12头,死亡9头。在同一时期,宿县地区的五河、灵壁、固镇、宿县、怀远、濉溪和砀山等各县,以及阜阳地区的耕牛也都普遍地发生骨软症。淮北地区,乃至淮  相似文献   

18.
耕牛误饮人尿发生中毒的病例,在贵州省很多地区如遵义、铜仁、毕节等地每年都有发生。本病发展迅速,若不及时治疗,常因窒息而死,给农业生产造成损失。在我国科学文献资料中少见有关此病的报导,现将几年来防治该病的情况,整理于后供参考。 一、病因:主要是由于耕牛体内缺乏含氮物质及矿物质盐类,异食,或因饮水缺乏误饮大量人尿所致。  相似文献   

19.
1990年6月在本市六枝特区新场区牛场乡发生疫情,该乡现有耕牛297头,其中成年牛125头,青年牛135头,犊牛47头,在成年牛和青年牛中蔓延发病。发病急,病情严重。至8月19日相继有23头发病,其中死亡5头,1头初孕母牛流产,11头正处于发病之中,6头先后康复。病程一般8~12天,最急性2天内死亡。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观察,病理剖检及病原检查诊断为急性牛弓形虫病。  相似文献   

20.
第一报 常用消毒药物对猪溶血性链球菌的消毒试验 以急性败血经过,传播迅猛,流行广泛并且能引致大批死亡的猪溶血性链球菌病,目前已在广西、福建及四川有正式报道。特别是我省在1976年下半年的一次暴发流行,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很高,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显然,探索对猪溶血性链球菌有效的化学消毒药物,在防治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菌种 采用由屠场急性败血死亡肥猪所分离并经初步鉴定的猪溶血性链球菌荣昌Ⅰ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