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鸣 《法制博览》2011,(13):50-51
所谓历史,就是人的轨迹。人的路,经常有岔路口,历史也是。在以往的历史学家眼里,凡一件大事发生了,必定是必然的。他们的使命,就是找出为何必然的理由。但是实际上,历史中往往存在好些岔路口,之所以这样拐弯,而不是那样拐弯,往往取决于某些很偶然甚至很细微的因素。中国的辛亥革命,烈度不大,但却是中国历史上最动荡。也最具变化的一个事件。整个的发生发展过程,充满了变数,面临多个岔路口,  相似文献   

2.
林泉 《台湾研究》2011,(4):54-58
辛亥革命时期,虽然台湾已经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但是辛亥革命仍对台湾同胞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过去历次纪念辛亥革命的时候,也多有一些关于论述辛亥革命对台湾同胞影响的文章,人们就此问题做了很多研究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果,但仍有些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并开发新的资料,填补部分文献稀缺的学术研究空白。例如由于没充分挖掘新的材料,辛亥革命对台湾人民认同祖国、回复国籍并参与发展民族经济的重要影响之研究和论述偏少,值此辛亥革命百年之际,本文拟通过新挖掘的资料,重点阐述辛亥革命对台湾人民认同祖国的重要影响,以展示那些在尘封中的真实历史记忆。  相似文献   

3.
中国封建社会古老而漫长。中国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如果从秦始皇统一六国算起,到1911年的辛亥革命,也经历了两千一百年之久。封建专制主义对中华民族的影响太大了。但迄今为止,我们对它的研究还很不够,特别是对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运动规律的研究还很不够。本文试图对中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形成作一些初步分析,以就求教于史学界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4.
《南风窗》2016,(25)
正孙中山先生的地位和作用,需要从世界大格局演变的历史视野来审视。他领导的辛亥革命,不仅仅是中华民族从积弱走向富强的历史分水岭,也是整个亚洲从百年衰落走向百年复兴的一个新起点。二十世纪是中华民族浴火重生、凤凰涅槃的世纪。而作为世纪的发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并没有演变成一场千万人头落地的血腥革命。辛亥革命发生在一个民族构成相当复杂的帝国,最初的有力革命诉求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是类似欧洲民族主义的汉民族建国运动。在世界近代史上,多  相似文献   

5.
李北方 《南风窗》2012,(2):31-33
历史发展到今天,中国外交的重点必须转移到"有所作为"上面了。多年来,中国在外交上一味处于守势,对美国和美国支持的其他国家的进攻缺少实质性应对。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在半个世纪前提出了"人际距离"理论,该理论认为,根据关系亲疏程度的不同,人与人之间的舒适距离是不同的,具体包括"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会距离"、"公其距离"等。当舒适距离被突破后,人就会感到不舒服。那么,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是否可以借用这一视角呢?2011年12月23日,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问泰国期间,出席了泰国华人华侨各界举行的欢迎晚宴。在致词中,习近平称:"欢迎域外国家在促进东亚合作进程中发挥建设性作用,也希望他们尊重本地区的自主性和多样性,注意兼顾各方舒适度。"这是中国领导人首  相似文献   

6.
沈旭晖 《南风窗》2011,(25):82-83
陈冯富珍私下对北京的支持自然表示高兴,但在全球舞台上,她很懂得强调其"全球化"的身份,与北京保持礼貌的超脱距离。  相似文献   

7.
革命的窄门     
周濂 《南风窗》2012,(2):88-91
世界革命的历史告诉我们,通过革命的门是道窄门,上头写着"自由"二字,谁不从这道门走,谁就会坠入革命的泥沼,成为被革命吞噬的儿女。革命还是造反?或许是中学语文教育太成功,闲谈中只要一提"革命"二字,我就条件反射地想到"同去同去,于是一同去"。在阿Q看来,革命就是造反。造反当然是件坏事,但如果能让百里闻名的举人老爷害怕,甚至可以因此上秀才娘子的象牙床上滚一滚,坏事也就成了好事,不妨"同去同去"。阿Q的革命观很黄很暴力,很傻很天真。但这事不能怪他。  相似文献   

8.
南书房     
《南风窗》2011,(3)
《辛亥:摇晃的中国》张鸣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版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经历多年的意识形态强化和政治话语涂抹,辛亥革命前后,从晚清到民国初时,这段原本精彩纷呈的历史,被赋予了苍白虚弱的单一定义。张鸣对近代史的研究,向来以去脸谱化、去符号化为长项,追求历史的真相,永远是研究历史的首要之义。在复杂的人性和变迁的社会中,或为英雄,或为恶人,其实多是被时局和后人制造出来的,出于各自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南书房     
陈统奎 《南风窗》2011,(3):96-96
《辛亥:摇晃的中国》张鸣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版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经历多年的意识形态强化和政治话语涂抹,辛亥革命前后,从晚清到民国初时,这段原本精彩纷呈的历史,被赋予了苍白虚弱的单一定义。张鸣对近代史的研究,向来以去脸谱化、去符号化为长项,追求历史的真相,永远是研究历史的首要之义。在复杂的人性和变迁的社会中,或为英雄,或为恶人,其实多是被时局和后人制造出来的,出于各自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第三条道路"与欧洲社会党革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第三条道路",实际上是一条调整改革之路,也是欧洲社会党革新图强之路.欧洲社会党按"第三条道路"的思维方式调整党的理论和政策,加强党的建设和改造,推动社会党"现代化"变革,同时加强国内、国际各方协调和合作."第三条道路"式的革新使欧洲社会党和社会民主主义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相似文献   

11.
赵灵敏  张墨宁 《南风窗》2010,(10):66-68
一年多的时间里,李乾源多次奔走于北京和福建家乡之间,到处递资料和申诉,在遭遇了无数的白眼和歧视、经历了不断的争吵和周旋、动用了大量社会关系、花费了近10万元之后,李乾源终于看到了解决问题的曙光,但他也很无奈,"这个结果不是我想要的,但如果要达到理想,一定会影响工作生活,代价会更大,我也不想继续下去了。"虽然帮助过很多来信访的人,但轮到自己维权时,最初的信心也在渐渐流失,"我一开始很有信心,首先我觉得自己维权能力比较强,其次有信访的工作经验、而且或多或少还有一些资源,最重要的是,我一直相信理在我这边。"一路下来,他只剩下了一个感受:在中国维权太难了。  相似文献   

12.
五四运动和辛亥革命都是伟大的反帝反封运动。辛亥革命成功了,也失败了,中国知识界的不少知识分子陷入烦恼之中。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的舞台,显示出强大的组织力、战斗力,让苦苦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中国知识界感受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走出烦恼,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实现了人民立场的转向,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五四运动中的人民立场的转向,在那一代共产党人的革命生涯中留下了相当深刻的思想印记,成为人们理解党在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革命多个历史阶段中的方针政策的线索,成为理解毛泽东思想的一把钥匙。中国共产党人是五四精神的最优秀的继承者,五四时期的一批先进知识分子人民立场的转向,持续影响着中国的政策导向和政治话语。  相似文献   

13.
一凡 《工会博览》2004,(24):1-1
又到年终总结时,"奖"与"讲"的问题重又摆上了议事日程。 干了一年的工作,总结评比很有必要。但只"奖"不"讲",非但达不到预期效果,反而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被评上奖的人心里不自在,未被评上奖的人心里也不痛快。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会出了问题,这很多人都能感觉到。百姓似乎更富裕了,但是并没有更幸福,也没有带来足够的安全感。一些没有钱的人对社会不满很正常,但一些有钱人也对社会不满,干脆移民海外。人与人之间缺乏足够的善意和谅解,空气中充斥着剑拔弩张的味道。19世纪的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说过:"对社会结构的分析是理解一切社会现象的出发点。"之所以整个社会弥漫着一种不安的感觉,正是因为中国的社会结构调整远  相似文献   

15.
李淳风 《南风窗》2011,(25):54-56
台湾人不像大陆人这样有明确的归宿感,所以,明年的"大选",我们不为什么信仰,也不为哪一个党,只是为了自己。距离明年1月14日的台湾"大选"越来越近,对于身在大陆的台商们来说,回不回去参选成了一个麻烦事。离春节太近,台商大多正为赶订单而忙碌着,很多人不愿在春节前两次往来台湾与大陆,但这样一来,台商的票数很可能锐减。  相似文献   

16.
余英时  章开沅 《南风窗》2012,(15):100-100
柯伟林周言主编九州出版社2012年6月版本书收入于2011年10月在哈佛大学举行的辛亥革命百年论坛讲演录,余英时、章开沅、袁伟时、张朋园等海内外知名历史学家从历史、文化、政治和法律等角度对辛亥革命及其前后的中国发展进行了深透解读。  相似文献   

17.
尽管岛内对蒋介石的历史功过评价两极,但随着辛亥革命百年的到来,各种关于他的研究课题、相关讨论相继展开。台湾“国家图书馆特藏组”编辑黄文德,近日通过研究早期中外媒体报道和台当局部分档案,回顾了当年蒋介石祝寿活动的变迁。  相似文献   

18.
湖北新军起义发难,总督逃亡,然后,辛亥革命成功.历史果真如此简明?当然不是.武昌起义,史称"首义",即"率先举义",它的结果得等到4个月后清帝逊位,中国传统的君主专制制度就此终结,才宣告成功. 这是一个既推翻旧王朝,又建立新的国家制度的时刻.所谓"民主政治"的肇始,即在这一时刻.细究这一历史时期,其方法论当是厘清各种政治力量,并研究他们的运作与互动.舍此,无可理解庞大的清王朝何以顷刻间颠覆,也无法明白"民主政治"之艰难.  相似文献   

19.
发生在100年前的那场震撼中国大地、让世界为之瞩目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国。辛亥革命,使三民主义思想传遍祖国大地,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在历史上,辛亥革命不仅大大激发了台湾同胞抗日反殖的决心,而且将两岸的革命斗争联系起来,两岸同胞在进行民族民主革命的同时,时刻关注和争取台湾的光复。在当代,辛亥革命又成为联系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两岸关系缓和与发展的推动力。本文拟以辛亥革命百年为背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时间点和重要事件,论述在辛亥革命影响下,海峡两岸同胞共同为全民族的解放、台湾的回归以及祖国的和平统一而奋斗历史。  相似文献   

20.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们往往会发现,孩子和自己说话越来越少,他心里有什么想法宁肯和同学们说也不愿和父母说。在心理上好像和父母有了距离,有了隔阂。很多家长对此很苦恼,但也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这里就给大家提供几条打开孩子话匣子的秘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