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3 毫秒
1.
9月24日"统一俄罗斯"党代表大会上,该党主席、总理普京借总统梅德韦杰夫之口,道出了一则"不是新闻的新闻"——普京会在2012年回锅任总统。随后,普京提议梅德韦杰夫领衔统俄党,参加12月4日议会选举,暗示将视此功劳为梅氏出任总理的"投名状"。表面上看,梅普只是彼此调换了位置,但强人普京回到他干过两届8年的总统大  相似文献   

2.
石勇 《南风窗》2011,(21):20-20
9月24日"统一俄罗斯"党代表大会上,该党主席、总理普京借总统梅德韦杰夫之口,道出了一则"不是新闻的新闻"——普京会在2012年回锅任总统。随后,普京提议梅德韦杰夫领衔统俄党,参加12月4日议会选举,暗示将视此功劳为梅氏出任总理的"投名状"。表面上看,梅普只是彼此调换了位置,但强人普京回到他干过两届8年的总统大  相似文献   

3.
方亮 《南风窗》2008,(15):81-82
梅德韦杰夫的反腐战争事关他本人的政治生命。他在反腐中对强力集团"动刀"会在多大程度上触及普京的底线,预示着他能否或者说何时能摆脱普京的影响。梅德韦杰夫政府运行两月余,一举一动决非傀儡总统之相,但正如俄《独立报》不久前一篇文章的标题一样,梅氏来了,普京还没走;俄罗斯政治已经"改朝",但在人事和具  相似文献   

4.
王晓夏 《南风窗》2010,(18):84-85
尽管互联网在普京-梅德韦杰夫时代得到大发展,但叶利钦时代整肃媒体的阴影尚未完全散去,网络下的俄公民觉醒才刚刚开始。  相似文献   

5.
庞大鹏 《当代世界》2011,(10):54-56
2011年9月24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统一俄罗斯党代表夫会上宣布,他提议由现任总理普京参加总统选举。普京表示,如果他当选总统,梅德韦杰夫将出任总理一职,梅德韦杰夫同时接受普京提议领衔统一俄罗斯党竞选名单,带领该党参加新一届国家杜马选举。  相似文献   

6.
庞大鹏 《当代世界》2008,(12):39-41
2008年11月5日,梅德韦杰夫首次发表总统国情咨文。国情咨文发表的背景既有俄格冲突和全球金融危机带来深刻影响的外部因素,也有俄罗斯最高权力更迭后如何解决发展道路继承性的内部因素。尤其让世人关注梅德韦杰夫首份国情咨文的原因在于:2007年国家杜马选举以来,俄罗斯形成的“普京计划”已经成为俄罗斯的治国理念与战略规划,从而使得当前俄罗斯发展的核心问题已经从发展道路的“继承性”转到全面执行“普京计划”上。那么,  相似文献   

7.
方亮 《南风窗》2011,(22):78-80
从普京此次访华来看,俄罗斯与中国的合作显然开始补充越来越多的实质性内容。随着合作的加深,俄罗斯对华心态在发生着悄然变化。不管梅德韦杰夫在推举普京于2012年竞选总统时是否带着哭腔,俄政治的最大关注点已经由"2012之谜"转到了普京回归之后的政策走向。所以不管普京这次访华是否例行访问,其所受关注度都将高于以往。从访问中透露出的信息来看,国内广为关注的天  相似文献   

8.
11月14日,普京总统在内阁会议上宣布,任命俄总统办公厅主任梅德韦杰夫为联邦政府第一副总理,国防部长伊万诺夫为副总理兼任国防部长,秋明州州长索比亚宁接任总统办公厅主任,巴什基尔共和国检察长科诺瓦洛夫任总统驻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全权代表,喀山市市长伊斯哈科夫任总统驻俄远东联邦区全权代表.普京任总统以来进行的第二次大规模人事调整立刻引起了俄各方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立国18年来,其中东政策经历了叶利钦、普京和梅德韦杰夫三个时期,呈现出叶利钦时期的先忽视、后重返,普京时期的强力介入和梅德韦杰夫时期的保持积极进取但力有不逮的曲线。尽管梅德韦杰夫政府继承了普京的外交路线,但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力下降,俄罗斯在中东难有大的作为,将更多扮演中东事务参与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10.
王伟 《当代世界》2008,(6):16-18
2008年5月,正式就任俄罗斯总统后不久,梅德韦杰夫访问了哈萨克斯坦和中国,并将于6月初访问德国,这是一幅经过精心选择的外交路线图。按照俄罗斯的外交传统,国家元首的首次出访务必圆满顺利,因此一般首选关系较好的国家,而出访路线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其外交优先方向。梅德韦杰夫通过首访明确表达了对普京外交政策的继承和延续:独联体是俄罗斯外交的最优先方向;亚洲合作需要加强,中俄战略合作关系将进一步深化;俄欧关系亟待改善。它表明俄罗斯将在东西方之间采取更加平衡的外交策略。  相似文献   

11.
王伟 《当代世界》2008,(3):24-26
2007年12月10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支持政府第一副总理梅德韦杰夫为下届总统候选人,举国关注的大选至此不再有悬念。形式上梅德韦杰夫是由“统一俄罗斯”党、“公正俄罗斯党”、“农业党”和“公民力量”四个政党联合推荐的,实质上他是普京多年栽培的第一“接班人”。由于“统一俄罗斯”党和“公正俄罗斯党”被称为两大政权党,而且在新一届议会选举中大获全胜,共获得了72%的选票,占有353席(总席位450)的绝对多数,梅德韦杰夫将没有悬念地赢得3月份的总统大选。  相似文献   

12.
5月下旬布什对俄的正式访问引起世人普遍关注,对俄来说,这是近一年来外交政策调整的一个阶段性成果.此后,俄还积极参加了俄国与北约、俄国与欧洲以及上海合作组织等一系列高峰会晤,从而标志着普京对俄外交政策的调整达到了一个高潮.此次调整从2001年秋开始,由普京亲自主持,涉及到俄外交政策的主要方向和层面,其幅度之大,影响之深,都是俄立国之后从未有过的.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报告认为,"普京总统的对外政策显而易见地转向,已经成为美国‘9·11'恐怖袭击之后全球战略调整最显著的特征之一".这一切均表明,俄已逐步确立了普京时代的新外交方针.  相似文献   

13.
周边风云     
《南风窗》2010,(4):11-11
俄主要城市反普京游行据俄《生意人报》报道,从1月30日起,俄反对派连续两天在全国数十个城市发起反普京政府游行。超过1000名示威者的城市有25个。  相似文献   

14.
梁强 《南风窗》2008,(6):77-79
被普遍认为是新一代改革者的梅德韦杰夫如果真正执政,将肯定能给这个国家带来新的方针。他有机会成为新的俄罗斯之谜,但这个谜的答案仍然是普京。  相似文献   

15.
吴大辉 《当代世界》2010,(12):52-54
2010年11月1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乘坐小型飞,机登上南千岛群岛中的库纳什尔岛(即日本称之为“北方四岛”中的国后岛),成为从苏联时期到现在的俄罗斯第一位踏上与日本有争议领土的国家元首。梅德韦杰夫的登岛举措为俄日之间长达300多年的岛屿之争增添了新变数,同时也牵动了复杂的东亚地缘政治局势。南千岛群岛之争将长期成为俄日关系中难以破解的外交“死结”。  相似文献   

16.
一、习近平主席对俄罗斯、德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G20峰会,开启大国外交和多边外交新征程. 7月3—8日,习近平主席应邀对俄罗斯、德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汉堡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二次峰会.访俄期间,习近平主席同普京总统举行会谈会见并会见梅德韦杰夫总理,双方商定继续把两国关系作为外交优先方向,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加大相互支持.访德期间,习近平主席同施泰因迈尔总统、默克尔总理就新形势下深化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做出规划指引.  相似文献   

17.
方亮 《南风窗》2013,(1):74-75
虽然普京发起的反腐运动使其支持率得到支撑,但在缺少实质性变革举措以及中产阶级及网络一代力量持续走强的背景下,其越来越不被俄民众追捧的趋势难以改变。2012年12月,普京用一场国情咨文和一场大型记者招待会拉开了俄罗斯年度政治总结季的序幕。尽管两场活动中普京依旧自信满满地列举政绩、展望未来,但外界大多聚焦于普京如何应对反对派挑战及经济发展减速等棘手问题。最具公信力的调查机构"列瓦达"甚至在两场活动后搞了"如果普京陷入弱势或突然离开,俄政治向何处去"的民意调查,引发媒体讨论。  相似文献   

18.
方亮 《南风窗》2012,(13):74-75
俄困窘的经济局面下,普京命令政府在2016年之后退出大部分非资源性行业。而要完成经济转型,普京急需外部投资,这意外促成了中俄两国商业上的接近。继造访德法和独联体多国之后,普京第三个总统任期中的首次访华也终于到来。多家西方媒体盯着最为引人注目的天然气合作,并以其再次未能签署而将普京此访视为失败。但实际上,中俄关系并非一纸能源协议所能概括。从去年普京访华到这次访问,得到持续实践的一个进程便是俄罗斯借助中国资本对本国工业进行激活。就像普京所说的"要将与东方伙伴的合作提上日程",中俄此次签署的几个商业项目,彰显出俄在经济上更加借重中国。  相似文献   

19.
《南风窗》2016,(2)
正体系内寡头不断扩张利益,体系外老寡头则随时可能受到资产被瓜分的威胁。既然普京终究需要寡头群体帮助自己掌握资源,就难免会被寡头们的负面形象殃及。近日,俄罗斯政府以3桩命案通缉昔日犹太富豪霍多尔科夫斯基,报复其违背不干政默契,以"开放欧洲"平台资助俄反对派参加2016年杜马选举。有分析称,另一位俄富豪普罗霍罗夫在2012年总统大选中夺得第三名,加上近来西方制裁下俄反对派蠢动,让普京重  相似文献   

20.
《南风窗》2010,(21)
<正>中日关系紧张之际,9月26~28日俄总统梅德韦杰夫访华,给某些人以中俄联手对付日本的联想。其实,梅德韦杰夫在上海说了,他这次走访的3个城市中,大连代表俄中关系的历史,北京代表现在,上海才代表未来。在其访问期间,无论是西伯利亚拟供华百万吨煤炭,还是俄卢克石油与中石油考虑资产互换,都与政治勾兑无关,而是赤裸裸的商业交易,对应的是中国工行将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