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进入21世纪以来,日印关系持续升温,政治、安全、经济等方面均取得了迅速发展。"印太"概念是在中国与亚洲双重崛起和世界政治经济中心东移的大潮中,日印双方战略协调与融合的产物,也是这两个亚洲大国对变动的国际权势格局重估的结果。"印太"战略代表了未来一段时期日印两国的外交倾向和政策选择,但日印在国际政治中的立场差异、"印太"战略自身的不确定性以及中国因素将对日印关系进一步发展构成制约。  相似文献   

2.
美国"印太战略"的提出与推进始于特朗普政府,它是美国国家安全战略重心持续调整的产物。"印太战略"的推进主要包括三大层面,即军事层面的力量建设、政治层面的盟友与伙伴关系发展以及制度层面的地区网络化结构的形成。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全领域、全政府、全方位的方式来推动"印太战略"的实施,但其前景受到美国政治经济状况、"印太战略"内在矛盾的协调、美国"印太战略"与域内国家地区战略的融合度、中国发展状况以及其他地区安全形势等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3.
苗吉 《当代世界》2014,(12):25-28
<正>2014年9月,印度新总理莫迪访问日本,双方签署《日印特殊全球战略伙伴关系东京宣言》,宣布将两国关系由"全球战略伙伴关系"提升至"特殊全球战略伙伴关系"。《宣言》指出,"彼此交融的利益、密切的海洋事务联动和不断增大的国际责任将作为亚洲最大、最古老民主国家的日印紧密相连","两国对和平、稳定、国际法及开放的全球贸易制度负有重大责任"。[1]日印关系再度升温。实际上,进入21世纪以来,日印关  相似文献   

4.
自澳大利亚和美国相继提出"印太"构想后,印度在言语和行为上都表达了积极迎合的态度。莫迪上任后,为加速扩展其地缘政治,制定并实施了"大周边"战略,以拓展印度在"印太"地区的地缘利益和战略空间,这将对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印度的"大周边"战略,在陆上和海上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运行形成一定干扰和阻碍,使得"一带一路"建设在南亚乃至"印太"地区放缓。随着印度"大周边"战略的推进,尤其是美印日澳在"印太"地区战略组合的潜在形成,中国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应对来自印度以及其他西方国家的挑战,使"一带一路"建设保持健康稳定的长期发展,真正造福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人民。  相似文献   

5.
涂志明 《当代世界》2016,(12):56-59
冷战结束后,为推动国际格局多极化发展、维护中亚地区和平稳定,中俄印三边关系得到稳步发展和提升。"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推进正在对欧亚地缘政治格局产生重要影响。俄印两国都是"一带一路"沿线重要经济体,中俄印三方可以"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为契机,加强彼此区域发展战略对接,加强战略引导和合作,着力推动全球和区域治理转型。  相似文献   

6.
<正>2017年6月,印度总理莫迪访美,印美两国发表联合声明。双方承诺加强在安全、反恐、多边等领域合作。从美国扩大对印军售到"马拉巴尔2017"军演,种种事态都反映出美印强化防务合作的努力。长期看,美印深化战略伙伴关系的总体趋势不会改变。美印战略合作的性质和走向将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国的利益和安全,必须予以密切关注和充分应对。  相似文献   

7.
时宏远 《南风窗》2008,(13):76-78
非洲对日印韩加大与自己的经贸联系均持肯定和欢迎的态度,因为这能使非洲摆脱仅仅作为国际竞标物的尴尬,而能利用新加入战团的日印韩的杠杆作用,打破由法美中"第一梯队"和英德俄"第二梯队"竞逐非洲的旧格局,从而渐进告别所谓的新殖民主义。  相似文献   

8.
2018年9月6日,美印"2+2"部长级对话在印度举行,双方签署《通讯兼容与安全协议》,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从而提升了美印防务战略伙伴关系,加强了美印海军互动的品质。美国在本次"2+2"对话会议上做出了一定的让步,印度在军事技术转让、国防科技合作和生产方面得到了美方的支持。印度在获益的同时也需要接受协定的约束。美印"2+2"对话结果对印太地区安全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也对中国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9.
当前的"中美印三角"形成于美国单极独霸的权力格局中,构成一个典型的"不对称三角"。三个实力不对称的大国为何没有生成任何联盟,而构成相互掣肘的三角关系?信任—权力的分析模型主张将客观实力差距放置在主观信任的架构中去理解。中美基于支配权力下的理性信任关系,形成"胁迫—应付"互动结构;美印则是"支配权力下的感性信任"占主导,属于"笼络—防范"关系;中印关系是"吸引—观望"关系,即"关系权力下的理性信任"占主导。这三种关系均倾向于非联盟策略,由此构成了三角格局的基础。当然,随着"实力"与"信任"两大变量的变化,中美印"不对称三角"有三类前景:二对一格局、枢纽格局及三国集团。但是,基于三方实力与信任的不匹配,以及第三方因素的制约,三者最有可能保持既"非零和"互动且不结盟的微妙平衡,不对称三角博弈将是中美印三边关系在中短期内的常态。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中国实力的不断提升,国际格局与亚太地区秩序发生了明显变化。在美国不断推行"印太战略"的背景下,受中美竞争加剧影响,曾经奉行"安全靠美国、经济靠中国"的众多中小国家或将面临选边站队。对于中美而言,像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印度这样的地区大国或中等国家将成为双方争夺的关键,其中只有印度尚不是美国的正式盟友。而印度根据自身利益,在"印太战略"中更注重印度洋与东南亚地区,更强调战略自主和大国平衡。对中国而言,妥善处理中印关系将成为缓和"印太战略"压力的关键。虽然中印双边分歧在短期内难以完全解决,但在两国领导人的努力推动下,中印关系将在相互调适的过程中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1.
特朗普政府提出的"印太战略"是美国整合印太地区进行战略布局以平衡中国影响力的地缘制衡框架。东盟国家作为联结两洋的中心地带对该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影响,其对"印太战略"的认知虽有一定共识,但同时具有相当程度的差异性。这表现为东盟国家选择加强或弱化与美国的双边和多边关系,质疑或欢迎美国加强安全介入与合作,怀疑或认可开放、互惠经济发展模式,批评或认同民主、人权、法治价值观。本文尝试建构国家层次需求与体系层次压力互动的分析路径。从对美安全与经济需求及体系压力这两个维度,可以将东盟国家对"印太战略"的认知区分为机遇、机会、机会与风险、较小风险、较大风险五种类型。东盟各国对"印太战略"认知的差异,将影响东盟内部共识的达成以及对地区机制的主导,导致东盟国家与美国关系的分化和复杂化,并为东盟国家与中国关系的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2.
刘海波 《南风窗》2012,(12):75-77
欧美目前的印钞是将货币发行作为财政手段,为了不出现通胀让本国社会承担,必然将所印钞的货币变成本国之外的资产,中国成了承接地。改革基础货币发行体制已经迫在眉睫。1995年3月通过、2003年12月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第29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表面看  相似文献   

13.
正北京冬奥组委日前发布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体育图标,篆刻与汉字相互融合,与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中国印"遥相呼应,又一次为奥林匹克运动贡献了"中国文化符号"。体育图标可以超越所有的语言和文字"第一眼感觉更像‘印’,不像‘标’。"这是北京冬奥组委体育部部长佟立新对体育图标的第一印象。发布体育图标是奥运会的标配。北京冬奥会共有24个体育图标,冬残奥会共有6个体育图标,  相似文献   

14.
王健 《国际展望》2022,14(1):23-37
2017年以来,中国周边安全和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在安全上,美国以推动"印太"战略、强化美日和美韩同盟、借议题拉拢东盟等手段将战略布局深度集中到中国的周边地区;法国、英国、德国、欧盟也紧随其后,开始深度介入"印太"地区的经济合作、安全事务和互联互通进程。在经济上,全球化已进入"慢速"阶段且越来越以区域化的方式展开;而机器人、3D打印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运用将继续推动区域化进程,周边国家与中国的经济联系对双方来说都更为重要。无论是在安全上还是在经济上,周边地区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性都在迅速上升。中国应更加重视周边外交在总体外交布局中的地位,要总结历史和当代中国营造良好周边环境的经验;争取处理好中美日、中美韩、中日韩、中俄印等一些大三角关系;将周边地区打造成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节点和高质量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引领示范地区;积极提供地区公共产品,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5.
储昭根 《南风窗》2007,(16):78-80
站在印、巴各自纪念独立60周年的今天,重新检阅近代殖民主义由萌芽而繁盛而烂漫而凋零的四季历程,并估算被遗留的16块"非自治领"的未来命运,正恰逢其时。  相似文献   

16.
莫迪政府上台后,印度外交展现出更为进取的姿态,希图从地缘政治格局的"平衡力量"转型为"领导力量"。莫迪政府外交政策调整在"印太"地区、中印双边关系层面均有明显体现。在"印太"地区,印度通过与美、日等组建"小多边"机制因应中国崛起,对冲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同时,印度还牵头打造由其主导的区域合作机制以应对中国"涉入"南亚。在中印关系层面,尽管有边界争端等"新老问题"掣肘,两国在经贸合作上仍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安全上印度对华仍存在"战略焦虑"。在中印高层均有意愿引领两国关系发展基础上,中印需建立基本战略信任,从消极方面进行"止损",并增加彼此之间新的信任。  相似文献   

17.
奥巴马政府上台后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美国开始调整其全球战略重心。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则推出"印太战略",既与"亚太再平衡"战略一脉相承,又在战略设计、战略执行和战略影响方面存在微妙而重要的差别。美国将亚太或印太地区作为其全球战略重心的态势没有改变,但其地区战略始终具有一个深刻的内在矛盾,即美国区域战略与美国对华战略之间的矛盾,而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则是决定美国区域战略成效的主要变量。中国对此要保持战略自信,认清美国落实区域战略的有限性,妥善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分歧,尽可能降低美国"印太战略"对中国造成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2007年9月4日凌晨,以印美为主导的"马拉巴尔-2007"海上联合军事演习在印度东部孟加拉湾水域正式拉开序幕。伴随着此次演习的闪亮登场,国际军事观察家普遍分析认为,这是美印  相似文献   

19.
周边     
《南风窗》2014,(26)
<正>俄印接近以平衡对华关系俄总统普京12月11日访问印度,试图恢复两国友好关系,将同印度总理莫迪签署输油管线、核能、钻石和武器出口等多项大单。此次印俄首脑峰会虽属年度例行会议,但正值饿深受西方国家制裁急寻贸易出路之时,印可抓住时机扩大贸易,一定程度上制衡俄倒向中国的趋势。莫迪表示:"俄罗斯是印度最亲密的朋友和特别战略伙伴。"巧合的是,奥巴马定于2015年1月访问印度。  相似文献   

20.
<正>一、普京访印签大单"充电之旅"意"突围"12月10日晚,俄罗斯总统普京悄然抵达印度首都新德里,在没有隆重欢迎仪式和盛大宴会的低调气氛中开始了对印度为期一天的"充电之旅"。12月11日,莫迪与普京会面,两人共同主持了俄印双边峰会,并签署了涵盖核电、石油和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