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也谈苏联解体的一个原因--兼评美国学者科兹的几个论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共及其社会主义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苏共内部产生了一个特权阶层.美国学者科兹看到是这个特权阶层搞跨了苏共和苏联,却不懂得它产生的真正原因,而是把它归之于改革,进而得出了反对市场化改革的错误结论.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社会主义不改革、不正确地进行改革,只能是死路一条.  相似文献   

2.
我对戈尔巴乔夫的新政治思维和他提出的改革计划的实现,是持乐观态度的。他很重视科学家在改革中的作用,善于发动科学家的力量。这对改革成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过去我们社会主义国家讲了很多政治与科学应该统一的道理,实际上往往把二者关系理解得很片面。如果今后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决策的确能够建立在科学论断的基础上,不搞一言堂,社会主义就是大有希望的。作为社会主义大国,中国在进行改革,苏联也掀起了改革浪潮。我觉得苏联从事的事业和中国一样的。这对各自国家今后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大意义。但是,我们完全有权把意义估计得更大一些,即改革的成就,关系到今后社会主义的命运。你们两个大国改革能否成功,关键在于人民群众能不能亲身体会到改革带来的好处,物质生活是不是有所改善。中国的改革是先从农村开始,搞包产到户,农民的生活有很大的改善,农民热情很高,改革效果显著。在我看来,苏联在这个问题上困难较多,农业一直没搞  相似文献   

3.
苏联时期,有一部分人从对苏联社会和党内生活的困惑和怀疑,发展成反对这个制度,以致明确表示反对苏联的布尔什维主义,主张社会民主主义.这种被冠之以其代表人物的"雅可夫列夫现象"值得我们去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4.
令人叹服的两份答卷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到30年代中叶,整个西方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在最低谷时期北美和欧洲约有5亿工人失业。而苏联却因为其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性而得到幸免。这时的苏联还没有完全建立齐备的航空工业,还需要从国外引进技术。苏联积极向西方寻求帮助,而处于危机中的美国和欧洲经济界则视苏联为巨大的出口市场,并且试图将其受经济衰退影响的市场和资金转移到苏联身上。大量美国和西欧公司尝试在社会主义的苏联寻找贸易伙伴,这为苏联航空工业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创造了条件。从1932年开始,大批的外国公司涌入苏联,他们向苏联推销各式的飞机,可是,苏联人却从来不大批订货,每种只买上几架。不久之后,这些飞机设计上的出色之处便在苏联自己研制的新飞机上出现了,有的甚至是完全的照搬。他们  相似文献   

5.
世界上各种各样的人,正以不同的心情注视着苏联改革的进展。这是可以理解的。比起除中国以外的其他任何社会主义国家来,苏联改革的成败的影响要大得多。不管苏联咄咄逼人的大国沙文主义恶习多么令人厌恶,苏联作为年龄最大、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最为雄厚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客观地位,使人不能不承认这一点。主要由于上述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新思维》一书的出版,一下子轰动了整个国际社会。一、决定苏联改革成败的主要因素从客观形势上说,苏联社会的发展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改革的形势是不可逆转的。苏联目前最大的威胁是经济发展的停滞状态。以国民收入的年增长率为例,八五计划期间是7.7%,九五计划降为5.7%,十五计划(1976-1980)又降为3.7%。81年为3.2%,82年只有2.6%。经济增长速度的明显放慢从经济本身上看,原因在于苏联长期以粗放经营为主,科技的发展抓得不得力。当苏联人津津乐道其科技发明占世界的1/3,其科学家占世界  相似文献   

6.
我很注意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新思维。首先感觉到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戈尔巴乔夫要提出新思维?苏联为什么要搞改革?在去年下半年多数人还认为这是个策略性的改革,现在已经不大听说了,基本上都认为是个战略性转变,是苏联要加速社会、经济的发展。我是很同意这一看法的。今天的这个时代已不是枪杆子里出政权了,而是科学技术里出政权。如果苏联再不花大力气发展科学技术,只是把钱花到军费竞赛上去,再想争霸、想搞军备竞赛,到二十一世纪比美国落后得就会更多,美国在经济上就会把它拖垮。但总的来讲,《改革与新思维》一书里面强调对时代的认识,对战争的认识,如对核战争的认识就变了。形成苏联这样的认识的因素很多,我的想法是新思维是个世界潮流。不仅从苏联角度看,其国内经济发展速度在放慢,而且整个国际共运都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否则,波匈事件、南斯拉夫和东欧各国的改革、赫鲁晓夫时期苏联的改革以及今天中国的改革又怎么会发生呢?从整个世界潮流看,社会主义的发展已到今天,不仅从本国看,就从整个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看,也必然出现这个潮流。这说明国际共运需要再思考、再认识、再发展。戈尔巴乔夫比较聪明,又在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提出新思维与改革,其改  相似文献   

7.
苏东剧变以后,当代西方市场社会主义在反思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重构社会主义未来的过程中,围绕市场、计划与社会主义,平等与效率,市场经济与混合所有制,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民主制度这四大方面的关系展开了深入探究。认为市场和计划都只是一种经济运行的具体机制,社会主义可以与市场机制兼容,两者的结合有助于更好地实现效率与平等的"双赢",有助于促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从而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还有助于促进经济上与政治上更多的民主实现。当代西方市场社会主义可以为我们进一步推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8.
1953年苏联“贝利亚事件”轰动一时.贝利亚到底是如何死的,至今仍是个谜.种种迹象表明,贝利亚并非经审判合法地被处决,而是6月26日在其住所被枪杀的.这是一场由赫鲁晓夫策动的有预谋的政变.为除去贝利亚,赫鲁晓夫在领导成员之间挑拨离间,动用了军队力量,甚至出动了坦克,搞突然袭击.赫鲁晓夫后来实施的改革,与贝利亚的“百日新政”并无原则区别,说明这一事件不是由于政策路线的分歧,而是一场争权斗争,它为赫鲁晓夫飞黄腾达扫除了最大的障碍.  相似文献   

9.
1978年前后,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大规模考察团对苏联东欧国家进行了访问和考察。苏联东欧国家的改革是这些访问和考察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内容,给中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具体说来,中国共产党考察苏联东欧改革对中国改革开放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影响:一是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模式多样性的认识;二是推动了改革开放的进程;三是丰富了中国改革理论的思想来源;四是促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道路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读者与编者     
言论苏联的野心导致了苏德战争初期的惨败1941年6月22日,法西斯德国发动了对苏联的进攻,苏联人曾义正词严地谴责这一野蛮的入侵行动。但令人意外的是,德国人首先攻占的土地在1939年前却根本不是苏联的领土。难道是  相似文献   

11.
冷战时期,作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工具,核武器在美国对苏联的政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美国政府不仅在战后初期坚持核保密政策,而且还多次利用核武器对苏联施加压力,以迫使其在政治上和外交上做出让步,并制定了一系列针对苏联的核作战计划。与此同时,为了保持对苏联的核优势地位,对苏联构成有效的威慑,美国政府不断加强核力量的建设,使得美苏之间的核军备竞赛愈演愈烈,并使双方走到了核战争的边缘,从而使得美苏决策者都认识到,限制核军备竞赛对双方至关重要,美苏关系也由此进入了相对缓和的时期。及至20世纪70年代,限制战略武器谈判成为美国对苏政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黄立茀 《南风窗》2008,(16):54-57
1991年底,苏联在历史的瞬间剧变:俄罗斯终结社会主义,折回世纪初抛弃的资本主义。苏联剧变的原因何在?史家见仁见智:帝国主义和平演变说、斯大林体制弊端说、戈尔巴乔夫叛徒葬送说……还有,"苏联人不需要苏联"说——俄罗斯科学院一位著名的院士曾充满愧疚和负罪感地说:"将苏联送进停尸间的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苏联人自己。"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不搞航空母舰,我死不瞑目!"上世纪80年代,时任海军司令员的刘华清上将,曾如此表达他对航母的渴望.其实,渴望拥有航母的中国人,远远不止刘华清一人,也不止他这一代. 中央军委提出建航母计划 中国人的"航母梦"由来已久.1928年,国民党海军将领陈绍宽,就曾提出花2000万元建造航母的计划.当时还是航母发展的初期,距世界上第一艘航母诞生,刚刚过了10年.但是,由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原因,这一计划最终没能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4.
2003年3月16日的《纽约时报》发表了美国企业研究所俄罗斯研究室主任、社会学家利昂·阿伦题为《赫鲁晓夫:第一个搞非斯大林化的人》的书评,对美国阿默斯特学院政治学教授威廉·陶布曼最近出版的《赫鲁晓夫:其人及其时代》一书(Khrushchev:The Man andHis Era,New York W.W.Norton & Company,2003)作了评述。阿伦(曾撰写叶利钦传记)从肯定的角度认为,赫鲁晓夫实际上是使苏联党和国家瓦解的第一人。书评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5.
美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和苏联问题专家大卫·科兹认为,苏联体制的终结是其特有体制的独有特征和特殊历史的产物,但苏联经验以及苏联体制为未来兴起的任何一种可行的社会主义体制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教训.他认为理想的社会主义模式应该具有几点鲜明的特征:国有化的生产方式、经济计划化、为使用而进行的生产和民主.经过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不断研究,大卫·科兹指出,目前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了全球化新自由主义的阶段.随着新自由主义资本主义模式的社会积累结构中各种矛盾日益尖锐,这种模式的资本主义将有可能无法再继续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16.
《南风窗》2014,(19):93-93
有才华的人要懂得控制自己,如果不懂得控制,就容易平原牧马,易放难收,伤心的是关心你的人。  相似文献   

17.
"吉拉斯事件"是国际共运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吉拉斯与铁托在南斯拉夫改革道路上的分歧代表了改革苏联模式的两种思路,即是通过激进的民主方式彻底摆脱苏联模式,还是进行有限改革以适应现实需要。吉拉斯倡导的通过加速南共联盟"消亡"的方式来摒弃苏联模式的主张有其严重缺陷,而铁托有限改革苏联模式的做法也为后来南斯拉夫政治危机埋下了隐...  相似文献   

18.
<正>今年是伟大的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这是苏联在反希特勒的盟国——美国和英国的支持下进行的规模宏大的战斗,苏联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代价,其结果是决非事先就能够断定的。在胜利者眼中,战争的胜利在事后看来往往是无可选择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也不例外。事实上却远非如此,直到苏联于1941年6月22日卷入战争,希特勒在东线战场的"闪电战"计划破产,尤其是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和库尔斯克战  相似文献   

19.
《南风窗》2013,(12):21-21
5月28日,当了10几年华沙条约组织总司令的苏联元帅维克多·库利科夫因病去世,享年91岁。库利科夫曾制定与北约大打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计划,其中不乏用核弹摧毁西欧等骇人内容。苏联剧变前,他被戈尔巴乔夫断然拿下。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工会的演变及其在新时期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解体后 ,俄罗斯工会虽然受到了很大冲击 ,但是 ,经过重组 ,在理论、活动机制、职能和组织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探索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